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y:block;margin:0010px0;border-radius:3px3px;border:1pxsolid#f2f2f2;}.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3px003px;line-height:22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10px;height:40px;width:40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float:left;}.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p{margin:0;}@media(max-width:768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show-pc{disy:none;}}.show-app2-content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3px3px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rtive;line-height:22px;}.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style>大唐對於土地的需求絕對稱不上貪婪,畢竟大唐幅員遼闊阡陌縱橫,洞庭、嶺南、蜀中等等水量豐沛之地尚且未能完全開發,即便擁有了更多的土地可沒有那麽多人去耕種,長久撂荒,用不了幾年又得被蠻夷們搶走,何必去滿天下的跑馬圈地,搶占了又不能長久占據?
西域因為有著絲路,連通了東西方的貿易,這是帝國之根本,所以無論花費多大的氣力都要將其占據,並且固守,這是經濟需要。漠北素來是蠻族聚集之所,動輒便有驍勇善戰的蠻族崛起,進而威脅到帝國北疆,所以在能力所及之下將其設置都護府予以管轄,可以控製蠻族的發展遏製其壯大,這是戰略需要。
遼東亦是如此,廣袤的土地卻常年苦寒,誰願意到這個地方來耕種?之所以隋唐兩朝的皇帝都念念不忘要征服高句麗,為的乃是趁其羽翼未豐之前將其扼殺,免得以後強盛起來威脅到華北平原一帶的農耕經濟,甚至更進一步牧馬黃河,動搖帝國之根基。
至於倭國……那破地方就算是占了又有什麽用?
多山多水少平原,耕地沒有幾畝,常年台風地震,根本就是雞肋一般的存在……
故而大唐對於倭國的戰略,隻是控製其國內各股勢力分庭抗禮,使其不得統一,更不能發展壯大,這就足夠了。
對於侵占其國,朝野上下完全沒興趣,看不入眼。
朝堂上有些寂靜,誰也沒料到倭國居然提出這樣一個請求,看似合情合理且能夠彰顯大唐的大國風範,但是實際上卻違背了大唐的國策,很是不好措辭拒絕。
而且如今的倭國盡皆在水師的掌控之下,事實上與國內並無太多幹係,國內想要插手也不得其法,除非寧肯得罪房俊。
最為重要的是,大家都了解李二陛下的為人,這位皇帝陛下有著成百上千種優秀的品格,但是唯有一樣令人擔憂,那就是好大喜功……
至此新春佳節,東征在即高句麗覆滅隻在反掌之間,萬一李二陛下心裏想著將倭國正式納入藩屬之國,以此來提升他的功績,那可怎們辦?
同意了倭國的請求,勢必會損失水師的利益,得罪房俊。
若是拒絕,又有可能冒犯了李二陛下“再建新功”的興致,萬一被皇帝認為損害了他的曆史功績,更加會被遷怒……
所以大家都隻能保持緘默,不敢隨意發表意見。
然而大家都可以沉默,房俊卻不能。
他也想到了李二陛下好大喜功的個性,萬一一時興起答允了蘇我日向的請求,那可就沒有退路了。
趁著李二陛下尚在沉思的當口,趕緊起身,出班啟奏道:“陛下,吾大唐之國策,素來不幹預別國內政,哪怕隻是蕞爾小國,亦一視同仁,絕不妄加淩辱,甚至有義務助其保持領土、主權之完整。”
此言一出,大殿上的外國使節紛紛頷首,交口稱讚。
這還真不是歌功頌德溜須拍馬,大唐的這個國策對於他們這些個小國家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好處,否則以大唐之強盛,若是貪圖他們的土地人口,隻需大軍陳兵國境線上,他們就得乖乖的投降,老老實實的將土地女人財富雙手奉上,否則戰事開啟,他們就是舉國皆亡的結局。
而大唐非但不覬覦他們的土地人口,甚至當他們遭受欺辱和外地入侵的時候,還可以向大唐求助,雖然想要求得大唐的支持甚至派兵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但是到底自己的國家還在啊!
