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周延儒和黃道周
而和著海貿的喜悅不同。
黃台吉最近開心不起來。
因為自正月以來,他所謀求的戰略目標完全沒有達成。
非但義州沒有奪下來,將明人趕迴淩河,甚至侵襲錦州的掠奪計劃也沒有達成。
整整一個月的進攻,都沒有達到目的,切斷義州的糧運非但沒有成功,甚至野戰中明軍都有勝有敗,不再像先前那般旗兵出擊,便成碾壓之勢。
這也導致了二月以來被迫和明軍形成對峙,整個形式對於大金極為不利。
不能再耗下去了,既然無法達到目的,那就隻能進行下一步的既定計劃了。
“喀喇沁部怎麽說?”
代善猶豫了一下,道:“還是那般言論,他們同意帶路,讓開薊鎮道路,隻是……我們真的要走蒙古襲擊薊鎮?”
這便是一開始黃台吉的計劃。
蒙古的會盟達成了一個可以繞開寧遠、錦州襲擊大明的條件,但是這也是大金從未設想過的道路。
因為路途實在遙遠,單是在草原上行兵,便需要兩個多月,而最重要的是,全部兵馬過去後,是否能夠如預想的那般,誰也不知道。因為喀喇沁部說是薊鎮薄弱,未曾有兵馬相加,但是具體情況誰又能說得清?倘若奔波數月,再無功而返,那結果便是災難性的。
代善不想冒險,但卻也難以抵抗奔襲薊鎮成功所帶來的誘惑,因為按照黃台吉的設想,一旦攻入薊鎮邊口,便可拿下遵化,而一旦拿下遵化,距離著大明政治核心的京畿,便是一步之遙。
這是難以抵擋的誘惑。
黃台吉冷靜道:“錦州之敗時,我便知道想從錦州、寧遠攻入大明是十分困難,大明在錦州布置的防守實在難以正麵突破。而這次失利,也足以說明著大明不再是以往的大明,他們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們別無選擇,正所謂富貴險中求,隻要能進入到大明腹地,所斬獲的物資是巨大的,我們需要這些物資。”
“而且連續三個月來的作戰,旗丁們不斷厭戰,倘若再無斬獲,士氣會進一步的低迷,此消彼長,我們日後怕是更難以在這邊找到突破口,倘若再如此三麵圍堵之下,隻會慢慢被大明蠶食。”
代善沉默不語。
這是黃台吉出兵之前就講到過的事情。
三月來的作戰,大家都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最次,代善也是想著能收複義州之地,這樣大明必然會在錦州堆砌人員防守,而隨後他們再轉戰草原奔襲防守薄弱的薊鎮,如此以來,利益必將最大化。
結果大明比他先前進攻時都要棘手。
“盧象升不可小覷。”代善緩緩開口。
“是不可小覷,所以倘若真能繞開寧遠、錦州,進攻薊鎮長城,那是最好不過的,而今三月,雖是失利,但是也足夠疲敵,我等一旦退兵,盧象升怕是也不會想到我們會繞行而攻。”
代善長出一口氣:“我明白了。”
-----------------
“建奴退兵了?真的假的?”
義州城內,哨兵來報建奴動向,引得眾人紛紛側目。
“應該是真的,他們正在朝山脈撤退。”
祖大壽有些振奮,他向盧象升請戰:“若是趁此追擊,必有斬獲。”
盧象升搖頭道:“建奴撤退井然有序,貿然出擊,未必會有成效,眼下建奴終止對峙,想要撤退,也是應有之理,在這種情況下追擊,反而會有被對方反咬一口的風險。”
祖大壽有些不甘心:“那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他退兵?”
盧象升看向祖大壽:“那不然呢?你部損失最大,連你都受了傷,正該修養,何以追擊?”
祖大壽沒有再爭論。
盧象升的威望和能力,在經曆大小戰後,已經沒有能質疑。
“不過建奴這麽灰溜溜走,真不像他們的風格。”
“哼,所以咱們這次也算是大捷了吧?”
盧象升迴頭看向眾將領:“該請的功,我不會少記,但是嚴禁驕縱,這時候也不是鬆懈的時候。”
“是。”
之後數日,建奴不斷撤兵。
直到建奴片甲不留,盧象升方才確定建奴撤退,將消息迴稟京師。
而朱由檢在接到這個消息時,已經是三月底。
這時候,範景文正式的向朱由檢提交了辭呈要歸家丁憂。
實際上,範景文早就想要上交辭呈,隻不過恰逢皇子誕生,不合時宜。
所以拖到了月底,覺得不能再拖了,這才上交。
而麵對著範景文的辭呈,朱由檢也有點頭疼。
“範卿何止如此?國事初見成效,內閣怎麽少得了卿?”
