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意圖親征
“至於黃台吉怒火……那更加可笑!我們朝鮮雖小,卻不是他建奴可欺可辱!”
鄭經世搖頭說道:“話是這樣說,但是金人之善戰,大明也難以抵擋,否則怎麽會喪失如此多之領土?這不該是我們朝鮮能參與進去的。”
“又是荒謬!我們與大明上國素為一體!焉有坐視不理之理?”
“那大金襲擾我們西大門之時,大明上國不也未曾遣兵!”
“怎麽沒有遣兵?!”
“哪裏有遣兵?”
“東江鎮不就在那裏?!莫不是大金還敢越過他們攻打我們?”
“荒唐!”
“……”
李倧眼睜睜看著朝堂像菜市場一樣,也是無奈。
朝鮮的黨爭相較於大明,那是半點不落下風,南西之間甚至是南北、東西之間的矛盾都像是不可調和一般,別看它小,但是它矛盾多。
各種各樣的抱團結黨。
不過李倧好歹經驗豐富,迅速叫停了他們的爭吵,結束了朝議。
然後再私底下喊來了李元翼、鄭世經、李睟光等南人商議。
在沒有派別抬杠之下,果然大家便把自己的看法說了出來。
不過大體依舊是不主張對大金用兵。
理由也都是很簡單,大金實力實在太強,盡管現在看著空虛,但是以當前的大明實力,怕也討不著什麽好,一旦跟著過去,結局是沒打過,那之後迎接的必然是大金的怒火。
以當前的朝鮮國內局勢,大金,他們是惹不起。
李倧深以為然。
但同時也更為難了。
因為他對大明是有很深的感情。
不管從理性上,還是感性上,他都不敢拒絕大明,尤其是他們李家還是朱家給封的朝鮮國王,他政變上位時,可仍舊是受過天啟帝熹宗冊封。
所以他們更沒有立場在這時候否定出兵。
這時候李倧體現出了他的性格缺陷了,既然猶豫,那就先拖著吧。
拖個幾天再看看,拖無可拖再做決斷。
於是第二天,他又想到自己不能隻聽幾個人的意見,於是又把徐渻、吳允謙等西人召集,不但如此,當天下午還見了金瑬、李貴、金自點、沈器遠、樸惟明、李興立等勳貴。
這批勳貴都是跟隨著他一路政變過來的,將他送上王位的,算是核心嫡係。
可謂是吸取了眾人意見。
其中各種各樣的意見都有,有讚成出兵的,有反對出兵的,甚至具體到如何迴大明的話,比如咬死沒有收到邀兵的詔書,或者咬死說被某個大臣給遺落了,總之先混過這段時間。
但這種顯然是不靠譜的,李倧隻是性格來說偏懦,卻不是傻子。
不過整體來說,以西人為首的士大夫群體仍舊是老觀點,那即是覺得大金是蠻夷,應當與宗主供擊之,不該學習廣海君李琿那樣親金疏遠宗主。
這話是絕對的政治正確,李倧當然也認可,但是當問及真要出兵時,這些人卻又開始避而不談了。
顯然,薩爾滸之戰的例子近在在前,他們可不想因為自己再造成朝鮮官兵投降的局麵,這個責任可不敢負。
這一下讓李倧有點惱火了。
說響應大明上國出兵的是你們,結果不相信大明上國實力的也是你們。
話都讓你們給說完了,那寡人還怎麽做決定?
隻是冷靜下來後,李倧見這麽多意見相左,也不由更加猶豫了。
自他坐上朝鮮國國王以來,國內真算不上太平,自己國內的實力也確實不太行,倒不如作壁上觀看明金龍虎鬥,自己韜光養晦積攢實力最為實際……
但換句話說,自己又怎麽拒絕那位年輕崇禎帝?用什麽借口?這位年輕皇帝可不是好惹的人,據說他一即位,便以雷霆手段清理朝堂,訓練禦軍,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以至於盧象升在遼東徹底與大金對峙站穩了腳跟,像這樣的一個人物,保不齊真可能會讓其重擊大金,那麽與其想個不惹惱他的借口,倒不如賭一賭跟隨其出兵伐金,何況,如果成功了,那朝鮮也算是解決了大金這一外患,沒準還能開疆擴土……
就這樣,出兵的誘惑和不出兵的誘惑都在他腦海裏來迴閃,就像是兩個小人在打架。
沒一會兒,李倧便煩躁的不行。
“不管了,且先再議一議吧。”
……
而此時,連續不安氛圍籠罩的京師,在一日之後,眾員上下,也得到了來自朝廷上層的反應。
“朕意已決。”
朱由檢便看著麵前的六部重臣們一字一句說道。
大致的方案已經議定,隻是細節方麵大家尚有不同意見,所謂細節,那就是領軍人選。
大家對於人選推舉不斷,爭執不下,是以昨日一日都未得出結論。
朱由檢也懶得再猶豫。
大殿之內,重臣們連忙肅然傾聽。
“左路設臨時差遣平奴左都督,以延綏巡撫洪承疇暫任,統籌節製左路衛所勤王兵馬,以堵截建奴後路。”
這是先前早已經議出來的結果,建奴入侵,堵截圍殲,自然要以將領統籌。
隻是……洪承疇?
