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其來的病疾,必然使得李二陛下必然陷入權衡難決的境地之中。
如若按照原定計劃堅決易儲,那麽繼任儲君無論魏王亦或晉王,都不可能在他殯天之後徹底壓製廢太子,兒子們肯定為了皇位大打出手,自相殘殺、兄弟鬩牆,更會使得社稷殘破、國運墜落。
除非他在殯天之前先一步賜死李承乾,並將現在的東宮一係徹底打散……
可是說到底,他之所以易儲並非因為李承乾犯下了何等彌天大錯,將之廢黜已然師出無名,更何況予以鴆殺?
若當真那般,不僅有傷天和,更愧疚己心,將來百年之後歸於九泉之下亦無法向長孫皇後交待……
猶豫便會拖延,或許東宮因此而獲轉機。
……
房俊呷著茶水,聽著幾位大儒縱談局勢、指點江山,興奮之情頗有幾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康慨豪邁。
但房俊也明白,所謂“書生造反,三年不成”,這些博古通今的讀書人分析局勢、剖析道理之時頭頭是道,可一旦讓他們親手施行,卻往往是另外一迴事……
幾位大儒興奮的談論半晌口幹舌燥,見房俊在一旁默聲不語,陸德明忍不住蹙眉問道:“越國公可是有不同之見解?”
房俊忙道:“幾位才智過人、見解精辟,在下受益匪淺。”
他最不耐煩跟讀書人掰扯道理,這幫人的確學識不凡、博古通今,但往往執著倔強,對於自己的理解堅信不疑,想要說服幾無可能,一旦被纏上便擺脫不掉,很是麻煩。
總不能像當初折騰令狐德棻那般去折騰這幾位,好歹現在算是同一陣線……
陸德明便轉過頭去,對李承乾道:“既然陛下會猶豫、權衡,那麽以老夫之見,當聯絡朝中清流、天下儒者共同掀起一場‘護衛正統’之潮流,向天下告知宗祧承繼之規則不可踐踏,以此向陛下施壓,迫使陛下打消廢黜之心意。”
於誌寧頷首附和:“元朗兄此言甚是,此時天下升平,官員治理地方共譜輝煌盛世,讀書人的影響力比之軍隊更甚,隻要天下讀書人一同自持太子,形成浩浩蕩蕩之大勢,便是陛下亦要避其鋒芒。”
兩位大儒興致勃勃,這是他們所擅長的領域,一旦能夠以此逼迫陛下放棄易儲之念,保住東宮,那麽必將使得自身之地位更上一層。
而不是之前一直淪為房俊、李靖等手握兵權之輩的附庸,半點力氣都使不上在一旁當看客……
雖然保住儲位乃是東宮上下一致的利益,但其間由誰來掌握主動,區別還是很大的。
房俊在一邊喝茶,對此不予置評。
現在不是爭論的時候,更何況他也沒信心能夠爭得贏這幾位飽學之士,讀書人引經據典旁征博引的本事太強,無論對錯都能按照他們的心意找出合理的論證,辯之何益?
但他堅信兵權才是一切行動賴以成功之基石,沒有兵權,單純找一群讀書人吵吵嚷嚷一番,就算掀起再大的風浪又能有什麽樣實質意義?
古往今來幾千年,道理都掌握在刀把子裏頭,嘴炮全無用處……
李承乾被幾位老師的興奮激動所感染,也覺得他們說得有道理,但是一扭頭見到房俊在一側緘默不語,瞬間冷靜下來,詢問道:“二郎有何意見?”
