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兩個中篇的創作思路
幾位文豪沒有糾結這個問題,存在即合理的道理大家都懂。
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傳統文學要網絡化,到底該怎麽做,身為燕京大學的高材生是不是能給出一個合理化的建議,雖然在座的作家們個人並需要借助網絡來成名,但總得為傳統文學謀一些好的出路。
曹教授作為陳韜的老師,他想了想之後問出了這個問題。
談到這個問題,陳韜還略有些遺憾,因為豆瓣社區平台前期已經開發了半年,於今年三月份上線,前期主要以書影音業務為主,而自己穿過來之後時間太短,根本沒有時間搞這個東西。
“老師們沒事兒可以關注一下豆瓣這個社區網站,這個網站和天涯有些相似,但它主要做的是書影音業務,提供書籍、電影、音樂等作品信息,這個網站就是把傳統文學和互聯網相結合,以後可能會成為傳統文學的一個主要的陣地。”
稍微停頓一下,陳韜繼續說道:
“它專注於為用戶提供全麵、精細的讀書服務,這就是讓更多人接觸到傳統文學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比如老師們出版一本書以後,就可以放在豆瓣上進行推廣,網站設置有讀者的評價區域,根據讀者評分數據,豆瓣還會給出一個綜合推薦評分,就像選購商品一樣,根據評分高低基本就可以判斷一本書的質量。”
“其實相當於讀者推薦,隻不過它的受眾麵更廣。”
幾位文學大家都還沒有接觸過豆瓣,此時都記在心裏,準備迴去到網上好好了解了解。
傳統文學出路的話題暫時告一段落,想要拯救傳統文學,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解決的,文壇在群眾心目中的比重正在直線下降,即使結合了互聯網,文壇也迴不到以前那種地位。
莫言又把話題引到了陳韜的小說上,他不苟言笑的說道:“談談你《隱入煙塵》和《樹先生》的創作思路吧,這兩篇小說水平之高我們都為之佩服。”
陳韜心裏隱隱慚愧了一下,招唿服務員給各位前輩老師倒滿酒,穩定了下心態才緩緩開口說:
“我和幾位老師的出身一樣,都在農村長大,雖然沒有下鄉的經曆,但對偏僻地區農民的生活有著深刻的理解,深知現在還有很多地區相當貧困,他們過著艱苦的生活,但卻樂觀向上。”
“就比如說我們那個地方,至少是目前,大部分人一年隻有過年才能吃上肉,平時基本都是饅頭和鹹菜,秋天醃一缸鹹菜,一直吃到第二年秋天,鹹菜想要存放的久,肯定是很鹹的,”
“城市裏現在強調低鹽的健康生活,提醒人們鹹菜含有亞硝酸銨,吃多了可能會致癌,可在農村呢?他們根本沒有這個概念,誰知道亞硝酸銨這種東西,即使知道,但被迫無奈也得吃,沒菜啊。”
“有些人好奇沒有工業汙染的地區竟然是癌症高發地區,為什麽?因為鹹菜,因為剩飯,農民們不舍得浪費一粒糧食,米飯長毛了甚至都要吃,剩菜剩飯放好幾天了還要吃,這就是農民。”
“他們在最基層負重前行,吃的比較差,生活環境也比較差,但他們毫無怨言,這不是麻木,我覺得更是一種信仰,他們的信仰就是秋天的收獲,是那一片土地。”
陳韜所說的這些東西,在座的好幾位都深有體會,賈平凹和莫言都出生在農村,現在很多農村生活條件的確是這樣。
莫言點點頭讚同道:“大部分農村確實如此,農民們的日子還很苦。”
“年輕人還好,可以出外打工,增加額外收入,那些上了年齡的老人就更難過了,遇到兒女孝順還行,兒女不孝順呢?在農村,年邁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喝農藥自盡的事兒也有發生。”
“有些孤寡老人燒火生煙活活被煙熏死的也有啊。”
“還有一些老人花盡畢生心血給兒子娶了老婆,但自己最終背負了一身債務,到老了還在還債,等到還完債務,一生也就走到盡頭了。”
