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大魏科舉
“太白,你也不想失去你的畫舫和那些好酒吧?”
李白難以置信地看著顏季明,低聲道:“你...您來這做什麽?”
“我勸你別多管閑事。”
“行。”
李白點點頭,同樣壓低聲音:“您寫的出來嗎?”
顏季明挑挑眉頭。
“我寫出來的東西,你們,敢說不好?”
“......”
太不要臉了!
李白心裏怒罵一聲,又怕顏季明瞎寫掉臉麵,便站在他身邊,打算過會教他。
但抬起頭的時候,除了岑參之外,杜甫、嚴武、高適三人都有意無意地站在顏季明身旁。
杜甫也是好心,暗中警告嚴武那年輕人是白龍魚服的陛下。
嚴武前腳還在感歎故國淪喪,現在幾乎是貼著顏季明身邊,到底作何打算,已經可以猜到了。
他和高適麵麵相覷,兩人同時在心裏暗罵一句無恥。
風韻猶存的老板娘此刻款款走下樓梯,高聲道:“今夜但凡能寫出詩者,全都免去一夜花銷!”
大堂裏轟然一聲,所有人都站起身,開始爭奪紙筆,再也沒人關注他們,全都去苦思冥想寫詩了。
韋頌見看他們的人少了,心裏也放鬆了一些。
畢竟五六個人一下子站出來要跟他比詩,這心裏難免犯嘀咕。
他還沒蠢到自以為才高八鬥的地步,萬一寫出來的真沒人家好,難免丟臉。
他對著幾個朋友悄悄做了個手勢,後者會意,都微微點頭。
其中有一人才華是他們這幾人裏麵最好的,已經在準備參加今歲的科舉詩賦科,不出意料的話,這人絕對能拿到名次。
韋頌也沒打算老實比賽,現在沒人看他們,自然就更好下手了。
李白站在顏季明身後,低聲抱怨:
“今年科舉的詩賦科,為何偏要我們來做主考?
我們兩個也就罷了,那季鷹和仲武兩人,都是有才的,若是隻做這差事,未免可惜。”
李白也是好心,怕顏季明還對兩人心存芥蒂,便主動提了一句。
“我對他們自有用處。”
他們在這邊說話的聲音很小,那邊,岑參卻是抬起頭來。
“我好了。”
題材不限,韻律不限。
岑參卻也沒有信手胡寫,而是認真落筆。
有人想不出詩,聽見他的聲音,便再度靠過來,讀了一遍,忽然怔住,片刻後,聲音顫抖:
“好詩啊……閣下,可是邊關迴來的?”
岑參微微頷首:“正是從西麵迴來,見慣了邊關氣象,因此心有所感。”
“卻才知曉隴右大捷,既是西域將士,某敬你一杯!”
那邊,李白杜甫等人已經紛紛動筆,待得一張張紙傳出,整個大堂都轟動起來。
就算是貪戀酒錢的,此刻也匆匆塗了幾筆,隨即扔了筆跑過去湊熱鬧。
太白瀟灑,少陵老成,嚴武豪爽,高適悲壯。
四首詩,四種詩風,高度完全不下剛才的岑參,但有人卻也有不同的意見,甚至爭論起誰寫的最好。
可唯獨讓人有些奇怪的是,這四首詩,全都沒有詩名。
韋頌那邊雖然也寫了出來,但一來是代做,二來寫的雖然不錯,但卻過於追求工整,相比於這幾首,無疑落了下乘,直接被人忽略。
岑參已經端著酒杯走過來,笑著對杜甫他們一一拱手做禮。
“許久不見,幾位雖是老了,但這詩,倒是作的越發好了。”
“慚愧。”
岑參笑著,眼神注意到他們中間那個一字未動的青年,心裏有些狐疑,笑著問道:“這位小友是?”
顏季明看著他,溫和一笑。
杜甫人都麻了,示意岑參跟在自己身後,走到一邊,他低聲提醒道:“這人身份可不一般,說話,須得是低微些。”
低微?
岑參一愣,看杜甫的樣子不似作假,問道:“莫非是什麽朝中大官的公子?”
“比那還高些。”
“朝中年輕卻做了大官的,也就那幾人,莫非...是出身博陵崔氏的崔相公?還是那位掌管朝廷財政大權的李相公?”
“再高些。”杜甫哼了一聲。
“再高?”