當然,任誰都知道倭國之所以亂至如今之程度,天皇一脈幾乎斷絕,蘇我氏趁亂崛起,這背後肯定有大唐的手尾,但畢竟在道義上大唐始終保持中立,這就已經足夠了。
這也是大唐能夠獲得舉世承認為宗主的最重要原因。
似突厥人那般隻知道燒殺搶掠,有什麽威望使得大家臣服?當然,若是突厥人殺到門前鋼刀加頸,那又是另一迴事了。
總不能眼<style>.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y:block;margin:0010px0;border-radius:3px3px;border:1pxsolid#f2f2f2;}.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3px003px;line-height:22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10px;height:40px;width:40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float:left;}.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p{margin:0;}@media(max-width:768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show-pc{disy:none;}}.show-app2-content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3px3px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rtive;line-height:22px;}.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style>不能眼睜睜的等死吧……
房俊續道:“陛下,倭國皇位之傳承,乃是其內政,大唐不便幹預。大唐之義務隻需要保持飛鳥京之駐軍,並且供給蘇我氏必要之援助,如此足矣。若是插手其內政,難免被旁人誤解為大唐貪圖倭國之土地,與我大唐之威嚴不符。”
飛鳥京之駐軍,任務隻是保持蘇我氏不被天皇餘脈聯合起來剿殺,能夠以倭國實際掌控者的名義予以存在,進而與其餘封國始終保持敵對,這就足夠了。
最重要的是,水師分兵駐守飛鳥京與大唐派軍隊予以支持,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旦大唐答應了這個蘇我日向的請求,派兵保護蘇我氏的政權並且昭告天下,那麽蘇我氏便會成為大唐的盟友,這會使得蘇我氏的威望陡然增大,不少尚在觀望或者中立的倭國封國便會徹底的投靠過去,使得蘇我氏實力暴增。
當蘇我氏獲得了實力的增強,再去對其餘封國發動征服作戰,搞不好當真就有一統倭國諸島之可能。
這是與大唐的國策嚴重違背的,更會極大的損害大唐在倭國的利益……
總而言之,大唐隻需要保持倭國目前的局勢就可以了,左右逢源挑撥離間,使其長時間處於混戰之中,而不能公然支持其中的一方勢力,使得獲得巨大的聲望加成。
等到將來不斷的有遺民前往,加上持之以恆的文化殖民,哪怕不能夠將倭國諸島變成漢人的土地,也必定使其成為漢文化的一部分。
打打殺殺有什麽用?
又不能當真將倭人屠戮殆盡斬草除根,反而會激起他們的民族精神,還不如潛移默化之間將其同化……
……
事實上,李二陛下的想法當真如房俊多擔心的那般。
即便朝野上下對於倭國再是不屑,那也是一個比高句麗還要富庶強大的國家,若是能夠使其成為大唐之藩屬,世代天皇皆要接受大唐帝國的冊封才能予以登基,那對於大唐的名譽加成不可估量。
不過房俊一席話使得他的野心不得不暫且收起來,畢竟倭國可以說是房俊一手打下來,並且實際控製至今日,他不能完全無視房俊而對倭國做出決斷。
臣子忠於帝王,願意為帝王披肝瀝膽死而後己,但帝王也要對臣子予以足夠的尊重與愛護,若隻是單方麵的索取,結果很可能就像隋煬帝那般,大好局麵一朝盡喪,直至眾叛親離。
壓下心底對倭國的蠢蠢欲動,頷首道:“越國公之言甚是有理,吾大唐尊重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大國小國,其主權皆在大唐的保護範圍之內,卻絕對不會肆意插手。”
一眾外國使節激動得不行,紛紛跪地叩拜,大唿萬歲。
這可是大唐皇帝在太極殿裏做出的承諾,意味著從此之後除非大唐願意背負一個出爾反爾的名聲,否則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去染指別國的主權。
這些年被大唐覆滅的國家有多少?
大大小小的怕是都數不清了,眼下雖然依舊苟延殘喘,可是在大唐兵鋒威脅之下,誰知道會不會睡一覺起來大唐鐵騎就已經破城而入,宣布占領了他們各自的國家?
有了這個承諾,大家依舊還能各自為政,作威作福魚肉百姓,怎麽能不高興呢……
蘇我日向明顯有些不甘,卻也不敢多說,隻得謝恩之後推向一旁。感覺到有人似乎看著自己,他抬起頭左右張望,正好碰見房俊目光灼灼的看過來,心裏有鬼的他嚇了一跳,趕緊低下頭去,不敢與房俊對視。
房俊心底的疑惑愈發深重了。
如今鎮守飛鳥京的乃是劉仁願,自己清清楚楚的向他闡述過皇家水師的立場,蘇我氏上下也知道自己絕對不肯幫助他們統一倭國,那為什麽蘇我日向還要前來長安當著李二陛下的麵提出這樣的要求?
