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誰讓你當初嘴硬!
隨著陳韜和韓函在雜文報、教育評論報上你來我往了幾篇文章後,陳韜的名氣又提升了大一截,剛剛獲知消息的人現在又跑到書店去求購一本他的作品。
在互聯網徹底席卷世界之前,一般群眾了解作者最好的方式就是讀作品,把作者所有作品讀一下,大概就知道作者是個啥人了。
韓函在博文上發表的幾十字文章,很有針對性的針對了陳韜的兩篇文章,優秀的課代表們已經找到陳韜的兩篇文章,打到評論區,甚至打到了自己博客上,給吃瓜群眾提供了便捷。
麵對陳韜的挑戰,韓函的粉絲們紛紛去書店買陳韜的書,但這本書現在根本買不到,首印十萬冊早就賣光了。
不過這還不夠,造勢這東西就像積蓄力量,必須要蓄滿,最後才能給予雷霆一擊。
隨後,陳韜就在學校圖書館肝了一篇文章發表在雜文報上,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剽竊者的哲學》。
文章中寫到:
“剽竊者可稱一派利己哲學,這種哲學非常的理直氣壯,或許他們自認為身上有功,憑借自己的名氣可以把蒙灰的文學作品發揚光大,或許可以學學孔乙己,來一個‘寫書人不能算抄,那叫學’。”
雜文報一大早就被送到了韓函的住處,他喝著牛奶讀著報,最近他的收入增加了不少,有錢賽車了心情也很好。
當看到《剽竊者的哲學》下麵的作者名字時,韓函竟然有些小期待,最近這小子跟他死磕上了,頻頻在報紙上針對他的文章觀點,這兩天剛消停點兒。
剽竊者?這難道還懷疑他的作品有抄襲或代筆的嫌疑?
文章讀到一半,韓函就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哈哈。”
“小四,你也有這麽一天。”
“你也該下來玩玩了。”
2003年,有人在網上發了一篇文章,指出《夢裏落花知多少》涉嫌抄襲某女作家的作品,郭靜明死不承認,跟出版社一起上訴到法院。
年輕氣盛的小郭嘴還硬著呢,明明心裏有鬼,還那麽盛氣傲然的說沒有我沒有。
誰能想到以後因為這件事兒直接影響了他涉足影視的發展,其實內在的原因就是,此時“青春傷痛文學”的受眾群體,縱有一天會長大。
未來的觀眾和讀者,也不再是“青春傷痛文學”的受眾群體。
因為這起抄襲事件,正鬧得沸沸揚揚,小郭的粉絲們,也就是所謂的被“青春傷痛文學”精神檳榔所貽害的青少年們,在網上發起集結,對原作者進行指責。
陳韜要做的,就是主動跳進去,成為話題的爭議人物,然後讓自己變得炙手可熱。
可能在這個過程中他會遭到那些狂熱的粉絲噴擊,但想不花一分錢的對自己進行包裝和炒作,這點兒代價再不願意付出,那成為名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何況這點兒代價也不算什麽,因為小郭馬上就要再次敗訴了。
而且陳韜也有一定的粉絲群體,還都那麽的三觀正,他們會拿起正義的武器為自己說話的。
這篇文章沒有半個字針對郭靜明,但如果他確實涉嫌抄襲,那他就在這篇文章所寫的範疇內,陳韜希望小郭能跳出來接話,他迴擊的越厲害,最後打臉的時候就有多重。
......
郭靜明看完這篇文章後非常氣氛,但他是個聰明人,既然自己都說了沒有剽竊,那站出來接話就有問題了。
假裝沒看見就好,專心搞定這起版權糾紛才是當務之急,不然最後自己人設都會崩。
文章發出來的第三天,老學究和評論員們緊跟步伐,紛紛發表文章,有個評論員在文章中寫道:
“不管郭靜明有沒有抄襲他人的作品,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而且時間是最好的檢驗,一切謊言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最後都會不攻自破,所以我們唿籲文學界不要做這種苟且之事,有才華多寫點兒,沒才華少寫點兒,但抄別人的就很可恥了!”
