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江南的蠢蠢欲動
鬆江府以紡織中心聞名天下,而一府之隔的蘇州府則是名副其實的商業中心,其商業之發達,冠絕整個大明。
絲綢之府的名聲更是在外。
倘若給整個大明商業腹地的分層,當先一層便是蘇州府轄下地區,其次才是整個江南地區。
可見蘇州府在此時的商貿發達程度。
貝家在蘇州府很大,單就貝家老大貝思海便掌管著近兩百一十二台紡織機,兩個紡織坊,七百多號紡織工人。
更別提還開設有專門的錢莊,遍布整個江南各州府。
所以貝家在蘇州的影響力很大。
在得知蘇州府被列入新政州府之後,貝思海當即便怒不可遏。
當天夜裏,他便聯合了許多大戶一起議事。
“確定了嗎?”
“確定了,蘇州確實在列。”
貝思海深吸一口氣。
“五成之商稅,亙古未見!便是洪武年,萬曆年都未曾這般狠厲!”
旁邊貝思海的弟弟貝思河道:“萬曆年稅務苛嚴也不過是增加關稅,這崇禎年卻倒好,取消關稅,反按利潤來收。”
貝思海麵色陰沉,道:“我們在鬆江府之產業都被收繳了大量商稅,而今蘇州亦來,豈不是更重?不能這樣下去,那些商賈還可以隱稅,我們這等大戶被專程盯著,便是再隱,最少每年之利都得交三成出去。”
邱根清道:“先前還打算找錢謙益商議減少商稅,這下倒好,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越發加重!豈有此理?”
貝思海道:“朝廷做事,就沒人動腦子的,如此與民奪利,朝廷焉能有好?”
“所以眼下我們該如何是好?”
貝思海看了眼在場所有人,隻有六七人。
他猶豫了一下,道:“還是需要聯合更多的人,必須要把蘇州保衛住!”
“那您說如何做?”
“當先一點,便是尋閻知府。”
“沒有用,閻知府已經閉門不見客。”
“據說約談了一眾鹽商。”
貝思海皺眉道:“約談一眾鹽商?這是打算先說服鹽商?鹽商怎會答應?”
邱根清冷哼一聲道:“鹽商總要鹽引不是?朝廷顯然早做好了準備,閻知府怕是早已經得到了鹽運司的配合了。”
“那該如何是好?”
貝思海想了想說道:“還是得聯合更多的商人,但這個事情咱們商人怕是做不得什麽,得用士人。”
“咱們蘇州府不是有近五十家書院?聯合下那些士人,還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儒學大家,告老的縉紳,給朝廷施壓。”
邱根清無奈道:“這些之前不就做過了嗎?有用嗎?南京根本不理這些事了,沒有了南京之聲,在野之聲音傳達到京師朝廷根本不濟於事,不還是派下了公文?”
貝思海冷笑一聲:“沒用?那就讓蘇州府亂起來!明日咱們聯合起來閉店!”
邱根清聞言心中一動。
這確實是個好主意。
翌日,貝思海便開始各種聯絡。
於六月底便召集了蘇州府有名的商賈、士紳聚會議事。
與此同時,幾個有名的園林發動了對於閻知府的聲討,聲討他欺壓百姓,剝削無度。
到七月初,蘇州府的眾多商鋪開始閉業,七月初十,常州府也開始出現了閉業。
不但如此,朝廷也開始接收到了來自江南的壓力,在廷江南黨羽開始不斷地上奏疏言及蘇州、常州因商稅導致百姓民不聊生的事情。
甚至已經開始有告老的縉紳團打算組隊上京告禦狀。
內閣中。
錢謙益道:“這可如何是好?我先前就說了要小心謹慎,朝野之外的心情也得顧及到。”
馬士英冷笑一聲:“顧及?顧及什麽?他蘇州府就很特殊?這是在威逼朝廷!”
“行了不要吵了,皇上怎麽說?”
範景文搖搖頭:“皇上看了閻知府的訴苦奏疏,知道了蘇州的事情,沒有多言什麽。”
這話一出,倒惹得閣老們麵麵相覷。
這不應該啊,按照他們對於皇上的了解,不應該置若罔聞才對。
“這是何意?”