或許,這其中劉仁願做了什麽也未可知……
西域因為有著絲路,連通了東西方的貿易,這是帝國之根本,所以無論花費多大的氣力都要將其占據,並且固守,這是經濟需要。漠北素來是蠻族聚集之所,動輒便有驍勇善戰的蠻族崛起,進而威脅到帝國北疆,所以在能力所及之下將其設置都護府予以管轄,可以控製蠻族的發展遏製其壯大,這是戰略需要。
遼東亦是如此,廣袤的土地卻常年苦寒,誰願意到這個地方來耕種?之所以隋唐兩朝的皇帝都念念不忘要征服高句麗,為的乃是趁其羽翼未豐之前將其扼殺,免得以後強盛起來威脅到華北平原一帶的農耕經濟,甚至更進一步牧馬黃河,動搖帝國之根基。
至於倭國……那破地方就算是占了又有什麽用?
多山多水少平原,耕地沒有幾畝,常年台風地震,根本就是雞肋一般的存在……
故而大唐對於倭國的戰略,隻是控製其國內各股勢力分庭抗禮,使其不得統一,更不能發展壯大,這就足夠了。
對於侵占其國,朝野上下完全沒興趣,看不入眼。
朝堂上有些寂靜,誰也沒料到倭國居然提出這樣一個請求,看似合情合理且能夠彰顯大唐的大國風範,但是實際上卻違背了大唐的國策,很是不好措辭拒絕。
而且如今的倭國盡皆在水師的掌控之下,事實上與國內並無太多幹係,國內想要插手也不得其法,除非寧肯得罪房俊。
最為重要的是,大家都了解李二陛下的為人,這位皇帝陛下有著成百上千種優秀的品格,但是唯有一樣令人擔憂,那就是好大喜功……
至此新春佳節,東征在即高句麗覆滅隻在反掌之間,萬一李二陛下心裏想著將倭國正式納入藩屬之國,以此來提升他的功績,那可怎們辦?
同意了倭國的請求,勢必會損失水師的利益,得罪房俊。
若是拒絕,又有可能冒犯了李二陛下“再建新功”的興致,萬一被皇帝認為損害了他的曆史功績,更加會被遷怒……
所以大家都隻能保持緘默,不敢隨意發表意見。
然而大家都可以沉默,房俊卻不能。
他也想到了李二陛下好大喜功的個性,萬一一時興起答允了蘇我日向的請求,那可就沒有退路了。
趁著李二陛下尚在沉思的當口,趕緊起身,出班啟奏道:“陛下,吾大唐之國策,素來不幹預別國內政,哪怕隻是蕞爾小國,亦一視同仁,絕不妄加淩辱,甚至有義務助其保持領土、主權之完整。”
此言一出,大殿上的外國使節紛紛頷首,交口稱讚。
這還真不是歌功頌德溜須拍馬,大唐的這個國策對於他們這些個小國家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好處,否則以大唐之強盛,若是貪圖他們的土地人口,隻需大軍陳兵國境線上,他們就得乖乖的投降,老老實實的將土地女人財富雙手奉上,否則戰事開啟,他們就是舉國皆亡的結局。
而大唐非但不覬覦他們的土地人口,甚至當他們遭受欺辱和外地入侵的時候,還可以向大唐求助,雖然想要求得大唐的支持甚至派兵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但是到底自己的國家還在啊!
