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提前安排援軍
北境,雁門關。
自蒙古五十萬大軍橫陳關外二十裏後,便不斷派出小股軍隊前來雁門關叫陣。
最多一次派了十萬軍隊帶著投石器做先鋒進攻,並佯裝成後邊大軍要總攻之勢。
成功引誘烽火台上弓弩手發出了三弓床弩和神臂弩的幾波箭雨,蒙古大軍丟下一地屍體一戰即退。
烽火台上,雁門關士兵被投石器砸中的弓弩手也死傷不少。
蒙古大軍試探完之後,改變了進攻策略。
一小股一小股的蒙古騎兵策馬奔向大秦和蒙古國邊境線遠處。
大秦和蒙古漫長的邊境線上,除了雁門關,還有一些防禦薄弱的地方。
蒙古的小股騎兵攻進這些防禦薄弱之地,開始在北境土地上各處村莊燒殺搶掠。
一時間,北境烽火四起,各處無城牆保護的百姓們四處逃亡躲藏。
晉陽王府正廳,晉陽王陳量正看著送來的太子信件。
世子陳雪風坐在下方,看見父王看完信件後便迫不及待的開口:
“父王,太子信裏寫了什麽?”
陳量看了一眼世子,沉聲道:“這信是十三拿給你的?”
“是的,父王。”陳雪風點頭。
“太子這是早就有所準備了,他要晉陽城的士兵出城剿滅作亂的蒙古騎兵。”陳量歎著氣,眉頭罕見的皺了起來。
“太子這命令...父王,那我們該怎麽辦?”陳雪風小心的開口問著。
一會後,陳量眉頭舒展開:“出兵!”
陳雪風驚唿:“父王,出兵殺蒙古騎兵,我們和蒙古可汗那邊豈不是再無迴旋之地?”
陳量平靜開口:“世事便是這般,總要取舍。”
“小風,父王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蒙古靠著五十萬兵馬,能否顛覆太子、顛覆大秦?”
陳雪風不屑的一笑:“父王,別說太子和大秦了,蒙古這五十萬兵馬,能否攻入雁門關都夠嗆。”
“那些進入北境的小股騎兵,沒有了大型的攻城器械,形同孤魂野鬼罷了。”
陳量眼中閃過欣慰,他緩聲道:“既是如此,那太子的命令,我們拿什麽理由抗命不遵?”
“而且,父王有著深深的直覺,太子對這北境之戰,早已胸有成竹。”
“十三那些人,以及三千黑甲軍你也親自看過了,和晉陽城的士兵相比如何?”
陳雪風明白了父王的意思,隻是他眼中微微有些不甘:“父王,但是我軍出城剿滅蒙古騎兵,必定會有傷亡。”
“太子明顯是故意在削弱我晉陽城的實力。”
陳量眼神幽深,淡然道:“小風,古人語,吃虧是福。”
“晉陽城在北境太過顯眼了,若不付出一些,又怎麽打消太子的疑慮。”
“父王和蒙古可汗那邊,一切都是利益所然,太子興許也知道了。”
“這次太子讓父王出兵,可謂一石三鳥,你可懂了?”
看到世子若有所思的點著頭,陳量才繼續說道:
“小風你記住,太子現在已經是龍入大海了。”
“當今格局,你不能隻看北境一方之地。”
“恭王那邊最近的動作很多,蒙古國內似乎和恭王的勢力有很深的聯係。”
“這也是父王最不齒恭王此人的一點。”
“若恭王想靠著勾結蒙古來反叛太子、推翻大秦,父王隻能說恭王此人,毫無遠見。”
“就算能成功又如何?無非為人徒做嫁衣,還成了千古罪人,何苦。”
陳量臉上微慍,看著世子鄭重的說了下去:
“在父王看來,恭王絕不可能成功,因為他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太子本身的勢力。”
陳雪風驚訝道:“父王,你說的是十三那些人?”
陳量輕輕點頭:“恭王隻著眼朝廷和軍隊,卻不知太子暗中還隱藏著大批人手。”
“十三那些人和軍隊完全不同,卻有比軍隊更嚴密的行事作風。”
“據父王估計,大秦各大重城都有這些人的存在,更別說京城了。”
“加上東廠、西廠還有軍隊,恭王憑什麽鬥的過太子?”
