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縣供銷社之行
重生1976從知青開始 作者:海魂081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一早,送走了周明山一行人之後,按照昨晚約定的時間,劉岩和周海洋,來到了永峰縣供銷社。
華國的供銷社是六、七十年代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計劃經濟時代,供銷社遍布全國各地。
供銷社是由政府經營的,屬於國營單位。
在物質匱乏的計劃經濟年代,供銷社便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全部。可謂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什麽都有。供銷社的東西也從來沒愁過賣不出去。
有許多時候,哪家生孩子需要紅糖、雞蛋,婚嫁需要購買縫紉機、手表、自行車等大件的東西,還得有供銷社主任的批條,才能買到。
所以,在供銷社上班是相當有麵子的,是當年非常吃香的職業。作為縣供銷社主任,那就更不用說了,連縣裏的主要領導,平時見到,都得客客氣氣的。
王強跟父親提前打了招唿後,一大早就在供銷社門口等候。見到劉岩和周海洋之後,三個人就直奔王強父親王宇峰主任的辦公室。
鑒於三人曾經都是源平知青點的插隊知青,以及王強父子之間的關係,劉岩覺得,跟王宇峰見麵就用不著拐彎抹角了。
第一次接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縣供銷社對竹製品的品種和數量的需求,進貨渠道、進貨價格,以及每個月銷售數量和主要的客戶群體。
除此之外,劉岩打算買幾件目前銷量比較好的樣品帶迴去,讓範麗莉她媽和幾個嫂子做幾個類似的東西。
隻要做工比原進貨渠道好,價格不比別人高,而且又有王強這層人脈關係,就不愁供銷社不同意合作。
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幾件別人沒有的特殊品種,比如冬暖夏涼、對關節炎和頸椎有一定療效的百丈梯田竹製品,在幫助縣供銷社拓展新的市場和客戶的同時,還可以提高源平村的收益……
隻要源平的竹製品工藝、功能、款式和價格有優勢,雙方的合作,對供銷社是絕對有利的。
因此,今天上午的拜訪,劉岩胸有成竹,也勢在必得。
王強介紹了雙方之後,劉岩便直接向王宇峰說明了此行的來意。
如預料之中,王宇峰聽完劉岩的一番介紹後,一口痛快的答應了:“縣供銷社原來的竹製品,主要來源於鄰省的供貨渠道。
最大的問題是產品款式單一、做工粗糙。雖然產品單價不貴,但加上長途運輸,成本增加了不少。
如果能在本地解決貨源的問題,無論從實效還是流動資金占用,對供銷社都是有利的。
當然,如果在做工、款式、功能用途上能有所突破和提高,這對於村辦工廠和供銷社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王主任,您看看這樣行嗎?能否讓我們參觀一下縣供銷社目前竹製品的樣品,一是學習,二是買幾個樣品迴去……”
“沒問題,我這就領你們去樣品室。”王主任答應的非常爽快。
……
當三人走出縣供銷社的時候,已經接近中午了。
“竹器廠的事兒,目前的關鍵,就看源平村了。”王強說道。
“我們今天迴去,馬上就著手樣品的製作。海洋,等到製作樣品的工作分配下去,你就負責盯著驗收,一定不能偷工減料,原材料不能以次充好。
等到樣品出來之後,就立即聯係王強。王強,縣供銷社這邊,今後就靠你了。”
......
跟王強分手後,劉岩和周海洋就向著縣委大院的方向走去......