畢自嚴歎息一聲,道:“陛下怕是在等大同府的消息。”
這話一出,又是惹得眾人一怔。
怎麽扯到大同府了?
但很快,錢謙益反應過來,直接冷哼一聲。
馬士英冷笑道:“是該等孫傳庭騰出手來,此事想要解決,非他莫屬。”
“正該此理,公文既然出來了,朝廷焉有出爾反爾之理?”
範景文道:“皇上還說了,倘若蘇州府、常州府有告老的官員入京,要稟報上去,皇上可能打算召見他們。”
“這……”
眾閣老聞言又是一滯。
……
朱由檢沒有理會蘇州府、常州府的鬧騰。
在他看來,沒有鬧騰反而才詭異。
現在才到哪?開胃菜都不夠,就讓事情再發酵發酵再說,橫豎再鬧騰也不會捅破天。
所以此時的朱由檢反而是興致勃勃的來到了城外。
陪同的大臣不多,除卻必要的安保,就是工科諸員。
“這條軌道已經連通了通州?”
徐光啟道:“是,單是刨除材料,便花費了六十萬兩白銀。”
朱由檢看著筆直的軌道,感歎道:“六十萬兩,算上材料費,怕是破百萬兩了吧?”
“倘若算上匠人開銷,得要八十萬兩,不過匠人部分可以不算在內,不過日後估計能降下來不少成本。”
“不便宜啊,這四十裏軌道,要花費一百五十萬兩。”
花費確實超出了朱由檢的預料。
照此估算,想要實現大明通鐵路,幾乎就是癡人說夢,恐怕他到死都修不到萬裏。
“主要成本還是在於鋼煉,不過研究院已經提出了一種煉鋼新方案,正在試驗當中,一旦普及下來,相信成本能夠很快的降下來,其實修到後麵,成本比之初修,已經降下來不止五成。”
朱由檢點點頭,以當前的科技手段,能修四十裏路不中斷,已經是堪稱誇張了。
便是他先前從河南迴京時,徐光啟給他的驚喜,也不過才十二裏,號稱二十裏軌道,花費了二十萬兩,而那條軌道還隻能沿著筆直無遮的官道修,與今日到通州的四十裏根本不可相提並論。
徐光啟道:“也虧得戶部支持,才得以修成。”
朱由檢有些訝異的看了眼徐光啟,問道:“謝戶部?你們工部平日不是都想活吞了戶部的人?”
徐光啟幹笑一聲,然後解釋乃是工科今年初接了一筆超大訂單,是來自泉州的皇家海運和鄭家,以軌道每步八十兩的鋪設價格,收入了近百萬兩,當然這其中,匠人的衣食住行都得皇家海運和鄭家出,隻單算了材料與人工。
雖然被戶部拿走了大頭,但戶部也高興啊,一高興,便又迴饋撥款支持了這一條軌道。
朱由檢聽聞愣了下,每步八十兩?還真敢開價!
明朝一步為五尺,就是約一米六。
一米六要價八十兩!
這鄭芝龍竟然還同意了?
賺了近百萬兩,這鄭芝龍到底鋪設了多長?
嘖嘖,海商真是財大氣粗。
朱由檢想起了朱紹烱急遞而來的股東公文,他去一趟日本迴來,就賺了差不多百萬兩。
當初看時,朱由檢就恨不得讓他來當皇帝,自己親自去做貿易。
果然這個時期想要暴富,還得下海。
不過朱由檢很快愣住,是啊,大明有這麽多財大氣粗的有錢人,鋪設工作怎麽能一直由朝廷承擔?