他最後歎道:“所以,隻要太子、大秦不倒,我們做好自己足矣,晉陽城便永遠是我們的晉陽城。”
陳雪風點頭:“父王,小風明白了。”
“總的一句,既要有防人之心,又不能失去了晉陽城這立足之地。”
“坐看世間風雲變幻,無論太子和恭王還是其他勢力如何,晉陽城都巍然不動。”
陳量欣慰笑著,隨後威嚴的朝門口喝著:“來人。”
“傳我命令,晉陽城十萬軍,點出六萬分為兩軍,世子擔任總帥坐鎮晉陽城指揮,兩個小王爺分別帶領一軍,出城剿滅北境作亂蒙古騎兵。”
........
早朝,太和殿。
李遠牧吊兒郎當的坐在圈椅上,輕佻的看著眾文武百官:“諸位愛卿有事上奏。”
大殿眾人麵麵相覷,良久都沒人出聲。
“張首輔,你上次說啥來著,什麽京城四營出兵剿滅叛軍,會讓京城陷入危機?”
“本宮怎麽好像聽說四營已經平安歸來,並以極小傷亡大勝土雞瓦狗的叛軍?”
太子陰陽怪氣的聲音在大殿內迴蕩,矛頭直指張千綸,許多人憋笑憋的一臉辛苦。
張千綸麵上一片鐵青,又不得不迴答太子的話,他上前一步拱手,低沉的開口:
“老臣上次不過是因為殿下輕易動用京城大軍,就事論事。”
“我大秦精銳對上叛軍,自然無往不利,若不能大勝反而說不過去。”
張千綸內心在滴血,咬著牙緩緩說著。
李遠牧輕輕一笑:“既然張首輔這麽說了,那本宮倒不好意思領功了。”
“這次功勞都歸京城四營的大軍好了,等會六部進行依功獎賞。”
“不過若是下次京城周邊有出現什麽魑魅魍魎作亂,本宮還是要調用京營大軍這就沒問題了吧?”
張千綸有怒發不得,老夫說不可以,你是不是就不會動了?
他頹然應聲:“殿下英明,自是可以。”
“哈哈哈~”李遠牧大笑的聲音傳遍大殿,張狂無比。
以張千綸為首的文官集團憋屈不已,但絲毫不敢作聲。
他們還記得上次太子冷酷的眼神,生怕被太子隨意拉出去殺了,那才是冤枉。
而且張首輔都低頭了,他們作死個什麽勁。
武將隊列這邊許多人看向太子的眼神都熱烈無比。
隨著太子一次次的料敵先機和用兵如神,如今在軍隊中,太子威望不斷提升,許多人更是盲目的崇拜著太子。
武將士兵需要什麽?自然是建功立業,自然是殺敵如割草。
自三弓床弩和神臂弩普及京城四營後,他們在太子的身上,看到了這兩種可能。
而且,是比武相帝在位時期,更有希望的可能。
既如此,怎能讓他們不崇拜,怎能讓他們不激動。
早朝繼續有條不紊的進行,軍神魏浩然和薛力兩人,分別出來匯報了此次剿滅叛軍的戰功和傷亡。
隨後便是六部相商分別對京城四營進行獎賞冊封。
事情告一段落後,李遠牧接著在圈椅上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蒙古國再次出兵,這次有五十萬大軍對峙雁門關。
大殿中嘩然,文官集團小聲討論起來,武將隊列則有些躁動。
接著,有武將按捺不住,紛紛出了隊列,朝金台上出聲,稱要領兵前去北境支援。
李遠牧雙手下壓,殿內頓時鴉雀無聲,都看向太子。
“蒙古大軍出兵五十萬,對我大秦的確有威脅。”
“但在本宮看來,此刻還時機未到,暫不用出兵支援北境。”
“原因嘛,過些天諸位自然知曉。”
魏浩然忍不住了,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老臣認為,蒙古五十萬大軍壓境,曆來少有,我大秦不得不防啊。”
“戰爭瞬息萬變,若五十萬大軍攻入北境,將是潑天大患。”
“老臣請殿下三思。”
李遠牧眼神思索,一會後沉聲開口:“魏將軍此言,也不無道理。”
“既如此,行軍支援之事,本宮便先做些安排。”
他看向武將隊列,一名名武將頓時挺起胸膛,眼神炙熱的和太子對視,仿佛在說,快選我快選我。
李遠牧微笑,把剛才那幾名出列請戰的武將一一點了出來,又斟酌的點了幾名,湊夠了八名武將。
他開口道:“你八人,分為四組,退朝後到宣政殿領取太子令和調兵令。”
“兩組前往豫州之地的洛邑城、鄴城,配合著老丘城,分別組成一支五萬的軍隊。”
“本宮要你們在豫州之地形成三軍鼎立之勢,靜待本宮命令。”
“另外兩組,前往齊魯大地,一組去泰山郡,一組去棗莊城。”
“同樣配合泉城,分別組成一支五萬的軍隊,靜等本宮命令。”
大殿中,八名武將麵色激動的跪下應命,仿佛得了什麽天大的賞賜。
李遠牧笑著繼續開口:“你八人別急,此次前往籌備軍隊,本宮會派出部分錦衣衛隨行,以便第一時間和本宮通報軍情和命令。”
“本宮還會讓錦衣衛帶上秘密武器,平時他們不會幹涉軍情,但若有必要時,會有本宮的手諭告知,你們可同意?”