永峰縣委大院建於五十年代初期,1964年重新修建後,在院內加蓋了幾棟宿舍樓。目前縣委和縣革委會都在一個大院內辦公。
當劉岩和周海洋到的時候,裴曉虹已經在大院門口等候。
走進大院,映入眼簾的是前院的三棟五層辦公樓,進入後院,則是三棟不同規格的宿舍樓,院內的所有建築清一色的青磚。
院子裏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生長多年的高大樹木。
沿著綠茵草地間的石板小路,來到了一棟三層單元樓房前。
這棟樓一共住著六戶人家,一梯兩戶,住的是永峰縣的幾位主要領導。
裴長遠家就在這棟樓二層朝東的一套單元裏。
這是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這個時候,裴曉虹的爸爸媽媽還沒下班。
“曉虹,你爸我們昨天都見過了,人挺不錯的,爽快,平易近人。知道你媽是縣醫院院長,但我和劉岩可是頭一迴見……”周海洋笑著說道。
“你倆給我爸的印象挺好的,昨晚老聽他念叨你們,尤其是劉岩。至於我媽嘛……”裴曉虹笑了笑,大大方方接著說道:“我們家除了偉人的畫像和語錄之外,不掛別的照片。
但書櫥裏,有一張我媽在大學時期和全班同學的合影,你們過來看。”
裴曉虹一邊走一邊說:“在很多人的眼裏,我媽是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
但跟她接觸時間長的人都知道,她對人非常友好,心地善良,尤其對普通老百姓。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一段與咱們源平村有關的故事。
還記得時不時給咱們憶苦思甜的劉大爺吧?”
“怎麽會不記得?把馬德山百丈梯田的竹子說的玄玄乎乎的......”劉岩笑著說道。
“事情就發生在知青點派你倆到馬德山守護山林苗的那段日子裏.....”裴曉虹接著說道:
劉大爺的腰部不知道被什麽蟲子咬了,長了一個大膿包,不小心弄破發炎了,腫得很厲害。
去了天源公社衛生院幾次都看不好,他就向範書記請假來到縣城。
那天,他起了個大早,到了縣醫院門診大廳,就直奔正麵的一間房間。
直接推開門,看見有兩個穿白大褂的醫生坐在那兒。
“你怎麽隨便闖進來?”一位醫生問道。
“我腰疼,請醫生給看看。”
醫生耐著性子告訴他:“看病要先去門診掛號,然後排隊叫到號再進入房間。”
“我是貧下中農,看病還要掛號嗎?”
“無論是誰,都要排隊掛號,我們這裏不搞特殊。”
“在公社醫院看病都不要。”劉大爺嘴裏嘀咕著,很不高興的走出房間。
隻聽見身後“砰!”的一聲,房門關上了。
劉大爺說的也對,確實,那個年代,有很多地方的醫院,貧下中農和工人看病,就像軍人看病優先一樣,可以特殊照顧,用不著排隊,甚至可以隨便插隊。
但永鋒縣醫院沒有這個規矩。
按照裴曉紅媽媽的話說: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應該人人平等。不分出身,不分貧富貴賤。
……
【作者題外話】:長篇連載小說《重生1976從知青開始》,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到二十一世紀,故事主線跨越四十多年。
本作品與眾多描寫寒門弟子官場升遷的作品不同,主要描寫了以劉岩為代表的,經曆五、六、七十年代的江寧省幹部子弟,八十年代初大學畢業後,主動放棄在部委和省市機關的機會,要求進入鄉村基層工作後的一步步成長曆程……
當年的經曆,使得他們學會了冷靜地、全麵而深刻地認識了國情、民情,尤其是農村的實際情況。
他們親眼看到並親身體會到,城鄉差別是多麽巨大,地域間發展是多麽不平衡,廣大農村是多麽貧窮,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的反差。
