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和裴長遠的談話
重生1976從知青開始 作者:海魂081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裴長遠接著問道:“這個辦法是誰想出來的?”
裴曉虹迴答:“是袁姍姍,就是縣委宣傳部袁啟亮部長的女兒。
林俊平招工迴城之後,她是源平知青第二任的知青隊長。
她上任後,為知青點辦了兩件大事,建了養豬場和男女廁所。
一是解決了知青吃肉的問題,二是徹底解決了之前漫山遍野隨地大小便的問題,三是為農田積累了有機肥。
養豬場和男女廁所是緊挨的,共用一個大糞池。所以,每個月都得掏一次糞池。
一開始,黃國柱不同意她的提議,說這是搞單幹,走資本主義道路。”
裴曉虹看了裴長遠一眼,接著說道:“問題是,不這麽幹,沒人願意下到膝蓋深而且臭烘烘的池子裏掏大糞。
包括那些從各個生產隊抽調來的青年農民都不願意幹。
一天下來渾身的臭味,無論用香皂衝洗多少遍,幾天都消除不了。
後來姍姍就征求我、譚媛媛幾個人的意見,我們決定不讓生產隊知道,自己偷偷搞。
沒想到搞了一次,大多數男青年積極性都很高,糞池還沒有滿,就搶著要掏糞池。
最後不得不采取抽簽輪流的辦法。
最多隻需要八個人,幹完一次,每人可以拿到十幾個工分,比平時幹一天的農活,多了好幾毛錢。
而且隻要搭配好,又快又輕鬆,就是身上臭一點而已。
兩人個子高的站在池子底下掏糞,往上抬糞桶,兩個矮個子在上方拉。
另外四個人負責挑到田裏施肥,通常不到一天就能完成任務。對於力氣大的,六個人就包幹了,賺的更多。”
聽裴曉虹這麽一說,裴長遠沉思片刻後,拍了拍沙發扶手,說道:“在以往的觀念中,很多人把包產到戶、包幹到戶的性質弄錯了。
無論是什麽形式的生產責任製,包括包產到戶和包幹到戶,最根本的是克服了吃大鍋飯的弊端。
帶動了生產關係的調整,糾正了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方麵長期存在的缺點。
我想,這種方式一定深受廣大農民社員的歡迎。”
裴曉虹接著說:“還是拿源平知青點舉例,每年雙搶之前,正好都遇到夏季知青招工,老知青多少會走幾個人。
那個時候,知青點裏的十幾名從各個生產隊抽調來的農民青年,都得迴原生產隊幫助自家雙搶。
而新知青剛離開校門來生產隊,什麽農活都不會。
每到這個時候,真正能幹活的就剩下二三十幾個人老知青了。
馬上就要投入緊張的雙搶了,擺在知青麵前的可是上百畝的水稻田。其中還有梯田!不僅得收割,還得翻田、插秧。
袁姍姍剛上任知青隊長的那一年,可把她急壞了!嘴上都起了大泡。
為了調動大夥兒的積極性,袁姍姍、譚媛媛和我仨人商量之後,認為隻能、而且必須采取包幹到組的辦法,否則根本完成不了任務。”
“包幹到組?說說你們是怎麽幹的?”裴長遠問道。
“這件事情當時也得瞞著生產大隊,否則傳到範書記和黃國柱的耳朵裏,肯定不讓我們這麽瞎胡鬧。
我們幾個人花了三天的時間,把上百畝水稻田根據麵積大小和水田深淺,平均分成了十塊。
最後決定由三個老知青帶幾個新知青組成一組,每組派一個人抽簽,抽到哪塊就是哪塊。
每一組完成任務,就可以計500個工分。如果平均分的話,每人可以分到50個工分。
從那次雙搶開始,每當遇到雙槍的時候,知青點的知青積極性是最高的,而且都提前完成了任務。
這件事情直到我們幾個離開之後,都一直瞞著範書記和黃大隊。
自從李躍進和沈豔紅分別接手男女知青隊長之後,兩人因為意見分歧,就不敢這麽幹了。”
“其實,無論是包產到戶還是包幹到戶,本質上仍然還是集體經濟。
隻是分戶經營,聯產計酬,多勞多得,是把集體經濟的優越性與農民分戶經營的積極性統一起來的較好方式。”
“如果把包產到戶和包幹到戶說成是單幹,把單幹說成是搞資本主義,這就把事物的性質搞錯了。”
“多少年來,人們在觀念上誤認為隻有集中生產資料、集中勞動、平均分配,才是社會主義。
實際上,應該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條件,按群眾的願望,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
“凡是有利於發展生產的,就應該采取。強迫推行單一模式,不僅對社會主義發展生產不利,甚至會造成破壞。”
“關鍵就是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才是唯一正確的客觀標準。”
……
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
裴長遠就這個話題,跟三人又討論了一會兒後,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一年多前和楊叢武在電話裏跟自己交談的那個話題,頓時抬起頭問道:“你們三個,想過大學畢業後的去向了嗎?”
