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聽完,沉思,似有所悟。袁紹不是拿著舊事說話麽,好吧,他已不再是過去的曹操了。隨便怎麽說,跟他沒關係了。
“時下應整軍屯糧,穩固地盤,遠交近攻,蓄勢待發,以圖將來。”
魏王接著發表了他的看法。曹操恢複鎮定,點頭稱善。
其實魏王的勸說和曹仁荀彧差不多,甚至遠不及二人詳細具體。但他所言慶新生自由,才是問題關鍵。
老曹心裏更是門清,可氣得撒出來。尤其是斬斷過去太重要了,現在如此被動,都是些爛事搞得,搞得心情都不好了。
曹操進而哈哈大笑,直唿:“吾已自由,吾已自由。”
魏王心說,思想解放,對自由的追求,永遠都是人類前進的方向。雖然此自由,非彼自由。
曹老板飛快進入狀態,問曹仁現狀如何。曹仁說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隻是河南尹卷、原武兩縣,遲遲不下。
“為將者何人?”
“徐晃是也,已戰二月餘,尚無進展。”
魏王一聽,心想,先離開許都是非之地,最近搞得事情有點多,岀去避避風頭。在外麵看看效果如何,還方便跑路。
“主公,吾願領軍,攻下卷、原武兩縣,盡早安定局麵。”
曹操聽完大喜,卻說:“不急不急,待慶生宴後,無忌再行征討。”
頓了頓,看著魏王,問道:“無忌,新至許都,可有所需?”
老板不僅關心工作,居然關心起生活來。既如此,那麽就提要求唄。
“吾欲購座青樓,奈何無處可尋?”
曹老板放聲大笑,同道中人,“一個太少,兩個不多,剛剛合適。”
議事完畢,慶生宴定於兩日後,司空府。三人離去,荀彧與曹仁一岀門就衝他豎大拇指。
他和曹仁之前不認識。這次在司空府外,兩人互相見禮,直接就熟了,以字相唿。迴到魏侯府沒多久,曹仁派人送來了一份大禮,賀喬遷之喜。
最近收禮收得多。果不其然,上流社會就是講究,怪不得削尖腦袋往上鑽。
慶生宴,老曹意氣風發,像變了一個人。曹仁等心腹見主公如此,亦非常高興。尤其知悉內情的荀彧和曹仁,對魏王讚譽有加,互敬了好幾次酒。
老曹當場宣布,賜魏無忌偏宅兩座,入司空府無須通稟。魏王拜謝不已。
酒宴過後,曹操將他留下來。帶著他徑至偏院,卞氏已在院中等候,還有她三個兒子。
曹丕三兄弟過來見禮。曹操指著他們,讓魏王選一個,認他做輔導老師。
魏王心想,曹丕大了一些,不好教。曹植大才,教不好,也不能給耽誤了。就選了曹彰。
曹操很滿意,認為魏王有識人之能。他的兒子他是了解的,曹彰酷愛軍事。而他認為魏王的強頂就在於治軍打仗,剛好匹配。
卞氏趕緊道謝,內心狂跳,她賭對了,這個人靠譜。曹操此行就是她睡服的。
曹彰執弟子禮見過魏王,年方八歲。收了老板的兒子做弟子,他還是很樂意的。再發展發展卞氏,那麽在曹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即將出征,好多事情需要安排。他現在步兵兩千人,騎兵兩百人,運輸大隊八百人。這次他隻帶了兩千人,留下八百步兵守營。令魏浩留守大本營,帶著摸金郎和缷嶺居士繼續挖。
老曹送了兩套偏宅,就是青樓雅舍。卞氏答應送來十六個歌舞伎,人還沒到。這夫妻倆配套服務真齊全,一個送房子,一個送人。
最近魏王一直在許都,羅氏盼得很辛苦。迴到大營,又要岀征,羅氏非要跟著。怕她激動,隻能帶在身邊。
公元一九七年,三月初三,魏王辭別曹操,向原武縣進發。
臨行前向老板力薦郭嘉,有大才,可委以重用。至於老曹信不信他,管不了那麽多。
岀征路上,難得沒向地下取寶,沒時間。但不礙事,大活都讓李發標記好了,隻等迴軍。
這次帶了足足三百駕馬車,加上路不好,大軍行了十日,終於到達原武縣戰場。
徐晃見援軍抵達,親自帶人前來接應。魏王令大軍安營紮寨,他就在野外與徐晃開了個碰頭會。
徐晃,中等身材,體格壯碩,濃眉小眼,目光清澈,白麵短須,和藹可親。見到魏王,翻身下馬,施禮拜見,
“卑職徐晃,參見將軍。”
“公明兄請起,戰事如何?”魏王單刀直入。
徐晃現在就是一典軍校尉,魏王是偏將軍,差好幾級呢。魏王一到,他就得靠邊站。
“原武守軍,固守城池,吾久攻不下。”
徐晃很尷尬。他跳槽跟了老曹,牛皮吹得有點兒大,麵試效果非常好,老板直接給了個典軍校尉職。要知道他就帶了三百多人轉投過來,實力根本不夠格。
本以為抱棵大樹好乘涼,跟著曹老板刷刷經驗。結果老板直接分了他三千人馬,拿下卷與原武兩縣。
徐晃不傻,邊走邊招兵,到了原武,總計三千五百人。
初到曹營,徐晃很賣力,和原武守兵狠狠打了兩仗。略占優勢後,原武守兵龜縮防守,徐晃攻不下城池。
建功心切,徐晃掉頭攻卷,過程差不多,結果也是一樣。這貨又晃迴原武,打了幾天,又迴卷,兩頭拿不下來。等魏王到達原武時,徐晃才從卷迴來五天。
魏王吃驚地看著徐晃,這不是五子良將麽,怎麽這麽廢。他這麽個卷法,士兵有士氣和精力才怪。他不是徐晃,他是徐晃晃。
徐晃很慚愧,他盡力了。沒有單獨帶過兵,缺乏攻城器械,還想建功立業,寄希望於運氣,給果可想而知。
“汝現有兵卒幾多?”
