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y:block;margin:0010px0;border-radius:3px3px;border:1pxsolid#f2f2f2;}.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3px003px;line-height:22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10px;height:40px;width:40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float:left;}.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p{margin:0;}@media(max-width:768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show-pc{disy:none;}}.show-app2-content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3px3px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rtive;line-height:22px;}.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style>對於東宮六率之整編,李承乾非常迫切。
他八歲便被李二陛下冊封為太子,這些年來享受著儲君之榮光,實則卻從未感受過儲君之權力。
《公羊傳·僖公五年》:“儲君,副主。”
即君主之副職。
皇太子的地位僅次於皇帝本人,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擁有自己掌管的類似於朝廷的東宮。東宮的官員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製度,還擁有一支類似於皇帝禁軍的私人衛隊“太子諸率”。
然而李二陛下雄才大略、乾綱獨斷,就導致他這個“弱受”的太子備受壓製,東宮係統完全是李二陛下一手搭建,采用的皆是皇帝之心腹,且時不時的罷免任用,從來未曾穩定下來為李承乾提供服務。
就連作為儲君最基本的權力“上朝參政”,都時不時的被李二陛下剝奪,本應是儲君常例的,結果每一次上朝都要等候李二陛下的“另行通知”,這就導致李承乾的威望嚴重不足。
再加上李二陛下素來寵愛魏王、晉王這些個兒子,導致李承乾的位置愈發尷尬。
誰又會去看重一個不被皇帝所喜、似乎隨時隨地都能被廢黜的太子呢?尤其是在皇帝依舊春秋鼎盛、龍精虎猛的情況下。
更被說代表太子之象征的“東宮六率”,自從當年太子李建成玄武門下被誅殺,就再也未曾真正滿編滿員的設置……
……
房俊在這裏輩分最小,顧忌自然也最少,率先開口拋磚引玉:“以吾之見,兵貴精不貴多,東宮六率應當走精兵路線,不宜滿編滿員。殿下目前之處境雖然算不上多麽危急,可畢竟陛下之心態搖擺不定,應當一方麵增強東宮之實力,另一方麵亦要照顧到陛下的心態。”
李績當即表示讚同:“二郎此言,確實在理。”
房俊謹慎說道道:“陛下允準東宮六率整編,這是對殿下的一份信任,亦可說是一種試探,東宮六率象征著儲君之權力、地位,必須整編,但過猶不及。”
封建帝製下,皇帝和作為儲君的太子永遠是天敵,這是他們父子間關係再好也不可避免的,不以任何人意誌、道德、感情為轉移。
這是因為任何一個皇帝都並不可能單憑一個名分大義,便掌握整個國家政權,而必須要有自己相應的心腹集團來作為執行權力的工具。
從每個皇帝的角度,為了自己死後太子接班時能順利壓製朝堂上的貴族、官僚而掌握大權,不被他人篡奪,必須要在自己在位時就竭力培養太子之威信,為他扶植相應的心腹集團;但是擁有強有力心腹集團的太子,同時又必然會成為整個國家的第二權力中心,因此反過來就變成皇帝自身的心腹大患。
總不能自己還沒死呢,就被心急上位的太子給拱下台吧?
