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實際上,黃錦能做的事情著實有限的緊。
“現在太後擅權,勇士營不要生什麽亂子就已是大功一件,剛剛是我對你苛求了。”
想到這裏,朱厚熜的目光變得柔和的和幾分。
“蔣定蔣都督前日說可從京軍中挑選送一批精銳力士入宮護衛陛下,臣沒有立刻答應……”
“為何?”
朱厚熜一愣。
但隨即,看著黃錦那並不迴答,帶著些許憂慮的麵容,朱厚熜反應了過來。
蔣定確實是之前跟朱厚熜說過,要在最近挑一批得力的力士入宮加強朱厚熜身邊的警衛,當時朱厚熜擔心蔣定控製不住五軍都督府的局勢,便拒絕了。
至於黃錦是為什麽?他是擔心蔣氏外戚勢力過大,威脅到朱厚熜嗎?
“請陛下予臣征調宮內太監入勇士營監軍之權,臣黃錦以命擔保,勇士營及騰驤四衛必能為皇上舍命分憂。”
而看著朱厚熜的思索,黃錦朝著地上狠狠叩首,砸的青石磚咚咚作響,幾欲裂開。
看見這一幕,朱厚熜臉上閃過了幾分怒色,他躬身一把將黃錦從地上狠狠的拽起,可這個胖胖的太監力量之大好如一頭耗牛,朱厚熜試了幾次,竟然絲毫不能撼動。
“若是不能為陛下效力,縱使留此殘破之軀苟活又有什麽意義!”
“起來!太監監軍本就是前朝舊例……你這麽做又給誰看,成何體統。”
朱厚熜怒斥道,黃錦聽到朱厚熜肯定的迴答之後單,他才掙紮著重新抬起頭,伴隨著額頭上流淌的鮮血模糊視線,和頭顱因為劇烈的撞擊而產生的眩暈之感,如同身在仙境,恍恍惚惚。
他抬起頭,看著為了這麽一點小事弄得滿頭鮮血麵露的黃錦而慍怒的朱厚熜,忍不住傻笑了起來。
直到一張略帶冰涼的手敷在了他的額頭,溫熱的鮮血順著那隻少年人潔白,略帶薄繭的手上也染上了一抹猩紅。
“陛下——”
片刻,清醒過來的黃錦看到皇帝竟然親自為自己敷住傷口,一時之間忍不住失聲痛苦。
“臣有罪!罪在萬死!”
黃錦抽泣,想要繼續跪倒在朱厚熜麵前的地板上,卻被小皇帝按住,而一旁的陸炳還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隻能趕快的拿出絲絹來為黃錦止血。
“如今大業未成,王府眾臣,蔣氏外戚皆是我之助力,我怎能忍心你們任何一人受到傷害呢?”
朱厚熜勉強平息了心中的憤怒,知道他的忠心,出聲安慰道。
“陛下聰慧,遠勝古人,自然不會重蹈前人覆轍。”
黃錦一邊哭著,一邊迴答道。
“臣若能為陛下前驅,哪怕是死了也安心。”
“……”
朱厚熜沉默,隻是看著麵前這個一心護主的貼身太監的目光愈發的溫和。
“禦馬監內轄四衛,受太後和司禮監影響頗深,你若是不願借助蔣都督的親信重整四衛,日後行事可要加倍小心才是。”
朱厚熜歎了口氣,他有些無奈,但又有些欣慰的說道。
說實在的,盡管黃錦的擔憂不無道理,蔣家也許可能成為下一個張家。
但那絕不是現在。
至少,在朱厚熜成功留下子嗣,其母蔣氏和幾個兄弟有充分的理由以皇太後之名控製朝政之前。
朱厚熜和他們之間是最堅固的盟友關係。
現在,朱厚熜需要警惕的就是關於迎立蔣家女子入宮的問題了。
自己的兩個舅舅可是很期待朱厚熜再娶一位蔣家女子鞏固其地位和權勢的。
而隻有這件事,朱厚熜不可能妥協,他不可能接受自己成為這個帝國和利益集團內可替代的那一個——至少現在還不行。
朱厚熜搖了搖頭,旁邊淚眼汪汪的陸炳正心疼的拿著止血藥和白布為黃錦包紮傷口。
他對著黃錦叮囑了下近幾日好好休息,讓宮人將其送迴修養,便將剛剛那些遠憂暫時拋去。
他看見殿外的天空灰蒙蒙的,有幾隻烏雲飄過。
遮住了春的明媚。
初春,指頭綠芽卻微微泛黃,生機勃勃之下,勉勵掙紮而不得出的嫩芽,幹枯龜裂樹皮,散發著冰冷的肅殺之氣。
風雨欲來。
朱厚熜想到道。
自上次和張太後談崩之後,很久,自己就沒有聽過那位太後和她兩個弟弟的消息了。
但朱厚熜可不會因此而感到輕鬆,司禮監和親軍二十六衛的控製權一日不奪迴,朱厚熜就一日難以安寢。
畢竟,在睡夢中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一場宮變剝奪一切的感覺並不好受。
而外朝,在經過了幾輪的談判之後,朱厚熜和內閣的矛盾也正逐漸的激化。
而明日,便是隨著吏部詔令,地方大儒和官吏入京與內閣議論皇統的時候了。
朱厚熜下意識的抓緊了圍欄。
至於帝國的明天如何,天下大儒雲集京城,就內閣同皇統問題開始論戰之後,或許可窺見一二。
……
“聽聞陛下此次,不光是邀請的願意與內閣辯駁,商議皇統之事的地方官,就連賦閑在家和在南京的那幾位大人物都來了!”
