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斯頓的計劃大致上是可行的,最主要的就是看美國上不上套,不過根據前世情況,英國在忽悠美國人上還是很有一手的。
英國的戰時宣傳局下設有專門攻略美國的信息部門,同時聘用了大量熟悉美國國情的專業人員遊說美國的上層階級和各領域精英,兜售加入協約國陣營的好處。
而美國的民間輿論也受到英國的深刻影響,這一點很好理解,如今美國可不是前世的世界霸主,現在世界輿論霸權牢牢掌握在英國手中。
輿論霸權可以說是每一任世界霸主的特權,就比如前世二十一世紀,強如遠東帝國,俄羅斯這種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大國,不僅被這種輿論霸權圍剿,同時國內還有一批被扶植起來的應聲蟲。
至於其他國家,除非搞朝鮮或者古巴,厄立特裏亞等國家那種信息封閉策略和全世界脫節,否則都別想擺脫輿論霸權的圍剿和收割。
最典型的就是蘇聯,蘇聯後期確實是一個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政權,但在西方的顏色革命之下,上層主動投降,解構自己的統治基礎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相對於蘇聯後期的統治階層,顯然朝鮮政府的高層的手段和眼界就要高明的多,畢竟蘇聯如果真拖下去,再怎麽衰落,也比後來俄羅斯要強的多。
而這也正說明了,蘇聯領導階層斷帶的嚴重性,不過一個以理想主義開國的國家,衝鋒陷陣的忠義之士也最容易倒在戰場和政治鬥爭之中,這也就不難理解蘇聯後期連合格的領導人都找不出來。
而今,控製世界輿論霸權的就是英國人,而美國雖然在經濟和工業上已經超越了英國,卻也無法擺脫英國幾百年積累下雄厚的軟實力鎖鏈。
在這方麵,反而是東非受到英國輿論霸權的威脅比較小,當然,這僅限於東非國內,在海外東非同樣被英國抹黑,貶低的很慘。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於過去東非長期施行“閉關鎖國”政策,英國主導下的世界輿論霸權難以對東非形成滲透。
雖然一戰前,東非已經對外開放,但是這個時候,英國已經來不及在東非再布置一套輿論機器。
而且,即便是開放後的東非,也很難有其他力量滲透東非輿論體係之中,畢竟東非依舊在施行閉關鎖國時代的言論審核製度。
……
棉蘭老島。
1917年7月。
自由號抵達了棉蘭老島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達沃,作為前世菲律賓第三大城市,而今達沃在東非的建設下,發展也算比較迅速,人口達到了三萬多。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東非在血洗了當地的土著抵抗勢力之後,可以說整個棉蘭老島的人口直接斷崖式下降。
而達沃市的情況又比以三寶顏市為首的東部地區要強的多,棉蘭老島東部也就是曾經島上阿拉伯教人口分布最多的區域,為了徹底掌握三寶顏市這座古城,東非幾乎將當地變成白地。
而達沃好歹還有一些未開化的土著,他們隻有不成體係的原始宗教,所以勉強被東非政府接納,當然,依照東非向來的德行,留下的大多數土著必然都是當地的女性。
畢竟東非也需要為殖民地的“光棍”們考慮,這樣有利於東非在當地的統治穩定。
後來,東非由招募了一大批移民,才讓如今達沃市的人口增加到三萬以上,這個人口規模在棉蘭老島僅次於三寶顏市。
在東非治理下的棉蘭老島,人口定居點相當分散,所以達沃市和三寶顏市兩個地方,能成為人口破萬的城市已經相當不易。
這主要是受到了棉蘭老島複雜的地形以及龐大的麵積限製,東非當初購入棉蘭老島可不僅僅是一個島嶼,而是覆蓋一大片島嶼群。
這些島嶼群,有不少地方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來形容最為貼切,因為棉蘭老島殖民地多島嶼和海灣,所以很多地方都有戰略價值。
東非可以不要,但是不能讓敵人占領這些地方,尤其是北邊的美國,所以為了在棉蘭老島插旗,東非隻能將有限的人口分散分布。
甚至一些主要島嶼,人口可能都隻有兩位數,這一點人口的作用,隻是為了證明東非對這裏的統治。
就比如前世菲律賓第三大島——薩馬島,它也是東非和西班牙關於棉蘭老島交易中的一部分。
而目前,薩馬島上的人口總量隻有一萬多人,而前世這座島嶼的人口卻高達一百多萬。
