一連七天,朱高煦呆在文華殿裏幾乎沒有挪過地方,餓了就隨便吃一點,困了就眯一會,隻要眼睛還能睜開,手裏的奏章就沒有斷過。
朱瞻壑每天都來探望,親眼看著朱高煦整整瘦了三圈,臉上的胡子沒時間修理,長得像亂草似的,眼睛裏也布滿血絲。
因為睡眠不足和飲食不規律,朱高煦整個人也變得愈發煩躁,一點小事就可能惹得他大發雷霆,宦官高廣等人都得小心伺候著。
當然也有好的方麵,比如朱高煦的牙口越來越好了,不管什麽象牙筆、玉石筆,到他嘴裏那叫一個嘎嘣脆,沒有一個能堅持半個時辰,現在隻能換成黃銅筆了,雖然咬的滿是牙印,但至少不容易斷。
朱瞻壑看到這種情況,即擔心又沒有辦法,不讓朱高煦吃夠苦頭,他根本不會醒悟。
另外朱高煦看似努力,但他批閱的奏章,最後都被金忠他們重新批閱,據他們稟報,朱高煦批閱的奏章中,十本裏都挑不出一本能用的,相當於做的全都是無用功。
這天朱瞻壑再次去探望了一下朱高煦,看到愈發消瘦的父親,他也隻能勸對方注意身體,但朱高煦明顯沒聽進去。
告別父親後,朱瞻壑習慣性的來到武英殿,這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會來朱棣這裏坐坐,陪他聊聊天順便培養一下感情。
沒想到剛進武英殿,正在批閱奏章的朱棣忽然開口問道:“聽紀綱說,你現在每天給金忠他們送去豐盛的酒菜?”
“呃……是的。”
朱瞻壑猶豫了一下點頭道,這件事本來就瞞不過朱棣。
“為何?”
朱棣頭也不抬的再次問道。
“為了能讓父親圓夢,您和大伯陪著他演戲,但金尚書卻十分無辜的被卷入其中,現在不但下了詔獄,還要幫父親擦屁股,因此孫兒心裏有些過意不去。”
朱瞻壑老實迴答道。
朱瞻壑沒有見過金忠,卻和金忠頗有瓜葛,之前金忠受傷,就是被朱瞻壑的大蒜素所救。
金忠迴京後,還托人送給朱瞻壑一份厚禮,他之所以沒有親自登門,一是當時傷還沒完全好,二是他與朱高煦立場不同,實在不方便去漢王府。
“你這孩子,倒是挺好心的!”
朱棣這時終於放下了手中的筆,將批閱過的奏章放到一邊。
相比朱高煦那邊,朱棣需要處理的奏章也不在少數,有時遇到一些為難的政務,還要召集一些大臣商議過後才能決定。
“孫兒做事,隻求心安。”
朱瞻壑低頭迴答道。
“你爹那邊怎麽樣了,還能撐多久?”
朱棣終於問起朱高煦的情況。
“我爹整個人瘦了好幾圈,也變得十分煩躁,有時候我想勸他放棄,但又不敢開口。”
朱瞻壑苦笑道。
“還不到時候,煩躁不安,說明他還沒有認清現實,等到什麽時候他徹底撐不住了,自然就會放棄了。”
朱棣倒是挺沉得住氣。
“皇爺爺,通過對父親這段時間的觀察,我也考慮了很多,有一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瞻壑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鼓起勇氣道。
“不知當講不當講?那你還是想講,想說什麽就說吧,說錯了皇爺爺也不怪你!”
朱棣哈哈一笑道。
這段時間朱瞻基忙於永樂大典的事,隻剩朱瞻壑天天往他這裏跑,倒讓他們祖孫間的感情變得更加親厚了。
“那孫兒可就大膽講了!”
朱瞻壑精神一震,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道:“我覺得咱們大明執政,特別是皇帝對政務的處理方式,有極大的問題!”
“膽子不小啊,竟然直接把矛頭指向我了!”