他也知道幾位老師學問精深、博覽群書,各個都是人中之傑,但論及實踐能力,卻遠遠及不上房俊這等務實之人……
房俊搖頭道:“幾位師傅之言,微臣覺得極有道理,不過此事微臣插不上手,還請諸位多多為太子殿下效力,在下則趕赴昆明池北大營,與衛公商議製定如何防備局勢突變,做好應對之策。”
幾個老儒雖然不堪大用,但這迴總算沒有亂出餿主意,能夠在士林之中掀起擁護正統之風潮,即便不大可能迫使陛下改主意,起碼也會使得天下人對東宮存在憐憫,這對於易儲之後太子的處境即位重要。
況且此刻所謀皆是陛下病重之時的應對,可李二陛下如今春秋鼎盛,固然一時嗑大了出現肌體病患,可到底不至於傷及性命。
隻要李二陛下沒有在數日之內驟然駕崩,待到身體病愈,自可從容麵對易儲之事,僅憑一些讀書人喧囂鼓噪,豈能影響到李二陛下這等雄主之決斷?
所以他並不上心,無可無不可。
李承乾明白了房俊的意思,馬上醒悟過來,自己的確因為父皇的病情而生出妄想了……
趕緊對幾位老師道:“父皇易儲之心甚堅,幾無可能更改,孤也不貪圖坐穩這儲君之位。隻希望諸位師傅能夠掀起輿論,確保孤在被廢之後能夠自保,如自保,如此足矣。至於儲位,早已不存奢望,萬不可使得局勢鼓噪反而激起父皇怒氣,則弄巧反拙。”
幾位大儒臉色不大好看,他們就不信承平年景之時,李二陛下會無視士林之中無數讀書人的傾向?
不過太子此言也有些道理,畢竟李二陛下性格堅毅,很難受到外界之影響,一旦士林之間聲勢太盛,使其生起遭受脅迫之感,反而壞事……
遂齊聲應下:“殿下放心,吾等雖然老朽,不堪重任,但門徒甚廣,總能在士林之間掀起一些動靜,誰若對殿下不利,誰就得考量‘湮滅正統,倒行逆施’之後果!”
李承乾深受感動,一揖及地:“孤虧欠諸位師傅太多,若當初能夠聽從諸位細心教導,早成大器,何至於今日之危厄?他日若能保住性命,必不忘諸位之恩情,一生一世,奉為師長!”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儒家之核心便是“天地君親師”這樣的綱常倫理,今日李承乾如此表態,那麽他日無論如何都不能對幾位大儒有半點不敬,否則必將遭受天下詰難,導致聲名狼藉。
這既是信任,更是尊重。
他們這些人他們在垂垂老矣,縱然官職再高,又能有什麽壯誌抱負?假若太子此番保住儲位,日後登基大寶,對他們以師禮敬之,使得他們名氣滿天下,此生足以。
再以這樣一份情份蔭萌子弟,及至大唐立國百年,自然又是一個名門世家……
*****
太極宮。
李二陛下再度醒來之時,已經過了未時,屋子裏幾個得寵的妃嬪與長樂、難平、巴陵、高陽等公主圍坐一旁,哭哭啼啼,使得他愈發頭昏腦漲。將這些女卷打發出去,稍稍清醒一下,將禦醫叫到跟前仔細詢問自己病情,叮囑對外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半分。
禦醫退去,這才將王德、王瘦石等近身內侍叫了進來,命王德派人去將李孝恭、李勣二人請來。
等到室內隻剩下王瘦石,李二陛下這才支撐著病軀,吩咐道:“太子毫無預兆的前往大慈恩寺祈福,必然有所圖謀,未必是不敢儲位被廢,倒更像是預謀退路……你且派人嚴查大慈恩寺,寺內若有密道,定要查明。”
王瘦石領命,遲疑一下,小聲問道:“若有密道,則顯然太子殿下心存不軌,是否需要……”
若非太子所命,自己手底下那些培養多年賴以維係地位的死士如何會遭受“百騎司”圍剿,致使十不存一,幾近死絕?這幾乎掘斷了他在李二陛下身邊受寵之根基,故而不僅恨不能將李君羨剝皮拆骨,對於太子一係亦是恨之入骨。
如果當真在大慈恩寺發現有密道,則太子必是心存不軌,隻需李二陛下一道令旨,他麾下參預的死士依舊可以暴起突襲,擊斃太子……
李二陛下縱然大病初愈、神智尚未完全恢複,可焉能不知這閹人的心思?
