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南巡(十四)


    南巡之前,在規劃路線的時候,在山東境內,代善等人規劃了兩條路線。


    其一為過德州後,改水路為陸路,過濟南,泰安,去一趟泰山。再轉道曲阜,沿泗河而下,重新迴到運河。


    其二就是完全不走陸路,過了德州繼續沿運河南下,抵達濟寧後,沿泗河溯流而上駐蹕曲阜。祭拜完孔子以後,再沿原路返迴,不去號稱五嶽之首的泰山。


    福臨最終選擇了第二條線路,他不準備去封泰山。


    船隊路過濟寧,前方水域豁然開朗,已是駛出了運河段,進入到了湖泊之中。湖泊裏,漁家唱晚,一艘艘小船載著滿船的魚獲,歡快的搖著小槳迴家。


    湖為微山湖,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有著魯南明珠的美稱。由北而南,依次是南山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船隊進入的是最北端的南陽湖,此時天色漸晚,船隊停靠在了泗河河口處的碼頭內。


    在泗河上航行了三天,船隊於二月二十四日傍晚抵達了孔子故裏,山東曲阜縣。


    兩千多年前,孔子在觀泗河奔流時,發出感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如今一晃兩千年過去,泗河也還是那條泗河,曲阜卻不再是之前的曲阜。發出感歎的孔聖人已經作古,聖人遺澤被新朝斬斷。曲阜如今煥然一新,百姓們安居樂業,不再受聖人後裔盤剝。


    皇帝抵達曲阜的消息傳開,無數曲阜百姓自發的前往皇帝駐蹕之地拜見。如果說要評選出一個當地百姓對朝廷最忠誠的地方,那麽一定非曲阜莫屬。


    改朝換代之時,其他地方的百姓好歹過上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可曲阜這裏,是曆千年而不變。


    均田倒孔前,他們過的什麽日子,那麽千年之前,他們的祖宗就過的什麽樣的日子。若是沒有多爾袞組織強製分田,恐怕他們的子子孫孫,依舊會過著千年不變的生活。


    也因為主導了曲阜分田,大多數曲阜百姓家裏,供奉了多爾袞的長生牌位。天天燒香磕頭,保佑他一輩子福壽雙全。


    百姓麵聖之心堅決,哪怕是本鄉的鄉嗇夫鄉遊徼也阻攔不住,最後隻能跟著一起。這麽大的陣仗,一個不好,官丟了還是小事,最怕的是人頭落地。


    各鄉出身行伍的鄉遊徼,開始不約而同的組織鄉裏百姓,有秩序的去晉見。“鄉親們,都聽我說一句,你們要去晉見陛下,拜見睿親王,我們不攔著。但你們不能這麽亂哄哄的過去,要是出了事怎麽辦?”


    “大家分村而列,接受過訓練的壯丁走兩側,將老弱婦孺護在中間。趕路的時候,不管是誰的家小,都給我照顧妥當,咱們多少人過去,就多少人迴來,要不要得?”


    鄉遊徼的話得到了本鄉百姓的認同,各鄉壯丁仿佛又迴到了農閑時接受訓練的時候。各鄉以村為單位,舉著火把,向著福臨駐蹕之處走去。


    百姓趕路時舉著的火把,仿佛一條條火龍,將黑夜照得通透。接替劉星擔任曲阜知縣的官員,聽到下麵鄉官的匯報,著實嚇了一跳。


    但事已至此,而且民意不可違,隻能一邊派出縣吏去各鄉協助鄉官維持秩序,一邊去找福臨請罪。


    福臨這會兒正在宴請村裏百姓,聽到曲阜知縣求見,還有些生氣:“朕不是下過諭旨,不許地方官員求見嗎?”