這種能夠提升商業經濟的東西,正該是這些商人熱衷才是。
“繼續往薊州鋪吧。”朱由檢對徐光啟道。
“已經在動工了,不過今年未必能完成。”
“沒關係,盡力而為即可。”
朱由檢沒有太多要求。
像這種軌道,鋪設成本高,但是養護成本也高,每一段都要設專門的崗哨警惕賊寇來偷。
四十裏,每一裏設一人,就得四十人來看守。
但在朱由檢看來,這些也都是必要的,也是無法避免的,隻能隨著科技發展慢慢變好。
鬆江府以紡織中心聞名天下,而一府之隔的蘇州府則是名副其實的商業中心,其商業之發達,冠絕整個大明。
絲綢之府的名聲更是在外。
倘若給整個大明商業腹地的分層,當先一層便是蘇州府轄下地區,其次才是整個江南地區。
可見蘇州府在此時的商貿發達程度。
貝家在蘇州府很大,單就貝家老大貝思海便掌管著近兩百一十二台紡織機,兩個紡織坊,七百多號紡織工人。
更別提還開設有專門的錢莊,遍布整個江南各州府。
所以貝家在蘇州的影響力很大。
在得知蘇州府被列入新政州府之後,貝思海當即便怒不可遏。
當天夜裏,他便聯合了許多大戶一起議事。
“確定了嗎?”
“確定了,蘇州確實在列。”
貝思海深吸一口氣。
“五成之商稅,亙古未見!便是洪武年,萬曆年都未曾這般狠厲!”
旁邊貝思海的弟弟貝思河道:“萬曆年稅務苛嚴也不過是增加關稅,這崇禎年卻倒好,取消關稅,反按利潤來收。”
貝思海麵色陰沉,道:“我們在鬆江府之產業都被收繳了大量商稅,而今蘇州亦來,豈不是更重?不能這樣下去,那些商賈還可以隱稅,我們這等大戶被專程盯著,便是再隱,最少每年之利都得交三成出去。”
邱根清道:“先前還打算找錢謙益商議減少商稅,這下倒好,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越發加重!豈有此理?”
貝思海道:“朝廷做事,就沒人動腦子的,如此與民奪利,朝廷焉能有好?”
“所以眼下我們該如何是好?”
貝思海看了眼在場所有人,隻有六七人。
他猶豫了一下,道:“還是需要聯合更多的人,必須要把蘇州保衛住!”
“那您說如何做?”
“當先一點,便是尋閻知府。”
“沒有用,閻知府已經閉門不見客。”
“據說約談了一眾鹽商。”
貝思海皺眉道:“約談一眾鹽商?這是打算先說服鹽商?鹽商怎會答應?”
邱根清冷哼一聲道:“鹽商總要鹽引不是?朝廷顯然早做好了準備,閻知府怕是早已經得到了鹽運司的配合了。”
“那該如何是好?”
貝思海想了想說道:“還是得聯合更多的商人,但這個事情咱們商人怕是做不得什麽,得用士人。”
“咱們蘇州府不是有近五十家書院?聯合下那些士人,還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儒學大家,告老的縉紳,給朝廷施壓。”
邱根清無奈道:“這些之前不就做過了嗎?有用嗎?南京根本不理這些事了,沒有了南京之聲,在野之聲音傳達到京師朝廷根本不濟於事,不還是派下了公文?”
貝思海冷笑一聲:“沒用?那就讓蘇州府亂起來!明日咱們聯合起來閉店!”
邱根清聞言心中一動。
這確實是個好主意。
翌日,貝思海便開始各種聯絡。
於六月底便召集了蘇州府有名的商賈、士紳聚會議事。
與此同時,幾個有名的園林發動了對於閻知府的聲討,聲討他欺壓百姓,剝削無度。
到七月初,蘇州府的眾多商鋪開始閉業,七月初十,常州府也開始出現了閉業。
不但如此,朝廷也開始接收到了來自江南的壓力,在廷江南黨羽開始不斷地上奏疏言及蘇州、常州因商稅導致百姓民不聊生的事情。
甚至已經開始有告老的縉紳團打算組隊上京告禦狀。
內閣中。
錢謙益道:“這可如何是好?我先前就說了要小心謹慎,朝野之外的心情也得顧及到。”
馬士英冷笑一聲:“顧及?顧及什麽?他蘇州府就很特殊?這是在威逼朝廷!”
“行了不要吵了,皇上怎麽說?”
範景文搖搖頭:“皇上看了閻知府的訴苦奏疏,知道了蘇州的事情,沒有多言什麽。”
這話一出,倒惹得閣老們麵麵相覷。
這不應該啊,按照他們對於皇上的了解,不應該置若罔聞才對。
“這是何意?”