徐曉雅聽了這些非常難過,雖然她住的縣城跟農村那麽近,但從來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過農村,她隻知道班級裏麵那些農村孩子非常的窮,一雙運動鞋開膠像是鱷魚的嘴,但一直穿在腳上,還要穿很久很久。
那些在外麵吃飯的農村學生,比如陳韜,初中和高中基本每天都是清水煮土豆配饅頭,哪裏能吃上肉、蔬菜和水果,土豆按照澱粉來說,其實也算主食了。
但如此悲慘的故事,她也是第一次聽說,活不下去用農藥結束自己的一生,那得多絕望才能有勇氣喝下去。
陳韜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此時的心情和氣氛都很沉悶。
“所以《隱入煙塵》這篇小說主要想表達農民的辛勤與普通生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身患殘疾,但依然堅定的生活,他們沒有偉大的願望和理想,隻是想要豐收的莊稼和安穩的家,他們雖然苦,但樂觀向上,很多農村夫妻相濡以沫過完一生,就算是自己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卻依然是樂觀的,那是一種放下所有的解脫。”
“這些都是農村的真實寫照,我寫這部小說采用的是寫實手法,用最樸素的文字表達最真實的情感,不過裏麵有一些東西是特意構建的。
實際上農村的人們沒有小說中那麽冷漠,他們在遇到他人需要幫助時也不會視若無睹的漠然,而是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在我們村,有一個人被他人無意傷到骨折,傷者並沒有追求他的責任,而是自己花錢到醫院治療,這種溫情恐怕隻有在農村才會有。
小說中出現的那些冷漠,也僅僅是個別,其實這個冷漠我是意指城市對農村的冷漠。”
幾位作家恍然大悟,原以為陳韜是寫農村一些麻木的人冷漠無情,原來還有這些深層次的意義。
“那《樹先生》呢?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有人物原型嗎?”莫言問道。
幾位文豪沒有糾結這個問題,存在即合理的道理大家都懂。
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傳統文學要網絡化,到底該怎麽做,身為燕京大學的高材生是不是能給出一個合理化的建議,雖然在座的作家們個人並需要借助網絡來成名,但總得為傳統文學謀一些好的出路。
曹教授作為陳韜的老師,他想了想之後問出了這個問題。
談到這個問題,陳韜還略有些遺憾,因為豆瓣社區平台前期已經開發了半年,於今年三月份上線,前期主要以書影音業務為主,而自己穿過來之後時間太短,根本沒有時間搞這個東西。
“老師們沒事兒可以關注一下豆瓣這個社區網站,這個網站和天涯有些相似,但它主要做的是書影音業務,提供書籍、電影、音樂等作品信息,這個網站就是把傳統文學和互聯網相結合,以後可能會成為傳統文學的一個主要的陣地。”
稍微停頓一下,陳韜繼續說道:
“它專注於為用戶提供全麵、精細的讀書服務,這就是讓更多人接觸到傳統文學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比如老師們出版一本書以後,就可以放在豆瓣上進行推廣,網站設置有讀者的評價區域,根據讀者評分數據,豆瓣還會給出一個綜合推薦評分,就像選購商品一樣,根據評分高低基本就可以判斷一本書的質量。”
“其實相當於讀者推薦,隻不過它的受眾麵更廣。”
幾位文學大家都還沒有接觸過豆瓣,此時都記在心裏,準備迴去到網上好好了解了解。
傳統文學出路的話題暫時告一段落,想要拯救傳統文學,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解決的,文壇在群眾心目中的比重正在直線下降,即使結合了互聯網,文壇也迴不到以前那種地位。
莫言又把話題引到了陳韜的小說上,他不苟言笑的說道:“談談你《隱入煙塵》和《樹先生》的創作思路吧,這兩篇小說水平之高我們都為之佩服。”
