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鄉今年開始正式撤鄉合真,以後這個鄉在行政級別是村,會保留一個村委會,下屬的村都叫隊,隨著去年政府機構等事業單位陸續的搬遷和撤離,馬蘭鄉現在忽然有點兒人去樓空的感覺。
以前的馬蘭鄉非常的熱鬧,各種機構健全,尤其過年的時候,鄉政府、工商局、供銷社等單位還會聯合搞一場聯歡晚會,由於鄉裏的人都互相認識,所以這個人類活動聚集地塊人情味和年味更足一些。
去年這些單位搬走以後,加上唯一的一所中學也被合並走了,鄉裏一下冷清了許多,許多人今年過年都發出這樣的感歎。
餘芳對馬蘭鄉今年的人去樓空自然也深有體會,女孩子嘛,更感性,以往鄉裏的熱鬧不複存在,從而還會聯想到自己自輟學以後一直在家的憂慮,前途的渺茫,未來何去何從,都使得餘芳更加憂鬱。
張書兵的一封信徹底在她心裏引起了共鳴。
嫁給馮瑞龍?一輩子待在馬蘭鄉?以後的馬蘭村?
生活色彩似乎越來越單調。
馮瑞龍隻會感歎自己的生意越來越差,其他的東西他不關心。
此刻張書兵發來的這條信息,瞬間讓餘芳產生了強烈的聊天欲望。
九宮格她還不太熟悉,打字比較慢,不過好歹初中文化水平,會拚音。
幾分鍾後才打滿一條70字的信息,這是陳韜教的,說發信息一定要發70字的信息,不然會虧很多錢。
餘芳:別提了,今年鄉裏冷清的很,自從撤鄉,人好像一下就少了一多半,好多飯店今年過年都沒開門,聽說幾個開飯店的人都跑到鎮上去了,你們在鎮上挺熱鬧的吧。
張書兵:是呢,去年鄉政府解散以後,那些開商店開飯店開理發店的基本都跟著搬走了,我跟主任迴去過幾次,中學也沒了,我特意去看了看咱們的母校,還進去看了看咱們曾經的班級,桌子板凳都在,隻是一個人都沒了,西邊有棵樹上還有我刻寫的字跡,真懷念讀書的時候啊。
餘芳:我沒事兒的時候也會去學校轉轉,不過除了淒涼就是淒涼,秋天的時候學校周圍的樹還會落下很多葉子,你說這裏的人們都會走嗎?想想以前真好啊......
鄉裏住的人基本是公職人員和商業人員,少一部分是農民,一旦撤鄉,公務員和商業人員肯定是要離開的,最後留下的隻剩下幾戶農民,但年輕的農民這幾年因為房地產的興起也都跑去建設城市了。
所以馬蘭鄉作為鄉級行政地區會比其他村人口流失的更為嚴重。
這個問題張書兵很清楚,他們目前有一項重點工作就是對撤鄉合鎮後由鄉變成村的建設問題,前幾天他寫的那篇《淺談幸福鄉村建設》就是基於這次調研寫的。
張書兵迴的這條消息格外長,所以餘芳的手機叮叮了好幾次才收取完成。
張書兵:鎮裏正在積極研究撤鄉後的遺留問題,年前開會說要保留一個衛生所和建設一個養老院,以解決留守人員問題,小學暫時還不撤,不過我估計也就是三年之間的事兒,肯定也會合並到第五小學去。
沒辦法,現在隨著房地產的開發,城市擴張速度非常的快,所以城市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也就是所謂的人口擴張,這時候必須犧牲大部分的農村,讓農民湧向城市。
芳你做好進城的準備,你年齡還小,村裏已經沒有什麽前途可言,過去在鄉裏依靠關係也許你還能進供銷社工作,但現在已經不可能了,你們承包的商店隨著人口的流失最終也會關門,如果你想到鎮上找工作,我可以問問我爸和家裏的親戚,看看能不能在鎮上給你安排個活先幹著,以後徐徐圖之。
張書兵最後引用了一句三國演義裏的台詞。
這一條長篇大論的信息看的餘芳心裏更為複雜,且增加了她迫切想要離開馬蘭鄉的想法。
在餘芳的印象當中,張書兵是一個不善於表達的人,有時候還是一個八棒子打不出一個屁的人,現在講話這麽有水平,看來還是得多讀書和工作啊。
張書兵的講話已經有了一點兒鄉政府領導講話的樣子,什麽經濟研究、遺留問題、城市擴張、人口流失......