    “萬歲爺,曲阜知縣說有萬分緊急的情況要匯報,奴才見他神色張皇,臉上還有淤青,不像作偽。怕耽誤大事,這才來稟報萬歲爺。”


    “那讓他進來吧,再將皇伯和十四叔叫來。”


    “嗻。”


    福臨借故迴到帳篷,很快代善和多爾袞也趕到了。代善不知道福臨這時候召見自己有什麽事,故而問道:“陛下此時召見臣和睿親王,不知所為何事?”


    “皇伯,十四叔,都坐下說吧。”福臨指了指身前的兩個座位:“方才侍衛來報,曲阜知縣求見,說有萬分緊急情況要稟報。朕已經宣曲阜知縣了,想叫二位叔伯也過來聽聽。”


    很快曲阜知縣被多頗羅帶進了帳篷,知縣二話不說,直接脫帽跪地:“臣蒙陛下信賴,擢為曲阜知縣,理政一方,為一縣父母,百裏之侯。如今治民不利,有負皇恩,還請陛下治臣之罪。”


    上來就認罪,這是什麽個情況,你不會是貪汙了吧?


    接替劉星曲阜知縣的官員名叫張旭,同樣是參加順治元年科舉的士子,地地道道的遼東人。


    “張旭對吧,治罪什麽的等會再說,如果伱真的有罪,朕是絕對不會放過你的。你先把萬分緊急情況跟朕說一下,讓朕和兩位宰相知道,曲阜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是是是,這事還得從睿親王在山東主持分田說起……”張旭便將自己知道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還將自己的應對措施一並道出。


    多爾袞聽到曲阜百姓在家裏供奉著自己的長生牌位,心裏十分受用。如今曲阜之事也不是什麽大事,無非就是曲阜百姓念著他和皇帝的恩德,想要親自過來謝恩。


    就是規模有些大了點,竟然把堂堂一個知縣,嚇得跪地謝罪,至於嗎?


    “你是說曲阜百姓非常想見朕和睿親王一麵,聽到朕抵達曲阜的消息,連夜趕了過來?”


    張旭點了點頭:“是這樣的,兩位鄉官竭力勸阻,可百姓們根本不聽勸,鐵了心的要麵見陛下和睿親王。為了不讓百姓出現什麽意外,他們隻好居中調度。臣聽到消息侯,立馬將縣衙的縣吏捕快衙役都派了出去,下到各鄉協助兩位鄉官維持秩序。”


    “臣治民不利,還請陛下治臣之罪。”


    聽了前因後果,福臨這才稍稍放下心來,隻要不是盤剝百姓釀成民變就好。“先起來吧,這事也怪不得你,你先迴去安排好秩序,治罪之事暫且放下。”


    張旭走了,他帶著福臨的命令,迴去維持百姓秩序。剩下福臨,代善,多爾袞三人在帳篷裏大眼瞪小眼。


    “皇伯,十四叔,這事你們覺得該如何處理。”


    “百姓們要來見陛下,官員們難道還能攔著不讓他們見嗎?曲阜百姓之所以要來見陛下您,是想親自謝恩,多謝陛下您給他們分田,還將壓在他們頭頂作威作福的孔家給除了。”


    多爾袞自然不希望讓這群百姓迴去,這裏麵也有他一份功勞。沒看見百姓家裏供奉著他的長生牌位嗎,怎麽沒看見供代善的。


    代善主要是考慮以後的事情,這事畢竟有些耽誤農耕,能減則減。“陛下,臣覺得還是要注意下,之後若是有類似事件發生,當地官員一定要及時勸阻,哪怕勸阻不住,也最好每村挑幾個德高望重的百姓來晉見,萬萬不可全縣百姓出動。”


    “那就先這樣吧,看來今晚沒法睡覺了,二位叔伯都下去小憩一會兒,等會才有精神接見鄉裏的百姓。”


    各鄉根據路途遠近不同,抵達的時間各有不同。福臨幾人趁著大部隊沒到的檔口眯了一會,休息了一陣,各地百姓陸陸續續抵達。


    人山人海,火光將河道兩岸映的通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宗福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台左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台左相並收藏世宗福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