陳韜心裏隱隱慚愧了一下,招唿服務員給各位前輩老師倒滿酒,穩定了下心態才緩緩開口說:
“我和幾位老師的出身一樣,都在農村長大,雖然沒有下鄉的經曆,但對偏僻地區農民的生活有著深刻的理解,深知現在還有很多地區相當貧困,他們過著艱苦的生活,但卻樂觀向上。”
“就比如說我們那個地方,至少是目前,大部分人一年隻有過年才能吃上肉,平時基本都是饅頭和鹹菜,秋天醃一缸鹹菜,一直吃到第二年秋天,鹹菜想要存放的久,肯定是很鹹的,”
“城市裏現在強調低鹽的健康生活,提醒人們鹹菜含有亞硝酸銨,吃多了可能會致癌,可在農村呢?他們根本沒有這個概念,誰知道亞硝酸銨這種東西,即使知道,但被迫無奈也得吃,沒菜啊。”
“有些人好奇沒有工業汙染的地區竟然是癌症高發地區,為什麽?因為鹹菜,因為剩飯,農民們不舍得浪費一粒糧食,米飯長毛了甚至都要吃,剩菜剩飯放好幾天了還要吃,這就是農民。”
“他們在最基層負重前行,吃的比較差,生活環境也比較差,但他們毫無怨言,這不是麻木,我覺得更是一種信仰,他們的信仰就是秋天的收獲,是那一片土地。”
陳韜所說的這些東西,在座的好幾位都深有體會,賈平凹和莫言都出生在農村,現在很多農村生活條件的確是這樣。
莫言點點頭讚同道:“大部分農村確實如此,農民們的日子還很苦。”
“年輕人還好,可以出外打工,增加額外收入,那些上了年齡的老人就更難過了,遇到兒女孝順還行,兒女不孝順呢?在農村,年邁沒有勞動能力的人喝農藥自盡的事兒也有發生。”
“有些孤寡老人燒火生煙活活被煙熏死的也有啊。”
“還有一些老人花盡畢生心血給兒子娶了老婆,但自己最終背負了一身債務,到老了還在還債,等到還完債務,一生也就走到盡頭了。”
徐曉雅聽了這些非常難過,雖然她住的縣城跟農村那麽近,但從來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過農村,她隻知道班級裏麵那些農村孩子非常的窮,一雙運動鞋開膠像是鱷魚的嘴,但一直穿在腳上,還要穿很久很久。
那些在外麵吃飯的農村學生,比如陳韜,初中和高中基本每天都是清水煮土豆配饅頭,哪裏能吃上肉、蔬菜和水果,土豆按照澱粉來說,其實也算主食了。
但如此悲慘的故事,她也是第一次聽說,活不下去用農藥結束自己的一生,那得多絕望才能有勇氣喝下去。
陳韜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此時的心情和氣氛都很沉悶。
“所以《隱入煙塵》這篇小說主要想表達農民的辛勤與普通生活,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身患殘疾,但依然堅定的生活,他們沒有偉大的願望和理想,隻是想要豐收的莊稼和安穩的家,他們雖然苦,但樂觀向上,很多農村夫妻相濡以沫過完一生,就算是自己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卻依然是樂觀的,那是一種放下所有的解脫。”
“這些都是農村的真實寫照,我寫這部小說采用的是寫實手法,用最樸素的文字表達最真實的情感,不過裏麵有一些東西是特意構建的。
實際上農村的人們沒有小說中那麽冷漠,他們在遇到他人需要幫助時也不會視若無睹的漠然,而是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在我們村,有一個人被他人無意傷到骨折,傷者並沒有追求他的責任,而是自己花錢到醫院治療,這種溫情恐怕隻有在農村才會有。
小說中出現的那些冷漠,也僅僅是個別,其實這個冷漠我是意指城市對農村的冷漠。”
幾位作家恍然大悟,原以為陳韜是寫農村一些麻木的人冷漠無情,原來還有這些深層次的意義。
“那《樹先生》呢?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有人物原型嗎?”莫言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