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每個朝代能夠趕上的。

    李隆基似乎有些疲倦,示意眾人安靜下來,然後才慵懶地道:“寡人自從當初登基至今,已是很多年了,本來寡人早想退位,奈何安祿山那廝竟敢叛於我。不過寡人現在真的是有些倦了,而且朕想你們在亨兒的帶領下,一定能夠手刃那忘恩負義的叛賊。此時想來,冥冥之中也許就是天帝之意,還是交給你們吧,寡人今日退位,太子李亨即位登基!”

    說罷,李隆基便在高力士扶持之下蹣跚走開。然後李亨便在一片高唿之聲之中,深吸一口氣,整整並不甚合身的龍袍,大步走到龍椅麵前坐下,然後環顧四周,舉止間竟頗有帝王之相。

    “這小子怎麽看起來也你安祿山那廝有帝王之相,看來我們是對的。如果大唐能夠被安祿山那廝覆滅,那才是天理不容!”若需仙人在遠方馬嵬坡之外一處,慢悠悠地道。

    “不錯,聽說安祿山那廝對西京長安燒殺掠,絲毫不顧民意。現在就看李亨這小子怎麽來鎮壓了。”章新說道。

    “他還缺一個人,一個能夠安邦定國的名將。”若需仙人說道。

    “是啊,前輩。隻是不知那人是否會立刻趕來。那我們要現身去相助於李亨這小子嗎?”章新詢問道。

    而夏澤和林采雪顯然也對這個問題頗為感興趣,細細聆聽。

    “嗬嗬,我們本就是因為掌門之令才來此。我想我們兩家的將要飛升的掌門對天下凡世,該有比我們更為深刻的見解。”若需仙人看了看其餘三人,接著道:“所以我們昆侖還是會在此隨著李亨,不過呢,我們畢竟是修仙門派,如今楊國忠魂魄下落不明,我們又不好親身插手。因此林采雪,你和袁箬竹等到郭子儀將軍見了李亨,做了元帥,你們就一同入了那就名將門下,相助於他成就一番大業。”

    “如此甚好,道長果然明鑒。夏澤,你也就陪著林采雪吧!”章新在其後趕在林采雪之前迴答之前附和道。

    “諾!”夏澤和林采雪幾乎是同時答應道。

    而此時關於太子李亨即位,皇位交接的瑣事也已經進行差不多了,高力士又從明皇行宮出來與李亨耳語一番。李亨聽來,麵容氣色大變,

    “不行,父皇這樣不可啊。我們怎麽能夠再入蜀川?不行啊,不行!”李亨對著高力士說道。

    “奴家也勸過了,可是太上皇說貴妃生前願往蜀川,如今香消玉殞。但太上皇說答應了就要做到,定要到蜀山之巔,為其埋葬。老奴最後又強行勸過,他才願意留下滿朝文武和兩千軍士供聖上你鎮壓。”高力士身子越俯越低,此時幾乎都俯首帖耳。

    “唉!那千歲你以後要好生照顧好父皇,他年齡大了,不能讓他吃苦,而且蜀山又在何處,你一定要好好護衛他!”李亨有些惘然地歎道,充滿了對父親的眷戀之意。

    “諾!老奴定會的!”高力士俯身領命道。

    李亨看看高力士,招招手,示意他離開,然後才轉身而來接著道:“眾位愛卿,有誰敢於率軍領命作為前鋒,前往抵抗安祿山叛賊?”

    沉默,許久無人應答,李亨接著道:“那眾位愛卿能否給朕推薦一個人選?”

    死寂,依舊無人答應,直到良久以後,有一青年文士上前一步答道:“微臣有一人選。”

    “嗯?是誰?是誰?快說,快說!”李亨問道,甚至都沒有問其下迴答的青年姓甚名誰。

    “常勝名將郭子儀!”那青年文士抬頭,迎著李亨期冀目光,輕聲答道。

    “郭子儀?”李亨一聽也是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不過又坐下道:“可是郭將軍如今遠在千裏之外,就算他趕來有如何能夠來得及?”

    “聖上,微臣得到探子來報。郭子儀已經趕往此處,該是不日就要到來。”青年文士信心滿滿答道。

    “好!如此甚好!”李亨又從龍椅上站起,不過似乎覺得不甚合符禮儀,又輕輕坐下想了想接著問道:“卿乃何人?如何稱唿?”

    “聖上,微臣祖籍廬陽,如今是西京長安人士……”青年文士絮絮叨叨地說道。

    “好了,好了。朕賜姓你為李,以後就叫李如弦吧。”李亨聽得青年文士說個不完,有些不耐煩,打斷了青年文士之言,但一想朝中大臣多是楊國忠餘黨,該是自己培養心腹之時,便對其賜名賞封道。

    “微臣謝主隆恩!”那青年文士立刻俯身相拜,舉止間皆是自足,一片感激涕霖。

    夏澤在遠處看的倒也清楚明白,此刻已經看出那青年文士原來,就是當初在長安城中所見之人。此刻見他文士打扮,一襲青色長袍,腰間別著一尺羽扇,眉清目秀中無不透露著英姿勃發。

    “夏澤,你認得此人?”林采雪在一旁輕聲問道。

    “嗯?噢,林姑娘,我並不認得,隻不過曾有一麵之緣而已。”夏澤對著林采雪答道。

    “嗯,夏澤,我們快些走吧。今日郭子儀應該能夠到此處馬嵬坡了,我們快些去看看他怎麽樣,如何能夠早些爭取早日入了他帳中。”林采雪說道,早已忍不住,禦劍而去。

    夏澤眼見以後,迴頭看看李亨還在與滿朝文武商議著什麽,但已是一些瑣碎,才轉身離開。

    那一邊,高力士則帶著一眾皇家衛軍,在土地廟後門悄悄離開,而李隆基則著貴妃屍身,在一轎中默然不語。其時七月,仍舊未及流火,貴妃屍身卻能夠保存完好,也是頗為神奇。而此刻李隆基正陪在她身邊,於一輛車轎之中。同樣式的車轎一共有八輛,夾雜在急匆匆又默然行軍的隊伍之中。

    這眾人的離開,李亨完全不知,而滿朝文武也是不知,唯一知曉的隻有留守在其外的皇家六軍,但是李隆基已命他們不可聲張。如今明皇雖然退位,但太上皇之命自是無人敢於忤逆,此刻剩下的兩千之眾在屋外慢慢守候,並無人前去行宮稟告。

    此去馬嵬坡二十裏,百靈正依著一枝碗口粗的樹丫,閉目養神。身後則是若隱若現的李木易輕踮於樹枝上,默默相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俠之全能高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殺慫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殺慫包並收藏武俠之全能高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