尤其是經曆過“殺兄弑弟,逼父退位”的李二陛下,對於這方麵肯定更加敏感,一絲一毫的苗頭,都能夠讓他解讀出潛在的危機,終至夜不能寐、心驚膽跳……
所以李二陛下在冊封李承乾為太子之後,不僅極力壓製著東宮的實力,更先後抬出魏王、晉王參與爭儲,不斷削弱、打擊著太子的威望。
這幾乎是大多數皇帝對此兩難問題的常規解決辦法,通常都是另外扶植一個或幾個兒子,示之親近,寵以名位,給予超過尋常皇子的大權,有意無意挑動讓他與太子相爭,讓他們來彼此製衡,互相爭鬥,這樣就不能對皇帝自身造成威脅了。
這其中玩得最是爐火純青的,便是“九龍奪嫡”,康熙“大帝”一手操持著兒子們之間的爭儲,幾十年的時間、心血全部放在如何挑撥、平衡幾個兒子的爭鬥上,將兒子們玩弄於股掌之上,以此成就自己的“帝王權謀”。
所以說,有些時候身為皇子固然享受著超絕的尊貴,卻也是最悲催的一群人……
<<style>.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y:block;margin:0010px0;border-radius:3px3px;border:1pxsolid#f2f2f2;}.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3px003px;line-height:22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10px;height:40px;width:40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float:left;}.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p{margin:0;}@media(max-width:768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show-pc{disy:none;}}.show-app2-content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3px3px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rtive;line-height:22px;}.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style>r/>
本質上,這些和太子爭鬥的皇子們,就是因“家天下”製度而必然產生的磨刀石和犧牲品,在老皇帝真正中意的儲君接班後,必然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理想狀態下,太子們也正是在與其兄弟的競爭中,一步步磨練成為合格的帝國接班人。
隻是這樣的如意算盤,並不是每個皇帝都能掌握好分存,太多時候磨刀石太硬,往往把要磨的刀給折了。甚至刀子厭惡這種被磨淬的狀況,而反過來直接去傷主人。
如漢武帝太子劉據、唐太宗太子李承乾,還有康熙太子胤礽,都是如此在儲位鬥爭之中失敗,成了曆史上可憐的悲劇人物。
李承乾拿起茶杯呷了一口,隻覺得茶水入喉苦澀。
做皇帝難,做太子也同樣不容易……
堂中一度陷入沉寂,幾人都在心底感慨一番,而後盤算著如何才能保持好這個“度”,即保證了太子的地位與權力,又不至於令李二陛下感到忌憚,兩相兼顧,不偏不倚。
良久,程咬金開口問道:“二郎,吾家那小子迴去說,你已經讓他主動申請調令,調至東宮六率任職?”
李績也看向房俊,他家而小子也同樣如此。
房俊頷首道:“確有此事,東宮六率之關鍵,在於精銳、忠誠,吾與處弼、思文、屈突詮等人自幼相交,深知皆是忠誠之輩,可為殿下效力。”
李承乾道:“諸位切莫疑慮,孤之所以同意將這幾人調來東宮六率,並非是想要以此將諸位捆綁在東宮的戰車之上,而是當真欣賞這幾人。當年父皇與諸位血火之中鼎定著大唐江山,如今,孤亦當與諸位之子侄繼往開來,共同拚搏出大唐往後之盛世!”
這話就很有鼓動性,當年你們追隨父皇赴湯蹈火沙場決死,搏出一世富貴封妻蔭子,如今我這個太子也帶著你們的子侄,在這太平盛世當中也殺出一個未來,父子兩代,共成佳話。
李績忙道:“殿下誤會了,吾等皆為東宮屬臣,自當與殿下共同進退,便是赴湯蹈火亦是在所不辭,闔家上下皆可為殿下犧牲,何惜一個子侄?隻不過旁人也必定會生出忌憚,畢竟吾等如今也算是手握大權,這般讓子侄進入東宮,怕是有些人會夜不能寐,故而從中作梗,怕是不大容易。”
比如晉王殿下。
於誌寧、張玄素那些個文臣就算身為東宮署官,旁人也並不太過在意,畢竟大唐以武立國,想要幹點什麽事兒,那就必須要有兵權才行。
李績身為宰輔之首,軍方第一號人物,程咬金更是扺掌左武衛,在瓦崗係力量之中影響力非凡,這兩人一旦對太子效忠,所帶來的後果即便是十個於誌寧、張玄素之輩也比不上。
怎能輕易的讓李績、程咬金的子侄進入東宮?
