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什麽?一言以蔽之,官逼民反是也。前麵講宋徽宗,我們知道他極具藝術才能,但是治國無方。沒辦法,他職業是當皇帝,副業是當藝術家。副業幹得好用處不大,職業幹不好可要亡國。在這位輕佻的宋徽宗統治之下,百姓們陷入民不聊生的悲慘境地。
首先,是頻繁的徭役,然後,是日漸沉重的賦稅,最後是前前後後長達二十年的花石綱,百姓們,尤其是深受花石綱之害的南方百姓們,除了鋌而走險別無選擇。
宋徽宗一心想做整個宋代最偉大的君主,如果他好好當的話,也還是有可能的,因為他當時逢上了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那個時候,遼國式微,收複幽雲十六州可能性漸漸凸顯出來。宋徽宗如果對內修明政治,對外經武整軍,幽雲十六州完全可以光複。隻可惜,曆史沒有“如果”。
就在汴京的君臣高歌太平盛世,幻想討伐遼國、摧枯拉朽,進而收複幽雲十六州的時候,自家後門著火了,在江浙一帶,宋朝規模最大的方臘起義爆發了。
起義是必然中的必然。必然的環境,必然的壓迫,一切都遵循著起義所要必然經曆的套路。
還是有必要苦口婆心再講一講,畢竟這場起義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崇寧元年,也即公元1102年,這一年,宋徽宗決定在杭州設立“造作局”,就是這個局,完全將當時一片大好的局麵摧毀了。
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局,擁有數千名皇家工匠,由宦官童貫主持,專門為皇室製造各種奢侈品,所需的原料、工錢,悉數從民間無償征收。
然而宋徽宗完全不懂得知止,如果意思意思玩幾年也就罷了,可是三年後的一天,醉心於園林藝術的宋徽宗突發奇想,給這個局來了個plus版本,進行升級,在保留原來杭州造作局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設立蘇州“應奉局”。
都說蘇杭是人間天堂,可宋徽宗卻因為奇思妙想,分分秒秒就能讓蘇州杭州變為人間地獄。
簡要說說這個應奉局,這個機構可以先類比一下前麵講的造作局,功能差不多,為皇帝搜羅珍奇物品與奇花異石,好了,由此,中國的史書,大宋的曆史裏麵就都多了一個特殊的名詞——花石綱。
別小看,這花石綱就是方臘起義的直接原因。
有些人說,皇帝不就是喜歡點花鳥蟲魚嗎?老百姓就受不了了?問這個問題的人,你得好好看看宋徽宗的需求量是多少。
我來告訴你宋徽宗的需求量,很明確告訴你,我也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但我知道一點,沒有上限,多多益善。
這下可好,百姓的負擔,照這樣看來,無限大了。但是,在任何一個時代,生產力都是有限的,今天亦如是。我們就可以知道:宋徽宗利用當時有限的生產力,投入到無限的享樂生活中去。
花石綱,本意是指運輸奇花異石的船,唐宋時,民間習慣把成批運送的貨物稱為“綱”。應奉局、造作局征調大批船隻通過運河向京都運送花石,所以被稱作花石綱。一開始的時候,這種特殊的貢品數量很有限,隻不過,皇帝從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胃口越來越大,徽宗對這些奇花異石極其讚賞,呈獻奇花異石的地方官員紛紛加官進爵。
這下子,進獻奇花異石就有了導向性了。有一句俗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於是貪圖富貴的官員們便挖空心思尋找各種怪石、花卉,將自己的榮華富貴寄托在對徽宗皇帝的邀寵之中。
帶大家複習一下本書前麵第一個故事中的一句話。章惇說:“端王輕佻,不配享有天下”。這麽說,章惇真是頗有先見之明。這端王,就是我們本篇的徽宗皇帝。
從花石綱中獲得極大視覺滿足的徽宗皇帝,接下來又會如何,地方上的官員會不會變本加厲地進行政策執行,花石綱又是怎樣與方臘以及那些貧民扯上的關係,這些問題,我們留到下一章節細細講述。
首先,是頻繁的徭役,然後,是日漸沉重的賦稅,最後是前前後後長達二十年的花石綱,百姓們,尤其是深受花石綱之害的南方百姓們,除了鋌而走險別無選擇。
宋徽宗一心想做整個宋代最偉大的君主,如果他好好當的話,也還是有可能的,因為他當時逢上了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那個時候,遼國式微,收複幽雲十六州可能性漸漸凸顯出來。宋徽宗如果對內修明政治,對外經武整軍,幽雲十六州完全可以光複。隻可惜,曆史沒有“如果”。
就在汴京的君臣高歌太平盛世,幻想討伐遼國、摧枯拉朽,進而收複幽雲十六州的時候,自家後門著火了,在江浙一帶,宋朝規模最大的方臘起義爆發了。
起義是必然中的必然。必然的環境,必然的壓迫,一切都遵循著起義所要必然經曆的套路。
還是有必要苦口婆心再講一講,畢竟這場起義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崇寧元年,也即公元1102年,這一年,宋徽宗決定在杭州設立“造作局”,就是這個局,完全將當時一片大好的局麵摧毀了。
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局,擁有數千名皇家工匠,由宦官童貫主持,專門為皇室製造各種奢侈品,所需的原料、工錢,悉數從民間無償征收。
然而宋徽宗完全不懂得知止,如果意思意思玩幾年也就罷了,可是三年後的一天,醉心於園林藝術的宋徽宗突發奇想,給這個局來了個plus版本,進行升級,在保留原來杭州造作局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設立蘇州“應奉局”。
都說蘇杭是人間天堂,可宋徽宗卻因為奇思妙想,分分秒秒就能讓蘇州杭州變為人間地獄。
簡要說說這個應奉局,這個機構可以先類比一下前麵講的造作局,功能差不多,為皇帝搜羅珍奇物品與奇花異石,好了,由此,中國的史書,大宋的曆史裏麵就都多了一個特殊的名詞——花石綱。
別小看,這花石綱就是方臘起義的直接原因。
有些人說,皇帝不就是喜歡點花鳥蟲魚嗎?老百姓就受不了了?問這個問題的人,你得好好看看宋徽宗的需求量是多少。
我來告訴你宋徽宗的需求量,很明確告訴你,我也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但我知道一點,沒有上限,多多益善。
這下可好,百姓的負擔,照這樣看來,無限大了。但是,在任何一個時代,生產力都是有限的,今天亦如是。我們就可以知道:宋徽宗利用當時有限的生產力,投入到無限的享樂生活中去。
花石綱,本意是指運輸奇花異石的船,唐宋時,民間習慣把成批運送的貨物稱為“綱”。應奉局、造作局征調大批船隻通過運河向京都運送花石,所以被稱作花石綱。一開始的時候,這種特殊的貢品數量很有限,隻不過,皇帝從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胃口越來越大,徽宗對這些奇花異石極其讚賞,呈獻奇花異石的地方官員紛紛加官進爵。
這下子,進獻奇花異石就有了導向性了。有一句俗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於是貪圖富貴的官員們便挖空心思尋找各種怪石、花卉,將自己的榮華富貴寄托在對徽宗皇帝的邀寵之中。
帶大家複習一下本書前麵第一個故事中的一句話。章惇說:“端王輕佻,不配享有天下”。這麽說,章惇真是頗有先見之明。這端王,就是我們本篇的徽宗皇帝。
從花石綱中獲得極大視覺滿足的徽宗皇帝,接下來又會如何,地方上的官員會不會變本加厲地進行政策執行,花石綱又是怎樣與方臘以及那些貧民扯上的關係,這些問題,我們留到下一章節細細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