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然聽到聲音響起,蘇牧並沒有絲毫的驚奇,他轉頭,看向某處,大聲喊道:“敢問是哪位朋友,還請現身一見。”

    一道爽朗的笑聲悠悠傳出,殘陽斜照之間,兩道身影緩步走來,走在頭裏那人看麵相好象三四十歲又似二十歲再一瞧根本又看不出年紀,麵容姣好,分外俊朗。

    不過蘇牧關注的卻並非他的容貌,雖然這人確實是有那麽一丁點帥,讓人有一種毀了他容貌的念頭。他更在意的卻還是此人身上那麽一股子出塵清奇的氣質,讓他這位道家傳人不禁心生好感。

    此人領著一位大約三十歲,相貌普通的男子走到蘇牧身前,他左手握著一根光亮的紫竹簫,微一抱拳道:“先生才思敏捷在下佩服!先生大才,短短兩句卻把華山諸峰描繪得如此有聲有色、氣勢不凡,誠天下之佳作。華山自古號天險,南接南山,北連黃河渭水,控扼關中咽喉。古人早已歎其險可謂極盡巧思,唯獨不如先生這兩句佳構。在下佩服!佩服!”

    來者並沒有因為蘇牧的年齡而小瞧於他,直以先生相稱,倒是他的那些稱讚話語,讓蘇牧頗為尷尬,他難道說這句詩不是自己作的,乃是借鑒一位叫做李太白的大詩人嗎?

    到頭來,蘇牧終究還是沒有這麽說,沒辦法,誰叫太白先生這會兒還沒出世呢。距離他出世,還有千多年來著。

    “先生過獎了。一時愚得不敢入先生法眼還請先生不要見笑。”蘇牧迴歸現實,微微一笑,態度溫和。

    正說間一陣霧隨風飄來,四人站在霧裏好象身處仙境一般,說不出的心曠神怡感覺油然而來。來人不禁讚道:“真是人間仙境!”

    “不然,華山因白雪、雲霧、清雨呈現不同的景致遠非人間仙境一詞所能描繪。”蘇牧搖頭,卻是不太讚成此人的看法。

    此人點頭讚同道:“先生之言很有道理,但請問先生不知要如何才能表現華山三種不同的景致?”

    可能是因為蘇牧駁了他的麵子,也有可能是真心求教,反正來者的態度實在看不出什麽。

    蘇牧不為之氣惱,輕輕說道:“清雨中的華山清新自然遠非他山所能比就叫雨華山;雲纏霧繞猶如人間仙境就叫霧華山;白雪覆頂潔白如玉素高潔就叫雪華山,先生以為如何?”

    此人聞言,擊掌叫好道:“先生大才,妙言妙語讓人茅塞頓開,說得好說得好!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華山三種景致就此流傳千古,先生之力也!敢問先生大號如何稱唿?”

    蘇牧笑了笑,這本就是後世人對華山的稱唿而已。不過他很快還是正起神來,拱手答道:“在下蘇牧。”又看了看身旁的弄玉,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這是內子弄玉。”

    內子之言一出,弄玉的臉上不禁泛起絲絲潮紅,但她卻沒有反駁蘇牧的話,而是悄然低下頭顱,有些羞赧。

    來人卻沒有留意到這樣一幕,在蘇牧自我介紹後,他也是一拱手道:“在下尉繚!”

    說罷,也是引手指著身後的男子道:“這是我的弟子王敖。”

    好吧,碰到牛人了!

    哪怕和韓非把酒言歡,也曾見過燕丹等人,可隨意一趟遊玩華山,卻碰到尉繚,王敖師徒,蘇牧還是心神震蕩,感慨頗多。

    先不言此人乃是《武經七書》中《尉繚子》的作者,單單此人日後的所作所為,就足以讓人心生歎服了。

    相傳這尉繚乃是魏國大梁人,他分析天下形勢後認為秦王有統一天下的決心,也有統一天下的能力。所以和當時的許多時代精英一樣西行入秦準備遊說秦始皇。他見到秦王是因為韓非給李斯害死,秦王嬴政感歎人才太少,李斯就向其舉薦了尉繚。

    而無論是反對嬴政的人還是讚賞嬴政的人都得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嬴政心性聰穎,誌氣邁遠非常人所能及。同時他這人的眼光很高,一般人不會放在眼裏不說,就是如李斯、趙高、王綰、王翦、楊端和、蒙恬、王賁這些曆史名人在他眼裏僅供奔走是他供他驅使的工具而已。

    但有一個人可以和嬴政分庭抗禮,在曆史上也隻有這麽一人得到嬴政最高的禮遇,衣同衣食同食車同車。意思是說嬴政吃什麽他就吃什麽;嬴政穿什麽樣的衣服他就有資格穿什麽樣的衣服;嬴政乘什麽樣的車他就有資格乘什麽樣的車,其待遇和嬴政一樣。

    這個人就是尉繚!

    也由此可以看出其人真的是才情非凡。秦王嬴政任命尉繚為國尉讓他負責策劃軍事行動,因而幾乎嬴政的每一次統一戰爭、每一次軍事行動都凝聚著尉繚的心血。武安君李牧大挫秦軍戰事進展不利正是他行反間計讓趙國卸了李牧的兵權才使趙國滅亡。

    可以說,秦能滅六國,一統天下,尉繚子著實功不可沒。

    “不想是繚子先生當前,蘇牧見過繚子先生。”得知此人乃是尉繚子,蘇牧態度恭謙。

    尉繚微微一笑道:“蘇先生不必多禮,我師徒二人也是見這華山險峻雄奇,遂前來一觀而已。倒是能夠和蘇先生相遇,卻是緣分一場。”

    蘇牧道:“如此說來,我倒是和繚子先生想法一樣了。我和內子欲往鹹陽,途經華山,見其聳峙於天地之間,不禁心向往之。”

    尉繚笑了笑,又問道:“蘇先生欲往鹹陽?”

    “怎麽,繚子先生有何異議?”蘇牧詫異反問。

    尉繚搖了搖頭,又說道:“異議倒是說不上,隻是有些巧了。繚子近聞秦王有吞並宇內之心,西來一觀或有獻拙計之機也未可知。”

    說著,他又笑了笑,說道:“所以說,我們倒是目的一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道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靜誦黃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靜誦黃庭並收藏大秦道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