為什麽是洪承疇?
推舉名單中是有他,但是他並不占優啊,比他更適合的人選很多啊!無論是尚在寧夏鎮主持汰裁的孫承宗,亦或是殿中戰列的袁崇煥,甚至是新任三邊總督孫傳庭不都比他更有威望和實力?
但既然是皇上欽點,眾臣自然沒有多大異議,唯有先前推舉洪承疇的馬士英心中一喜。
“再臨設左路督糧道總理,統籌左路一切糧運後勤,以……三邊總督孫傳庭為左總理糧道,畢自肅為右總理糧道。”
畢自肅是個良臣,原任遼東巡撫,後因為撤消遼東巡撫迴京述職,原位麵中是因為缺餉遭遇兵變,從而憤懣不食而死。
但現在因為補響及時,並未發生兵變。
朱由檢選擇他的理由也很簡單,這位是畢自嚴之弟。
和哥哥一樣,對於開源節流有著相當大的能力,讓其擔任左路兵馬的後勤工作,是朱由檢深思熟慮的結果。
畢自嚴聞得,亦是鬆了口氣。
“右路統籌包括禦前軍、京畿諸衛、以南勤王兵馬,便以英國公、提督禦軍張維賢為首。”
“至於右路督糧道總理,畢卿!交由你負責。”
朱由檢沉吟了起來。
“至於黃台吉怒火……那更加可笑!我們朝鮮雖小,卻不是他建奴可欺可辱!”
鄭經世搖頭說道:“話是這樣說,但是金人之善戰,大明也難以抵擋,否則怎麽會喪失如此多之領土?這不該是我們朝鮮能參與進去的。”
“又是荒謬!我們與大明上國素為一體!焉有坐視不理之理?”
“那大金襲擾我們西大門之時,大明上國不也未曾遣兵!”
“怎麽沒有遣兵?!”
“哪裏有遣兵?”
“東江鎮不就在那裏?!莫不是大金還敢越過他們攻打我們?”
“荒唐!”
“……”
李倧眼睜睜看著朝堂像菜市場一樣,也是無奈。
朝鮮的黨爭相較於大明,那是半點不落下風,南西之間甚至是南北、東西之間的矛盾都像是不可調和一般,別看它小,但是它矛盾多。
各種各樣的抱團結黨。
不過李倧好歹經驗豐富,迅速叫停了他們的爭吵,結束了朝議。
然後再私底下喊來了李元翼、鄭世經、李睟光等南人商議。
在沒有派別抬杠之下,果然大家便把自己的看法說了出來。
不過大體依舊是不主張對大金用兵。
理由也都是很簡單,大金實力實在太強,盡管現在看著空虛,但是以當前的大明實力,怕也討不著什麽好,一旦跟著過去,結局是沒打過,那之後迎接的必然是大金的怒火。
以當前的朝鮮國內局勢,大金,他們是惹不起。
李倧深以為然。
但同時也更為難了。
因為他對大明是有很深的感情。
不管從理性上,還是感性上,他都不敢拒絕大明,尤其是他們李家還是朱家給封的朝鮮國王,他政變上位時,可仍舊是受過天啟帝熹宗冊封。
所以他們更沒有立場在這時候否定出兵。
這時候李倧體現出了他的性格缺陷了,既然猶豫,那就先拖著吧。
拖個幾天再看看,拖無可拖再做決斷。
於是第二天,他又想到自己不能隻聽幾個人的意見,於是又把徐渻、吳允謙等西人召集,不但如此,當天下午還見了金瑬、李貴、金自點、沈器遠、樸惟明、李興立等勳貴。
這批勳貴都是跟隨著他一路政變過來的,將他送上王位的,算是核心嫡係。
可謂是吸取了眾人意見。
其中各種各樣的意見都有,有讚成出兵的,有反對出兵的,甚至具體到如何迴大明的話,比如咬死沒有收到邀兵的詔書,或者咬死說被某個大臣給遺落了,總之先混過這段時間。
但這種顯然是不靠譜的,李倧隻是性格來說偏懦,卻不是傻子。
不過整體來說,以西人為首的士大夫群體仍舊是老觀點,那即是覺得大金是蠻夷,應當與宗主供擊之,不該學習廣海君李琿那樣親金疏遠宗主。
這話是絕對的政治正確,李倧當然也認可,但是當問及真要出兵時,這些人卻又開始避而不談了。
顯然,薩爾滸之戰的例子近在在前,他們可不想因為自己再造成朝鮮官兵投降的局麵,這個責任可不敢負。
這一下讓李倧有點惱火了。
說響應大明上國出兵的是你們,結果不相信大明上國實力的也是你們。
話都讓你們給說完了,那寡人還怎麽做決定?
