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餘玠在同眾人商議了數日之後,總算是確定了作戰時間和作戰計劃,於是立刻寫成奏疏交予朝廷。


    朝廷那邊,宋理宗以及諸位大臣在看過文書後,也表示同意,就按照餘玠所說的時間,再過半月出兵。


    而趙孟啟也未曾閑著,除了每日例行要做的事,趙孟啟更是了解了不少官員的信息,對宋朝繁雜錯亂的官職也有了部分的了解。


    不過他卻一直沒有見到那個讓自己心心念念的人,便是青史留名的文天祥。


    畢竟說到宋末,甚至是南宋,文天祥的名字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人們的腦中。人們也許想不起宋末的皇帝有誰,不知道誰是宋理宗,同樣對宋度宗也少有耳聞,可文天祥是人人皆知的。但是趙孟啟來這這麽久,卻連文天祥的名字都未曾聽過。


    一次,他曾問過自己的老師葉夢鼎,可葉夢鼎也是茫然,最後告訴他未曾聽過此人,趙孟啟對此也頗感奇怪。難不成平行世界的曆史與真實的曆史還是會有許些不同的?


    可他不希望如此,畢竟,文天祥若在,他必定會重用文天祥,這似乎是傻子都該明了的道理,更何況現在的他還不是傻子呢?


    而不久北方前線又傳來喜訊,高達等將士扼守河關,又上山大戰,一直打到鱉坑、石碑港才退軍迴營。此事傳到朝中,朝堂上下自然歡喜一片,官家也十分高興,誇讚賈似道很有眼光,是開閫之才。又下詔高達、程大元、李和各官兩轉,且其餘推恩有賞。


    趙孟啟的親生父親趙與芮被授予少師,加食邑七百戶,富貴過人。另外,前參知政事別之傑逝世,官家為此輟朝一日,且贈別之傑為少師。


    在大宋同意與大理結盟後,大理方麵就第一時間將消息散出去,其一可讓大理的百姓知道,其二是要讓蒙古人知道,而這第二點是最重要的。


    起先蒙古人還不相信,就連忽必烈都不大敢相信,畢竟他們知道,當初的金國雖然不似曾經那般強盛,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到底是強於大理的。可大宋到底選擇聯蒙伐金,而非連金伐蒙。可現在大宋卻選擇與大理這種小國結盟,也就是明擺著要與蒙古為敵,由此,議和的事更不要提了。


    可才過了幾日,蒙古人就不得不信了:因為大宋皇帝親自下了詔令,聖旨上明確表明了大宋的立場,與大理結盟,共同抵抗蒙古。


    此舉讓忽必烈略感到震驚,讓蒙哥覺得憤怒。誰都知道,兩國結成聯盟,攻打起來會更為不易的。


    於是,剛在郝經館拜見過張柔的忽必烈又匆匆迴去,商討接下來的事宜。


    忽必烈自然是覺得聯盟之事隻會叫人覺得棘手,頗有惱怒的意思。他在與他的賓客討論此事時,幾乎是帶著一股子怨氣的,“你們且說說,那大宋的決策一向都是昏了頭的感覺,現今又為何明智了一會?大宋數百年來,該打的仗不打,不該打的仗卻沒少打,打輸了就賠錢割地,打贏了還能賠錢割地。當時與我們結成聯盟,共同攻打金國,就是個錯誤,今日又怎至於如此呢?”


    劉秉忠道:“隻能說大宋也有明智的時候。”


    姚樞則是側目思考了一會,他熟讀四書五經,對程朱理學那一套,也頗有研究,因而他總是能站在宋人士大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姚樞道:“依臣之見,大宋、大理聯盟,或許持續不久。即便可以很久,聯盟也不穩固。大宋行事一向拖拖遝遝,其內部要經過的程序極其複雜,有好些事等到下達施行的時候,其實已經過時了。而宋國士大夫又重小利而輕大利,心中有大義卻少有伸張。所以,臣覺得,宋國為了保存實力,不會對大理派多少兵馬。


    而大理國的皇帝微弱,權力全權交予了相國高泰祥的手上,高氏一族為了穩固自己,又想方設法消弱了王畿之地的兵力,因而大理看似難攻,實則本身已經不穩固。且大理人也是重小利者,若得了宋國幫助,他們反而不會拚死反抗,甚至有些坐享其成的感覺。到時候,恐怕他們會更多指望宋軍能有什麽作為。”


    這一番分析倒讓忽必烈舒緩了許多,姚樞所言還是在理的。


    忽必烈站在窗前,透過窗外,望著群山,雄心萬丈地說道:“不論如何,拿下大理,是我首要的任務。”


    不久,進來一侍衛,報道:“王上,大汗那邊來消息了!”


    忽必烈接過文書,先是略感緊張,接著越看越發喜悅:“姚先生所言不錯,大汗還真同意了,並且又為我增封了懷慶路孟州!”


    姚樞實際上也覺得吃驚,問道:“那對大王自然是件好事,可臣不知這其中的緣由,為何又贈封土地?”


    忽必烈笑著道:“大汗說了,京兆之地,人口過少,再增加孟州,才算是合適。”


    姚樞這才明白,道:“那要恭喜大王了!”


    忽必烈又止住笑容道:“多一份土地,就多一份職責,不過我定會盡力而為,守住蒙古的每寸土地,此外,還要為我們蒙古打下更多土地了。”


    姚樞道:“眼下就是要取了大理。”


    “沒錯。”忽必烈答道。


    而支援大理一事,對於餘玠等人來說,著實是件大忙事,一方麵得將蜀地安定下來,任命賢能的官員暫行代理,另一方麵就要準備輜重,操練士卒。


    對於官家趙昀來說,卻是喜悅的。在政事上有了些緩和,趙孟啟的長進又讓他大感欣慰,而且他還收獲了唐安安這個美人……可能是人逢喜事心情爽吧,趙昀準備兌現之前的承諾,進封趙孟啟的王位。


    但這些事還是需要先同大臣們商議的,其實仍然有個別的大臣不同意,比如說右丞相吳潛,他一直覺得趙孟啟天生智力貧弱,覺得趙孟啟身為一個傻子,不應該繼此大位,早在先前趙孟啟封為永嘉郡王的時候,吳潛就曾表示過反對的意思。總之,這事還得抽出個時間與眾臣一同商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救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嘒星小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嘒星小風並收藏救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