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學子們還隻休沐四次,時間便來到了崇禎十六年\/崇德八年的三月。
這段時間裏,神州大地上發生了許多事。
早在崇德七年十月時,皇太極就曾讓祖大壽給吳三桂去信,意圖招降吳三桂。然而直到崇德八年的正月十九,皇太極才收到吳三桂的迴信。
吳三桂的態度有些猶豫不決,大概意思就是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別著急,你讓我再考慮考慮。
收到迴信的當天,皇太極就給吳三桂迴信了,信中他再次好言相勸。“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次機會,殊可惜耳。”
隨後在第二天,皇太極就命令正黃旗的譚布與正紅旗的覺善去給吳三桂送信。從迴信這件事上可以看出,皇太極給了吳三桂極大的麵子。
以麾下勇將為信使,以幾千八旗兵馬為護衛,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從盛京開赴錦州。譚布等人奉命駐紮在錦州,頗有吳三桂不迴信,他們就不走的架勢。
二月初一,崇禎皇帝的心情很不好,除了因為國事紛雜,山河破碎,還因為這天又又又又發生日食了。
崇禎已經記不太清這是他登基以來的第幾次日食了。
坤寧宮裏,崇禎皇帝握著周皇後的手哭訴:“皇後,你說這是為什麽?自朕禦極以來,鏟除閹宦,勤於政事,不曾懈怠一天。”
“可到頭來,內有叛軍作亂,外有韃子寇邊。每臨大事,朕的那些大臣們隻會互相推諉,上不能為君效力,下不能安撫百姓。”
“如今承天府都陷於賊手了,朕連個軍餉都湊不出來。若是江山亡於朕手,朕有何麵目去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朕……愧對祖宗社稷!”
周皇後心疼自己的夫君,卻不知道說些什麽,隻能抱著崇禎一起痛哭。“陛下,莫要如此沮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傷心的不止是崇禎,還有皇太極。二月初十,皇太極最心愛的妃子,海蘭珠的陵墓竣工。隨著骨灰入葬,墓道封閉,海蘭珠留給皇太極的就隻剩下無盡的思念和一座已不可考的墓穴。
海蘭珠的墓穴就在盛京城北門五裏處,皇太極出巡狩獵路過墓旁,都要傷心落淚。
二十六日,皇太極下令禁建寺廟。小方喀拉聽到這道聖旨,隻覺得是喜出望外。祖製,這絕對要當成一條不可更改的祖製。
或許等以後入關了,還可以在這道聖旨的基礎上,做一點點適當的延伸。
這年頭的和尚尼姑道士,全部殺了可能會有冤枉的,但隔一個殺一個,肯定還有漏網之魚。
三月初二,皇太極下旨,命令朝鮮臣民斷掉與明朝的關係,全心全意侍奉大清。而南邊的明朝,又有一個王爺命喪賊手。
雖然這個王爺死的很憋屈,但他的後代卻出了一個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到了三月十六日這天,皇太極又病了。這已經是小方喀拉穿越以後,皇太極第三次生病了。
或許是感覺自己時日無多,皇太極下令大赦天下,死罪以下皆赦免。
隨後皇太極起了考校宗室子女學問的心思,到他生病這天,宗室子女們已經讀了整整兩個月的書。是騾子是馬,該拉出來溜溜了。
範文程接下聖旨後,立刻跑到校場上找到洪承疇,讓他將學生們召集起來。“彥演兄,陛下有旨,三日後考校諸子學問,還請你召集諸子,我好將此事告知他們。”
這會兒,小方喀拉等人正在進行戰陣演練。所演練之陣是洪承疇根據實際情況,對戚繼光的鴛鴦陣進行適當的修改而創造出來的一種陣法。
洪承疇善於練兵,帶兵打仗也很出色,自掌兵以來,未嚐一敗,李自成曾被他打得隻剩十多個人。直到鬆錦之戰,兵敗被俘。
“咚,咚,咚”急促的鼓聲響起,隨著一個“聚”字,原本分做數個小陣的眾人迅速結成方陣。
“陛下有旨,於三月二十日考校爾等學問,所有科目都會考到,還請諸位做好準備。”
“爾等皆為陛下子侄宗親,還請認真對待彼此考校,莫讓陛下失望。”
三天時間,轉瞬即逝,小方喀拉迎來了穿越後的第一次考試。
考試的地點位於鳳凰樓三樓,監考老師有皇帝皇太極,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
說句不好聽的話,爵位不到郡王以上,都沒資格來監考。至少這次沒有。
文化課的考校以貼經的方式進行,考試範圍包括三百千三篇開蒙讀物。貼經其實就是填空題,還是非常簡單的。
數學課考做題,語言課分筆試和口試。三門課程放在一起考,考完之後,再用漢語和蒙語做自我介紹。
隻需要介紹名字和年齡即可。
做題對於小方喀拉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以他十多年的做題經驗,參加一場小學一年級的考試,那還不是手拿把攥?