他們在上山下鄉的運動中,在改變農村貧窮落後麵貌的社會工程中,在農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並取得了不可磨滅的業績。
同時,他們也清醒認識到了一個現實,那就是:要徹底改變農村貧困麵貌,不僅是物質上的脫貧,更是精神上的脫貧,而且任重而道遠。
上山下鄉,使得他們自覺不自覺地養成了不甘落後、不甘沉淪、奮發進取的人生信念。
培養起了體察國情、民情,關切民族命運,希冀國家穩步發展的政治品格。
所以,當他們走進官場的時候,無論處在哪個位置上,都會以一種更深沉的目光,去理解國情、體恤民情、觀察和參與國家在每一步重大改革中的變遷和發展……
華國的供銷社是六、七十年代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計劃經濟時代,供銷社遍布全國各地。
供銷社是由政府經營的,屬於國營單位。
在物質匱乏的計劃經濟年代,供銷社便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全部。可謂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什麽都有。供銷社的東西也從來沒愁過賣不出去。
有許多時候,哪家生孩子需要紅糖、雞蛋,婚嫁需要購買縫紉機、手表、自行車等大件的東西,還得有供銷社主任的批條,才能買到。
所以,在供銷社上班是相當有麵子的,是當年非常吃香的職業。作為縣供銷社主任,那就更不用說了,連縣裏的主要領導,平時見到,都得客客氣氣的。
王強跟父親提前打了招唿後,一大早就在供銷社門口等候。見到劉岩和周海洋之後,三個人就直奔王強父親王宇峰主任的辦公室。
鑒於三人曾經都是源平知青點的插隊知青,以及王強父子之間的關係,劉岩覺得,跟王宇峰見麵就用不著拐彎抹角了。
第一次接觸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縣供銷社對竹製品的品種和數量的需求,進貨渠道、進貨價格,以及每個月銷售數量和主要的客戶群體。
除此之外,劉岩打算買幾件目前銷量比較好的樣品帶迴去,讓範麗莉她媽和幾個嫂子做幾個類似的東西。
隻要做工比原進貨渠道好,價格不比別人高,而且又有王強這層人脈關係,就不愁供銷社不同意合作。
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幾件別人沒有的特殊品種,比如冬暖夏涼、對關節炎和頸椎有一定療效的百丈梯田竹製品,在幫助縣供銷社拓展新的市場和客戶的同時,還可以提高源平村的收益……
隻要源平的竹製品工藝、功能、款式和價格有優勢,雙方的合作,對供銷社是絕對有利的。
因此,今天上午的拜訪,劉岩胸有成竹,也勢在必得。
王強介紹了雙方之後,劉岩便直接向王宇峰說明了此行的來意。
如預料之中,王宇峰聽完劉岩的一番介紹後,一口痛快的答應了:“縣供銷社原來的竹製品,主要來源於鄰省的供貨渠道。
最大的問題是產品款式單一、做工粗糙。雖然產品單價不貴,但加上長途運輸,成本增加了不少。
如果能在本地解決貨源的問題,無論從實效還是流動資金占用,對供銷社都是有利的。
當然,如果在做工、款式、功能用途上能有所突破和提高,這對於村辦工廠和供銷社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王主任,您看看這樣行嗎?能否讓我們參觀一下縣供銷社目前竹製品的樣品,一是學習,二是買幾個樣品迴去……”
“沒問題,我這就領你們去樣品室。”王主任答應的非常爽快。
……
當三人走出縣供銷社的時候,已經接近中午了。
“竹器廠的事兒,目前的關鍵,就看源平村了。”王強說道。
“我們今天迴去,馬上就著手樣品的製作。海洋,等到製作樣品的工作分配下去,你就負責盯著驗收,一定不能偷工減料,原材料不能以次充好。
等到樣品出來之後,就立即聯係王強。王強,縣供銷社這邊,今後就靠你了。”
......
跟王強分手後,劉岩和周海洋就向著縣委大院的方向走去......