八人皆欣然應下,臉色無絲毫不快。
李遠牧滿意的點頭,讓他們先退迴了隊列。
就在眾文武百官都以為無事要退朝的時候,卻見太子讓人召來大量無名官員。
看著擠滿大殿的官員,很多人一頭霧水,因為這些官員的官服,俱是文官基層。
李遠牧在這時朗聲開口了:“諸位愛卿,本宮叫來的這些人可有誰認識的?”
大殿中,文武百官全部搖著頭,不明所以。
“這些人,都是我朝廷的基層官員,同時,還對朝廷有著大功之臣。”
“你們且聽聽就知道了。”
李遠牧對著大殿中的基層官員示意,讓他們開口。
“下官賀明,為禮部主事六品官員,去年底,受太子命種植土豆十畝,今年三月初,收成三萬餘斤。”
“下官何崇高,吏部主事,去年底,受太子命普土豆種植,共為京城周邊百姓輔助種植土豆兩百餘畝,每畝收成三千餘斤。”
“下官常笛,兵部主事,去年底,受太子命在京城四營周邊種植四百畝土豆,收成共一百三十萬斤。”
........
一名名朝廷的基層官員,在太和殿中大聲而驕傲的說出了土豆種植、普及和收成。
文武百官們剛開始還呆若木雞,待反應過來這土豆的收成時間和畝產之時,每個人臉上頓時出現不可置信之色。
畝產三千斤,三月左右成熟的新型糧食--土豆?
有的人一下子想的很深遠,臉上慢慢露出狂喜之色。
還有的人在京城中已經嚐過土豆做出來的各種小吃,臉上更是大為震驚。
文官隊列首位的張千綸微微垂首,他滿目猙獰,心中大吼著:為什麽!!老天何其不公!!
太子為何有這種聚攏天下民意的東西!!
可想而知,憑著土豆這種恐怖的收獲速度和畝產,今後的大秦哪裏還需要為糧食發愁?
百姓見識到土豆的作用,豈不是會把太子高高供奉起來?
他滿心不信,奈何張千綸自己是品嚐過土豆的人。
他之前還以為是哪裏的地方特色被人帶過來京城售賣的,完全沒放在心上,哪知全是太子的手筆。
此時。
隨著大殿中最後一名基層官員的匯報完畢,文武百官臉色各異,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太子。
“諸位愛卿,本宮特意等到土豆收獲成熟之後,才讓這些普及土豆的官員上來和大家見見麵。”
“可還記得南方三省災情嗎?”
