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溫體仁的想法
於是也就是在這種別扭的情況下,朱由檢力排眾議正式的發出了聖旨。
不過倒是沒有把禦駕親征提出來。
他留了心眼,待到自己出京時,再行公布,可以省去許多麻煩,雖然說重臣們他都拿捏了,說是乾坤已定,但是那些朝臣也是煩人,倘若鬧起脾氣來,空惹不愉快,還不如自己走後,讓他們跟空氣去鬧。
所以隻以旨意兼同日邸報公布了朝廷之動作,並沒有直接宣布自己要親征。
但饒是隻宣布朝廷的動作也足夠天驚。
一時之間,京師上下也是十分驚詫。
大陣仗。
這是所有人見到旨意的第一反應。
旨意浩浩蕩蕩,洋洋灑灑,內容蘊含野心極大。
兵分左右兩路大軍,一路以鎮關邊口截斷建奴後路,一路迎擊建奴,呈圍攻之勢圍困建奴。
眾人感歎這是應有之理之時,也是有點擔心動作是否過大。
這種擔心隨著一個名字出現,更讓大家忐忑。
大家都沒有想到,這左路如此重要的將領,怎麽會這麽個陌生名字?
洪承疇。
“怎麽會是洪承疇呢?”周延儒十分疑惑。
溫體仁也一樣不解,詢問道:“您認識麽?”
“是延綏巡撫,咱們之前賑撫之時曾經見過的。”
“哦……”
溫體仁卻沒有太想起來,仍舊沒什麽印象。
似乎見溫體仁還未想起,周延儒又提醒道:“楊鶴上任後,便是憑此人剿匪,然後此人迅速得到提拔,但誰又能想到不但迅速任巡撫,現在還撈到了左路總督,雖是臨時差遣,但是幹的好了,怕是前途無量。”
“哦,是此人。”溫體仁有所印象。
隨後喟歎道:“但竟然不是新任三邊總督孫傳庭,倒是意外。”
周延儒道:“恐怕正因為他新任,又身負剿匪之責……不過,確實也讓人意外,他如此深受皇寵,這迴不是他,倒真是讓人十分詫異。”
溫體仁道:“但他卻兼了督兩道總理的差事,負責此次糧道後勤,亦是重位。”
周延儒道:“不過我說,這迴最受益的怕還是畢家這兩兄弟,畢自肅赴京述職後,去除遼東巡撫職位,卻一直未有新職,這趟負責後勤糧道,做好了,怕給他的位置不會太低,上麵又有閣老之兄,這畢家門楣搞不好能出一門雙閣老。”
溫體仁見周延儒神色,便知道對方仍然為上次失利耿耿於懷。
也不做聲,隻默默起身告辭而去。
離開了周家,溫體仁便往家中趕,在周家時他並沒有說,從邸報上他其實看出了朝廷似乎還有所隱藏。
就右路大軍而言,是京中三大營所改禦軍,禦軍一去,京城豈不是便空了?
難道要靠宮中侍衛親軍還有錦衣衛?
絕無可能!
京城守衛力量,正兒八經的軍隊便是禦軍,刨除了禦軍,便隻剩下二十六衛所軍,算是除禦軍以外的皇家親軍,也是皇城的護衛軍,赫赫有名的錦衣衛就是其中之一。
而這麽多的衛所,也是貪墨餉銀、冒領的重災區,重組三大營為禦營時,也對這二十六衛軍進行了徹底的整頓,實力上來說,肯定是有所提升。
但真就實力而言,僅靠他們拱衛京城,根本不可能。
所以溫體仁覺得,皇上重金組起來的精兵禦軍迎擊建奴後,那麽勢必也還會有別的安排來護衛京師安危。
隻是就目前來看,京城隻是戒嚴,許多大臣奏請修築城牆工事的奏疏上麵並沒有理睬。
那京師既不修築工事增強防禦力量,又調走禦軍……
那誰來保護皇上?
而溫體仁覺得今日之公文亦是問題很大,右路作為親領禦軍,雖然提了一直坐冷板凳的袁崇煥為禦前右軍總兵。
但是統管節製右路所有兵馬的竟然是提督禦軍的張維賢。
這就讓溫體仁覺得問題很大。
這不是他覺得英國公無能……而是他覺得英國公確係是配不上這個位置。
他一直都覺得皇上安排英國公為禦軍提督,都是出自政治上的考量,而非能力上的考量。
而皇上又是一個明君,自登基以來盡管做事上有些簡單粗暴,但不管任何一件事,從效果來看也俱是有效。
而這樣的話,皇上怎麽會安排英國公張維賢來任右路總督?