範景文跪伏奏道:“禮不可廢之,爾今朝局煥然一新,人才眾多,並非缺臣不可,臣父恩養,應尊禮製。”
朱由檢無奈了,範景文某種程度上是非常傳統的儒士,想要說服奪情,其實十分困難。
不過好在,並不急於一時。
朱由檢依著程序先否了一遍,懇求挽留,之後再一番拉扯起碼得一個月。
一個月時間,足夠朝局發酵,屆時再想想辦法。
穩定的內閣對於朝局是相當重要,出現個缺口,不是補上個其他人那麽簡單,不管是補上誰,都會湧現新的變化。
而己巳年,朱由檢是不想發生這種變化的,尤其是他剛剛收到遼東的稟報,建奴從遼東退兵,真指不定會串聯蒙古發起己巳之變。別看現在朝局勃勃生機,但是這其實都是一則他可以壓製住黨爭公文,已讀不迴,二則那些廷臣也識趣,沒有做到事情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地步,因為在內閣固定難以動搖的情況下收獲不大,這會增加他們對於鬥爭的權衡。
而一旦內閣生變,一個閣臣之位,便足以讓廷臣們往死裏爭,一言不合之下,是極易掀起黨爭。
就比如現在,朱由檢案上便已經擺放了著十幾封奏疏和邸報,這中間還是具備關聯性的。
其一便是黃道周以抨擊奪情違反祖製之名在邸報上不停地宣勢,似乎是要先絕了朱由檢以及範景文奪情留任的路,造成事實上的內閣空位。
但沒想到的是,轉頭便有禮部科道給事中開始上言彈劾黃道周。
而這名給事中和周延儒的關係很近。
而且彈劾內容極其牽強,乃是彈劾黃道周為謀求閣位結朋黨,且驕縱自大,自比於聖人。
但再牽強禁不住大量言官跟進,一時間,諫諷黃道周德不配位的言論盛行。
黃道周脾氣本來比較大,頓時大怒,當即便上呈公文辯駁。
而和著海貿的喜悅不同。
黃台吉最近開心不起來。
因為自正月以來,他所謀求的戰略目標完全沒有達成。
非但義州沒有奪下來,將明人趕迴淩河,甚至侵襲錦州的掠奪計劃也沒有達成。
整整一個月的進攻,都沒有達到目的,切斷義州的糧運非但沒有成功,甚至野戰中明軍都有勝有敗,不再像先前那般旗兵出擊,便成碾壓之勢。
這也導致了二月以來被迫和明軍形成對峙,整個形式對於大金極為不利。
不能再耗下去了,既然無法達到目的,那就隻能進行下一步的既定計劃了。
“喀喇沁部怎麽說?”
代善猶豫了一下,道:“還是那般言論,他們同意帶路,讓開薊鎮道路,隻是……我們真的要走蒙古襲擊薊鎮?”
這便是一開始黃台吉的計劃。
蒙古的會盟達成了一個可以繞開寧遠、錦州襲擊大明的條件,但是這也是大金從未設想過的道路。
因為路途實在遙遠,單是在草原上行兵,便需要兩個多月,而最重要的是,全部兵馬過去後,是否能夠如預想的那般,誰也不知道。因為喀喇沁部說是薊鎮薄弱,未曾有兵馬相加,但是具體情況誰又能說得清?倘若奔波數月,再無功而返,那結果便是災難性的。
代善不想冒險,但卻也難以抵抗奔襲薊鎮成功所帶來的誘惑,因為按照黃台吉的設想,一旦攻入薊鎮邊口,便可拿下遵化,而一旦拿下遵化,距離著大明政治核心的京畿,便是一步之遙。
這是難以抵擋的誘惑。
黃台吉冷靜道:“錦州之敗時,我便知道想從錦州、寧遠攻入大明是十分困難,大明在錦州布置的防守實在難以正麵突破。而這次失利,也足以說明著大明不再是以往的大明,他們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我們別無選擇,正所謂富貴險中求,隻要能進入到大明腹地,所斬獲的物資是巨大的,我們需要這些物資。”
“而且連續三個月來的作戰,旗丁們不斷厭戰,倘若再無斬獲,士氣會進一步的低迷,此消彼長,我們日後怕是更難以在這邊找到突破口,倘若再如此三麵圍堵之下,隻會慢慢被大明蠶食。”
代善沉默不語。
這是黃台吉出兵之前就講到過的事情。
三月來的作戰,大家都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最次,代善也是想著能收複義州之地,這樣大明必然會在錦州堆砌人員防守,而隨後他們再轉戰草原奔襲防守薄弱的薊鎮,如此以來,利益必將最大化。
結果大明比他先前進攻時都要棘手。
“盧象升不可小覷。”代善緩緩開口。
“是不可小覷,所以倘若真能繞開寧遠、錦州,進攻薊鎮長城,那是最好不過的,而今三月,雖是失利,但是也足夠疲敵,我等一旦退兵,盧象升怕是也不會想到我們會繞行而攻。”
代善長出一口氣:“我明白了。”
-----------------
“建奴退兵了?真的假的?”
