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群體(2)【今晚2…
重生1976從知青開始 作者:海魂081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79年初,劉岩和幾個同學,創辦了一份後來轟動燕大校園的經濟學刊物,叫《學友經濟》。
學友經濟社團成立的主要宗旨,就是為華國的市場化經濟改革、未來的經濟發展獻計獻策,盡一個經濟學人之力。
刊物發展最鼎盛的時期,當年全年級就有六十多人次在《學友經濟》上發表文章,大有偉人曾經在詩中所描寫的場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在這份刊物上,77、78級學生經常因為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與75、76級工農兵學員爭執不休。
每當戰端一開,燕大三角地的宣傳欄,就儼然成為了硝煙彌漫的主戰場。
這樣的爭端,一直延續到1980年春節前。
75、76級的工農兵學員,從1979年春節前開始陸續畢業。直到1980年春節前,盡數離開了大學校園。
從此,工農兵學員成為了那個曆史年代的一段往事、迴憶和句號。
在劉岩前世的記憶中,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在華國大學的曆史上,曾經有過工農兵學員這麽一代特殊的大學生群體。
隨著1979年夏天79級大學生的入學,華國大地上的每一個校園,終於形成了相對統一的思想。
……
在燕京大學四年的日子裏,大學生吸取和補充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機會的把握和理念的樹立。
77年高考剛剛恢複的時候,人們的腦子裏還有很多十年裏灌輸的東西,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洗滌。
而燕京大學,正是這個清洗過程的開始。
說實話,很多燕大經濟係的同學,入學快一個月了,仍然心懷重重困惑、疑慮和不解:
什麽是經濟學?什麽是政治經濟學?
包括劉岩和範麗莉,時常是一腦袋的懵懂。
當時,很多學科沒有正式的課本,隻是油印的講義,或與75、76級工農兵學員用的是相同的課本。
剛走進校門的那一刻,每一個77級的大學生,心裏都有一個遠大理想和抱負,那就是:
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受苦受難人民,等著我們去解放。
直到後來才逐漸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原來,我們國家和世界上很多先進和發達的國家相比,差距非常之大。
從1978年春節後入校,一直到1982年春節前畢業,77級的大學生和整個社會一起,不停地感受著思想解放、體製改革、理想重建的新舊觀念衝擊。
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經常為了一個問題和一個觀點,爭的麵紅耳赤、不可開交。
比如,在改革中,農村是否應該包產到戶?
能否辦私人企業?私企可否雇工?
雇工算不算剝削?雇用多少人算剝削?
怎麽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
怎麽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
並由此分化出更多的問題:
企業怎麽決定生產?應不應該有利潤?
農村包產到戶的理論依據是什麽?
人民公社為什麽不能解決農村的根本問題等等。
在每一晚熄燈後的長夜裏,同學們躺在床上,任然會為這些問題,在宿舍裏爭論不休。
就拿劉岩他們六個人來說,好不容易抽出時間聚會一次,每個人也會為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吵得天翻地覆,不歡而散。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以公有製為基礎,怎麽能允許私有製企業?”
“農村包產到戶,豈不是走迴頭路嗎?像劉大爺那樣的貧下中農,今後怎麽辦?”
“私有製企業的老板不就是資本家嗎?工人不是又要受到剝削嗎?”
“源平竹器廠算是什麽性質的企業?”
……
甚至在劉岩和範麗莉之間,也時常會因為不同的看法,鬧得兩個人幾天相互不說一句話。
關於農村包產到戶的話題,在77級整個上學期間,都在艱難地前行著。
直到1982年初,77級大學生畢業的時候,人民公社製度也還沒有宣布解體。
……
燕大的遊行之風盛行,似乎是自1978年起至八十年代末,所有燕大學生的共同記憶。
尤其是1981年3月20日晚,是77級大學生校園時光中最難忘的一夜。
當天下午,燕京大學各棟宿舍樓的電視室裏,激動的同學們就已經用小方凳占好位子,等待觀看這場激動人心的比賽直播。
當晚,華國男排在落後兩局情況下,奮起直追,連扳3局,以3比2戰勝南朝鮮隊。
獲得了世界杯男排亞洲預選賽的勝利,也贏得了代表亞洲參加世界杯排球賽的資格。
這場反敗為勝的傳奇比賽,讓圍坐在收音機、電視機旁的燕大學子們,忍不住振臂高唿,興奮地湧出宿舍。
一夕之間,燕大校園裏一片沸騰,學生們舉著點燃的掃帚當火把,遊行、喊口號。
一時間,燕大門口的馬路熙來攘往、人聲鼎沸。
開始的時候,大家喊的口號是“華國隊萬歲!”,之後變成“祖國萬歲!”。
後來,有人起了個頭,唱起了《團結就是力量》。
就在這片人群之中,一個燕大中文係的同學大聲唿喊道:同學們,咱們換個口號,喊“團結起來,振興祖國!”,大家一齊喊“團結起來,振興祖國!”