老學究的這篇文章指名道姓,這一次當事人坐不住了。
靠“販售”孤獨和傷痛成功的他,發表言論,矢口否認抄襲,並準備與出版社一同發起上訴,讓大家耐心等待結果。
郭靜明發表言論後,粉絲們在網上開噴了,雖然2004年法院判決認定《夢裏落花知多少》在整體上構成抄襲的事實,但昏頭的粉絲哪管這些,他們也不去讀一讀原著,隻是盲目的在網上指責原作者和老學究們,他們也想罵陳韜,但在《剽竊者的哲學》這篇文章中又找不到半點兒罵點。
最後隻好站在韓函這邊來噴,說什麽讀書無用,輟學依然瀟灑等等。
麵對氣勢洶洶的噴擊,陳韜絲毫沒覺得這是網暴,三天後,他又澆了一股油,在雜文報上發表了一篇《以毒攻毒最後毒發身亡》。
文章大概的意思是青少年麵對憂鬱,應該多讀積極陽光的書籍,不應該去讀憂鬱的文字,甚至頹廢、墮落的文字,讀這類型文字就是自虐,和傷心了失戀了自殘的行為差不多,雖然能製造快感,但這種快感是毒。
此文一出,郭靜明再也蹦不出了,不過他不擅長寫評擊文章,由他的粉絲代言,在網上發出:我們憂鬱,關你屁事。安尼寶貝的作品那麽頹廢,你怎麽不去搞她?
憂鬱的文字有什麽錯?頹廢了又怎麽樣?考不上學每天混網吧又怎麽樣?關你屁事!
我們才華橫溢的小四怎麽可能去抄襲,我們用得著抄襲嗎?我們閉著眼隨隨便便都能寫出那麽好的文字。
你牛逼你也寫不出《夢裏落花知多少》,你等著吧,我們已經上訴了,這一次肯定勝,如果小四確有抄襲,怎麽會二次上訴?出版社又怎麽會不滿?出版社每天搞出版的難道不知道這不作品有沒有抄襲?
“手刃陳韜”,是這些讀者現在最想做的事兒。
許多讀過陳韜的書的人還好,他們也很佩服陳韜的小說,但一些沒讀過的人就厲害了,反正一無所知就是噴。
幸虧有《6月.鏡子風暴》這部連載和《我的國度》兩本書擋著,如果高三那段時間就在報紙上發表這些文章,而自己一部小說都沒寫,那真純純成了小醜,雖然後麵依然可以靠作品來逐漸挽迴局麵,但那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了。
這兩篇文章就像原子彈一樣引起了的風暴,陳韜的粉絲,尤其以不喜歡小郭的人群為主,也站出來迴擊。
此時陳韜坐在網吧裏,看著網上的消息,感歎自己名氣這次是徹底的上來了,自己的讀者們以前一直都是沉默不語,但現在他們也都在網上開始迴懟小四的讀者了。
麵對攻擊,他絲毫不擔心,因為,再過幾個月,終審判決認定抄襲事件成立,並判決郭靜明與出版社賠償原作者經濟損失20萬元,停止《夢裏落花知多少》的出版、銷售行為。此外,還追加精神賠償撫慰金1萬元,要求郭靜明與出版社=內在《華夏青年報》上公開道歉。
這份宣判,比任何言語都有力量。
“你不是說你的偶像沒抄襲嗎?”
啪!
“這是啥?”
啪!
“再說一個,抄沒抄?”
“抄了!”
啪!
“抄了還打?”
“誰讓你當初嘴硬!”