義州城內,哨兵來報建奴動向,引得眾人紛紛側目。
“應該是真的,他們正在朝山脈撤退。”
祖大壽有些振奮,他向盧象升請戰:“若是趁此追擊,必有斬獲。”
盧象升搖頭道:“建奴撤退井然有序,貿然出擊,未必會有成效,眼下建奴終止對峙,想要撤退,也是應有之理,在這種情況下追擊,反而會有被對方反咬一口的風險。”
祖大壽有些不甘心:“那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他退兵?”
盧象升看向祖大壽:“那不然呢?你部損失最大,連你都受了傷,正該修養,何以追擊?”
祖大壽沒有再爭論。
盧象升的威望和能力,在經曆大小戰後,已經沒有能質疑。
“不過建奴這麽灰溜溜走,真不像他們的風格。”
“哼,所以咱們這次也算是大捷了吧?”
盧象升迴頭看向眾將領:“該請的功,我不會少記,但是嚴禁驕縱,這時候也不是鬆懈的時候。”
“是。”
之後數日,建奴不斷撤兵。
直到建奴片甲不留,盧象升方才確定建奴撤退,將消息迴稟京師。
而朱由檢在接到這個消息時,已經是三月底。
這時候,範景文正式的向朱由檢提交了辭呈要歸家丁憂。
實際上,範景文早就想要上交辭呈,隻不過恰逢皇子誕生,不合時宜。
所以拖到了月底,覺得不能再拖了,這才上交。
而麵對著範景文的辭呈,朱由檢也有點頭疼。
“範卿何止如此?國事初見成效,內閣怎麽少得了卿?”
範景文跪伏奏道:“禮不可廢之,爾今朝局煥然一新,人才眾多,並非缺臣不可,臣父恩養,應尊禮製。”
朱由檢無奈了,範景文某種程度上是非常傳統的儒士,想要說服奪情,其實十分困難。
不過好在,並不急於一時。
朱由檢依著程序先否了一遍,懇求挽留,之後再一番拉扯起碼得一個月。
一個月時間,足夠朝局發酵,屆時再想想辦法。
穩定的內閣對於朝局是相當重要,出現個缺口,不是補上個其他人那麽簡單,不管是補上誰,都會湧現新的變化。
而己巳年,朱由檢是不想發生這種變化的,尤其是他剛剛收到遼東的稟報,建奴從遼東退兵,真指不定會串聯蒙古發起己巳之變。別看現在朝局勃勃生機,但是這其實都是一則他可以壓製住黨爭公文,已讀不迴,二則那些廷臣也識趣,沒有做到事情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地步,因為在內閣固定難以動搖的情況下收獲不大,這會增加他們對於鬥爭的權衡。
而一旦內閣生變,一個閣臣之位,便足以讓廷臣們往死裏爭,一言不合之下,是極易掀起黨爭。
就比如現在,朱由檢案上便已經擺放了著十幾封奏疏和邸報,這中間還是具備關聯性的。
其一便是黃道周以抨擊奪情違反祖製之名在邸報上不停地宣勢,似乎是要先絕了朱由檢以及範景文奪情留任的路,造成事實上的內閣空位。
但沒想到的是,轉頭便有禮部科道給事中開始上言彈劾黃道周。
而這名給事中和周延儒的關係很近。
而且彈劾內容極其牽強,乃是彈劾黃道周為謀求閣位結朋黨,且驕縱自大,自比於聖人。
但再牽強禁不住大量言官跟進,一時間,諫諷黃道周德不配位的言論盛行。
黃道周脾氣本來比較大,頓時大怒,當即便上呈公文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