當然,任誰都知道倭國之所以亂至如今之程度,天皇一脈幾乎斷絕,蘇我氏趁亂崛起,這背後肯定有大唐的手尾,但畢竟在道義上大唐始終保持中立,這就已經足夠了。
這也是大唐能夠獲得舉世承認為宗主的最重要原因。
似突厥人那般隻知道燒殺搶掠,有什麽威望使得大家臣服?當然,若是突厥人殺到門前鋼刀加頸,那又是另一迴事了。
總不能眼<style>.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y:block;margin:0010px0;border-radius:3px3px;border:1pxsolid#f2f2f2;}.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3px003px;line-height:22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10px;height:40px;width:40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float:left;}.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p{margin:0;}@media(max-width:768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show-pc{disy:none;}}.show-app2-content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3px3px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rtive;line-height:22px;}.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style>不能眼睜睜的等死吧……
房俊續道:“陛下,倭國皇位之傳承,乃是其內政,大唐不便幹預。大唐之義務隻需要保持飛鳥京之駐軍,並且供給蘇我氏必要之援助,如此足矣。若是插手其內政,難免被旁人誤解為大唐貪圖倭國之土地,與我大唐之威嚴不符。”
飛鳥京之駐軍,任務隻是保持蘇我氏不被天皇餘脈聯合起來剿殺,能夠以倭國實際掌控者的名義予以存在,進而與其餘封國始終保持敵對,這就足夠了。
最重要的是,水師分兵駐守飛鳥京與大唐派軍隊予以支持,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旦大唐答應了這個蘇我日向的請求,派兵保護蘇我氏的政權並且昭告天下,那麽蘇我氏便會成為大唐的盟友,這會使得蘇我氏的威望陡然增大,不少尚在觀望或者中立的倭國封國便會徹底的投靠過去,使得蘇我氏實力暴增。
當蘇我氏獲得了實力的增強,再去對其餘封國發動征服作戰,搞不好當真就有一統倭國諸島之可能。
這是與大唐的國策嚴重違背的,更會極大的損害大唐在倭國的利益……
總而言之,大唐隻需要保持倭國目前的局勢就可以了,左右逢源挑撥離間,使其長時間處於混戰之中,而不能公然支持其中的一方勢力,使得獲得巨大的聲望加成。
等到將來不斷的有遺民前往,加上持之以恆的文化殖民,哪怕不能夠將倭國諸島變成漢人的土地,也必定使其成為漢文化的一部分。
打打殺殺有什麽用?
又不能當真將倭人屠戮殆盡斬草除根,反而會激起他們的民族精神,還不如潛移默化之間將其同化……
……
事實上,李二陛下的想法當真如房俊多擔心的那般。
即便朝野上下對於倭國再是不屑,那也是一個比高句麗還要富庶強大的國家,若是能夠使其成為大唐之藩屬,世代天皇皆要接受大唐帝國的冊封才能予以登基,那對於大唐的名譽加成不可估量。
不過房俊一席話使得他的野心不得不暫且收起來,畢竟倭國可以說是房俊一手打下來,並且實際控製至今日,他不能完全無視房俊而對倭國做出決斷。
臣子忠於帝王,願意為帝王披肝瀝膽死而後己,但帝王也要對臣子予以足夠的尊重與愛護,若隻是單方麵的索取,結果很可能就像隋煬帝那般,大好局麵一朝盡喪,直至眾叛親離。
壓下心底對倭國的蠢蠢欲動,頷首道:“越國公之言甚是有理,吾大唐尊重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大國小國,其主權皆在大唐的保護範圍之內,卻絕對不會肆意插手。”
一眾外國使節激動得不行,紛紛跪地叩拜,大唿萬歲。
這可是大唐皇帝在太極殿裏做出的承諾,意味著從此之後除非大唐願意背負一個出爾反爾的名聲,否則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去染指別國的主權。
這些年被大唐覆滅的國家有多少?
大大小小的怕是都數不清了,眼下雖然依舊苟延殘喘,可是在大唐兵鋒威脅之下,誰知道會不會睡一覺起來大唐鐵騎就已經破城而入,宣布占領了他們各自的國家?
有了這個承諾,大家依舊還能各自為政,作威作福魚肉百姓,怎麽能不高興呢……
蘇我日向明顯有些不甘,卻也不敢多說,隻得謝恩之後推向一旁。感覺到有人似乎看著自己,他抬起頭左右張望,正好碰見房俊目光灼灼的看過來,心裏有鬼的他嚇了一跳,趕緊低下頭去,不敢與房俊對視。
房俊心底的疑惑愈發深重了。
如今鎮守飛鳥京的乃是劉仁願,自己清清楚楚的向他闡述過皇家水師的立場,蘇我氏上下也知道自己絕對不肯幫助他們統一倭國,那為什麽蘇我日向還要前來長安當著李二陛下的麵提出這樣的要求?
或許,這其中劉仁願做了什麽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