就在溫體仁想這個事的時候,轎子忽然停了下來。
“怎麽了?”轎內的溫體仁覺得思路有些被打斷,不由不耐詢問。
轎外仆人連忙道:“迴老爺,是軌道,軌道在執行軍務。”
溫體仁掀開簾子朝看了起來,果然發現軌道上一批批車廂正在迅速沿著街道疾馳,沿途街道均被戒嚴,所有行人轎子和馬車都得讓道。
溫體仁看著軌道上的一輛輛馬車卻皺起眉頭。
這裏邊裝的是什麽?好像隱隱約約能看到是著甲的士卒。
軍務?
禦營非在皇城啊。
怎麽會在這裏執行軍務?
溫體仁篤眉看了會兒,隱約發現這些車馬好似是旗手衛、錦衣衛的車馬,方才還有輛馬車簾子沒放好,露出了皇家儀仗用品的一部分。
這更讓溫體仁費解了。
“老爺,繞路嗎?這樣等也不知道要多久。”
溫體仁沉思了一下,擺手道:“先看會兒。”
但軌道上的馬車向是源源不斷。
如今的軌道已經是實現了來迴雙軌,雙軌並列於街道中心,為此還專門拆遷擴建了一批房子,此時迴程的馬車也開始不斷地沿著軌道進入著另一端。
兩條軌道一出一進,就這樣交錯著。
沒一會兒,溫體仁又看到了貼著工部標誌的馬車不斷駛出。
“先繞路吧,旨意下來,要打仗了,動的地方很多,出現這種事也正常。”
溫體仁覺得也看不到什麽,這樣苦等幹看也沒有什麽用,便讓仆人繞路而行。
繞了個大圈子,溫體仁總算迴了家,隻是迴了家之後,諸多信息往來。
也讓溫體仁得到了不少消息。
自旨意下發,整個京城都幾乎動了起來。
六部除卻禮部,都忙開了。
於是也就是在這種別扭的情況下,朱由檢力排眾議正式的發出了聖旨。
不過倒是沒有把禦駕親征提出來。
他留了心眼,待到自己出京時,再行公布,可以省去許多麻煩,雖然說重臣們他都拿捏了,說是乾坤已定,但是那些朝臣也是煩人,倘若鬧起脾氣來,空惹不愉快,還不如自己走後,讓他們跟空氣去鬧。
所以隻以旨意兼同日邸報公布了朝廷之動作,並沒有直接宣布自己要親征。
但饒是隻宣布朝廷的動作也足夠天驚。
一時之間,京師上下也是十分驚詫。
大陣仗。
這是所有人見到旨意的第一反應。
旨意浩浩蕩蕩,洋洋灑灑,內容蘊含野心極大。
兵分左右兩路大軍,一路以鎮關邊口截斷建奴後路,一路迎擊建奴,呈圍攻之勢圍困建奴。
眾人感歎這是應有之理之時,也是有點擔心動作是否過大。
這種擔心隨著一個名字出現,更讓大家忐忑。
大家都沒有想到,這左路如此重要的將領,怎麽會這麽個陌生名字?
洪承疇。
“怎麽會是洪承疇呢?”周延儒十分疑惑。
溫體仁也一樣不解,詢問道:“您認識麽?”
“是延綏巡撫,咱們之前賑撫之時曾經見過的。”
“哦……”
溫體仁卻沒有太想起來,仍舊沒什麽印象。
似乎見溫體仁還未想起,周延儒又提醒道:“楊鶴上任後,便是憑此人剿匪,然後此人迅速得到提拔,但誰又能想到不但迅速任巡撫,現在還撈到了左路總督,雖是臨時差遣,但是幹的好了,怕是前途無量。”
“哦,是此人。”溫體仁有所印象。
隨後喟歎道:“但竟然不是新任三邊總督孫傳庭,倒是意外。”
周延儒道:“恐怕正因為他新任,又身負剿匪之責……不過,確實也讓人意外,他如此深受皇寵,這迴不是他,倒真是讓人十分詫異。”
溫體仁道:“但他卻兼了督兩道總理的差事,負責此次糧道後勤,亦是重位。”
周延儒道:“不過我說,這迴最受益的怕還是畢家這兩兄弟,畢自肅赴京述職後,去除遼東巡撫職位,卻一直未有新職,這趟負責後勤糧道,做好了,怕給他的位置不會太低,上麵又有閣老之兄,這畢家門楣搞不好能出一門雙閣老。”
溫體仁見周延儒神色,便知道對方仍然為上次失利耿耿於懷。
也不做聲,隻默默起身告辭而去。
離開了周家,溫體仁便往家中趕,在周家時他並沒有說,從邸報上他其實看出了朝廷似乎還有所隱藏。
就右路大軍而言,是京中三大營所改禦軍,禦軍一去,京城豈不是便空了?