劉岩笑著說道:“裴書記,難道您忘了?當年從永峰縣上大學的幹部,都跟縣裏說好了,畢業後迴到永峰縣。
即使沒有這條規定,我和麗莉都希望畢業後迴到永鋒縣。”
“你們沒有想過留在燕京嗎?那兒對你們的鍛煉更大,機會更多。”
“並不是沒有想過,但我們還是希望能趁著年輕,多為基層老百姓做一些事情。
而且根據華國的形勢發展,今後很長一個時期,農村經濟體製的改革,將是華國的重點。
甚至多年之後,華國農村的建設和發展,依然會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為它關係到華國的全民綜合素質的富強。”
“很好!劉岩,看來我從一開始就沒看錯你。虹虹,你對畢業後有什麽想法嗎?”
“爸,說心裏話,我的想法和劉岩麗莉一樣,包括周海洋、譚媛媛和嶽小明。我們幾個在燕京的時候,也多次討論過這方麵的想法。”
“你們幾個能這麽想,很好!”
“爸,對此您有什麽想法?”裴長遠的華剛落音,裴曉虹繼續問道。
“無論對公還是對私,我對當年從永峰縣走出去的每一位大學生,都希望能迴到永峰縣或懷寧地區。
另外,我提前告訴你們,今年下半年、最遲明年上半年,我的工作會有所變動。國慶之前,省裏已經找我談話了......”
“爸,你要離開永峰縣了?”
裴長遠點了點頭:“撤地設市的計劃已經到江寧省了。
省裏的意見是,讓我到懷寧市任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
“裴書記,那您對省裏安排的意見是?”
“無條件服從組織的安排。到時候,我們全家都得搬到懷寧市去。
與此同時,省裏為了充實懷寧市新的的領導班子,譚斌和袁啟亮也會調到懷寧,譚斌任懷寧市副市長,袁啟亮任懷寧市委秘書長。
他倆在來永峰縣之前,都是懷寧本地的幹部,對那兒比較熟悉。
今後,你們站的角度就不同了,不僅要考慮永峰縣,我希望你們能站在懷寧市的全局考慮問題。”
三個人聞言,點了點頭。
“劉岩、小範,你們兩個都是學經濟的,曉虹你是學物理的。不管學什麽專業,希望你們大學畢業後,不要留在機關,一定要深入到基層第一線去。
懷寧在全省的經濟一直排名靠後,目前懷寧的首要問題是人才緊缺。
這個問題我跟譚斌和袁啟亮交換過意見,他倆和我的觀點一樣,估計今晚也會跟媛媛和姍姍談論這事。
尤其是譚斌,他今後是懷寧市分管經濟的副市長,肩上的壓力不小。
我們希望從永峰走出去的大學生都能迴到懷寧,至少我們三個人的子女能帶頭做出榜樣,能到最艱苦的地方去。
能為懷寧的發展、尤其擺脫落後的麵貌做出貢獻。
整個懷寧的經濟要發展,離不開你們這一代有知識有文化、有基層工作經曆的年輕人。
還是偉人曾經說過的那句話: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
離開裴曉虹家,劉岩和範麗莉迴到了縣委大院裏的那間屬於兩人的溫馨小天地。
等不及打掃衛生,劉岩就一把拉開床罩。
“等等,帶那個了嗎?”範麗莉問道。
“帶著了!”劉岩的話剛落音,兩人就迫不及待的往床上滾去……
【作者題外話】:《1002889+重生1976從知青開始》,是一部與寒門子弟升遷截然不同的長篇連載官場小說……
作品通過主人翁家庭在曆史時期的遭遇、上山下鄉經曆和個人成長曆程,塑造了一代人熱愛祖國、體察國情、體恤民情,關切民族命運,希冀國家穩步發展的政治品格。
作者從與以往官場作品不同的思維和眼界,以親身經曆的事實,帶你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了解和認識,從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官場正能量的另一麵,以及一代人的胸懷和格局……
希望能繼續得到各位讀者朋友以各種方式給予批評、指點、鼓勵和支持!