岑參疑惑道:“當今陛下,似乎還沒這般大的皇子...”
“把子去掉。”
岑參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顏季明還在思索著,在他眼前,過去兩年的畫麵一幀一幀地跳過,他拿起筆,緩緩寫起來。
一首七絕。
他沒要代作,寫出來的時候微微蹙眉,又很快舒展開。
畢竟是自己寫的。
詩裏的氣象是有的,倒也相符天子的身份。
杜甫微微頷首。
而周圍人看了之後,卻都嘲笑起來。
“這詩好大的口氣,多大身份,也敢暗諷朝政?”
“正是,比起那五首,甚至是比那韋大郎寫的都多有不如。”
“此言差矣!”
高適忽然一拍桌子,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氣勢立刻抖落出來。
畢竟是曾經做過淮南節度使的,現在舉手投足間依舊有一股子淩厲。
“此詩,我自愧不如!”
李白瞪大了眼睛,心想著我還沒囑咐你該怎麽說呢。
人群一下子變得驚疑不定起來,但還是有人堅持原先的看法。
“吾友所言不謬。”嚴武沉聲道:“諸位請看,這短短四句二十八字裏,落筆時心懷天下,成詩處有古人風,
諸位,當今天子重開科舉,就是為了鼓舞天下學子多學東西,不可空讀經文毫無所得,正因為是讀過書的文人,所以當心懷天下,雖身份低微,但此心......”
嚴武的話跟他那副濃眉大眼的相貌全然不符。
他慷慨激昂,人們漸漸被他說動,將信將疑地看著那首詩。
嚴武猛地一指身邊幾人:
“你們說,這首詩寫的不好麽?”
“好好好。”
“對對對。”
李白和杜甫兩人本來還擔心他們放不下架子,現在看來,純屬自己多慮了。
“此詩,尚且在我作之上!”
“此詩之才,我自愧不如!”
此時隨著看熱鬧的越來越多,有人認出了李白,驚唿道:“此非李太白乎!”
“他旁邊那位,不是先前的淮南節度嗎,聽說他今日和嚴節度還京,沒想到竟在這,好生雅興!”
“他們為何都說這詩好?我卻是看不出來。”
“蠢材!”
有人在一旁罵道:“這幾位都是當今大才,他們說好,難道還是違心說的?必然有極佳之處,隻不過我們一時讀不出來罷了!”
“是了是了,我等拙劣,既然他們說好,那必然是極好的!”
眾人議論紛紛,外麵忽然騷動起來。
“韋相公來了。”
韋見素心裏罵罵咧咧,站在門外沒進去,嗬斥著家仆進去把孫子韋頌揪出來。
自己韜光養晦多年養出的好名聲,眼見著要被這混賬敗光了。
抓迴去先打一頓再說!
他惡狠狠地想著。
韋頌那邊忽然覺得腿軟,他看到五人的詩也清楚自己絕對沒有他們的水平,不得不在心裏認了輸,然而看到顏季明那首,卻是有了泄憤的途徑。
明明這詩寫的還不如自己找人代做的這首,你們,都眼瞎了麽?
“哪兒好了,啊?”
他大喊道,轉眼看見幾個熟悉的家仆走過來。
“大郎,快些隨我們迴去吧。”
家仆把他往外拉,韋頌喊道:“我不走,明明我寫的也...嘶...”
他倒吸一口涼氣,看到自家祖父虎視眈眈地站在外麵。
這下子,臉要丟大了。
眼見著他被拖過來,韋見素氣不打一處來,上去就是一腳。
“阿翁,他們合夥欺負我!”
韋頌喊道:“明明詩寫的沒我好,他們硬要捧著,這還有沒有王法啦!”
韋見素罵了一句,見孫子真有些委屈,也有些遲疑起來。
他是聽人說孫子又在這鬧事,這才趕緊過來,想把他帶走。
但現在...
寫詩,是好事啊,總比去喝酒鬼混要強許多。
而且,居然有人敢欺負自己的孫子?
韋見素也沒立刻進去,冷冷道:
“把他們的詩給老夫看看,我倒要看看,他們都寫的什麽?”
李白等人的詩,早有人抄錄了,此刻傳出來,韋見素一一看了,都沉默不語。
寫的確實不錯,其中一兩首,詩風還挺對他胃口,他自問是寫不出來這樣作品的。
但看到最後一首,他眉頭擰起。
“他們說,這首詩寫的最好?”
