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溫體仁的賑災心情


    結束了觀看擊發槍後,朱由檢和徐光啟開始往外走。


    徐光啟趁機邀請皇上:“稟報皇上,誠如皇上所言,臣欲製作一個工科年終獎項,名曰魯班獎,乃頒發於一年度中為國、為工科創造最多貢獻之人,有十名左右,日期是定在了十二月初十,還請皇上蒞臨。”


    說實話,自從那次和徐光啟談過話後,徐光啟的表現確實是可圈可點,能臣自不用說,隻是這魯班獎,說實話朱由檢是沒有什麽興趣的。


    但是不去吧,又可能會表達出錯誤信號,讓別人覺得自己冷落工科。


    尤其是自從工科下屬市賣被強行上五成重稅,扣稅完了還得再上繳五成至國庫之後,整體工科便有點頹喪。


    如果自己再不給麵兒,工科的積極性可能又會再次遭受打擊。


    思慮再三,朱由檢道:“且到時無事再說。”


    “是。”徐光啟得到這個答案便已經心滿意足。


    “陛下,還有一事,事關於戶部收取重稅一事,臣非是非議戶部,臣是想說,五成重稅,臣自是無話可說,但是課稅之後能不能隻上繳三成,如今研究院日日花錢鬥金,乃四處用錢……”


    “此事已成定例,不用再提了,何況,若不是你工科腦子抽了廣告動到邸報上,何故引起朝臣群議?”


    朱由檢沒好氣的看了眼徐光啟。


    真是,悶聲發大財都不懂麽?


    這會兒倒有臉來求自己了。


    不過朱由檢想了想,也還是安撫一下:“其實無妨,以當下研究院的創造能力,能給工科帶來源源不斷的財路,何故如此發愁?朕亦沒讓你工科掏錢進內帑,你且好生實現收支平衡即可。”


    “是。”徐光啟暗歎口氣,心裏再次暗罵負責市賣的侍郎是個蠢貨。


    過了此事後,朱由檢又想到了番物,便詢問:“番物推廣如何了?”


    徐光啟不敢怠慢,趕緊迴道:“尚可……”


    朱由檢皺起眉頭:“尚可是什麽意思?”


    徐光啟道:“各地已經陸續實行番物種子免費派發,不少地方也都慢慢接受番物,最近研究院亦有嚐試將番物釀酒,小有成效,風味比較獨特,推出市場後應當對推廣番物有所助益。”


    說到這裏,徐光啟頓了頓,然後接著道:“隻是有一問題,番物……不,應當說這類番物都有個通病,乃是有毒。”


    見到皇上麵色詫異,徐光啟又趕緊補充。


    “此毒非是彼毒……於人無害,是說,番物種下後,收獲後再做種,便會一季比一季差,這點也是需要時間來解決。”


    這點倒是讓朱由檢愣神。


    朱由檢的第一反應就是種子脫毒。


    但是他對這方麵一無所知。


    “那該如何是好?”朱由檢認真詢問。


    這是個關鍵的問題,這關係到番物的推廣。


    徐光啟則道:“陛下倒也不必擔心……大明承前朝,自古百姓以農耕為生,應對這些事物是有辦法的,而且最簡單的便是取其優做種。而今番物因為是外來之物,百姓們接觸不多,所以可能造成越種越差,從而徹底放棄番物的結果,其實這也是符合常理,隻要日子久了,徐徐圖之,百姓們對番物有了解了,自然便會取其優則種,不斷地重複這個過程皆可。”


    徐光啟這番話多少寬慰了朱由檢。


    讓朱由檢鬆了口氣,不過朱由檢仍舊十分重視,說道:“道理既然如此簡單,便應該廣告天下。”


    朱由檢的第一想法就是培養專業的農人,然後下鄉助民種植,幫助農民認識番物,了解番物。


    但很快,他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以當下的條件,實在太難。


    “先廣發各地縣衙,由當地縣衙來告訴當地農人種植番物吧,然後你也抓緊教導一些農人,可以專門成立撫教隊,先對京畿地區的農人進行番物種植幫助。”


    徐光啟趕緊點頭,然後小聲提醒:“臣已經在做了。”


    已經在做了嗎?


    朱由檢愣了下,這麽先進嗎?


    旋即便意識到自己似乎很少看工科的呈報,當即有點尷尬,他決定之後迴去得好好看看。


    從工科研究院迴宮之後,朱由檢便翻閱工科呈報,果然在上邊看到徐光啟的工作呈報,也讓朱由檢大大感歎,盡管他身為穿越者,但是許多事情,人家雖不是穿越者但都具備著卓越才能。


    也讓朱由檢真心提醒自己,不能再小看別人。


    將工科呈報放作一旁,朱由檢又趕緊看看其他疏忽了的部門呈報。


    說實話,他自認為自己也算是勤政,但是再勤政,也不能完完全全兼顧所有大小事,所以一般非是內閣的重要票擬,他都是能有空才看上幾眼。


    而這番觀看起來,朱由檢也十分欣慰的放下了奏疏。


    顯然,大明的中央朝局在經過差不多一年的整肅發展,大致都在穩中向好,也足以見得內閣和吏部定製的考成目標是有效。


    “也不知道英國公那幫人會不會弄運動會。”將奏疏放下後的朱由檢,沒來由想起今日英國公所求之事。


    此事他是樂於見成的。


    隻是他不方便由順天府出麵而已,因為要花錢,如果商人們願意花錢,他自然是要鼓勵支持。


    -----------------


    陝西平涼府。


    曬得黝黑的周延儒將文章的最後一筆完成,便滿意的複讀一遍,隨後輕輕吹幹。


    剛進門的溫體仁見到此狀,不由苦笑道:“周大人,你還在給邸報寫文章呐。”


    周延儒沒看溫體仁,繼續小心吹幹字跡,然後緩聲道:“和那個姓楊的杠上了,他真是待京師時間久了,不食人間煙火,質疑起老夫來,老夫自然要駁斥他,不過這也是在這最後一篇文章了。”


    周延儒看向溫體仁道:“正要離別之際,員嶠可有雅興啊?不賦詩一首?”