歡迎加入讀者交流群:785890353
謝謝!
裴曉虹迴答:“是袁姍姍,就是縣委宣傳部袁啟亮部長的女兒。
林俊平招工迴城之後,她是源平知青第二任的知青隊長。
她上任後,為知青點辦了兩件大事,建了養豬場和男女廁所。
一是解決了知青吃肉的問題,二是徹底解決了之前漫山遍野隨地大小便的問題,三是為農田積累了有機肥。
養豬場和男女廁所是緊挨的,共用一個大糞池。所以,每個月都得掏一次糞池。
一開始,黃國柱不同意她的提議,說這是搞單幹,走資本主義道路。”
裴曉虹看了裴長遠一眼,接著說道:“問題是,不這麽幹,沒人願意下到膝蓋深而且臭烘烘的池子裏掏大糞。
包括那些從各個生產隊抽調來的青年農民都不願意幹。
一天下來渾身的臭味,無論用香皂衝洗多少遍,幾天都消除不了。
後來姍姍就征求我、譚媛媛幾個人的意見,我們決定不讓生產隊知道,自己偷偷搞。
沒想到搞了一次,大多數男青年積極性都很高,糞池還沒有滿,就搶著要掏糞池。
最後不得不采取抽簽輪流的辦法。
最多隻需要八個人,幹完一次,每人可以拿到十幾個工分,比平時幹一天的農活,多了好幾毛錢。
而且隻要搭配好,又快又輕鬆,就是身上臭一點而已。
兩人個子高的站在池子底下掏糞,往上抬糞桶,兩個矮個子在上方拉。
另外四個人負責挑到田裏施肥,通常不到一天就能完成任務。對於力氣大的,六個人就包幹了,賺的更多。”
聽裴曉虹這麽一說,裴長遠沉思片刻後,拍了拍沙發扶手,說道:“在以往的觀念中,很多人把包產到戶、包幹到戶的性質弄錯了。
無論是什麽形式的生產責任製,包括包產到戶和包幹到戶,最根本的是克服了吃大鍋飯的弊端。
帶動了生產關係的調整,糾正了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方麵長期存在的缺點。
我想,這種方式一定深受廣大農民社員的歡迎。”
裴曉虹接著說:“還是拿源平知青點舉例,每年雙搶之前,正好都遇到夏季知青招工,老知青多少會走幾個人。
那個時候,知青點裏的十幾名從各個生產隊抽調來的農民青年,都得迴原生產隊幫助自家雙搶。
而新知青剛離開校門來生產隊,什麽農活都不會。
每到這個時候,真正能幹活的就剩下二三十幾個人老知青了。
馬上就要投入緊張的雙搶了,擺在知青麵前的可是上百畝的水稻田。其中還有梯田!不僅得收割,還得翻田、插秧。
袁姍姍剛上任知青隊長的那一年,可把她急壞了!嘴上都起了大泡。
為了調動大夥兒的積極性,袁姍姍、譚媛媛和我仨人商量之後,認為隻能、而且必須采取包幹到組的辦法,否則根本完成不了任務。”
“包幹到組?說說你們是怎麽幹的?”裴長遠問道。
“這件事情當時也得瞞著生產大隊,否則傳到範書記和黃國柱的耳朵裏,肯定不讓我們這麽瞎胡鬧。
我們幾個人花了三天的時間,把上百畝水稻田根據麵積大小和水田深淺,平均分成了十塊。
最後決定由三個老知青帶幾個新知青組成一組,每組派一個人抽簽,抽到哪塊就是哪塊。
每一組完成任務,就可以計500個工分。如果平均分的話,每人可以分到50個工分。
從那次雙搶開始,每當遇到雙槍的時候,知青點的知青積極性是最高的,而且都提前完成了任務。
這件事情直到我們幾個離開之後,都一直瞞著範書記和黃大隊。
自從李躍進和沈豔紅分別接手男女知青隊長之後,兩人因為意見分歧,就不敢這麽幹了。”
“其實,無論是包產到戶還是包幹到戶,本質上仍然還是集體經濟。
隻是分戶經營,聯產計酬,多勞多得,是把集體經濟的優越性與農民分戶經營的積極性統一起來的較好方式。”
“如果把包產到戶和包幹到戶說成是單幹,把單幹說成是搞資本主義,這就把事物的性質搞錯了。”
“多少年來,人們在觀念上誤認為隻有集中生產資料、集中勞動、平均分配,才是社會主義。
實際上,應該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條件,按群眾的願望,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
“凡是有利於發展生產的,就應該采取。強迫推行單一模式,不僅對社會主義發展生產不利,甚至會造成破壞。”
“關鍵就是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才是唯一正確的客觀標準。”
……
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
裴長遠就這個話題,跟三人又討論了一會兒後,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一年多前和楊叢武在電話裏跟自己交談的那個話題,頓時抬起頭問道:“你們三個,想過大學畢業後的去向了嗎?”