這短短的八個字,是華國男排一次逆轉獲勝激起的熱血。
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燕大學子振臂喊出的時代強音。
也是燕大作為華國的思想陣地,又一次曆史性表達出的民族精神。
一人唿而萬人應,瞬間響徹了整個祖國大地。
那時候的華國,正處於百廢待興時期,人心比較散。
但這個口號的出現,立刻把所有人都凝聚起來了。
77級這一代,正處在華國民族崛起的關鍵曆史階段。
每一個人的心中,一直都覺得,團結起來,振興祖國,是曆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而對於更多青年人來說,“團結起來,振興祖國”,不僅僅是振奮人心的口號,更是指引未來人生道路的燈塔。
由此而引發的關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麽”的大討論,使得越來越多地青年學生認識到,隻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
……
直到大學畢業的那一刻,劉岩才真正體會到重生到今世的全部意義,體會到作為一名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意義,感受到作為一名77級大學生所肩負的責任。
77級是曆經磨難的一代。
少年時期經曆過三年自然災害,在青春的大好年華時期,中斷了學業、經曆了上山下鄉和十年蹉跎歲月。
77級處於一個最壞的時代,他們是2000萬被耽誤的年輕人中的一部分。
但又是最好的一個年代,他們能從2000萬年輕人中脫穎而出,趕上了絕好的曆史發展機遇。
77級,不單純是一屆大學生的專屬稱唿,不僅是華國撥亂反正,向知識、文明的迴歸。
更是華國曆史上重要的符號,是一個國家複興的拐點,是一個時代的象征。
77級大學生的命運,頗具傳奇色彩,是特定時代的產物。
他們的經曆,雖然不可複製。但是,他們的精神卻值得後來人的思考、學習和傳承。
……
【作者題外話】:《1002889+重生1976從知青開始》,是一部與寒門子弟升遷截然不同的長篇連載官場小說……
作品通過主人翁家庭在曆史時期的遭遇、上山下鄉經曆和個人成長曆程,塑造了一代人熱愛祖國、體察國情、體恤民情,關切民族命運,希冀國家穩步發展的政治品格。
作者從與以往官場作品不同的思維和眼界,以親身經曆的事實,帶你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了解和認識,從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官場正能量的另一麵,以及一代人的胸懷和格局……
希望能繼續得到各位讀者朋友以各種方式給予批評、指點、鼓勵和支持!
熱心的讀者幫我建了個交流群:785890353,歡迎各位自願加入!
謝謝!
學友經濟社團成立的主要宗旨,就是為華國的市場化經濟改革、未來的經濟發展獻計獻策,盡一個經濟學人之力。
刊物發展最鼎盛的時期,當年全年級就有六十多人次在《學友經濟》上發表文章,大有偉人曾經在詩中所描寫的場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在這份刊物上,77、78級學生經常因為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與75、76級工農兵學員爭執不休。
每當戰端一開,燕大三角地的宣傳欄,就儼然成為了硝煙彌漫的主戰場。
這樣的爭端,一直延續到1980年春節前。
75、76級的工農兵學員,從1979年春節前開始陸續畢業。直到1980年春節前,盡數離開了大學校園。
從此,工農兵學員成為了那個曆史年代的一段往事、迴憶和句號。
在劉岩前世的記憶中,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在華國大學的曆史上,曾經有過工農兵學員這麽一代特殊的大學生群體。
隨著1979年夏天79級大學生的入學,華國大地上的每一個校園,終於形成了相對統一的思想。
……
在燕京大學四年的日子裏,大學生吸取和補充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機會的把握和理念的樹立。
77年高考剛剛恢複的時候,人們的腦子裏還有很多十年裏灌輸的東西,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洗滌。
而燕京大學,正是這個清洗過程的開始。
說實話,很多燕大經濟係的同學,入學快一個月了,仍然心懷重重困惑、疑慮和不解:
什麽是經濟學?什麽是政治經濟學?
包括劉岩和範麗莉,時常是一腦袋的懵懂。
當時,很多學科沒有正式的課本,隻是油印的講義,或與75、76級工農兵學員用的是相同的課本。
剛走進校門的那一刻,每一個77級的大學生,心裏都有一個遠大理想和抱負,那就是:
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受苦受難人民,等著我們去解放。
直到後來才逐漸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原來,我們國家和世界上很多先進和發達的國家相比,差距非常之大。
從1978年春節後入校,一直到1982年春節前畢業,77級的大學生和整個社會一起,不停地感受著思想解放、體製改革、理想重建的新舊觀念衝擊。
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經常為了一個問題和一個觀點,爭的麵紅耳赤、不可開交。
比如,在改革中,農村是否應該包產到戶?
能否辦私人企業?私企可否雇工?
雇工算不算剝削?雇用多少人算剝削?