“對對對,阿翁,就您看,這寫的是啥?”韋頌氣憤道。
“就算這樣,寫的也比你好。”
韋見素又踹了他一腳,知道是孫子不成器,沒有再聲張,心裏又對寫詩的幾人好奇,打算進去見見。
但他這番舉動,卻是讓人誤會了什麽。
韋頌眼睛一亮,周圍人搖搖頭,心想裏麵那幾人若是沒有點身份,怕是要倒黴。
隻是可惜幾人的詩才了。
韋見素走進去,高聲道:
“方才與我這不成器孫兒寫詩的幾位,可否出來見見老夫!”
“這老家夥真糊塗了?”
嚴武是認得韋見素的,看向高適,後者微微搖頭。
兩人走出來的時候,韋見素悚然一驚,覺得他們有些麵善。
“你們...”
“許久不見,韋相公卻是更勝往昔了。”
兩人施禮,韋見素已經沒了剛才的氣度,立刻又下意識恢複了在朝堂上的那份謹慎,立刻解釋道:“老夫並非進來為難,而是寫的幾首詩確實不錯,想進來結識一下寫詩的大才,沒想到卻是二位。”
他踹了韋頌一腳,喝道:
“畜生,還不快給兩位長輩行禮!”
韋頌哭喪著臉,剛才還和幾人較勁,現在不得不當眾施禮。
“無妨,畢竟年輕氣盛些。”
“敢問二位,另外幾人,是否也與你們同行?”
“不錯,而且正是過後科舉詩賦科的主考。”
此刻不光是韋頌,跟他在一起的幾個狐朋狗友,這時候全都如五雷轟頂。
這就好比幾個快畢業的學生出來憑著那點知識裝*,而他們挑釁的對象,則分別是他們的博導、院長、校長。
完犢子了。
韋見素深吸一口氣,覺得這孫子實在是不可救藥了,他搖搖頭,又踹了韋頌一腳。
“不過,敢問這首詩是誰寫的?”
他揚起手裏的紙,嚴武臉上笑容不減:“韋公覺得如何?”
“雖說有些才華,但比起幾位的大作,終究是有所不如的。”
“這話卻是說錯了。”
嚴武臉上笑容更甚,溫和道:
“韋公,不妨再細看看。”
“啊?”
韋見素還真低頭又看了一遍,隻聽得嚴武提醒道:“抬頭看看。”
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韋見素長大了嘴,那人微微擺手,眼裏有清晰的警告。
“你...這...真是好詩啊!”
......
早朝。
朝堂裏多了幾個新麵孔,眾人都知道這幾人到來,意味著今年科舉正式進入準備過程。
今年的科舉,共詩賦、明經、武舉、農桑、財經、醫術等多個科目。
前三項還好說,但最讓人疑惑的,則是後麵那些。
隻有賤民才去操持田地,商賈更是下九流的行當,至於財政,也就是蠅頭小吏才會管的事。
這些,跟堂堂讀書人又如何能扯上關係?
但就在有人提出質疑的時候,以往心靜如水老神在在如泥捏一般的韋相公,這時候卻站出來,大力讚揚天子的構想,支持科舉的這些科目。
“若無農桑,天下無食,若無商賈,國家貧弱;理財之道,對於大魏而言,亦是強國之術,豈是下九流之勾當!
在老夫看來,諸公才是真正的目光狹隘!
豈不可悲!”
有人不服,被韋相公義正詞嚴地一頓駁斥,當下也縮了迴去,心裏暗罵這老東西今日跟吃了春藥一樣亢奮。
朝堂沒人再反對了,科舉的事,便開始正式傳達下去。
而有點頭腦的人,迴家後就打發家裏孩子去田裏或是商鋪學著做事。
甚至是某些在任的官吏,都開始主動去接觸一些平時不屑一見的人,向他們學習理財的手段。
原本身份低微的不少行當,現在陡然被人看重了許多,商賈雖然依舊被打壓,但要見到官吏打通人脈,卻是比以往更容易了些。
總的來說,此舉利大於弊。
不久後,消息傳開。
天子下旨,定於秋後,開始今年的科舉。
今年年末之前,各地先召開“童試”和“鄉試”,選拔出來的人,再到州內參加下一輪的“會試”,最後是“殿試”。
總體流程仿照明代科舉,但考的科目很多,一時間也有無數人趨之若鶩。
“太白,你也不想失去你的畫舫和那些好酒吧?”