    溫體仁沒好氣道:“沒有,待在這裏,心氣都快磨沒了,吾終日讀聖賢書,感覺都沒有這一年賑災的受教多。”


    周延儒歎道:“是啊,不出來時,誰又能想到人間會如此疾苦?那些個蟲豸竟敢做出那等事來,若不是你我主動請命前來,這賑災怕都不知道會賑成什麽樣。”


    溫體仁道:“還是想想怎麽麵對秦作棟吧,他想給咱倆擺謝別宴。”


    秦作棟是平涼府的知府,這廝倒算不上壞,但是和大戶勾結上騙朝廷,下欺災民,被周延儒和溫體仁巡查到這裏時整個不輕。


    因為識趣,在受整之後,便老老實實配合賑災,周延儒和溫體仁一看,也不想過於生事彈劾他。


    “謝別宴就算了,去赴他的宴,髒了老夫的清名。”周延儒道。


    溫體仁有些無語,您還清名……


    “那便謝絕吧。”溫體仁打了個哈欠,他也不想赴宴,此番賑災,他是真的感觸良多,也挺佩服周延儒的鑽研之道,距離京師這麽老遠,他還孜孜不倦的往邸報送文章,堅持養望。


    也真是官迷如此,他日後不進內閣,溫體仁都覺得不信。


    “對了,赴京後呈上的奏疏你寫了嗎?”周延儒詢問。


    溫體仁搖頭道:“還未,思緒都還是亂的。”


    周延儒道:“不是還惦記著昨日那對母子?”


    溫體仁歎道:“天災肆虐,典子為生,焉能不為所動?”


    周延儒笑道:“還說沒有雅興,我覺得你倒可以作詩了,記詩為念,也不枉走這一遭。”


    溫體仁道:“我是怕,我們一走,沒了監督賑災,這災情便又重了。”


    周延儒一愣,看向溫體仁:“莫不是你還想待一輩子?”


    溫體仁搖頭道:“哪裏至於?我是想,明年若大體又是災年,怕又得生事。”


    周延儒冷哼一聲:“生事又如何?禦前左軍而今又不遠,況且,番物種子都發下去,番物耐旱,定會有收成。”


    溫體仁沒話說了,他和周延儒的分歧便在於此,周延儒這趟自請,是單純的搏名,恨不得趕緊結束以賑撫名義榮歸京師。


    他則是真心想為把災給賑結束。


    番物種子是發下去了,但是種子再耐旱也得要水,若不是他及時發現問題,組織人手挖出一批田井,怕種子種下也沒有個結果。


    這次秋收就是個例子,發下去的種子比例按說能有個上萬斤收成,結果才區區三千斤。


    比預計足足少了七成,焉成說賑災成功?


    不過這些東西,和周延儒說也沒有什麽用,他也隻能叮囑還能做事的地方官。


    同時他也心裏決定另起奏疏稟報情況。


    反正這種事,以周延儒性子,恐怕也不肯寫進去的。


    二人又閑聊一會兒,議定了盡早赴京,最好趕在十一月前入京。


    隨後,溫體仁離開衙門,又親自前往看望重病的一對母子。


    在離開時,那母親的小孩忽然出來遞過了一塊紅薯。


    “大人,多謝您請的郎中了,這個是最大的,給您吃。”


    看著小孩清澈的眼神,溫體仁又聯想到自己即將迴京,一時間笑容都帶上苦澀。


    他沒有拒絕小孩,親手接過紅薯,摸了摸小孩的頭叮囑道:“記得要去新辦的公學讀書,不要錢的。”


    小孩點頭:“嗯嗯,讀完書我就迴來照顧娘親。”


    “好孩子,記得也要照看田裏的番物。”


    小孩連連點頭。


    溫體仁這才打算轉身離開,結果小孩拉住了他的衣角。


    他愣了下,然後注意到小孩的目光放在他手上的紅薯上。


    溫體仁意識到,自己渾不在意的東西,可能是對方最珍貴的東西。


    他笑了笑,張嘴咬了口帶皮的紅薯。


    紅薯露出了泛黃的裏心。


    說實話,口感一般,這種紅薯不算甜糯,但卻能飽腹。


    “這樣行了吧?”


    小孩這才露出笑容,鬆開了手。


    溫體仁將紅薯掰成兩半。


    “我也吃不完,太大了,給你一半。”


    他將一半遞給小孩。


    小孩猶豫了一下,這才接過來。


    “好好聽你娘親的話。”


    溫體仁走出了茅屋。


    他扭頭看了眼,前日他在看到這對母子時,母子已經在街頭奄奄一息,母親典子求生,求的是兒子生。


    這不是他見過最慘的一幕。


    但是卻是他最動容的一幕。


    過了幾日,溫體仁與周延儒帶著親兵踏上了迴京之途。


    賑災還未完成,但是他倆的任務已經完成,即使再來,也是別的人來了。


    才發現我需要大量龍套……不管是錦衣衛,船員、間諜、商人、地方官、皇親國戚、啥都可以寫在評論區,也可以具體一下要求,比如想幹啥事,我用到的話都會寫,不然起點給的取名軟件讓我選擇困難症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大明中興之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亂起的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亂起的名並收藏崇禎:大明中興之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