“二千五百人。”
“明日帳前議事,暫勿攻城,不得有誤。”
魏王打發走了徐晃晃,督促加快安營。他聽李發說有大墓,所以準備拖幾天。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到達原武當天,魏王就去遠遠觀察原武城。城牆高約五米,方形結構,邊長大概一千米左右。
他感覺古代的城池很小,屁大點地方。而且城牆頂多二層樓那麽高,還是夯土的。心中很奇怪,為什麽古代攻城戰那麽慘烈。
孫子兵法說,上兵代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簡直是老破小,怎麽就高大上了呢,應該隨便碾壓才對。
第二日召開軍前會議,徐晃早早到來。他偏胖,有些外八字,走起路來還真是一晃一晃的。
開門見山,攻城怎麽就不行呢,二個多月時間,除了在晃,還幹了啥。
徐晃晃憋了半天,吭吭哧哧道:“吾軍此行倉促,隻得十台雲梯,攻城時被損壞七台,實在束手無策。”
魏王沒想到徐晃如此差勁,就這還損失了一千人馬,一聲令下,拖岀去砍了。
徐晃晃立刻跪了,跳槽過來是為了升職加薪的,真幹活是可以,但能力不允許。趕忙立下軍令狀,
“三日之內,必下原武。”
魏王隻是想嚇唬嚇唬他,沒想到徐晃晃挺硬氣,接下來了。
“時下應整軍屯糧,穩固地盤,遠交近攻,蓄勢待發,以圖將來。”
魏王接著發表了他的看法。曹操恢複鎮定,點頭稱善。
其實魏王的勸說和曹仁荀彧差不多,甚至遠不及二人詳細具體。但他所言慶新生自由,才是問題關鍵。
老曹心裏更是門清,可氣得撒出來。尤其是斬斷過去太重要了,現在如此被動,都是些爛事搞得,搞得心情都不好了。
曹操進而哈哈大笑,直唿:“吾已自由,吾已自由。”
魏王心說,思想解放,對自由的追求,永遠都是人類前進的方向。雖然此自由,非彼自由。
曹老板飛快進入狀態,問曹仁現狀如何。曹仁說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隻是河南尹卷、原武兩縣,遲遲不下。
“為將者何人?”
“徐晃是也,已戰二月餘,尚無進展。”
魏王一聽,心想,先離開許都是非之地,最近搞得事情有點多,岀去避避風頭。在外麵看看效果如何,還方便跑路。
“主公,吾願領軍,攻下卷、原武兩縣,盡早安定局麵。”
曹操聽完大喜,卻說:“不急不急,待慶生宴後,無忌再行征討。”
頓了頓,看著魏王,問道:“無忌,新至許都,可有所需?”
老板不僅關心工作,居然關心起生活來。既如此,那麽就提要求唄。
“吾欲購座青樓,奈何無處可尋?”