朱棣訝然,大明的皇帝不就是自己嗎?
“皇爺爺誤會了,我不是說您,而是說從太祖皇帝開始,咱們大明處理政務的方式就有問題。”
朱瞻壑急忙糾正道。
但朱棣的臉色反而更黑了,朱瞻壑沒說他,卻把矛頭指向他爹,這還不如直接罵他呢。
“皇爺爺息怒,太祖皇帝精力過人,哪怕廢掉宰相,獨攬皇權與相權,依然遊刃有餘,但他卻忘了,我們這些後世子孫,卻沒有他老人家那麽充沛的精力啊!”
朱瞻壑說到最後苦笑一聲。
朱元璋開局一個碗,硬生生打下一個龐大的帝國,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才能都是頂尖的,但人無完人,他同樣給後世子孫留下無數的隱患,比如廢掉宰相就是其中之一。
“聽你話中的意思,你認為太祖皇帝廢掉宰相是一件錯事了?”
朱棣麵無表情的再次問道,看不出他是喜是怒?
“廢掉宰相,的確避免了宰相專權,加強了皇權,但這也導致皇帝身邊沒有了助手,一切政務皆由皇帝來操心,但皇帝也是人,麵對如山的政務也會力不從心,皇爺爺當初設立內閣,恐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朱瞻壑站直身子,侃侃而談道,既然決定要說了,那就索性說個痛快。
最早的內閣成員有解縉、胡廣、楊榮等人,他們入駐文淵閣當值,朱棣遇到一些疑難政務時,會征求一下他們的意見。
不過這個時期的內閣隻算是皇帝的私人顧問,並沒有任何實權,直到朱高熾和朱瞻基登基後,內閣才慢慢掌握了實權,後來幾經反複,才形成了明朝的內閣輔政製度。
“說的不錯,朕設立內閣,的確是被一些政務搞的頭疼,這才召集一幫聰明人幫朕想辦法。”
朱棣點了點頭再次道。
“皇爺爺您雄才大略,不輸太祖皇帝,隻是您更喜歡帶兵打仗,不願在政務上花太多精力罷了。”
朱瞻壑先是拍朱棣一通馬屁,隨即話鋒一轉繼續道。
“但您看看大伯和我爹,大伯還好,比較擅長處理政務,又十分努力,就算是這樣,每天還是被沉重的政務壓的喘不過氣,隻能靠暴飲暴食來緩解壓力……”
“等等!你說太子之所以那麽胖,是因為政務太多?”
朱棣忽然打斷朱瞻壑問道。
“是啊,大伯就是因為壓力太大,所以才會暴食,而他批閱奏章一坐就是一天,吃的多又不活動,肯定會發胖,這種病有個很形象的稱唿,叫做‘過勞肥’。”
朱瞻壑解釋道。
朱棣聞言皺起眉頭,他對肥胖的朱高熾一直有些嫌棄,卻沒想到他竟然是因為政務才發胖的。
仔細一想,以前朱高熾還是世子時,雖然也有點胖,但體型還算正常,絕不像現在這樣,走路都要人攙扶。
“相比大伯的身體,我爹的身體絕對強得多,當年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躍馬挺槍勇不可當,但這麽強悍的一員猛將,才僅僅替我大伯七天,就已經瘦了幾圈,整個人也十分憔悴,若長年累月下去,恐怕就算是鐵打的人,也要被累得倒下去。”
朱棣聽完上麵這些,眉頭皺的更緊了。
知子莫若父,對於兩個兒子,朱棣自問還是很了解的,長子擅政,次子擅兵,但就算這兩人,也撐不住那些繁重的政務。
再想想以後的皇帝,從小長於深宮之中,才能、見識恐怕比朱高熾兄弟差的更多,到時他們該怎麽承擔起那麽繁重的政務?
“剛才你提到內閣,又說了你大伯和你爹不堪重負的事,是不是想讓朕將一部分政務交給內閣,從而分擔他們身上的壓力?”