永峰縣委大院建於五十年代初期,1964年重新修建後,在院內加蓋了幾棟宿舍樓。目前縣委和縣革委會都在一個大院內辦公。
當劉岩和周海洋到的時候,裴曉虹已經在大院門口等候。
走進大院,映入眼簾的是前院的三棟五層辦公樓,進入後院,則是三棟不同規格的宿舍樓,院內的所有建築清一色的青磚。
院子裏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生長多年的高大樹木。
沿著綠茵草地間的石板小路,來到了一棟三層單元樓房前。
這棟樓一共住著六戶人家,一梯兩戶,住的是永峰縣的幾位主要領導。
裴長遠家就在這棟樓二層朝東的一套單元裏。
這是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這個時候,裴曉虹的爸爸媽媽還沒下班。
“曉虹,你爸我們昨天都見過了,人挺不錯的,爽快,平易近人。知道你媽是縣醫院院長,但我和劉岩可是頭一迴見……”周海洋笑著說道。
“你倆給我爸的印象挺好的,昨晚老聽他念叨你們,尤其是劉岩。至於我媽嘛……”裴曉虹笑了笑,大大方方接著說道:“我們家除了偉人的畫像和語錄之外,不掛別的照片。
但書櫥裏,有一張我媽在大學時期和全班同學的合影,你們過來看。”
裴曉虹一邊走一邊說:“在很多人的眼裏,我媽是一個原則性很強的人。
但跟她接觸時間長的人都知道,她對人非常友好,心地善良,尤其對普通老百姓。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一段與咱們源平村有關的故事。
還記得時不時給咱們憶苦思甜的劉大爺吧?”
“怎麽會不記得?把馬德山百丈梯田的竹子說的玄玄乎乎的......”劉岩笑著說道。
“事情就發生在知青點派你倆到馬德山守護山林苗的那段日子裏.....”裴曉虹接著說道:
劉大爺的腰部不知道被什麽蟲子咬了,長了一個大膿包,不小心弄破發炎了,腫得很厲害。
去了天源公社衛生院幾次都看不好,他就向範書記請假來到縣城。
那天,他起了個大早,到了縣醫院門診大廳,就直奔正麵的一間房間。
直接推開門,看見有兩個穿白大褂的醫生坐在那兒。
“你怎麽隨便闖進來?”一位醫生問道。
“我腰疼,請醫生給看看。”
醫生耐著性子告訴他:“看病要先去門診掛號,然後排隊叫到號再進入房間。”
“我是貧下中農,看病還要掛號嗎?”
“無論是誰,都要排隊掛號,我們這裏不搞特殊。”
“在公社醫院看病都不要。”劉大爺嘴裏嘀咕著,很不高興的走出房間。
隻聽見身後“砰!”的一聲,房門關上了。
劉大爺說的也對,確實,那個年代,有很多地方的醫院,貧下中農和工人看病,就像軍人看病優先一樣,可以特殊照顧,用不著排隊,甚至可以隨便插隊。
但永鋒縣醫院沒有這個規矩。
按照裴曉紅媽媽的話說: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應該人人平等。不分出身,不分貧富貴賤。
……
【作者題外話】:長篇連載小說《重生1976從知青開始》,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到二十一世紀,故事主線跨越四十多年。
本作品與眾多描寫寒門弟子官場升遷的作品不同,主要描寫了以劉岩為代表的,經曆五、六、七十年代的江寧省幹部子弟,八十年代初大學畢業後,主動放棄在部委和省市機關的機會,要求進入鄉村基層工作後的一步步成長曆程……
當年的經曆,使得他們學會了冷靜地、全麵而深刻地認識了國情、民情,尤其是農村的實際情況。
他們親眼看到並親身體會到,城鄉差別是多麽巨大,地域間發展是多麽不平衡,廣大農村是多麽貧窮,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的反差。
他們在上山下鄉的運動中,在改變農村貧窮落後麵貌的社會工程中,在農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並取得了不可磨滅的業績。
同時,他們也清醒認識到了一個現實,那就是:要徹底改變農村貧困麵貌,不僅是物質上的脫貧,更是精神上的脫貧,而且任重而道遠。
上山下鄉,使得他們自覺不自覺地養成了不甘落後、不甘沉淪、奮發進取的人生信念。
培養起了體察國情、民情,關切民族命運,希冀國家穩步發展的政治品格。
所以,當他們走進官場的時候,無論處在哪個位置上,都會以一種更深沉的目光,去理解國情、體恤民情、觀察和參與國家在每一步重大改革中的變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