李白難以置信地看著顏季明,低聲道:“你...您來這做什麽?”
“我勸你別多管閑事。”
“行。”
李白點點頭,同樣壓低聲音:“您寫的出來嗎?”
顏季明挑挑眉頭。
“我寫出來的東西,你們,敢說不好?”
“......”
太不要臉了!
李白心裏怒罵一聲,又怕顏季明瞎寫掉臉麵,便站在他身邊,打算過會教他。
但抬起頭的時候,除了岑參之外,杜甫、嚴武、高適三人都有意無意地站在顏季明身旁。
杜甫也是好心,暗中警告嚴武那年輕人是白龍魚服的陛下。
嚴武前腳還在感歎故國淪喪,現在幾乎是貼著顏季明身邊,到底作何打算,已經可以猜到了。
他和高適麵麵相覷,兩人同時在心裏暗罵一句無恥。
風韻猶存的老板娘此刻款款走下樓梯,高聲道:“今夜但凡能寫出詩者,全都免去一夜花銷!”
大堂裏轟然一聲,所有人都站起身,開始爭奪紙筆,再也沒人關注他們,全都去苦思冥想寫詩了。
韋頌見看他們的人少了,心裏也放鬆了一些。
畢竟五六個人一下子站出來要跟他比詩,這心裏難免犯嘀咕。
他還沒蠢到自以為才高八鬥的地步,萬一寫出來的真沒人家好,難免丟臉。
他對著幾個朋友悄悄做了個手勢,後者會意,都微微點頭。
其中有一人才華是他們這幾人裏麵最好的,已經在準備參加今歲的科舉詩賦科,不出意料的話,這人絕對能拿到名次。
韋頌也沒打算老實比賽,現在沒人看他們,自然就更好下手了。
李白站在顏季明身後,低聲抱怨:
“今年科舉的詩賦科,為何偏要我們來做主考?
我們兩個也就罷了,那季鷹和仲武兩人,都是有才的,若是隻做這差事,未免可惜。”
李白也是好心,怕顏季明還對兩人心存芥蒂,便主動提了一句。
“我對他們自有用處。”
他們在這邊說話的聲音很小,那邊,岑參卻是抬起頭來。
“我好了。”
題材不限,韻律不限。
岑參卻也沒有信手胡寫,而是認真落筆。
有人想不出詩,聽見他的聲音,便再度靠過來,讀了一遍,忽然怔住,片刻後,聲音顫抖:
“好詩啊……閣下,可是邊關迴來的?”
岑參微微頷首:“正是從西麵迴來,見慣了邊關氣象,因此心有所感。”
“卻才知曉隴右大捷,既是西域將士,某敬你一杯!”
那邊,李白杜甫等人已經紛紛動筆,待得一張張紙傳出,整個大堂都轟動起來。
就算是貪戀酒錢的,此刻也匆匆塗了幾筆,隨即扔了筆跑過去湊熱鬧。
太白瀟灑,少陵老成,嚴武豪爽,高適悲壯。
四首詩,四種詩風,高度完全不下剛才的岑參,但有人卻也有不同的意見,甚至爭論起誰寫的最好。
可唯獨讓人有些奇怪的是,這四首詩,全都沒有詩名。
韋頌那邊雖然也寫了出來,但一來是代做,二來寫的雖然不錯,但卻過於追求工整,相比於這幾首,無疑落了下乘,直接被人忽略。
岑參已經端著酒杯走過來,笑著對杜甫他們一一拱手做禮。
“許久不見,幾位雖是老了,但這詩,倒是作的越發好了。”
“慚愧。”
岑參笑著,眼神注意到他們中間那個一字未動的青年,心裏有些狐疑,笑著問道:“這位小友是?”
顏季明看著他,溫和一笑。
杜甫人都麻了,示意岑參跟在自己身後,走到一邊,他低聲提醒道:“這人身份可不一般,說話,須得是低微些。”
低微?
岑參一愣,看杜甫的樣子不似作假,問道:“莫非是什麽朝中大官的公子?”
“比那還高些。”
“朝中年輕卻做了大官的,也就那幾人,莫非...是出身博陵崔氏的崔相公?還是那位掌管朝廷財政大權的李相公?”
“再高些。”杜甫哼了一聲。
“再高?”