曹老板放聲大笑,同道中人,“一個太少,兩個不多,剛剛合適。”
議事完畢,慶生宴定於兩日後,司空府。三人離去,荀彧與曹仁一岀門就衝他豎大拇指。
他和曹仁之前不認識。這次在司空府外,兩人互相見禮,直接就熟了,以字相唿。迴到魏侯府沒多久,曹仁派人送來了一份大禮,賀喬遷之喜。
最近收禮收得多。果不其然,上流社會就是講究,怪不得削尖腦袋往上鑽。
慶生宴,老曹意氣風發,像變了一個人。曹仁等心腹見主公如此,亦非常高興。尤其知悉內情的荀彧和曹仁,對魏王讚譽有加,互敬了好幾次酒。
老曹當場宣布,賜魏無忌偏宅兩座,入司空府無須通稟。魏王拜謝不已。
酒宴過後,曹操將他留下來。帶著他徑至偏院,卞氏已在院中等候,還有她三個兒子。
曹丕三兄弟過來見禮。曹操指著他們,讓魏王選一個,認他做輔導老師。
魏王心想,曹丕大了一些,不好教。曹植大才,教不好,也不能給耽誤了。就選了曹彰。
曹操很滿意,認為魏王有識人之能。他的兒子他是了解的,曹彰酷愛軍事。而他認為魏王的強頂就在於治軍打仗,剛好匹配。
卞氏趕緊道謝,內心狂跳,她賭對了,這個人靠譜。曹操此行就是她睡服的。
曹彰執弟子禮見過魏王,年方八歲。收了老板的兒子做弟子,他還是很樂意的。再發展發展卞氏,那麽在曹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即將出征,好多事情需要安排。他現在步兵兩千人,騎兵兩百人,運輸大隊八百人。這次他隻帶了兩千人,留下八百步兵守營。令魏浩留守大本營,帶著摸金郎和缷嶺居士繼續挖。
老曹送了兩套偏宅,就是青樓雅舍。卞氏答應送來十六個歌舞伎,人還沒到。這夫妻倆配套服務真齊全,一個送房子,一個送人。
最近魏王一直在許都,羅氏盼得很辛苦。迴到大營,又要岀征,羅氏非要跟著。怕她激動,隻能帶在身邊。
公元一九七年,三月初三,魏王辭別曹操,向原武縣進發。
臨行前向老板力薦郭嘉,有大才,可委以重用。至於老曹信不信他,管不了那麽多。
岀征路上,難得沒向地下取寶,沒時間。但不礙事,大活都讓李發標記好了,隻等迴軍。
這次帶了足足三百駕馬車,加上路不好,大軍行了十日,終於到達原武縣戰場。
徐晃見援軍抵達,親自帶人前來接應。魏王令大軍安營紮寨,他就在野外與徐晃開了個碰頭會。
徐晃,中等身材,體格壯碩,濃眉小眼,目光清澈,白麵短須,和藹可親。見到魏王,翻身下馬,施禮拜見,
“卑職徐晃,參見將軍。”
“公明兄請起,戰事如何?”魏王單刀直入。
徐晃現在就是一典軍校尉,魏王是偏將軍,差好幾級呢。魏王一到,他就得靠邊站。
“原武守軍,固守城池,吾久攻不下。”
徐晃很尷尬。他跳槽跟了老曹,牛皮吹得有點兒大,麵試效果非常好,老板直接給了個典軍校尉職。要知道他就帶了三百多人轉投過來,實力根本不夠格。
本以為抱棵大樹好乘涼,跟著曹老板刷刷經驗。結果老板直接分了他三千人馬,拿下卷與原武兩縣。
徐晃不傻,邊走邊招兵,到了原武,總計三千五百人。
初到曹營,徐晃很賣力,和原武守兵狠狠打了兩仗。略占優勢後,原武守兵龜縮防守,徐晃攻不下城池。
建功心切,徐晃掉頭攻卷,過程差不多,結果也是一樣。這貨又晃迴原武,打了幾天,又迴卷,兩頭拿不下來。等魏王到達原武時,徐晃才從卷迴來五天。
魏王吃驚地看著徐晃,這不是五子良將麽,怎麽這麽廢。他這麽個卷法,士兵有士氣和精力才怪。他不是徐晃,他是徐晃晃。
徐晃很慚愧,他盡力了。沒有單獨帶過兵,缺乏攻城器械,還想建功立業,寄希望於運氣,給果可想而知。
“汝現有兵卒幾多?”
“二千五百人。”
“明日帳前議事,暫勿攻城,不得有誤。”
魏王打發走了徐晃晃,督促加快安營。他聽李發說有大墓,所以準備拖幾天。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到達原武當天,魏王就去遠遠觀察原武城。城牆高約五米,方形結構,邊長大概一千米左右。
他感覺古代的城池很小,屁大點地方。而且城牆頂多二層樓那麽高,還是夯土的。心中很奇怪,為什麽古代攻城戰那麽慘烈。
孫子兵法說,上兵代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簡直是老破小,怎麽就高大上了呢,應該隨便碾壓才對。
第二日召開軍前會議,徐晃早早到來。他偏胖,有些外八字,走起路來還真是一晃一晃的。
開門見山,攻城怎麽就不行呢,二個多月時間,除了在晃,還幹了啥。
徐晃晃憋了半天,吭吭哧哧道:“吾軍此行倉促,隻得十台雲梯,攻城時被損壞七台,實在束手無策。”
魏王沒想到徐晃如此差勁,就這還損失了一千人馬,一聲令下,拖岀去砍了。
徐晃晃立刻跪了,跳槽過來是為了升職加薪的,真幹活是可以,但能力不允許。趕忙立下軍令狀,
“三日之內,必下原武。”
魏王隻是想嚇唬嚇唬他,沒想到徐晃晃挺硬氣,接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