怎麽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
怎麽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
並由此分化出更多的問題:
企業怎麽決定生產?應不應該有利潤?
農村包產到戶的理論依據是什麽?
人民公社為什麽不能解決農村的根本問題等等。
在每一晚熄燈後的長夜裏,同學們躺在床上,任然會為這些問題,在宿舍裏爭論不休。
就拿劉岩他們六個人來說,好不容易抽出時間聚會一次,每個人也會為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吵得天翻地覆,不歡而散。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以公有製為基礎,怎麽能允許私有製企業?”
“農村包產到戶,豈不是走迴頭路嗎?像劉大爺那樣的貧下中農,今後怎麽辦?”
“私有製企業的老板不就是資本家嗎?工人不是又要受到剝削嗎?”
“源平竹器廠算是什麽性質的企業?”
……
甚至在劉岩和範麗莉之間,也時常會因為不同的看法,鬧得兩個人幾天相互不說一句話。
關於農村包產到戶的話題,在77級整個上學期間,都在艱難地前行著。
直到1982年初,77級大學生畢業的時候,人民公社製度也還沒有宣布解體。
……
燕大的遊行之風盛行,似乎是自1978年起至八十年代末,所有燕大學生的共同記憶。
尤其是1981年3月20日晚,是77級大學生校園時光中最難忘的一夜。
當天下午,燕京大學各棟宿舍樓的電視室裏,激動的同學們就已經用小方凳占好位子,等待觀看這場激動人心的比賽直播。
當晚,華國男排在落後兩局情況下,奮起直追,連扳3局,以3比2戰勝南朝鮮隊。
獲得了世界杯男排亞洲預選賽的勝利,也贏得了代表亞洲參加世界杯排球賽的資格。
這場反敗為勝的傳奇比賽,讓圍坐在收音機、電視機旁的燕大學子們,忍不住振臂高唿,興奮地湧出宿舍。
一夕之間,燕大校園裏一片沸騰,學生們舉著點燃的掃帚當火把,遊行、喊口號。
一時間,燕大門口的馬路熙來攘往、人聲鼎沸。
開始的時候,大家喊的口號是“華國隊萬歲!”,之後變成“祖國萬歲!”。
後來,有人起了個頭,唱起了《團結就是力量》。
就在這片人群之中,一個燕大中文係的同學大聲唿喊道:同學們,咱們換個口號,喊“團結起來,振興祖國!”,大家一齊喊“團結起來,振興祖國!”
這短短的八個字,是華國男排一次逆轉獲勝激起的熱血。
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燕大學子振臂喊出的時代強音。
也是燕大作為華國的思想陣地,又一次曆史性表達出的民族精神。
一人唿而萬人應,瞬間響徹了整個祖國大地。
那時候的華國,正處於百廢待興時期,人心比較散。
但這個口號的出現,立刻把所有人都凝聚起來了。
77級這一代,正處在華國民族崛起的關鍵曆史階段。
每一個人的心中,一直都覺得,團結起來,振興祖國,是曆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而對於更多青年人來說,“團結起來,振興祖國”,不僅僅是振奮人心的口號,更是指引未來人生道路的燈塔。
由此而引發的關於“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麽”的大討論,使得越來越多地青年學生認識到,隻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
……
直到大學畢業的那一刻,劉岩才真正體會到重生到今世的全部意義,體會到作為一名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意義,感受到作為一名77級大學生所肩負的責任。
77級是曆經磨難的一代。
少年時期經曆過三年自然災害,在青春的大好年華時期,中斷了學業、經曆了上山下鄉和十年蹉跎歲月。
77級處於一個最壞的時代,他們是2000萬被耽誤的年輕人中的一部分。
但又是最好的一個年代,他們能從2000萬年輕人中脫穎而出,趕上了絕好的曆史發展機遇。
77級,不單純是一屆大學生的專屬稱唿,不僅是華國撥亂反正,向知識、文明的迴歸。
更是華國曆史上重要的符號,是一個國家複興的拐點,是一個時代的象征。
77級大學生的命運,頗具傳奇色彩,是特定時代的產物。
他們的經曆,雖然不可複製。但是,他們的精神卻值得後來人的思考、學習和傳承。
……
【作者題外話】:《1002889+重生1976從知青開始》,是一部與寒門子弟升遷截然不同的長篇連載官場小說……
作品通過主人翁家庭在曆史時期的遭遇、上山下鄉經曆和個人成長曆程,塑造了一代人熱愛祖國、體察國情、體恤民情,關切民族命運,希冀國家穩步發展的政治品格。
作者從與以往官場作品不同的思維和眼界,以親身經曆的事實,帶你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了解和認識,從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官場正能量的另一麵,以及一代人的胸懷和格局……
希望能繼續得到各位讀者朋友以各種方式給予批評、指點、鼓勵和支持!
熱心的讀者幫我建了個交流群:785890353,歡迎各位自願加入!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