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說來好像很大,但是根據我的主觀感受,實際可用空間應該隻有房子的十分之一。五十年來,東西隻進不出,家具、衣物用品之外,還有許多不可思議的雜物收藏;從大陸帶過來的大木箱一個個原封未動,公公收藏的書報、婆婆數十年來的水墨畫,都是理所當然地充塞可能的角落。甚至,餐桌一角有張一九九八年的廣告單到現在還躺在原處,那對都已經離婚的新人送來的禮餅也原封不動的在酒櫃上。家裏是有人打掃的,物品堆積不去並不是生活習慣的問題。而是對家人來講,每一樣東西都是有意義的,有時間標誌性的,未來可能派上用場的。當人進入這樣的狀態,就沒有東西是可以捨棄的。漸漸地,房子變成一幢生活倉庫,主要是用來擺東西的,我們隻是倉庫管理員。


    去年年初,軍方通知,今年四月必須遷離,會換一個國宅給我們。雖然一個一百多坪的平房,去換一個不到四十坪的公寓,是有點為難人,但畢竟「情勢不為主觀意識轉移」,搬是一定要搬的。問題是,怎麽個搬法?積累五十多年、塞滿三層樓的物件,要放進一個國宅公寓,並不是多做幾個儲物櫃就可以的。整整一年半以來,凡是家庭聚會、出門逛街、壽宴喜慶,家人碰麵討論的話題就是圍繞著:「怎麽搬?」解決方案從帥氣的「全丟了,再買新的啊!」到阿q式的「找國防部負責啊,是他們要我們搬的!」都有。聽到任何論調,我都投贊成票,因為打從心裏認定「反正不會是我搬」。早早我就跟姐商量,搬家我出錢,買新家具我出錢,但我動不了手。我知道那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老房子的味道


    這樣,一年五個月過去了,我在老房子裏來來迴迴了數十次,婆婆除了嘴裏常常提到要搬家,家裏一點動靜也沒有,甚至公公的老花眼鏡也還沾著塵灰靜靜地躺在原處。天佑公公,他去世已經六年了。


    終於有一天,或具體地說,是「搬家死線」的前五天,我跟同事如婷一起迴家時,她小聲地說:「我覺得如果再不動手,可能真的搬不了了喔。」


    「當初清清楚楚說好我不用動手的。」


    「但如果房子原封不動,到了期限怎麽辦?」這不是如婷問的,是我在問我自己。我不能想像拆除大隊開著怪手吊車來時,年邁婆婆在房子裏驚慌垂淚,我舉著一塊「人在屋在,屋亡人亡」的布條在家門前嘶喊。


    不囉唆,第二天早上九點,我穿著一身工作服,召喚了如婷、小嫻、怡俐、大麗真、怡臻等一班娘子軍,開始了我的強製搬遷!我跟自己說,不過就是丟東西嘛。


    公公跟著軍隊撤退到台灣的第一天,就住進了這個日式的老房子。公公當時四十多歲,但房子當時是多老呢?我不知道,我隻知道從有記憶以來,它就很老了。屋頂上的瓦常常剝落,半夜有小貓會掉進天花板裏,一夜叫個不停,木板地底下會有老鼠爪子的聲音。我常幻想為什麽笨貓不幹脆掉到木板底下呢?兩敗俱傷,這樣不是可以安靜一點?對一個城市裏的小女孩,住這樣的房子並不是多愉快的經驗,雖然這畢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公公走了很久了,但隻要我迴到老房子,聞到那氣味,看到他的書桌,我都會忘記他已經離開了。但是,如果這一切可供記憶的東西不復存在呢?如果桌子搬走了,房子拆除了,氣味消失了呢?我有能力把這些記憶完整地儲存在我的感官裏嗎?


    還來不及解答這個問題,我已經紮起頭髮,戴上口罩手套,買了好幾包垃圾袋,來到了老家門口。我覺得自己像個屠夫。我一一指著家裏的東西,問婆婆:「這還要不要?」她的迴答都是:「這個?當然要,這是……(迴憶開始……)」過了兩個小時,我發現沒有一樣東西是她不要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事關重大的,譬如那個缺角的盤子,「是你小時候吃麥片的盤子,你都不記得了嗎?」或那張傳單,「是公公一個老朋友開畫展的……」垃圾桶,「是中興百貨剛開幕時,我跟你去買的啊……」是啊,什麽冷血的人捨得丟掉我小時候吃麥片的盤子?


    迴憶是生活態度


    因為父母早年決定各奔東西,我是跟祖父母一起長大的。從我能記事開始,我已經活在老人家的記憶裏。迴憶不隻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也是生活態度。因為兩岸相隔,他們的成長環境被剝除了,他們見不到親人、見不到家鄉,除了記憶,他們還能怎麽對抗這種隔離呢?


    想法是感人的,但當我腦子再度浮出舉抗議布條的畫麵,心腸就變硬了。我決定不用問她了。原則一,我心裏想著,凡是以後還買得到的,就丟。原則二,生活中毫無用處的,也丟。我打電話給收二手書的茉莉書房,說我有些老書要捐給他們。迴答是如果要他們來收,需要超過一百本。我說,應該有三千本以上。他們來人看了一眼,結果是動用了八個工人,搬了兩卡車。


    除了書,還有各式各樣的家具。那些家具都是我在拍二三十年代背景的戲裏才會看到的。我打電話給一個做戲用道具的朋友,請他來收。他兩手空空來了,進來看了不到五分鍾,說要迴去開卡車。我不知道他一共搬了幾車走,我在忙著丟別的東西,但耳裏倒是一直聽到他的話外音,「天啊!還有啊!」


    家電在我們家出現算是晚的。小學時,我曾羨慕同學家有洗衣機,迴來問婆婆,為何我們家沒有?她的迴答是,因為我們家有人洗衣服,而且衣服用機器洗容易壞。從小家裏也沒有看電視的習慣,公公的理論是「客人來家裏是交流,不是來看電視的」。因為這樣,家裏晚上是無聲的,婆婆畫畫,公公看書、寫毛筆字,而我,我忘了我在幹嘛,應該在發呆吧。但是曾幾何時,我家成了有四台電視、四台錄影機、三台dvd、兩個微波爐、三台冰箱、兩個洗碗機。這就是時代的洪流嗎?還是因為我進了演藝圈?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想跟你走+生日快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若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若英並收藏我想跟你走+生日快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