岑參疑惑道:“當今陛下,似乎還沒這般大的皇子...”
“把子去掉。”
岑參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
顏季明還在思索著,在他眼前,過去兩年的畫麵一幀一幀地跳過,他拿起筆,緩緩寫起來。
一首七絕。
他沒要代作,寫出來的時候微微蹙眉,又很快舒展開。
畢竟是自己寫的。
詩裏的氣象是有的,倒也相符天子的身份。
杜甫微微頷首。
而周圍人看了之後,卻都嘲笑起來。
“這詩好大的口氣,多大身份,也敢暗諷朝政?”
“正是,比起那五首,甚至是比那韋大郎寫的都多有不如。”
“此言差矣!”
高適忽然一拍桌子,身上那股不怒自威的氣勢立刻抖落出來。
畢竟是曾經做過淮南節度使的,現在舉手投足間依舊有一股子淩厲。
“此詩,我自愧不如!”
李白瞪大了眼睛,心想著我還沒囑咐你該怎麽說呢。
人群一下子變得驚疑不定起來,但還是有人堅持原先的看法。
“吾友所言不謬。”嚴武沉聲道:“諸位請看,這短短四句二十八字裏,落筆時心懷天下,成詩處有古人風,
諸位,當今天子重開科舉,就是為了鼓舞天下學子多學東西,不可空讀經文毫無所得,正因為是讀過書的文人,所以當心懷天下,雖身份低微,但此心......”
嚴武的話跟他那副濃眉大眼的相貌全然不符。
他慷慨激昂,人們漸漸被他說動,將信將疑地看著那首詩。
嚴武猛地一指身邊幾人:
“你們說,這首詩寫的不好麽?”
“好好好。”
“對對對。”
李白和杜甫兩人本來還擔心他們放不下架子,現在看來,純屬自己多慮了。
“此詩,尚且在我作之上!”
“此詩之才,我自愧不如!”
此時隨著看熱鬧的越來越多,有人認出了李白,驚唿道:“此非李太白乎!”
“他旁邊那位,不是先前的淮南節度嗎,聽說他今日和嚴節度還京,沒想到竟在這,好生雅興!”
“他們為何都說這詩好?我卻是看不出來。”
“蠢材!”
有人在一旁罵道:“這幾位都是當今大才,他們說好,難道還是違心說的?必然有極佳之處,隻不過我們一時讀不出來罷了!”
“是了是了,我等拙劣,既然他們說好,那必然是極好的!”
眾人議論紛紛,外麵忽然騷動起來。
“韋相公來了。”
韋見素心裏罵罵咧咧,站在門外沒進去,嗬斥著家仆進去把孫子韋頌揪出來。
自己韜光養晦多年養出的好名聲,眼見著要被這混賬敗光了。
抓迴去先打一頓再說!
他惡狠狠地想著。
韋頌那邊忽然覺得腿軟,他看到五人的詩也清楚自己絕對沒有他們的水平,不得不在心裏認了輸,然而看到顏季明那首,卻是有了泄憤的途徑。
明明這詩寫的還不如自己找人代做的這首,你們,都眼瞎了麽?
“哪兒好了,啊?”
他大喊道,轉眼看見幾個熟悉的家仆走過來。
“大郎,快些隨我們迴去吧。”
家仆把他往外拉,韋頌喊道:“我不走,明明我寫的也...嘶...”
他倒吸一口涼氣,看到自家祖父虎視眈眈地站在外麵。
這下子,臉要丟大了。
眼見著他被拖過來,韋見素氣不打一處來,上去就是一腳。
“阿翁,他們合夥欺負我!”
韋頌喊道:“明明詩寫的沒我好,他們硬要捧著,這還有沒有王法啦!”
韋見素罵了一句,見孫子真有些委屈,也有些遲疑起來。
他是聽人說孫子又在這鬧事,這才趕緊過來,想把他帶走。
但現在...
寫詩,是好事啊,總比去喝酒鬼混要強許多。
而且,居然有人敢欺負自己的孫子?
韋見素也沒立刻進去,冷冷道:
“把他們的詩給老夫看看,我倒要看看,他們都寫的什麽?”
李白等人的詩,早有人抄錄了,此刻傳出來,韋見素一一看了,都沉默不語。
寫的確實不錯,其中一兩首,詩風還挺對他胃口,他自問是寫不出來這樣作品的。
但看到最後一首,他眉頭擰起。
“他們說,這首詩寫的最好?”