“本宮說的不用花一分錢就能賑災的東西,正是用這一批官員種植出來的土豆。”
“這些人,是土豆能這麽快普及的最大功臣,因此,每個人本宮都打算重用。”
太子的話語徐徐從金台上傳下。
隨後,吏部尚書姚廣受命,整個吏部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便是配合錦衣衛,重新酌定這批人每人的官職升遷。
而從這天起,太子發現土豆一事分成各個版本,從京城迅速飛往整個大秦,越傳越烈。
民間百姓群心沸騰,畝產三千斤,三月左右便能成熟的新型糧食,也成了無數百姓和勢力的心頭肉。
百姓感恩太子送給天下的這份大恩德,把土豆私下稱作:太子金蛋。
上章被審核自動刪減章節名“玉璐獻身”和一些內容~~~
現在起點對擦邊這塊審核是真嚴啊~
北境,雁門關。
自蒙古五十萬大軍橫陳關外二十裏後,便不斷派出小股軍隊前來雁門關叫陣。
最多一次派了十萬軍隊帶著投石器做先鋒進攻,並佯裝成後邊大軍要總攻之勢。
成功引誘烽火台上弓弩手發出了三弓床弩和神臂弩的幾波箭雨,蒙古大軍丟下一地屍體一戰即退。
烽火台上,雁門關士兵被投石器砸中的弓弩手也死傷不少。
蒙古大軍試探完之後,改變了進攻策略。
一小股一小股的蒙古騎兵策馬奔向大秦和蒙古國邊境線遠處。
大秦和蒙古漫長的邊境線上,除了雁門關,還有一些防禦薄弱的地方。
蒙古的小股騎兵攻進這些防禦薄弱之地,開始在北境土地上各處村莊燒殺搶掠。
一時間,北境烽火四起,各處無城牆保護的百姓們四處逃亡躲藏。
晉陽王府正廳,晉陽王陳量正看著送來的太子信件。
世子陳雪風坐在下方,看見父王看完信件後便迫不及待的開口:
“父王,太子信裏寫了什麽?”
陳量看了一眼世子,沉聲道:“這信是十三拿給你的?”
“是的,父王。”陳雪風點頭。
“太子這是早就有所準備了,他要晉陽城的士兵出城剿滅作亂的蒙古騎兵。”陳量歎著氣,眉頭罕見的皺了起來。
“太子這命令...父王,那我們該怎麽辦?”陳雪風小心的開口問著。
一會後,陳量眉頭舒展開:“出兵!”
陳雪風驚唿:“父王,出兵殺蒙古騎兵,我們和蒙古可汗那邊豈不是再無迴旋之地?”
陳量平靜開口:“世事便是這般,總要取舍。”
“小風,父王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蒙古靠著五十萬兵馬,能否顛覆太子、顛覆大秦?”
陳雪風不屑的一笑:“父王,別說太子和大秦了,蒙古這五十萬兵馬,能否攻入雁門關都夠嗆。”
“那些進入北境的小股騎兵,沒有了大型的攻城器械,形同孤魂野鬼罷了。”
陳量眼中閃過欣慰,他緩聲道:“既是如此,那太子的命令,我們拿什麽理由抗命不遵?”
“而且,父王有著深深的直覺,太子對這北境之戰,早已胸有成竹。”
“十三那些人,以及三千黑甲軍你也親自看過了,和晉陽城的士兵相比如何?”
陳雪風明白了父王的意思,隻是他眼中微微有些不甘:“父王,但是我軍出城剿滅蒙古騎兵,必定會有傷亡。”
“太子明顯是故意在削弱我晉陽城的實力。”
陳量眼神幽深,淡然道:“小風,古人語,吃虧是福。”
“晉陽城在北境太過顯眼了,若不付出一些,又怎麽打消太子的疑慮。”
“父王和蒙古可汗那邊,一切都是利益所然,太子興許也知道了。”
“這次太子讓父王出兵,可謂一石三鳥,你可懂了?”
看到世子若有所思的點著頭,陳量才繼續說道:
“小風你記住,太子現在已經是龍入大海了。”
“當今格局,你不能隻看北境一方之地。”
“恭王那邊最近的動作很多,蒙古國內似乎和恭王的勢力有很深的聯係。”
“這也是父王最不齒恭王此人的一點。”
“若恭王想靠著勾結蒙古來反叛太子、推翻大秦,父王隻能說恭王此人,毫無遠見。”
“就算能成功又如何?無非為人徒做嫁衣,還成了千古罪人,何苦。”
陳量臉上微慍,看著世子鄭重的說了下去:
“在父王看來,恭王絕不可能成功,因為他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太子本身的勢力。”
陳雪風驚訝道:“父王,你說的是十三那些人?”
陳量輕輕點頭:“恭王隻著眼朝廷和軍隊,卻不知太子暗中還隱藏著大批人手。”
“十三那些人和軍隊完全不同,卻有比軍隊更嚴密的行事作風。”
“據父王估計,大秦各大重城都有這些人的存在,更別說京城了。”
“加上東廠、西廠還有軍隊,恭王憑什麽鬥的過太子?”