最後還用了一個“徐徐圖之”來結尾.....
餘芳琢磨了半天,也不知針對這些問題該迴些什麽。
最後隻好講講自己的實情。
餘芳:說實話我一直也想到鎮上去,但之前家裏還抱有一線希望在鄉裏給安排個臨時工作,但這下徹底泡湯了,可家裏還承包著供銷社的日用百貨商店,二妹三妹都在上學,我還得在家裏幫忙,不過我爸自去年就在鎮上找了親戚,打算讓我去鎮上幹點兒什麽,好像是去百貨大樓當售貨員。
張書兵:百貨大樓現在也是私營,沒有前途,你要有一個自己的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這四個字是陳韜教給他的,而這半天的聊天方向也是陳韜指明的,年過完了,二十多歲的餘芳肯定要考慮自己的前途,她並不是一個甘願在家當家庭婦女的人,年輕人肯定有自己的理想,也想出去工作,畢竟看過那麽電視劇。
這個話題餘芳肯定感興趣,如果張書兵後期能通過關係給她在鎮政府安排一個臨時工,那他倆的婚姻,基本就成功一半了。
而這時的馮瑞龍還在想著過完元宵節到餘芳家裏再次提親訂婚呢。
按照陳韜的指示,張書兵每天晚上都會給餘芳發幾條信息,無非都是分享他的日常生活和一些工作的事,但就是不提及戀愛的一字半句。
每天早上張書兵都要和陳韜匯報頭一天的戰果,根據大表姐餘芳反饋的信息來分析下一個話題。
陳韜給張書兵迴了七十字的信息,把手機揣進兜裏,心想這事兒基本已經成功一半,後續就看張書兵自己發揮了,總不能每天當指導老師。
有稻香村點心也不行,話說張老師今天怎麽還沒送來點心......
以前的馬蘭鄉非常的熱鬧,各種機構健全,尤其過年的時候,鄉政府、工商局、供銷社等單位還會聯合搞一場聯歡晚會,由於鄉裏的人都互相認識,所以這個人類活動聚集地塊人情味和年味更足一些。
去年這些單位搬走以後,加上唯一的一所中學也被合並走了,鄉裏一下冷清了許多,許多人今年過年都發出這樣的感歎。
餘芳對馬蘭鄉今年的人去樓空自然也深有體會,女孩子嘛,更感性,以往鄉裏的熱鬧不複存在,從而還會聯想到自己自輟學以後一直在家的憂慮,前途的渺茫,未來何去何從,都使得餘芳更加憂鬱。
張書兵的一封信徹底在她心裏引起了共鳴。
嫁給馮瑞龍?一輩子待在馬蘭鄉?以後的馬蘭村?
生活色彩似乎越來越單調。
馮瑞龍隻會感歎自己的生意越來越差,其他的東西他不關心。
此刻張書兵發來的這條信息,瞬間讓餘芳產生了強烈的聊天欲望。
九宮格她還不太熟悉,打字比較慢,不過好歹初中文化水平,會拚音。
幾分鍾後才打滿一條70字的信息,這是陳韜教的,說發信息一定要發70字的信息,不然會虧很多錢。
餘芳:別提了,今年鄉裏冷清的很,自從撤鄉,人好像一下就少了一多半,好多飯店今年過年都沒開門,聽說幾個開飯店的人都跑到鎮上去了,你們在鎮上挺熱鬧的吧。
張書兵:是呢,去年鄉政府解散以後,那些開商店開飯店開理發店的基本都跟著搬走了,我跟主任迴去過幾次,中學也沒了,我特意去看了看咱們的母校,還進去看了看咱們曾經的班級,桌子板凳都在,隻是一個人都沒了,西邊有棵樹上還有我刻寫的字跡,真懷念讀書的時候啊。
餘芳:我沒事兒的時候也會去學校轉轉,不過除了淒涼就是淒涼,秋天的時候學校周圍的樹還會落下很多葉子,你說這裏的人們都會走嗎?想想以前真好啊......