茶樓裏幾名入京的士子還有風塵仆仆的入京官吏,在為這些地方官員接風洗塵之餘,以茶代酒,閑聊道。
“我聽聞,來的人不光有楊一清,劉建等一幹儒學大師,正德名臣……就連那位平定寧王反亂,傳心學與天下的王陽明都已然在這幾日紛紛受詔入京。”
“可是正德朝因堅持忠言,被太監劉瑾命錦衣衛等鷹犬緝拿誅殺的王陽明?”
“正是此人!”
“傳聞此人素有謀略,用兵如神,平江西盜賊,寧王叛亂,直搗南昌,令我父驚為天人——感歎若能此生若能有幸與其結交,雖死無憾矣。”
有北方士子聞言忍不住讚歎道,而聽到這裏,就算是南方那些素來看不起北方文士的粗魯的士子,也都對此感到光榮。
“今日北方蒙古再次寇邊,繞過宣府重鎮,輕騎最遠甚至距離北京也不過百裏……我觀蒙古此舉,恐怕一旦入秋,北方戰事便又將再起。”
那位北方的士人說到此,又想起自家在北方的土地還在蒙古騎兵的打擊範圍內,憂慮的補充道。
“現在太後擅權,勇士營不要生什麽亂子就已是大功一件,剛剛是我對你苛求了。”
想到這裏,朱厚熜的目光變得柔和的和幾分。
“蔣定蔣都督前日說可從京軍中挑選送一批精銳力士入宮護衛陛下,臣沒有立刻答應……”
“為何?”
朱厚熜一愣。
但隨即,看著黃錦那並不迴答,帶著些許憂慮的麵容,朱厚熜反應了過來。
蔣定確實是之前跟朱厚熜說過,要在最近挑一批得力的力士入宮加強朱厚熜身邊的警衛,當時朱厚熜擔心蔣定控製不住五軍都督府的局勢,便拒絕了。
至於黃錦是為什麽?他是擔心蔣氏外戚勢力過大,威脅到朱厚熜嗎?
“請陛下予臣征調宮內太監入勇士營監軍之權,臣黃錦以命擔保,勇士營及騰驤四衛必能為皇上舍命分憂。”
而看著朱厚熜的思索,黃錦朝著地上狠狠叩首,砸的青石磚咚咚作響,幾欲裂開。
看見這一幕,朱厚熜臉上閃過了幾分怒色,他躬身一把將黃錦從地上狠狠的拽起,可這個胖胖的太監力量之大好如一頭耗牛,朱厚熜試了幾次,竟然絲毫不能撼動。
“若是不能為陛下效力,縱使留此殘破之軀苟活又有什麽意義!”
“起來!太監監軍本就是前朝舊例……你這麽做又給誰看,成何體統。”
朱厚熜怒斥道,黃錦聽到朱厚熜肯定的迴答之後單,他才掙紮著重新抬起頭,伴隨著額頭上流淌的鮮血模糊視線,和頭顱因為劇烈的撞擊而產生的眩暈之感,如同身在仙境,恍恍惚惚。
他抬起頭,看著為了這麽一點小事弄得滿頭鮮血麵露的黃錦而慍怒的朱厚熜,忍不住傻笑了起來。
直到一張略帶冰涼的手敷在了他的額頭,溫熱的鮮血順著那隻少年人潔白,略帶薄繭的手上也染上了一抹猩紅。
“陛下——”
片刻,清醒過來的黃錦看到皇帝竟然親自為自己敷住傷口,一時之間忍不住失聲痛苦。
“臣有罪!罪在萬死!”