月末月初了,求一波推薦票月票哈哈哈,主角快要破處了。感謝大家投的月票和推薦以及打賞,這是作者在撲街狀態下依然堅持下去的動力。
隨著陳韜和韓函在雜文報、教育評論報上你來我往了幾篇文章後,陳韜的名氣又提升了大一截,剛剛獲知消息的人現在又跑到書店去求購一本他的作品。
在互聯網徹底席卷世界之前,一般群眾了解作者最好的方式就是讀作品,把作者所有作品讀一下,大概就知道作者是個啥人了。
韓函在博文上發表的幾十字文章,很有針對性的針對了陳韜的兩篇文章,優秀的課代表們已經找到陳韜的兩篇文章,打到評論區,甚至打到了自己博客上,給吃瓜群眾提供了便捷。
麵對陳韜的挑戰,韓函的粉絲們紛紛去書店買陳韜的書,但這本書現在根本買不到,首印十萬冊早就賣光了。
不過這還不夠,造勢這東西就像積蓄力量,必須要蓄滿,最後才能給予雷霆一擊。
隨後,陳韜就在學校圖書館肝了一篇文章發表在雜文報上,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剽竊者的哲學》。
文章中寫到:
“剽竊者可稱一派利己哲學,這種哲學非常的理直氣壯,或許他們自認為身上有功,憑借自己的名氣可以把蒙灰的文學作品發揚光大,或許可以學學孔乙己,來一個‘寫書人不能算抄,那叫學’。”
雜文報一大早就被送到了韓函的住處,他喝著牛奶讀著報,最近他的收入增加了不少,有錢賽車了心情也很好。
當看到《剽竊者的哲學》下麵的作者名字時,韓函竟然有些小期待,最近這小子跟他死磕上了,頻頻在報紙上針對他的文章觀點,這兩天剛消停點兒。
剽竊者?這難道還懷疑他的作品有抄襲或代筆的嫌疑?
文章讀到一半,韓函就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哈哈。”
“小四,你也有這麽一天。”
“你也該下來玩玩了。”
2003年,有人在網上發了一篇文章,指出《夢裏落花知多少》涉嫌抄襲某女作家的作品,郭靜明死不承認,跟出版社一起上訴到法院。
年輕氣盛的小郭嘴還硬著呢,明明心裏有鬼,還那麽盛氣傲然的說沒有我沒有。
誰能想到以後因為這件事兒直接影響了他涉足影視的發展,其實內在的原因就是,此時“青春傷痛文學”的受眾群體,縱有一天會長大。
未來的觀眾和讀者,也不再是“青春傷痛文學”的受眾群體。
因為這起抄襲事件,正鬧得沸沸揚揚,小郭的粉絲們,也就是所謂的被“青春傷痛文學”精神檳榔所貽害的青少年們,在網上發起集結,對原作者進行指責。
陳韜要做的,就是主動跳進去,成為話題的爭議人物,然後讓自己變得炙手可熱。
可能在這個過程中他會遭到那些狂熱的粉絲噴擊,但想不花一分錢的對自己進行包裝和炒作,這點兒代價再不願意付出,那成為名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何況這點兒代價也不算什麽,因為小郭馬上就要再次敗訴了。
而且陳韜也有一定的粉絲群體,還都那麽的三觀正,他們會拿起正義的武器為自己說話的。
這篇文章沒有半個字針對郭靜明,但如果他確實涉嫌抄襲,那他就在這篇文章所寫的範疇內,陳韜希望小郭能跳出來接話,他迴擊的越厲害,最後打臉的時候就有多重。
......
郭靜明看完這篇文章後非常氣氛,但他是個聰明人,既然自己都說了沒有剽竊,那站出來接話就有問題了。
假裝沒看見就好,專心搞定這起版權糾紛才是當務之急,不然最後自己人設都會崩。
文章發出來的第三天,老學究和評論員們緊跟步伐,紛紛發表文章,有個評論員在文章中寫道:
“不管郭靜明有沒有抄襲他人的作品,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而且時間是最好的檢驗,一切謊言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最後都會不攻自破,所以我們唿籲文學界不要做這種苟且之事,有才華多寫點兒,沒才華少寫點兒,但抄別人的就很可恥了!”