朱棣不愧是一代雄主,很快就猜到了朱瞻壑的心思。
“皇爺爺英明,內閣其實是個很不錯的製度,隻要對它進行一些改革,完全可以承擔宰相的職責,但又沒有宰相對皇帝的威脅。”
朱瞻壑笑嗬嗬的點頭道。
朱瞻壑並不打算照搬曆史上明朝的內閣製度,因為明朝的內閣製度缺點很多,比如閣臣大多出身翰林,沒有地方行政經驗,進入內閣也難有大的作為,以及內閣的權力劃分不清,導致內閣與六部爭權時有發生。
另外閣臣與皇權對立,皇帝不得不培養身邊的太監與內閣互相牽製,加劇了帝國的內耗與矛盾等等。
“即能承擔起宰相之職,又無宰相之威脅,這世上還有這種好事?”
朱棣卻笑了笑並不相信,甚至覺得朱瞻壑是在異想天開。
“皇爺爺,您設想一下,若是朝廷中有一個機構,沒有正式的衙署,也沒有專門的官員,但卻掌握軍、政、財、人等各項大權,機構中的官員全都是皇帝挑選的心腹,任免全看皇帝的心意,而且內部處理事務,對外也全都是保密的,您覺得這個機構會對皇帝產生威脅嗎?”
朱瞻壑的話一出口,朱棣也是臉色一變。
一個沒有正式衙署,沒有專門官員的機構,從法理上基本不可能威脅到皇權,最重要的是這個機構的官員任免,全都掌握在皇帝手中,更能讓這個機構完全受製於皇帝。
偏偏這個機構又掌握著軍政財人等大權,可以說將朝政大權一把抓,這也間接等於將所有權力交給皇帝,加強了皇帝對朝廷的控製。
最妙的是,這個機構處理事務,對外完全保密,朝堂上的大臣隻能聽命執行,卻再無建議之權,這也就少了許多的紛爭,再次加強了皇帝手中的權力。
朱棣越想越覺得興奮,朱瞻壑的話雖然不多,卻像是給他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朱瞻壑每天都來探望,親眼看著朱高煦整整瘦了三圈,臉上的胡子沒時間修理,長得像亂草似的,眼睛裏也布滿血絲。
因為睡眠不足和飲食不規律,朱高煦整個人也變得愈發煩躁,一點小事就可能惹得他大發雷霆,宦官高廣等人都得小心伺候著。
當然也有好的方麵,比如朱高煦的牙口越來越好了,不管什麽象牙筆、玉石筆,到他嘴裏那叫一個嘎嘣脆,沒有一個能堅持半個時辰,現在隻能換成黃銅筆了,雖然咬的滿是牙印,但至少不容易斷。
朱瞻壑看到這種情況,即擔心又沒有辦法,不讓朱高煦吃夠苦頭,他根本不會醒悟。
另外朱高煦看似努力,但他批閱的奏章,最後都被金忠他們重新批閱,據他們稟報,朱高煦批閱的奏章中,十本裏都挑不出一本能用的,相當於做的全都是無用功。
這天朱瞻壑再次去探望了一下朱高煦,看到愈發消瘦的父親,他也隻能勸對方注意身體,但朱高煦明顯沒聽進去。
告別父親後,朱瞻壑習慣性的來到武英殿,這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會來朱棣這裏坐坐,陪他聊聊天順便培養一下感情。
沒想到剛進武英殿,正在批閱奏章的朱棣忽然開口問道:“聽紀綱說,你現在每天給金忠他們送去豐盛的酒菜?”
“呃……是的。”
朱瞻壑猶豫了一下點頭道,這件事本來就瞞不過朱棣。
“為何?”