更何況如今晉王李治正擔任著“檢校兵部尚書”,一切軍中人員之任用、抽調,皆要經過兵部之審核同意,不從中作梗才怪了……
李承乾搖搖頭,笑道:“英國公放心,李思文、程處弼等人的調令,已經通過兵部之審核,隻需諸位同意,便可立即完成抽調之程序,即日赴任。”
李績愣了一下,扭頭看了看一旁神情平淡的房俊,不禁頷首道:“能夠為殿下效力,乃是身為人臣之本分,更是吾等父子之榮耀,豈有阻撓之理?此事就此定下吧。”
心中卻著實感慨。
旁人隻見到房俊整日裏紈絝棒槌,可是這禦下之手段,卻的確令人心生佩服。他在兵部才多長時間?居然就將兵部上下整合得如同鐵板一塊,先前鑄造局撥款、軍械運輸這兩件事將晉王整的焦頭爛額,早已經傳遍朝野,使得晉王威信大跌。
卻不想居然還能夠在晉王的眼皮子底下完成東宮人員之抽調……
晉王殿下怕是得鬱悶個不輕。
他八歲便被李二陛下冊封為太子,這些年來享受著儲君之榮光,實則卻從未感受過儲君之權力。
《公羊傳·僖公五年》:“儲君,副主。”
即君主之副職。
皇太子的地位僅次於皇帝本人,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擁有自己掌管的類似於朝廷的東宮。東宮的官員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製度,還擁有一支類似於皇帝禁軍的私人衛隊“太子諸率”。
然而李二陛下雄才大略、乾綱獨斷,就導致他這個“弱受”的太子備受壓製,東宮係統完全是李二陛下一手搭建,采用的皆是皇帝之心腹,且時不時的罷免任用,從來未曾穩定下來為李承乾提供服務。
就連作為儲君最基本的權力“上朝參政”,都時不時的被李二陛下剝奪,本應是儲君常例的,結果每一次上朝都要等候李二陛下的“另行通知”,這就導致李承乾的威望嚴重不足。
再加上李二陛下素來寵愛魏王、晉王這些個兒子,導致李承乾的位置愈發尷尬。
誰又會去看重一個不被皇帝所喜、似乎隨時隨地都能被廢黜的太子呢?尤其是在皇帝依舊春秋鼎盛、龍精虎猛的情況下。
更被說代表太子之象征的“東宮六率”,自從當年太子李建成玄武門下被誅殺,就再也未曾真正滿編滿員的設置……
……
房俊在這裏輩分最小,顧忌自然也最少,率先開口拋磚引玉:“以吾之見,兵貴精不貴多,東宮六率應當走精兵路線,不宜滿編滿員。殿下目前之處境雖然算不上多麽危急,可畢竟陛下之心態搖擺不定,應當一方麵增強東宮之實力,另一方麵亦要照顧到陛下的心態。”
李績當即表示讚同:“二郎此言,確實在理。”
房俊謹慎說道道:“陛下允準東宮六率整編,這是對殿下的一份信任,亦可說是一種試探,東宮六率象征著儲君之權力、地位,必須整編,但過猶不及。”
封建帝製下,皇帝和作為儲君的太子永遠是天敵,這是他們父子間關係再好也不可避免的,不以任何人意誌、道德、感情為轉移。
這是因為任何一個皇帝都並不可能單憑一個名分大義,便掌握整個國家政權,而必須要有自己相應的心腹集團來作為執行權力的工具。
從每個皇帝的角度,為了自己死後太子接班時能順利壓製朝堂上的貴族、官僚而掌握大權,不被他人篡奪,必須要在自己在位時就竭力培養太子之威信,為他扶植相應的心腹集團;但是擁有強有力心腹集團的太子,同時又必然會成為整個國家的第二權力中心,因此反過來就變成皇帝自身的心腹大患。
總不能自己還沒死呢,就被心急上位的太子給拱下台吧?
尤其是經曆過“殺兄弑弟,逼父退位”的李二陛下,對於這方麵肯定更加敏感,一絲一毫的苗頭,都能夠讓他解讀出潛在的危機,終至夜不能寐、心驚膽跳……
所以李二陛下在冊封李承乾為太子之後,不僅極力壓製著東宮的實力,更先後抬出魏王、晉王參與爭儲,不斷削弱、打擊著太子的威望。
這幾乎是大多數皇帝對此兩難問題的常規解決辦法,通常都是另外扶植一個或幾個兒子,示之親近,寵以名位,給予超過尋常皇子的大權,有意無意挑動讓他與太子相爭,讓他們來彼此製衡,互相爭鬥,這樣就不能對皇帝自身造成威脅了。
這其中玩得最是爐火純青的,便是“九龍奪嫡”,康熙“大帝”一手操持著兒子們之間的爭儲,幾十年的時間、心血全部放在如何挑撥、平衡幾個兒子的爭鬥上,將兒子們玩弄於股掌之上,以此成就自己的“帝王權謀”。
所以說,有些時候身為皇子固然享受著超絕的尊貴,卻也是最悲催的一群人……