劉岩笑著說道:“裴書記,難道您忘了?當年從永峰縣上大學的幹部,都跟縣裏說好了,畢業後迴到永峰縣。
即使沒有這條規定,我和麗莉都希望畢業後迴到永鋒縣。”
“你們沒有想過留在燕京嗎?那兒對你們的鍛煉更大,機會更多。”
“並不是沒有想過,但我們還是希望能趁著年輕,多為基層老百姓做一些事情。
而且根據華國的形勢發展,今後很長一個時期,農村經濟體製的改革,將是華國的重點。
甚至多年之後,華國農村的建設和發展,依然會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為它關係到華國的全民綜合素質的富強。”
“很好!劉岩,看來我從一開始就沒看錯你。虹虹,你對畢業後有什麽想法嗎?”
“爸,說心裏話,我的想法和劉岩麗莉一樣,包括周海洋、譚媛媛和嶽小明。我們幾個在燕京的時候,也多次討論過這方麵的想法。”
“你們幾個能這麽想,很好!”
“爸,對此您有什麽想法?”裴長遠的華剛落音,裴曉虹繼續問道。
“無論對公還是對私,我對當年從永峰縣走出去的每一位大學生,都希望能迴到永峰縣或懷寧地區。
另外,我提前告訴你們,今年下半年、最遲明年上半年,我的工作會有所變動。國慶之前,省裏已經找我談話了......”
“爸,你要離開永峰縣了?”
裴長遠點了點頭:“撤地設市的計劃已經到江寧省了。
省裏的意見是,讓我到懷寧市任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
“裴書記,那您對省裏安排的意見是?”
“無條件服從組織的安排。到時候,我們全家都得搬到懷寧市去。
與此同時,省裏為了充實懷寧市新的的領導班子,譚斌和袁啟亮也會調到懷寧,譚斌任懷寧市副市長,袁啟亮任懷寧市委秘書長。
他倆在來永峰縣之前,都是懷寧本地的幹部,對那兒比較熟悉。
今後,你們站的角度就不同了,不僅要考慮永峰縣,我希望你們能站在懷寧市的全局考慮問題。”
三個人聞言,點了點頭。
“劉岩、小範,你們兩個都是學經濟的,曉虹你是學物理的。不管學什麽專業,希望你們大學畢業後,不要留在機關,一定要深入到基層第一線去。
懷寧在全省的經濟一直排名靠後,目前懷寧的首要問題是人才緊缺。
這個問題我跟譚斌和袁啟亮交換過意見,他倆和我的觀點一樣,估計今晚也會跟媛媛和姍姍談論這事。
尤其是譚斌,他今後是懷寧市分管經濟的副市長,肩上的壓力不小。
我們希望從永峰走出去的大學生都能迴到懷寧,至少我們三個人的子女能帶頭做出榜樣,能到最艱苦的地方去。
能為懷寧的發展、尤其擺脫落後的麵貌做出貢獻。
整個懷寧的經濟要發展,離不開你們這一代有知識有文化、有基層工作經曆的年輕人。
還是偉人曾經說過的那句話: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
離開裴曉虹家,劉岩和範麗莉迴到了縣委大院裏的那間屬於兩人的溫馨小天地。
等不及打掃衛生,劉岩就一把拉開床罩。
“等等,帶那個了嗎?”範麗莉問道。
“帶著了!”劉岩的話剛落音,兩人就迫不及待的往床上滾去……
【作者題外話】:《1002889+重生1976從知青開始》,是一部與寒門子弟升遷截然不同的長篇連載官場小說……
作品通過主人翁家庭在曆史時期的遭遇、上山下鄉經曆和個人成長曆程,塑造了一代人熱愛祖國、體察國情、體恤民情,關切民族命運,希冀國家穩步發展的政治品格。
作者從與以往官場作品不同的思維和眼界,以親身經曆的事實,帶你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了解和認識,從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官場正能量的另一麵,以及一代人的胸懷和格局……
希望能繼續得到各位讀者朋友以各種方式給予批評、指點、鼓勵和支持!
歡迎加入讀者交流群:785890353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