拿上毛筆之後,就是行雲流水,一氣嗬成。就是字有點,怎麽說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也不知道歐洲人此時發明了鋼筆沒有,若是買不到鋼筆的話,恐怕還是得練毛筆字。”
數學題共十道,前麵八題都很簡單,是最基礎的四則運算。不過最後兩題,薛鳳祚給宗親們上難度了。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二十七頭,下有七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雞兔同籠,可以稱得上是一道曆史悠久的題目了。隻用瞪眼法一算,小方喀拉就將正確答案寫了上去。
半足數減頭數,得兔數;頭數減兔數,得雉數。
不過最後一題卻讓方喀拉犯難了,倒不是因為題目太難,而是因為題目超綱了,沒法用現在學到的知識計算。
今有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凡百錢買百雞,翁,母,雛各幾何?
隻需設未知數,列方程式,這道題目就解決了。可是這樣一來,就需要用到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數字。
雖說這兩個東西此時已經傳入中國,但是還不曾有人想到過,可以用它們來解數學題。
觀念是最難改變的,阿拉伯數字曾兩度傳入中國,卻從未被啟用過,直到十九世紀才得到廣泛的使用。
“或許,我可以以皇帝之尊,將此法推行全國?”方喀拉如是想到。
這段時間裏,神州大地上發生了許多事。
早在崇德七年十月時,皇太極就曾讓祖大壽給吳三桂去信,意圖招降吳三桂。然而直到崇德八年的正月十九,皇太極才收到吳三桂的迴信。
吳三桂的態度有些猶豫不決,大概意思就是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別著急,你讓我再考慮考慮。
收到迴信的當天,皇太極就給吳三桂迴信了,信中他再次好言相勸。“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次機會,殊可惜耳。”
隨後在第二天,皇太極就命令正黃旗的譚布與正紅旗的覺善去給吳三桂送信。從迴信這件事上可以看出,皇太極給了吳三桂極大的麵子。
以麾下勇將為信使,以幾千八旗兵馬為護衛,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從盛京開赴錦州。譚布等人奉命駐紮在錦州,頗有吳三桂不迴信,他們就不走的架勢。
二月初一,崇禎皇帝的心情很不好,除了因為國事紛雜,山河破碎,還因為這天又又又又發生日食了。
崇禎已經記不太清這是他登基以來的第幾次日食了。
坤寧宮裏,崇禎皇帝握著周皇後的手哭訴:“皇後,你說這是為什麽?自朕禦極以來,鏟除閹宦,勤於政事,不曾懈怠一天。”
“可到頭來,內有叛軍作亂,外有韃子寇邊。每臨大事,朕的那些大臣們隻會互相推諉,上不能為君效力,下不能安撫百姓。”
“如今承天府都陷於賊手了,朕連個軍餉都湊不出來。若是江山亡於朕手,朕有何麵目去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朕……愧對祖宗社稷!”