朱棣頭也不抬的再次問道。
“為了能讓父親圓夢,您和大伯陪著他演戲,但金尚書卻十分無辜的被卷入其中,現在不但下了詔獄,還要幫父親擦屁股,因此孫兒心裏有些過意不去。”
朱瞻壑老實迴答道。
朱瞻壑沒有見過金忠,卻和金忠頗有瓜葛,之前金忠受傷,就是被朱瞻壑的大蒜素所救。
金忠迴京後,還托人送給朱瞻壑一份厚禮,他之所以沒有親自登門,一是當時傷還沒完全好,二是他與朱高煦立場不同,實在不方便去漢王府。
“你這孩子,倒是挺好心的!”
朱棣這時終於放下了手中的筆,將批閱過的奏章放到一邊。
相比朱高煦那邊,朱棣需要處理的奏章也不在少數,有時遇到一些為難的政務,還要召集一些大臣商議過後才能決定。
“孫兒做事,隻求心安。”
朱瞻壑低頭迴答道。
“你爹那邊怎麽樣了,還能撐多久?”
朱棣終於問起朱高煦的情況。
“我爹整個人瘦了好幾圈,也變得十分煩躁,有時候我想勸他放棄,但又不敢開口。”
朱瞻壑苦笑道。
“還不到時候,煩躁不安,說明他還沒有認清現實,等到什麽時候他徹底撐不住了,自然就會放棄了。”
朱棣倒是挺沉得住氣。
“皇爺爺,通過對父親這段時間的觀察,我也考慮了很多,有一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瞻壑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鼓起勇氣道。
“不知當講不當講?那你還是想講,想說什麽就說吧,說錯了皇爺爺也不怪你!”
朱棣哈哈一笑道。
這段時間朱瞻基忙於永樂大典的事,隻剩朱瞻壑天天往他這裏跑,倒讓他們祖孫間的感情變得更加親厚了。
“那孫兒可就大膽講了!”
朱瞻壑精神一震,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道:“我覺得咱們大明執政,特別是皇帝對政務的處理方式,有極大的問題!”
“膽子不小啊,竟然直接把矛頭指向我了!”
朱棣訝然,大明的皇帝不就是自己嗎?
“皇爺爺誤會了,我不是說您,而是說從太祖皇帝開始,咱們大明處理政務的方式就有問題。”
朱瞻壑急忙糾正道。
但朱棣的臉色反而更黑了,朱瞻壑沒說他,卻把矛頭指向他爹,這還不如直接罵他呢。
“皇爺爺息怒,太祖皇帝精力過人,哪怕廢掉宰相,獨攬皇權與相權,依然遊刃有餘,但他卻忘了,我們這些後世子孫,卻沒有他老人家那麽充沛的精力啊!”
朱瞻壑說到最後苦笑一聲。
朱元璋開局一個碗,硬生生打下一個龐大的帝國,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才能都是頂尖的,但人無完人,他同樣給後世子孫留下無數的隱患,比如廢掉宰相就是其中之一。
“聽你話中的意思,你認為太祖皇帝廢掉宰相是一件錯事了?”
朱棣麵無表情的再次問道,看不出他是喜是怒?
“廢掉宰相,的確避免了宰相專權,加強了皇權,但這也導致皇帝身邊沒有了助手,一切政務皆由皇帝來操心,但皇帝也是人,麵對如山的政務也會力不從心,皇爺爺當初設立內閣,恐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朱瞻壑站直身子,侃侃而談道,既然決定要說了,那就索性說個痛快。
最早的內閣成員有解縉、胡廣、楊榮等人,他們入駐文淵閣當值,朱棣遇到一些疑難政務時,會征求一下他們的意見。
不過這個時期的內閣隻算是皇帝的私人顧問,並沒有任何實權,直到朱高熾和朱瞻基登基後,內閣才慢慢掌握了實權,後來幾經反複,才形成了明朝的內閣輔政製度。
“說的不錯,朕設立內閣,的確是被一些政務搞的頭疼,這才召集一幫聰明人幫朕想辦法。”
朱棣點了點頭再次道。
“皇爺爺您雄才大略,不輸太祖皇帝,隻是您更喜歡帶兵打仗,不願在政務上花太多精力罷了。”
朱瞻壑先是拍朱棣一通馬屁,隨即話鋒一轉繼續道。
“但您看看大伯和我爹,大伯還好,比較擅長處理政務,又十分努力,就算是這樣,每天還是被沉重的政務壓的喘不過氣,隻能靠暴飲暴食來緩解壓力……”
“等等!你說太子之所以那麽胖,是因為政務太多?”