<<style>.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y:block;margin:0010px0;border-radius:3px3px;border:1pxsolid#f2f2f2;}.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3px003px;line-height:22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10px;height:40px;width:40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float:left;}.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p{margin:0;}@media(max-width:768px){.show-app2-content.show-app2-detail.show-pc{disy:none;}}.show-app2-content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3px3px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rtive;line-height:22px;}.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style>r/>
本質上,這些和太子爭鬥的皇子們,就是因“家天下”製度而必然產生的磨刀石和犧牲品,在老皇帝真正中意的儲君接班後,必然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理想狀態下,太子們也正是在與其兄弟的競爭中,一步步磨練成為合格的帝國接班人。
隻是這樣的如意算盤,並不是每個皇帝都能掌握好分存,太多時候磨刀石太硬,往往把要磨的刀給折了。甚至刀子厭惡這種被磨淬的狀況,而反過來直接去傷主人。
如漢武帝太子劉據、唐太宗太子李承乾,還有康熙太子胤礽,都是如此在儲位鬥爭之中失敗,成了曆史上可憐的悲劇人物。
李承乾拿起茶杯呷了一口,隻覺得茶水入喉苦澀。
做皇帝難,做太子也同樣不容易……
堂中一度陷入沉寂,幾人都在心底感慨一番,而後盤算著如何才能保持好這個“度”,即保證了太子的地位與權力,又不至於令李二陛下感到忌憚,兩相兼顧,不偏不倚。
良久,程咬金開口問道:“二郎,吾家那小子迴去說,你已經讓他主動申請調令,調至東宮六率任職?”
李績也看向房俊,他家而小子也同樣如此。
房俊頷首道:“確有此事,東宮六率之關鍵,在於精銳、忠誠,吾與處弼、思文、屈突詮等人自幼相交,深知皆是忠誠之輩,可為殿下效力。”
李承乾道:“諸位切莫疑慮,孤之所以同意將這幾人調來東宮六率,並非是想要以此將諸位捆綁在東宮的戰車之上,而是當真欣賞這幾人。當年父皇與諸位血火之中鼎定著大唐江山,如今,孤亦當與諸位之子侄繼往開來,共同拚搏出大唐往後之盛世!”
這話就很有鼓動性,當年你們追隨父皇赴湯蹈火沙場決死,搏出一世富貴封妻蔭子,如今我這個太子也帶著你們的子侄,在這太平盛世當中也殺出一個未來,父子兩代,共成佳話。
李績忙道:“殿下誤會了,吾等皆為東宮屬臣,自當與殿下共同進退,便是赴湯蹈火亦是在所不辭,闔家上下皆可為殿下犧牲,何惜一個子侄?隻不過旁人也必定會生出忌憚,畢竟吾等如今也算是手握大權,這般讓子侄進入東宮,怕是有些人會夜不能寐,故而從中作梗,怕是不大容易。”
比如晉王殿下。
於誌寧、張玄素那些個文臣就算身為東宮署官,旁人也並不太過在意,畢竟大唐以武立國,想要幹點什麽事兒,那就必須要有兵權才行。
李績身為宰輔之首,軍方第一號人物,程咬金更是扺掌左武衛,在瓦崗係力量之中影響力非凡,這兩人一旦對太子效忠,所帶來的後果即便是十個於誌寧、張玄素之輩也比不上。
怎能輕易的讓李績、程咬金的子侄進入東宮?
更何況如今晉王李治正擔任著“檢校兵部尚書”,一切軍中人員之任用、抽調,皆要經過兵部之審核同意,不從中作梗才怪了……
李承乾搖搖頭,笑道:“英國公放心,李思文、程處弼等人的調令,已經通過兵部之審核,隻需諸位同意,便可立即完成抽調之程序,即日赴任。”
李績愣了一下,扭頭看了看一旁神情平淡的房俊,不禁頷首道:“能夠為殿下效力,乃是身為人臣之本分,更是吾等父子之榮耀,豈有阻撓之理?此事就此定下吧。”
心中卻著實感慨。
旁人隻見到房俊整日裏紈絝棒槌,可是這禦下之手段,卻的確令人心生佩服。他在兵部才多長時間?居然就將兵部上下整合得如同鐵板一塊,先前鑄造局撥款、軍械運輸這兩件事將晉王整的焦頭爛額,早已經傳遍朝野,使得晉王威信大跌。
卻不想居然還能夠在晉王的眼皮子底下完成東宮人員之抽調……
晉王殿下怕是得鬱悶個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