周皇後心疼自己的夫君,卻不知道說些什麽,隻能抱著崇禎一起痛哭。“陛下,莫要如此沮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傷心的不止是崇禎,還有皇太極。二月初十,皇太極最心愛的妃子,海蘭珠的陵墓竣工。隨著骨灰入葬,墓道封閉,海蘭珠留給皇太極的就隻剩下無盡的思念和一座已不可考的墓穴。
海蘭珠的墓穴就在盛京城北門五裏處,皇太極出巡狩獵路過墓旁,都要傷心落淚。
二十六日,皇太極下令禁建寺廟。小方喀拉聽到這道聖旨,隻覺得是喜出望外。祖製,這絕對要當成一條不可更改的祖製。
或許等以後入關了,還可以在這道聖旨的基礎上,做一點點適當的延伸。
這年頭的和尚尼姑道士,全部殺了可能會有冤枉的,但隔一個殺一個,肯定還有漏網之魚。
三月初二,皇太極下旨,命令朝鮮臣民斷掉與明朝的關係,全心全意侍奉大清。而南邊的明朝,又有一個王爺命喪賊手。
雖然這個王爺死的很憋屈,但他的後代卻出了一個十分了不起的人物。
到了三月十六日這天,皇太極又病了。這已經是小方喀拉穿越以後,皇太極第三次生病了。
或許是感覺自己時日無多,皇太極下令大赦天下,死罪以下皆赦免。
隨後皇太極起了考校宗室子女學問的心思,到他生病這天,宗室子女們已經讀了整整兩個月的書。是騾子是馬,該拉出來溜溜了。
範文程接下聖旨後,立刻跑到校場上找到洪承疇,讓他將學生們召集起來。“彥演兄,陛下有旨,三日後考校諸子學問,還請你召集諸子,我好將此事告知他們。”
這會兒,小方喀拉等人正在進行戰陣演練。所演練之陣是洪承疇根據實際情況,對戚繼光的鴛鴦陣進行適當的修改而創造出來的一種陣法。
洪承疇善於練兵,帶兵打仗也很出色,自掌兵以來,未嚐一敗,李自成曾被他打得隻剩十多個人。直到鬆錦之戰,兵敗被俘。
“咚,咚,咚”急促的鼓聲響起,隨著一個“聚”字,原本分做數個小陣的眾人迅速結成方陣。
“陛下有旨,於三月二十日考校爾等學問,所有科目都會考到,還請諸位做好準備。”
“爾等皆為陛下子侄宗親,還請認真對待彼此考校,莫讓陛下失望。”
三天時間,轉瞬即逝,小方喀拉迎來了穿越後的第一次考試。
考試的地點位於鳳凰樓三樓,監考老師有皇帝皇太極,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
說句不好聽的話,爵位不到郡王以上,都沒資格來監考。至少這次沒有。
文化課的考校以貼經的方式進行,考試範圍包括三百千三篇開蒙讀物。貼經其實就是填空題,還是非常簡單的。
數學課考做題,語言課分筆試和口試。三門課程放在一起考,考完之後,再用漢語和蒙語做自我介紹。
隻需要介紹名字和年齡即可。
做題對於小方喀拉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以他十多年的做題經驗,參加一場小學一年級的考試,那還不是手拿把攥?
拿上毛筆之後,就是行雲流水,一氣嗬成。就是字有點,怎麽說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也不知道歐洲人此時發明了鋼筆沒有,若是買不到鋼筆的話,恐怕還是得練毛筆字。”
數學題共十道,前麵八題都很簡單,是最基礎的四則運算。不過最後兩題,薛鳳祚給宗親們上難度了。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二十七頭,下有七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雞兔同籠,可以稱得上是一道曆史悠久的題目了。隻用瞪眼法一算,小方喀拉就將正確答案寫了上去。
半足數減頭數,得兔數;頭數減兔數,得雉數。
不過最後一題卻讓方喀拉犯難了,倒不是因為題目太難,而是因為題目超綱了,沒法用現在學到的知識計算。
今有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凡百錢買百雞,翁,母,雛各幾何?
隻需設未知數,列方程式,這道題目就解決了。可是這樣一來,就需要用到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數字。
雖說這兩個東西此時已經傳入中國,但是還不曾有人想到過,可以用它們來解數學題。
觀念是最難改變的,阿拉伯數字曾兩度傳入中國,卻從未被啟用過,直到十九世紀才得到廣泛的使用。
“或許,我可以以皇帝之尊,將此法推行全國?”方喀拉如是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