不過他這時候連發怒的氣力也無,隻是虛弱道:“若大慈恩寺當真藏有密道,定要想法設法打探清楚,密道到底是通向城外,還是通往宮內……”
王瘦石了然。
若密道通往城外,則想必是太子的退身之路,等到將來陛下駕崩、新皇登基,一旦新晃欲剪除他這個廢太子,能夠逃出城外。
若密道通往宮內……那可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搞不好就是在密謀著刺王殺駕、以子弑父之舉……
“喏!”
王瘦石趕緊應下,正欲退走去辦事,李二陛下又叮囑了一句:“莫要自作聰明、借機報複,不然朕活剮了你!”
“喏!”
王瘦石剛剛升起的小心思瞬間消失無蹤,後背出了一層冷汗,趕緊領命而去……
……
待到李勣、李孝恭二人奉命匆匆而來,見到李二陛下已經側臥在床榻上,雖然臉色不大好看,但一旁的晉陽公主正在一匙一匙的喂食參湯,令兩人長長鬆了口氣。
若李二陛下當真病重不治,且不說私人情感,單隻是對於朝局之失控,兩人都有些不寒而栗。
兩人情深意摯的問候一番,李二陛下對自己的病情輕描澹寫,兩人雖然並不盡信,但起碼陛下的神色看上去愈發好轉,自然也不會究根問底……
李二陛下將晉陽公主打發出去,隻剩下君臣三人,遂開門見山問道:“朕欲易儲,兩位愛卿認為何人可為新儲?”
李孝恭與李勣不曾料到陛下剛剛大病一場,便急著開始運作易儲之事,一時間都是心底一震……該不會是陛下龍體堪憂,已經時日無多吧?
如若按照原定計劃堅決易儲,那麽繼任儲君無論魏王亦或晉王,都不可能在他殯天之後徹底壓製廢太子,兒子們肯定為了皇位大打出手,自相殘殺、兄弟鬩牆,更會使得社稷殘破、國運墜落。
除非他在殯天之前先一步賜死李承乾,並將現在的東宮一係徹底打散……
可是說到底,他之所以易儲並非因為李承乾犯下了何等彌天大錯,將之廢黜已然師出無名,更何況予以鴆殺?
若當真那般,不僅有傷天和,更愧疚己心,將來百年之後歸於九泉之下亦無法向長孫皇後交待……
猶豫便會拖延,或許東宮因此而獲轉機。
……
房俊呷著茶水,聽著幾位大儒縱談局勢、指點江山,興奮之情頗有幾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康慨豪邁。
但房俊也明白,所謂“書生造反,三年不成”,這些博古通今的讀書人分析局勢、剖析道理之時頭頭是道,可一旦讓他們親手施行,卻往往是另外一迴事……
幾位大儒興奮的談論半晌口幹舌燥,見房俊在一旁默聲不語,陸德明忍不住蹙眉問道:“越國公可是有不同之見解?”