難道要靠宮中侍衛親軍還有錦衣衛?
絕無可能!
京城守衛力量,正兒八經的軍隊便是禦軍,刨除了禦軍,便隻剩下二十六衛所軍,算是除禦軍以外的皇家親軍,也是皇城的護衛軍,赫赫有名的錦衣衛就是其中之一。
而這麽多的衛所,也是貪墨餉銀、冒領的重災區,重組三大營為禦營時,也對這二十六衛軍進行了徹底的整頓,實力上來說,肯定是有所提升。
但真就實力而言,僅靠他們拱衛京城,根本不可能。
所以溫體仁覺得,皇上重金組起來的精兵禦軍迎擊建奴後,那麽勢必也還會有別的安排來護衛京師安危。
隻是就目前來看,京城隻是戒嚴,許多大臣奏請修築城牆工事的奏疏上麵並沒有理睬。
那京師既不修築工事增強防禦力量,又調走禦軍……
那誰來保護皇上?
而溫體仁覺得今日之公文亦是問題很大,右路作為親領禦軍,雖然提了一直坐冷板凳的袁崇煥為禦前右軍總兵。
但是統管節製右路所有兵馬的竟然是提督禦軍的張維賢。
這就讓溫體仁覺得問題很大。
這不是他覺得英國公無能……而是他覺得英國公確係是配不上這個位置。
他一直都覺得皇上安排英國公為禦軍提督,都是出自政治上的考量,而非能力上的考量。
而皇上又是一個明君,自登基以來盡管做事上有些簡單粗暴,但不管任何一件事,從效果來看也俱是有效。
而這樣的話,皇上怎麽會安排英國公張維賢來任右路總督?
就在溫體仁想這個事的時候,轎子忽然停了下來。
“怎麽了?”轎內的溫體仁覺得思路有些被打斷,不由不耐詢問。
轎外仆人連忙道:“迴老爺,是軌道,軌道在執行軍務。”
溫體仁掀開簾子朝看了起來,果然發現軌道上一批批車廂正在迅速沿著街道疾馳,沿途街道均被戒嚴,所有行人轎子和馬車都得讓道。
溫體仁看著軌道上的一輛輛馬車卻皺起眉頭。
這裏邊裝的是什麽?好像隱隱約約能看到是著甲的士卒。
軍務?
禦營非在皇城啊。
怎麽會在這裏執行軍務?
溫體仁篤眉看了會兒,隱約發現這些車馬好似是旗手衛、錦衣衛的車馬,方才還有輛馬車簾子沒放好,露出了皇家儀仗用品的一部分。
這更讓溫體仁費解了。
“老爺,繞路嗎?這樣等也不知道要多久。”
溫體仁沉思了一下,擺手道:“先看會兒。”
但軌道上的馬車向是源源不斷。
如今的軌道已經是實現了來迴雙軌,雙軌並列於街道中心,為此還專門拆遷擴建了一批房子,此時迴程的馬車也開始不斷地沿著軌道進入著另一端。
兩條軌道一出一進,就這樣交錯著。
沒一會兒,溫體仁又看到了貼著工部標誌的馬車不斷駛出。
“先繞路吧,旨意下來,要打仗了,動的地方很多,出現這種事也正常。”
溫體仁覺得也看不到什麽,這樣苦等幹看也沒有什麽用,便讓仆人繞路而行。
繞了個大圈子,溫體仁總算迴了家,隻是迴了家之後,諸多信息往來。
也讓溫體仁得到了不少消息。
自旨意下發,整個京城都幾乎動了起來。
六部除卻禮部,都忙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