畢自嚴歎息一聲,道:“陛下怕是在等大同府的消息。”
這話一出,又是惹得眾人一怔。
怎麽扯到大同府了?
但很快,錢謙益反應過來,直接冷哼一聲。
馬士英冷笑道:“是該等孫傳庭騰出手來,此事想要解決,非他莫屬。”
“正該此理,公文既然出來了,朝廷焉有出爾反爾之理?”
範景文道:“皇上還說了,倘若蘇州府、常州府有告老的官員入京,要稟報上去,皇上可能打算召見他們。”
“這……”
眾閣老聞言又是一滯。
……
朱由檢沒有理會蘇州府、常州府的鬧騰。
在他看來,沒有鬧騰反而才詭異。
現在才到哪?開胃菜都不夠,就讓事情再發酵發酵再說,橫豎再鬧騰也不會捅破天。
所以此時的朱由檢反而是興致勃勃的來到了城外。
陪同的大臣不多,除卻必要的安保,就是工科諸員。
“這條軌道已經連通了通州?”
徐光啟道:“是,單是刨除材料,便花費了六十萬兩白銀。”
朱由檢看著筆直的軌道,感歎道:“六十萬兩,算上材料費,怕是破百萬兩了吧?”
“倘若算上匠人開銷,得要八十萬兩,不過匠人部分可以不算在內,不過日後估計能降下來不少成本。”
“不便宜啊,這四十裏軌道,要花費一百五十萬兩。”
花費確實超出了朱由檢的預料。
照此估算,想要實現大明通鐵路,幾乎就是癡人說夢,恐怕他到死都修不到萬裏。
“主要成本還是在於鋼煉,不過研究院已經提出了一種煉鋼新方案,正在試驗當中,一旦普及下來,相信成本能夠很快的降下來,其實修到後麵,成本比之初修,已經降下來不止五成。”
朱由檢點點頭,以當前的科技手段,能修四十裏路不中斷,已經是堪稱誇張了。
便是他先前從河南迴京時,徐光啟給他的驚喜,也不過才十二裏,號稱二十裏軌道,花費了二十萬兩,而那條軌道還隻能沿著筆直無遮的官道修,與今日到通州的四十裏根本不可相提並論。
徐光啟道:“也虧得戶部支持,才得以修成。”
朱由檢有些訝異的看了眼徐光啟,問道:“謝戶部?你們工部平日不是都想活吞了戶部的人?”
徐光啟幹笑一聲,然後解釋乃是工科今年初接了一筆超大訂單,是來自泉州的皇家海運和鄭家,以軌道每步八十兩的鋪設價格,收入了近百萬兩,當然這其中,匠人的衣食住行都得皇家海運和鄭家出,隻單算了材料與人工。
雖然被戶部拿走了大頭,但戶部也高興啊,一高興,便又迴饋撥款支持了這一條軌道。
朱由檢聽聞愣了下,每步八十兩?還真敢開價!
明朝一步為五尺,就是約一米六。
一米六要價八十兩!
這鄭芝龍竟然還同意了?
賺了近百萬兩,這鄭芝龍到底鋪設了多長?
嘖嘖,海商真是財大氣粗。
朱由檢想起了朱紹烱急遞而來的股東公文,他去一趟日本迴來,就賺了差不多百萬兩。
當初看時,朱由檢就恨不得讓他來當皇帝,自己親自去做貿易。
果然這個時期想要暴富,還得下海。
不過朱由檢很快愣住,是啊,大明有這麽多財大氣粗的有錢人,鋪設工作怎麽能一直由朝廷承擔?
這種能夠提升商業經濟的東西,正該是這些商人熱衷才是。
“繼續往薊州鋪吧。”朱由檢對徐光啟道。
“已經在動工了,不過今年未必能完成。”
“沒關係,盡力而為即可。”
朱由檢沒有太多要求。
像這種軌道,鋪設成本高,但是養護成本也高,每一段都要設專門的崗哨警惕賊寇來偷。
四十裏,每一裏設一人,就得四十人來看守。
但在朱由檢看來,這些也都是必要的,也是無法避免的,隻能隨著科技發展慢慢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