房俊忙道:“幾位才智過人、見解精辟,在下受益匪淺。”
他最不耐煩跟讀書人掰扯道理,這幫人的確學識不凡、博古通今,但往往執著倔強,對於自己的理解堅信不疑,想要說服幾無可能,一旦被纏上便擺脫不掉,很是麻煩。
總不能像當初折騰令狐德棻那般去折騰這幾位,好歹現在算是同一陣線……
陸德明便轉過頭去,對李承乾道:“既然陛下會猶豫、權衡,那麽以老夫之見,當聯絡朝中清流、天下儒者共同掀起一場‘護衛正統’之潮流,向天下告知宗祧承繼之規則不可踐踏,以此向陛下施壓,迫使陛下打消廢黜之心意。”
於誌寧頷首附和:“元朗兄此言甚是,此時天下升平,官員治理地方共譜輝煌盛世,讀書人的影響力比之軍隊更甚,隻要天下讀書人一同自持太子,形成浩浩蕩蕩之大勢,便是陛下亦要避其鋒芒。”
兩位大儒興致勃勃,這是他們所擅長的領域,一旦能夠以此逼迫陛下放棄易儲之念,保住東宮,那麽必將使得自身之地位更上一層。
而不是之前一直淪為房俊、李靖等手握兵權之輩的附庸,半點力氣都使不上在一旁當看客……
雖然保住儲位乃是東宮上下一致的利益,但其間由誰來掌握主動,區別還是很大的。
房俊在一邊喝茶,對此不予置評。
現在不是爭論的時候,更何況他也沒信心能夠爭得贏這幾位飽學之士,讀書人引經據典旁征博引的本事太強,無論對錯都能按照他們的心意找出合理的論證,辯之何益?
但他堅信兵權才是一切行動賴以成功之基石,沒有兵權,單純找一群讀書人吵吵嚷嚷一番,就算掀起再大的風浪又能有什麽樣實質意義?
古往今來幾千年,道理都掌握在刀把子裏頭,嘴炮全無用處……
李承乾被幾位老師的興奮激動所感染,也覺得他們說得有道理,但是一扭頭見到房俊在一側緘默不語,瞬間冷靜下來,詢問道:“二郎有何意見?”
他也知道幾位老師學問精深、博覽群書,各個都是人中之傑,但論及實踐能力,卻遠遠及不上房俊這等務實之人……
房俊搖頭道:“幾位師傅之言,微臣覺得極有道理,不過此事微臣插不上手,還請諸位多多為太子殿下效力,在下則趕赴昆明池北大營,與衛公商議製定如何防備局勢突變,做好應對之策。”
幾個老儒雖然不堪大用,但這迴總算沒有亂出餿主意,能夠在士林之中掀起擁護正統之風潮,即便不大可能迫使陛下改主意,起碼也會使得天下人對東宮存在憐憫,這對於易儲之後太子的處境即位重要。
況且此刻所謀皆是陛下病重之時的應對,可李二陛下如今春秋鼎盛,固然一時嗑大了出現肌體病患,可到底不至於傷及性命。
隻要李二陛下沒有在數日之內驟然駕崩,待到身體病愈,自可從容麵對易儲之事,僅憑一些讀書人喧囂鼓噪,豈能影響到李二陛下這等雄主之決斷?
所以他並不上心,無可無不可。
李承乾明白了房俊的意思,馬上醒悟過來,自己的確因為父皇的病情而生出妄想了……
趕緊對幾位老師道:“父皇易儲之心甚堅,幾無可能更改,孤也不貪圖坐穩這儲君之位。隻希望諸位師傅能夠掀起輿論,確保孤在被廢之後能夠自保,如自保,如此足矣。至於儲位,早已不存奢望,萬不可使得局勢鼓噪反而激起父皇怒氣,則弄巧反拙。”
幾位大儒臉色不大好看,他們就不信承平年景之時,李二陛下會無視士林之中無數讀書人的傾向?
不過太子此言也有些道理,畢竟李二陛下性格堅毅,很難受到外界之影響,一旦士林之間聲勢太盛,使其生起遭受脅迫之感,反而壞事……
遂齊聲應下:“殿下放心,吾等雖然老朽,不堪重任,但門徒甚廣,總能在士林之間掀起一些動靜,誰若對殿下不利,誰就得考量‘湮滅正統,倒行逆施’之後果!”