老學究的這篇文章指名道姓,這一次當事人坐不住了。
靠“販售”孤獨和傷痛成功的他,發表言論,矢口否認抄襲,並準備與出版社一同發起上訴,讓大家耐心等待結果。
郭靜明發表言論後,粉絲們在網上開噴了,雖然2004年法院判決認定《夢裏落花知多少》在整體上構成抄襲的事實,但昏頭的粉絲哪管這些,他們也不去讀一讀原著,隻是盲目的在網上指責原作者和老學究們,他們也想罵陳韜,但在《剽竊者的哲學》這篇文章中又找不到半點兒罵點。
最後隻好站在韓函這邊來噴,說什麽讀書無用,輟學依然瀟灑等等。
麵對氣勢洶洶的噴擊,陳韜絲毫沒覺得這是網暴,三天後,他又澆了一股油,在雜文報上發表了一篇《以毒攻毒最後毒發身亡》。
文章大概的意思是青少年麵對憂鬱,應該多讀積極陽光的書籍,不應該去讀憂鬱的文字,甚至頹廢、墮落的文字,讀這類型文字就是自虐,和傷心了失戀了自殘的行為差不多,雖然能製造快感,但這種快感是毒。
此文一出,郭靜明再也蹦不出了,不過他不擅長寫評擊文章,由他的粉絲代言,在網上發出:我們憂鬱,關你屁事。安尼寶貝的作品那麽頹廢,你怎麽不去搞她?
憂鬱的文字有什麽錯?頹廢了又怎麽樣?考不上學每天混網吧又怎麽樣?關你屁事!
我們才華橫溢的小四怎麽可能去抄襲,我們用得著抄襲嗎?我們閉著眼隨隨便便都能寫出那麽好的文字。
你牛逼你也寫不出《夢裏落花知多少》,你等著吧,我們已經上訴了,這一次肯定勝,如果小四確有抄襲,怎麽會二次上訴?出版社又怎麽會不滿?出版社每天搞出版的難道不知道這不作品有沒有抄襲?
“手刃陳韜”,是這些讀者現在最想做的事兒。
許多讀過陳韜的書的人還好,他們也很佩服陳韜的小說,但一些沒讀過的人就厲害了,反正一無所知就是噴。
幸虧有《6月.鏡子風暴》這部連載和《我的國度》兩本書擋著,如果高三那段時間就在報紙上發表這些文章,而自己一部小說都沒寫,那真純純成了小醜,雖然後麵依然可以靠作品來逐漸挽迴局麵,但那就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了。
這兩篇文章就像原子彈一樣引起了的風暴,陳韜的粉絲,尤其以不喜歡小郭的人群為主,也站出來迴擊。
此時陳韜坐在網吧裏,看著網上的消息,感歎自己名氣這次是徹底的上來了,自己的讀者們以前一直都是沉默不語,但現在他們也都在網上開始迴懟小四的讀者了。
麵對攻擊,他絲毫不擔心,因為,再過幾個月,終審判決認定抄襲事件成立,並判決郭靜明與出版社賠償原作者經濟損失20萬元,停止《夢裏落花知多少》的出版、銷售行為。此外,還追加精神賠償撫慰金1萬元,要求郭靜明與出版社=內在《華夏青年報》上公開道歉。
這份宣判,比任何言語都有力量。
“你不是說你的偶像沒抄襲嗎?”
啪!
“這是啥?”
啪!
“再說一個,抄沒抄?”
“抄了!”
啪!
“抄了還打?”
“誰讓你當初嘴硬!”
月末月初了,求一波推薦票月票哈哈哈,主角快要破處了。感謝大家投的月票和推薦以及打賞,這是作者在撲街狀態下依然堅持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