隻是冷靜下來後,李倧見這麽多意見相左,也不由更加猶豫了。
自他坐上朝鮮國國王以來,國內真算不上太平,自己國內的實力也確實不太行,倒不如作壁上觀看明金龍虎鬥,自己韜光養晦積攢實力最為實際……
但換句話說,自己又怎麽拒絕那位年輕崇禎帝?用什麽借口?這位年輕皇帝可不是好惹的人,據說他一即位,便以雷霆手段清理朝堂,訓練禦軍,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以至於盧象升在遼東徹底與大金對峙站穩了腳跟,像這樣的一個人物,保不齊真可能會讓其重擊大金,那麽與其想個不惹惱他的借口,倒不如賭一賭跟隨其出兵伐金,何況,如果成功了,那朝鮮也算是解決了大金這一外患,沒準還能開疆擴土……
就這樣,出兵的誘惑和不出兵的誘惑都在他腦海裏來迴閃,就像是兩個小人在打架。
沒一會兒,李倧便煩躁的不行。
“不管了,且先再議一議吧。”
……
而此時,連續不安氛圍籠罩的京師,在一日之後,眾員上下,也得到了來自朝廷上層的反應。
“朕意已決。”
朱由檢便看著麵前的六部重臣們一字一句說道。
大致的方案已經議定,隻是細節方麵大家尚有不同意見,所謂細節,那就是領軍人選。
大家對於人選推舉不斷,爭執不下,是以昨日一日都未得出結論。
朱由檢也懶得再猶豫。
大殿之內,重臣們連忙肅然傾聽。
“左路設臨時差遣平奴左都督,以延綏巡撫洪承疇暫任,統籌節製左路衛所勤王兵馬,以堵截建奴後路。”
這是先前早已經議出來的結果,建奴入侵,堵截圍殲,自然要以將領統籌。
隻是……洪承疇?
為什麽是洪承疇?
推舉名單中是有他,但是他並不占優啊,比他更適合的人選很多啊!無論是尚在寧夏鎮主持汰裁的孫承宗,亦或是殿中戰列的袁崇煥,甚至是新任三邊總督孫傳庭不都比他更有威望和實力?
但既然是皇上欽點,眾臣自然沒有多大異議,唯有先前推舉洪承疇的馬士英心中一喜。
“再臨設左路督糧道總理,統籌左路一切糧運後勤,以……三邊總督孫傳庭為左總理糧道,畢自肅為右總理糧道。”
畢自肅是個良臣,原任遼東巡撫,後因為撤消遼東巡撫迴京述職,原位麵中是因為缺餉遭遇兵變,從而憤懣不食而死。
但現在因為補響及時,並未發生兵變。
朱由檢選擇他的理由也很簡單,這位是畢自嚴之弟。
和哥哥一樣,對於開源節流有著相當大的能力,讓其擔任左路兵馬的後勤工作,是朱由檢深思熟慮的結果。
畢自嚴聞得,亦是鬆了口氣。
“右路統籌包括禦前軍、京畿諸衛、以南勤王兵馬,便以英國公、提督禦軍張維賢為首。”
“至於右路督糧道總理,畢卿!交由你負責。”
朱由檢沉吟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