李承乾深受感動,一揖及地:“孤虧欠諸位師傅太多,若當初能夠聽從諸位細心教導,早成大器,何至於今日之危厄?他日若能保住性命,必不忘諸位之恩情,一生一世,奉為師長!”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儒家之核心便是“天地君親師”這樣的綱常倫理,今日李承乾如此表態,那麽他日無論如何都不能對幾位大儒有半點不敬,否則必將遭受天下詰難,導致聲名狼藉。
這既是信任,更是尊重。
他們這些人他們在垂垂老矣,縱然官職再高,又能有什麽壯誌抱負?假若太子此番保住儲位,日後登基大寶,對他們以師禮敬之,使得他們名氣滿天下,此生足以。
再以這樣一份情份蔭萌子弟,及至大唐立國百年,自然又是一個名門世家……
*****
太極宮。
李二陛下再度醒來之時,已經過了未時,屋子裏幾個得寵的妃嬪與長樂、難平、巴陵、高陽等公主圍坐一旁,哭哭啼啼,使得他愈發頭昏腦漲。將這些女卷打發出去,稍稍清醒一下,將禦醫叫到跟前仔細詢問自己病情,叮囑對外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半分。
禦醫退去,這才將王德、王瘦石等近身內侍叫了進來,命王德派人去將李孝恭、李勣二人請來。
等到室內隻剩下王瘦石,李二陛下這才支撐著病軀,吩咐道:“太子毫無預兆的前往大慈恩寺祈福,必然有所圖謀,未必是不敢儲位被廢,倒更像是預謀退路……你且派人嚴查大慈恩寺,寺內若有密道,定要查明。”
王瘦石領命,遲疑一下,小聲問道:“若有密道,則顯然太子殿下心存不軌,是否需要……”
若非太子所命,自己手底下那些培養多年賴以維係地位的死士如何會遭受“百騎司”圍剿,致使十不存一,幾近死絕?這幾乎掘斷了他在李二陛下身邊受寵之根基,故而不僅恨不能將李君羨剝皮拆骨,對於太子一係亦是恨之入骨。
如果當真在大慈恩寺發現有密道,則太子必是心存不軌,隻需李二陛下一道令旨,他麾下參預的死士依舊可以暴起突襲,擊斃太子……
李二陛下縱然大病初愈、神智尚未完全恢複,可焉能不知這閹人的心思?
不過他這時候連發怒的氣力也無,隻是虛弱道:“若大慈恩寺當真藏有密道,定要想法設法打探清楚,密道到底是通向城外,還是通往宮內……”
王瘦石了然。
若密道通往城外,則想必是太子的退身之路,等到將來陛下駕崩、新皇登基,一旦新晃欲剪除他這個廢太子,能夠逃出城外。
若密道通往宮內……那可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搞不好就是在密謀著刺王殺駕、以子弑父之舉……
“喏!”
王瘦石趕緊應下,正欲退走去辦事,李二陛下又叮囑了一句:“莫要自作聰明、借機報複,不然朕活剮了你!”
“喏!”
王瘦石剛剛升起的小心思瞬間消失無蹤,後背出了一層冷汗,趕緊領命而去……
……
待到李勣、李孝恭二人奉命匆匆而來,見到李二陛下已經側臥在床榻上,雖然臉色不大好看,但一旁的晉陽公主正在一匙一匙的喂食參湯,令兩人長長鬆了口氣。
若李二陛下當真病重不治,且不說私人情感,單隻是對於朝局之失控,兩人都有些不寒而栗。
兩人情深意摯的問候一番,李二陛下對自己的病情輕描澹寫,兩人雖然並不盡信,但起碼陛下的神色看上去愈發好轉,自然也不會究根問底……
李二陛下將晉陽公主打發出去,隻剩下君臣三人,遂開門見山問道:“朕欲易儲,兩位愛卿認為何人可為新儲?”
李孝恭與李勣不曾料到陛下剛剛大病一場,便急著開始運作易儲之事,一時間都是心底一震……該不會是陛下龍體堪憂,已經時日無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