朱棣忽然打斷朱瞻壑問道。
“是啊,大伯就是因為壓力太大,所以才會暴食,而他批閱奏章一坐就是一天,吃的多又不活動,肯定會發胖,這種病有個很形象的稱唿,叫做‘過勞肥’。”
朱瞻壑解釋道。
朱棣聞言皺起眉頭,他對肥胖的朱高熾一直有些嫌棄,卻沒想到他竟然是因為政務才發胖的。
仔細一想,以前朱高熾還是世子時,雖然也有點胖,但體型還算正常,絕不像現在這樣,走路都要人攙扶。
“相比大伯的身體,我爹的身體絕對強得多,當年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躍馬挺槍勇不可當,但這麽強悍的一員猛將,才僅僅替我大伯七天,就已經瘦了幾圈,整個人也十分憔悴,若長年累月下去,恐怕就算是鐵打的人,也要被累得倒下去。”
朱棣聽完上麵這些,眉頭皺的更緊了。
知子莫若父,對於兩個兒子,朱棣自問還是很了解的,長子擅政,次子擅兵,但就算這兩人,也撐不住那些繁重的政務。
再想想以後的皇帝,從小長於深宮之中,才能、見識恐怕比朱高熾兄弟差的更多,到時他們該怎麽承擔起那麽繁重的政務?
“剛才你提到內閣,又說了你大伯和你爹不堪重負的事,是不是想讓朕將一部分政務交給內閣,從而分擔他們身上的壓力?”
朱棣不愧是一代雄主,很快就猜到了朱瞻壑的心思。
“皇爺爺英明,內閣其實是個很不錯的製度,隻要對它進行一些改革,完全可以承擔宰相的職責,但又沒有宰相對皇帝的威脅。”
朱瞻壑笑嗬嗬的點頭道。
朱瞻壑並不打算照搬曆史上明朝的內閣製度,因為明朝的內閣製度缺點很多,比如閣臣大多出身翰林,沒有地方行政經驗,進入內閣也難有大的作為,以及內閣的權力劃分不清,導致內閣與六部爭權時有發生。
另外閣臣與皇權對立,皇帝不得不培養身邊的太監與內閣互相牽製,加劇了帝國的內耗與矛盾等等。
“即能承擔起宰相之職,又無宰相之威脅,這世上還有這種好事?”
朱棣卻笑了笑並不相信,甚至覺得朱瞻壑是在異想天開。
“皇爺爺,您設想一下,若是朝廷中有一個機構,沒有正式的衙署,也沒有專門的官員,但卻掌握軍、政、財、人等各項大權,機構中的官員全都是皇帝挑選的心腹,任免全看皇帝的心意,而且內部處理事務,對外也全都是保密的,您覺得這個機構會對皇帝產生威脅嗎?”
朱瞻壑的話一出口,朱棣也是臉色一變。
一個沒有正式衙署,沒有專門官員的機構,從法理上基本不可能威脅到皇權,最重要的是這個機構的官員任免,全都掌握在皇帝手中,更能讓這個機構完全受製於皇帝。
偏偏這個機構又掌握著軍政財人等大權,可以說將朝政大權一把抓,這也間接等於將所有權力交給皇帝,加強了皇帝對朝廷的控製。
最妙的是,這個機構處理事務,對外完全保密,朝堂上的大臣隻能聽命執行,卻再無建議之權,這也就少了許多的紛爭,再次加強了皇帝手中的權力。
朱棣越想越覺得興奮,朱瞻壑的話雖然不多,卻像是給他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