他最後歎道:“所以,隻要太子、大秦不倒,我們做好自己足矣,晉陽城便永遠是我們的晉陽城。”
陳雪風點頭:“父王,小風明白了。”
“總的一句,既要有防人之心,又不能失去了晉陽城這立足之地。”
“坐看世間風雲變幻,無論太子和恭王還是其他勢力如何,晉陽城都巍然不動。”
陳量欣慰笑著,隨後威嚴的朝門口喝著:“來人。”
“傳我命令,晉陽城十萬軍,點出六萬分為兩軍,世子擔任總帥坐鎮晉陽城指揮,兩個小王爺分別帶領一軍,出城剿滅北境作亂蒙古騎兵。”
........
早朝,太和殿。
李遠牧吊兒郎當的坐在圈椅上,輕佻的看著眾文武百官:“諸位愛卿有事上奏。”
大殿眾人麵麵相覷,良久都沒人出聲。
“張首輔,你上次說啥來著,什麽京城四營出兵剿滅叛軍,會讓京城陷入危機?”
“本宮怎麽好像聽說四營已經平安歸來,並以極小傷亡大勝土雞瓦狗的叛軍?”
太子陰陽怪氣的聲音在大殿內迴蕩,矛頭直指張千綸,許多人憋笑憋的一臉辛苦。
張千綸麵上一片鐵青,又不得不迴答太子的話,他上前一步拱手,低沉的開口:
“老臣上次不過是因為殿下輕易動用京城大軍,就事論事。”
“我大秦精銳對上叛軍,自然無往不利,若不能大勝反而說不過去。”
張千綸內心在滴血,咬著牙緩緩說著。
李遠牧輕輕一笑:“既然張首輔這麽說了,那本宮倒不好意思領功了。”
“這次功勞都歸京城四營的大軍好了,等會六部進行依功獎賞。”
“不過若是下次京城周邊有出現什麽魑魅魍魎作亂,本宮還是要調用京營大軍這就沒問題了吧?”
張千綸有怒發不得,老夫說不可以,你是不是就不會動了?
他頹然應聲:“殿下英明,自是可以。”
“哈哈哈~”李遠牧大笑的聲音傳遍大殿,張狂無比。
以張千綸為首的文官集團憋屈不已,但絲毫不敢作聲。
他們還記得上次太子冷酷的眼神,生怕被太子隨意拉出去殺了,那才是冤枉。
而且張首輔都低頭了,他們作死個什麽勁。
武將隊列這邊許多人看向太子的眼神都熱烈無比。
隨著太子一次次的料敵先機和用兵如神,如今在軍隊中,太子威望不斷提升,許多人更是盲目的崇拜著太子。
武將士兵需要什麽?自然是建功立業,自然是殺敵如割草。
自三弓床弩和神臂弩普及京城四營後,他們在太子的身上,看到了這兩種可能。
而且,是比武相帝在位時期,更有希望的可能。
既如此,怎能讓他們不崇拜,怎能讓他們不激動。
早朝繼續有條不紊的進行,軍神魏浩然和薛力兩人,分別出來匯報了此次剿滅叛軍的戰功和傷亡。
隨後便是六部相商分別對京城四營進行獎賞冊封。
事情告一段落後,李遠牧接著在圈椅上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蒙古國再次出兵,這次有五十萬大軍對峙雁門關。
大殿中嘩然,文官集團小聲討論起來,武將隊列則有些躁動。
接著,有武將按捺不住,紛紛出了隊列,朝金台上出聲,稱要領兵前去北境支援。
李遠牧雙手下壓,殿內頓時鴉雀無聲,都看向太子。
“蒙古大軍出兵五十萬,對我大秦的確有威脅。”
“但在本宮看來,此刻還時機未到,暫不用出兵支援北境。”
“原因嘛,過些天諸位自然知曉。”
魏浩然忍不住了,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老臣認為,蒙古五十萬大軍壓境,曆來少有,我大秦不得不防啊。”
“戰爭瞬息萬變,若五十萬大軍攻入北境,將是潑天大患。”
“老臣請殿下三思。”
李遠牧眼神思索,一會後沉聲開口:“魏將軍此言,也不無道理。”
“既如此,行軍支援之事,本宮便先做些安排。”
他看向武將隊列,一名名武將頓時挺起胸膛,眼神炙熱的和太子對視,仿佛在說,快選我快選我。
李遠牧微笑,把剛才那幾名出列請戰的武將一一點了出來,又斟酌的點了幾名,湊夠了八名武將。
他開口道:“你八人,分為四組,退朝後到宣政殿領取太子令和調兵令。”
“兩組前往豫州之地的洛邑城、鄴城,配合著老丘城,分別組成一支五萬的軍隊。”
“本宮要你們在豫州之地形成三軍鼎立之勢,靜待本宮命令。”
“另外兩組,前往齊魯大地,一組去泰山郡,一組去棗莊城。”
“同樣配合泉城,分別組成一支五萬的軍隊,靜等本宮命令。”
大殿中,八名武將麵色激動的跪下應命,仿佛得了什麽天大的賞賜。
李遠牧笑著繼續開口:“你八人別急,此次前往籌備軍隊,本宮會派出部分錦衣衛隨行,以便第一時間和本宮通報軍情和命令。”
“本宮還會讓錦衣衛帶上秘密武器,平時他們不會幹涉軍情,但若有必要時,會有本宮的手諭告知,你們可同意?”