鄉裏住的人基本是公職人員和商業人員,少一部分是農民,一旦撤鄉,公務員和商業人員肯定是要離開的,最後留下的隻剩下幾戶農民,但年輕的農民這幾年因為房地產的興起也都跑去建設城市了。
所以馬蘭鄉作為鄉級行政地區會比其他村人口流失的更為嚴重。
這個問題張書兵很清楚,他們目前有一項重點工作就是對撤鄉合鎮後由鄉變成村的建設問題,前幾天他寫的那篇《淺談幸福鄉村建設》就是基於這次調研寫的。
張書兵迴的這條消息格外長,所以餘芳的手機叮叮了好幾次才收取完成。
張書兵:鎮裏正在積極研究撤鄉後的遺留問題,年前開會說要保留一個衛生所和建設一個養老院,以解決留守人員問題,小學暫時還不撤,不過我估計也就是三年之間的事兒,肯定也會合並到第五小學去。
沒辦法,現在隨著房地產的開發,城市擴張速度非常的快,所以城市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也就是所謂的人口擴張,這時候必須犧牲大部分的農村,讓農民湧向城市。
芳你做好進城的準備,你年齡還小,村裏已經沒有什麽前途可言,過去在鄉裏依靠關係也許你還能進供銷社工作,但現在已經不可能了,你們承包的商店隨著人口的流失最終也會關門,如果你想到鎮上找工作,我可以問問我爸和家裏的親戚,看看能不能在鎮上給你安排個活先幹著,以後徐徐圖之。
張書兵最後引用了一句三國演義裏的台詞。
這一條長篇大論的信息看的餘芳心裏更為複雜,且增加了她迫切想要離開馬蘭鄉的想法。
在餘芳的印象當中,張書兵是一個不善於表達的人,有時候還是一個八棒子打不出一個屁的人,現在講話這麽有水平,看來還是得多讀書和工作啊。
張書兵的講話已經有了一點兒鄉政府領導講話的樣子,什麽經濟研究、遺留問題、城市擴張、人口流失......
最後還用了一個“徐徐圖之”來結尾.....
餘芳琢磨了半天,也不知針對這些問題該迴些什麽。
最後隻好講講自己的實情。
餘芳:說實話我一直也想到鎮上去,但之前家裏還抱有一線希望在鄉裏給安排個臨時工作,但這下徹底泡湯了,可家裏還承包著供銷社的日用百貨商店,二妹三妹都在上學,我還得在家裏幫忙,不過我爸自去年就在鎮上找了親戚,打算讓我去鎮上幹點兒什麽,好像是去百貨大樓當售貨員。
張書兵:百貨大樓現在也是私營,沒有前途,你要有一個自己的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這四個字是陳韜教給他的,而這半天的聊天方向也是陳韜指明的,年過完了,二十多歲的餘芳肯定要考慮自己的前途,她並不是一個甘願在家當家庭婦女的人,年輕人肯定有自己的理想,也想出去工作,畢竟看過那麽電視劇。
這個話題餘芳肯定感興趣,如果張書兵後期能通過關係給她在鎮政府安排一個臨時工,那他倆的婚姻,基本就成功一半了。
而這時的馮瑞龍還在想著過完元宵節到餘芳家裏再次提親訂婚呢。
按照陳韜的指示,張書兵每天晚上都會給餘芳發幾條信息,無非都是分享他的日常生活和一些工作的事,但就是不提及戀愛的一字半句。
每天早上張書兵都要和陳韜匯報頭一天的戰果,根據大表姐餘芳反饋的信息來分析下一個話題。
陳韜給張書兵迴了七十字的信息,把手機揣進兜裏,心想這事兒基本已經成功一半,後續就看張書兵自己發揮了,總不能每天當指導老師。
有稻香村點心也不行,話說張老師今天怎麽還沒送來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