“對對對,阿翁,就您看,這寫的是啥?”韋頌氣憤道。
“就算這樣,寫的也比你好。”
韋見素又踹了他一腳,知道是孫子不成器,沒有再聲張,心裏又對寫詩的幾人好奇,打算進去見見。
但他這番舉動,卻是讓人誤會了什麽。
韋頌眼睛一亮,周圍人搖搖頭,心想裏麵那幾人若是沒有點身份,怕是要倒黴。
隻是可惜幾人的詩才了。
韋見素走進去,高聲道:
“方才與我這不成器孫兒寫詩的幾位,可否出來見見老夫!”
“這老家夥真糊塗了?”
嚴武是認得韋見素的,看向高適,後者微微搖頭。
兩人走出來的時候,韋見素悚然一驚,覺得他們有些麵善。
“你們...”
“許久不見,韋相公卻是更勝往昔了。”
兩人施禮,韋見素已經沒了剛才的氣度,立刻又下意識恢複了在朝堂上的那份謹慎,立刻解釋道:“老夫並非進來為難,而是寫的幾首詩確實不錯,想進來結識一下寫詩的大才,沒想到卻是二位。”
他踹了韋頌一腳,喝道:
“畜生,還不快給兩位長輩行禮!”
韋頌哭喪著臉,剛才還和幾人較勁,現在不得不當眾施禮。
“無妨,畢竟年輕氣盛些。”
“敢問二位,另外幾人,是否也與你們同行?”
“不錯,而且正是過後科舉詩賦科的主考。”
此刻不光是韋頌,跟他在一起的幾個狐朋狗友,這時候全都如五雷轟頂。
這就好比幾個快畢業的學生出來憑著那點知識裝*,而他們挑釁的對象,則分別是他們的博導、院長、校長。
完犢子了。
韋見素深吸一口氣,覺得這孫子實在是不可救藥了,他搖搖頭,又踹了韋頌一腳。
“不過,敢問這首詩是誰寫的?”
他揚起手裏的紙,嚴武臉上笑容不減:“韋公覺得如何?”
“雖說有些才華,但比起幾位的大作,終究是有所不如的。”
“這話卻是說錯了。”
嚴武臉上笑容更甚,溫和道:
“韋公,不妨再細看看。”
“啊?”
韋見素還真低頭又看了一遍,隻聽得嚴武提醒道:“抬頭看看。”
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韋見素長大了嘴,那人微微擺手,眼裏有清晰的警告。
“你...這...真是好詩啊!”
......
早朝。
朝堂裏多了幾個新麵孔,眾人都知道這幾人到來,意味著今年科舉正式進入準備過程。
今年的科舉,共詩賦、明經、武舉、農桑、財經、醫術等多個科目。
前三項還好說,但最讓人疑惑的,則是後麵那些。
隻有賤民才去操持田地,商賈更是下九流的行當,至於財政,也就是蠅頭小吏才會管的事。
這些,跟堂堂讀書人又如何能扯上關係?
但就在有人提出質疑的時候,以往心靜如水老神在在如泥捏一般的韋相公,這時候卻站出來,大力讚揚天子的構想,支持科舉的這些科目。
“若無農桑,天下無食,若無商賈,國家貧弱;理財之道,對於大魏而言,亦是強國之術,豈是下九流之勾當!
在老夫看來,諸公才是真正的目光狹隘!
豈不可悲!”
有人不服,被韋相公義正詞嚴地一頓駁斥,當下也縮了迴去,心裏暗罵這老東西今日跟吃了春藥一樣亢奮。
朝堂沒人再反對了,科舉的事,便開始正式傳達下去。
而有點頭腦的人,迴家後就打發家裏孩子去田裏或是商鋪學著做事。
甚至是某些在任的官吏,都開始主動去接觸一些平時不屑一見的人,向他們學習理財的手段。
原本身份低微的不少行當,現在陡然被人看重了許多,商賈雖然依舊被打壓,但要見到官吏打通人脈,卻是比以往更容易了些。
總的來說,此舉利大於弊。
不久後,消息傳開。
天子下旨,定於秋後,開始今年的科舉。
今年年末之前,各地先召開“童試”和“鄉試”,選拔出來的人,再到州內參加下一輪的“會試”,最後是“殿試”。
總體流程仿照明代科舉,但考的科目很多,一時間也有無數人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