八人皆欣然應下,臉色無絲毫不快。
李遠牧滿意的點頭,讓他們先退迴了隊列。
就在眾文武百官都以為無事要退朝的時候,卻見太子讓人召來大量無名官員。
看著擠滿大殿的官員,很多人一頭霧水,因為這些官員的官服,俱是文官基層。
李遠牧在這時朗聲開口了:“諸位愛卿,本宮叫來的這些人可有誰認識的?”
大殿中,文武百官全部搖著頭,不明所以。
“這些人,都是我朝廷的基層官員,同時,還對朝廷有著大功之臣。”
“你們且聽聽就知道了。”
李遠牧對著大殿中的基層官員示意,讓他們開口。
“下官賀明,為禮部主事六品官員,去年底,受太子命種植土豆十畝,今年三月初,收成三萬餘斤。”
“下官何崇高,吏部主事,去年底,受太子命普土豆種植,共為京城周邊百姓輔助種植土豆兩百餘畝,每畝收成三千餘斤。”
“下官常笛,兵部主事,去年底,受太子命在京城四營周邊種植四百畝土豆,收成共一百三十萬斤。”
........
一名名朝廷的基層官員,在太和殿中大聲而驕傲的說出了土豆種植、普及和收成。
文武百官們剛開始還呆若木雞,待反應過來這土豆的收成時間和畝產之時,每個人臉上頓時出現不可置信之色。
畝產三千斤,三月左右成熟的新型糧食--土豆?
有的人一下子想的很深遠,臉上慢慢露出狂喜之色。
還有的人在京城中已經嚐過土豆做出來的各種小吃,臉上更是大為震驚。
文官隊列首位的張千綸微微垂首,他滿目猙獰,心中大吼著:為什麽!!老天何其不公!!
太子為何有這種聚攏天下民意的東西!!
可想而知,憑著土豆這種恐怖的收獲速度和畝產,今後的大秦哪裏還需要為糧食發愁?
百姓見識到土豆的作用,豈不是會把太子高高供奉起來?
他滿心不信,奈何張千綸自己是品嚐過土豆的人。
他之前還以為是哪裏的地方特色被人帶過來京城售賣的,完全沒放在心上,哪知全是太子的手筆。
此時。
隨著大殿中最後一名基層官員的匯報完畢,文武百官臉色各異,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太子。
“諸位愛卿,本宮特意等到土豆收獲成熟之後,才讓這些普及土豆的官員上來和大家見見麵。”
“可還記得南方三省災情嗎?”
“本宮說的不用花一分錢就能賑災的東西,正是用這一批官員種植出來的土豆。”
“這些人,是土豆能這麽快普及的最大功臣,因此,每個人本宮都打算重用。”
太子的話語徐徐從金台上傳下。
隨後,吏部尚書姚廣受命,整個吏部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便是配合錦衣衛,重新酌定這批人每人的官職升遷。
而從這天起,太子發現土豆一事分成各個版本,從京城迅速飛往整個大秦,越傳越烈。
民間百姓群心沸騰,畝產三千斤,三月左右便能成熟的新型糧食,也成了無數百姓和勢力的心頭肉。
百姓感恩太子送給天下的這份大恩德,把土豆私下稱作:太子金蛋。
上章被審核自動刪減章節名“玉璐獻身”和一些內容~~~
現在起點對擦邊這塊審核是真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