黃錦抽泣,想要繼續跪倒在朱厚熜麵前的地板上,卻被小皇帝按住,而一旁的陸炳還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隻能趕快的拿出絲絹來為黃錦止血。
“如今大業未成,王府眾臣,蔣氏外戚皆是我之助力,我怎能忍心你們任何一人受到傷害呢?”
朱厚熜勉強平息了心中的憤怒,知道他的忠心,出聲安慰道。
“陛下聰慧,遠勝古人,自然不會重蹈前人覆轍。”
黃錦一邊哭著,一邊迴答道。
“臣若能為陛下前驅,哪怕是死了也安心。”
“……”
朱厚熜沉默,隻是看著麵前這個一心護主的貼身太監的目光愈發的溫和。
“禦馬監內轄四衛,受太後和司禮監影響頗深,你若是不願借助蔣都督的親信重整四衛,日後行事可要加倍小心才是。”
朱厚熜歎了口氣,他有些無奈,但又有些欣慰的說道。
說實在的,盡管黃錦的擔憂不無道理,蔣家也許可能成為下一個張家。
但那絕不是現在。
至少,在朱厚熜成功留下子嗣,其母蔣氏和幾個兄弟有充分的理由以皇太後之名控製朝政之前。
朱厚熜和他們之間是最堅固的盟友關係。
現在,朱厚熜需要警惕的就是關於迎立蔣家女子入宮的問題了。
自己的兩個舅舅可是很期待朱厚熜再娶一位蔣家女子鞏固其地位和權勢的。
而隻有這件事,朱厚熜不可能妥協,他不可能接受自己成為這個帝國和利益集團內可替代的那一個——至少現在還不行。
朱厚熜搖了搖頭,旁邊淚眼汪汪的陸炳正心疼的拿著止血藥和白布為黃錦包紮傷口。
他對著黃錦叮囑了下近幾日好好休息,讓宮人將其送迴修養,便將剛剛那些遠憂暫時拋去。
他看見殿外的天空灰蒙蒙的,有幾隻烏雲飄過。
遮住了春的明媚。
初春,指頭綠芽卻微微泛黃,生機勃勃之下,勉勵掙紮而不得出的嫩芽,幹枯龜裂樹皮,散發著冰冷的肅殺之氣。
風雨欲來。
朱厚熜想到道。
自上次和張太後談崩之後,很久,自己就沒有聽過那位太後和她兩個弟弟的消息了。
但朱厚熜可不會因此而感到輕鬆,司禮監和親軍二十六衛的控製權一日不奪迴,朱厚熜就一日難以安寢。
畢竟,在睡夢中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一場宮變剝奪一切的感覺並不好受。
而外朝,在經過了幾輪的談判之後,朱厚熜和內閣的矛盾也正逐漸的激化。
而明日,便是隨著吏部詔令,地方大儒和官吏入京與內閣議論皇統的時候了。
朱厚熜下意識的抓緊了圍欄。
至於帝國的明天如何,天下大儒雲集京城,就內閣同皇統問題開始論戰之後,或許可窺見一二。
……
“聽聞陛下此次,不光是邀請的願意與內閣辯駁,商議皇統之事的地方官,就連賦閑在家和在南京的那幾位大人物都來了!”
茶樓裏幾名入京的士子還有風塵仆仆的入京官吏,在為這些地方官員接風洗塵之餘,以茶代酒,閑聊道。
“我聽聞,來的人不光有楊一清,劉建等一幹儒學大師,正德名臣……就連那位平定寧王反亂,傳心學與天下的王陽明都已然在這幾日紛紛受詔入京。”
“可是正德朝因堅持忠言,被太監劉瑾命錦衣衛等鷹犬緝拿誅殺的王陽明?”
“正是此人!”
“傳聞此人素有謀略,用兵如神,平江西盜賊,寧王叛亂,直搗南昌,令我父驚為天人——感歎若能此生若能有幸與其結交,雖死無憾矣。”
有北方士子聞言忍不住讚歎道,而聽到這裏,就算是南方那些素來看不起北方文士的粗魯的士子,也都對此感到光榮。
“今日北方蒙古再次寇邊,繞過宣府重鎮,輕騎最遠甚至距離北京也不過百裏……我觀蒙古此舉,恐怕一旦入秋,北方戰事便又將再起。”
那位北方的士人說到此,又想起自家在北方的土地還在蒙古騎兵的打擊範圍內,憂慮的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