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發易服一事,拖是拖不過的,不如主動提出。而且福臨打心裏覺得長發難打理,哪怕是現代社會,一頭長發,洗,吹,梳,紮,都要好久,更別說沒有吹風機的古代了。


    休沐休沐,休很容易理解。沐呢?總不能是沐浴吧,十有八九是洗頭發。


    官員有專門的休息時間打理頭發,尋常百姓可沒有這個時間,那麽長的頭發不去打理,那味道可想而知。時間久了,必定是虱子叢生,容易引發疾病。


    剪短發就方便多了,隻需要剪,不需要剃,還容易打理,清潔衛生。福臨就喜歡剪寸頭,洗的快,幹的也快。


    “陛下,隻在官員之間易服,不推行至百姓當中,臣覺得是善政。畢竟尋常百姓,可能一年到頭也就一身衣服,沒有閑錢再去置辦新衣服。”


    代善不是沒有見過漢地的窮人,他也曾雖皇太極打到過永定門下,見過不少貧苦人家。他清楚得記得,那個大冬天,有一戶人家,全家人隻有一套衣服,兩床被子。


    一家人蜷縮在床上,用被子遮蔽身體,當兵丁將其一家從床上拉出來時,個個衣不蔽體。


    就這樣的情況,全麵推行易服不現實,倒是福臨提出的在官員之間推行易服,可行性很高。百姓貧困,官員可不窮,千裏求官隻為財,就算之前是個窮人,當官以後也會富得流油。


    真沒必要刮窮鬼的錢!


    “但是剃發之策,臣覺得還有待商榷。陛下若是不願意強行推行剃發,也不必多分田地和少服勞役。”


    “哦,皇伯的意思是?”


    “那些百姓本來就沒田,大清到了,願意給他們分田,已是他們天大的幸運,讓他們剃個發怎麽了?臣以為睿親王所言可行,願意剃發的,朝廷為其分發田地,將其編入八旗。”


    “至於不願意剃發的,也不必多造殺戮。活人總比死人有用,大清要用人的地方多著呢。對於這些人,可以將其打為囚徒,讓去從事苦役。”


    “目下,朝廷用人之處有三。


    其一,李賊退出燕京之時,下令焚燒宮闕,睿親王入京之時,隻一武英殿完好。陛下若要入主紫禁城,還需對宮闕進行修繕。


    其二,黃河屢屢泛濫,曾數次侵奪泗、淮之水入海,已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燕京若要穩固,必先穩固黃河。


    其三,開發黑龍江,非一朝一夕之功,雖已遷去六十餘萬百姓,但仍顯不足。


    以上三處,皆須大量人力,對於不從朝堂之策者,陛下無須憐憫。”


    福臨要推行均田和士紳一體納糧,肯定會將讀書人推到李自成和南邊的偽明,這會極大的拖延統一天下的進程。


    夜長夢多,時間一長,問題就會湧現。在代善看來,大清要麵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糧食。黃河泛濫成災,土地產出難以與南方諸省比,若是不能先把黃河整妥帖,光靠山河四省,不一定能統一。


    治河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這都是大清現在所欠缺的。


    “那依皇伯之見,所剃發式該當如何,沿用此前的辮發,還是朕提議的短發?”福臨隻關心這個,反正他自己是不願意留辮子。至於怎麽處理那些人,他覺得代善說的挺有道理。


    “二者皆可,願意留辮的,可以繼續留辮,不願意留辮的就如陛下所說,截短即可。”代善不想在這種小事上反對福臨,但也想保留辮發的傳統。


    想想也是,大家都有自己的傳統,不能單單隻尊重漢地百姓的傳統,滿洲和蒙古的傳統也需要尊重。


    “皇伯所言,諸位覺得如何?”福臨看向多爾袞等人,他本人覺得很好,比他想的要完善。到底是年紀擺在那,考慮的問題要周全些。


    “臣以為可行!”多爾袞思慮再三,覺得代善說的挺對。他本來打算對那些抗拒剃發的人舉起屠刀,現在看來,讓他們去做苦役更合適。


    至於發式,多爾袞傾向統一辮發,但皇帝帶頭反對,代善也表示兩個都行,他自然犯不著在這方麵去駁皇帝和首相的意。


    隻有範文程有些失落,孔家終究是沒保住。“陛下,臣請同睿親王一起,前往山東推行均田之策。”


    “可以,範師傅願意去,朕求之不得。孔家紮根山東兩千餘年,不知多少人借著聖人後裔之名,做了多少惡事,十四叔和範師傅還當仔細甄別。”


    “對於無辜的孔姓族人,朝堂當一視同仁,給其分田。若有殘民之賊,以二十年為限,二十年前朝堂既往不咎,二十年之內作惡者,一律從嚴處理。”


    第二天一大早,多爾袞和範文程便來向福臨辭行,帶著五千精銳轉到向南,開赴山東。


    薊州過去便是三河縣,多爾袞曾駐紮在此多日,福臨的車駕隻再次駐蹕一日,便又匆匆西行。福臨欲推行之策,還未正式公布,隻在內閣流傳,舊明的官員還以為迎來了王師。


    隻有最底層的百姓依舊麻木,換了皇帝,他們依舊是地主士紳的佃戶,依舊麵臨吃不飽穿不暖的悲慘境地。


    七月十七日,車駕抵達通州,濟爾哈朗攜豪格等一眾大臣將領迎駕。通州有一處行宮,福臨和兩宮太後在行宮裏接受官員的拜見。


    依舊禮,先對天行三跪九叩大禮,再拜見兩宮太後,最後才是帝後。來人之中也有部分漢官,福臨麵色如常,看不出他什麽態度,倒是朱微娖看著這些人有些不太舒服。


    七月十八日,經過近一個月得長途跋涉,福臨等人終於抵達燕京。未時,福臨攜皇後朱微娖,淑妃朱微婥,從正陽門入宮。


    這段時間,豪格和洪承疇領著人修繕皇宮,乾清宮已勉強可用。本來應該由福臨入住的乾清宮,被他讓出來供兩宮太後居住,他自己則入居武英殿。


    再次迴到紫禁城,朱微娖姐妹兩個感慨頗深,物非人非,連她們的身份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從一國公主,變成了另一國的後妃。


    入宮後,福臨和內閣隻頒布了兩道政令,一為崇禎起陵,議其廟號諡號。二為冊封朱慈炯為安樂公,命其奉祀大明朝曆代帝王。


    大明朝的宗廟在多爾袞進城時已被遷出,置於別地,如今祭祀他們的任務交到了朱慈炯手中。至於朱慈烺和朱慈炤,目前下落不明。


    命令下達以後,崇禎和周皇後的屍身被起出,重新裝入棺槨。袁妃,天啟後張氏,萬曆妃劉氏,也各依生前地位重新安葬。


    而經過幾天的商議,對崇禎的蓋棺定論工作結束:懷宗莊烈皇帝。


    一般來說,新朝隻會給前朝末代皇帝上諡號,上廟號的少之又少,崇禎能混上廟號,也算是福臨對得起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宗福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台左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台左相並收藏世宗福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