由此可見,棉蘭老島殖民地人口的極度匱乏,整個棉蘭老島殖民地的總人口,也才不到六十多萬,這已經是東非十幾年努力的結果。
自由號上,斯拉夫人們伸頭看著相較而言比較繁華的達沃市。
“這裏就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地麽?看起來條件還算不錯,畢竟有這麽多人口,說明這裏並不是完全沒有得到開發的地方。”
“一路下來,過了馬六甲海峽之後,這是我見過人口第二多的地方,他的規模比三寶顏市要小一些。”
三寶顏市的人口比達沃多了將近一萬,所以城市規模也就顯得比這裏大很多。
“整個南洋,幾乎都是長著奇怪形態植被的雨林,有些類似奧斯曼帝國的植被,不過奧斯曼帝國南部都是沙漠,這裏幾乎看不到人煙,和俄國更是沒辦法相提並論。”
“開發程度太低了,烏克蘭可都是大片開發出來的良田,就算奧斯曼帝國的沙漠地帶也有很多開發的綠洲,而這裏簡直就像與世隔絕的地方,要麽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要麽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雨林。”
“如果生活在這種地方,真不知道要有多麽絕望。”
“還有這裏的氣候,自從離開巴士拉以後,船上的溫度就越來越高,空氣也越來越潮濕,最糟糕的還是暈船。”
“也就是東非人提供的食物和藥品充足,否則我不敢相信到這裏生活會有多麽絕望,希望登上陸地以後,我們的居住環境能夠好一點。”
自由號上的斯拉夫人,都表現出了極大的驚慌,以及對未來命運的茫然,實在是南洋地區太過荒涼了,再搭配上這裏糟糕的氣候,沒有人能安下心來。
在海上漂泊的這些天裏,可以說沒有幾個人依舊神采奕奕的,其實從同盟國將他們帶離烏克蘭之後,絕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態都不怎麽好。
在斯拉夫人的爭議中,自由號終於停靠在了達沃市的碼頭。
這讓希爾達船長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哈哈大笑道:“終於抵達終點了,這二十多天的路程,實在是不好受。”
即便是老水手,都很難熬過這樣的旅途,可以想象絕大部分連大海都沒見識過的斯拉夫人這二十多天裏遭受了怎樣的折磨。
大副維爾克尼茨對希爾達說道:“我知道達沃市的一家酒吧,等安排好交接工作後,我帶你們去喝上一杯冰鎮啤酒,那家酒館的酒水都是本土生產的運過來的,味道相當不錯。”
大副維爾克尼茨對達沃市是比較熟悉的,他曾經到過這裏十幾次,不過那是駕駛一艘新型的商業輪船,而不是自由號這艘老掉牙的風帆船。
英國的戰時宣傳局下設有專門攻略美國的信息部門,同時聘用了大量熟悉美國國情的專業人員遊說美國的上層階級和各領域精英,兜售加入協約國陣營的好處。
而美國的民間輿論也受到英國的深刻影響,這一點很好理解,如今美國可不是前世的世界霸主,現在世界輿論霸權牢牢掌握在英國手中。
輿論霸權可以說是每一任世界霸主的特權,就比如前世二十一世紀,強如遠東帝國,俄羅斯這種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大國,不僅被這種輿論霸權圍剿,同時國內還有一批被扶植起來的應聲蟲。
至於其他國家,除非搞朝鮮或者古巴,厄立特裏亞等國家那種信息封閉策略和全世界脫節,否則都別想擺脫輿論霸權的圍剿和收割。
最典型的就是蘇聯,蘇聯後期確實是一個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政權,但在西方的顏色革命之下,上層主動投降,解構自己的統治基礎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相對於蘇聯後期的統治階層,顯然朝鮮政府的高層的手段和眼界就要高明的多,畢竟蘇聯如果真拖下去,再怎麽衰落,也比後來俄羅斯要強的多。
而這也正說明了,蘇聯領導階層斷帶的嚴重性,不過一個以理想主義開國的國家,衝鋒陷陣的忠義之士也最容易倒在戰場和政治鬥爭之中,這也就不難理解蘇聯後期連合格的領導人都找不出來。
而今,控製世界輿論霸權的就是英國人,而美國雖然在經濟和工業上已經超越了英國,卻也無法擺脫英國幾百年積累下雄厚的軟實力鎖鏈。
在這方麵,反而是東非受到英國輿論霸權的威脅比較小,當然,這僅限於東非國內,在海外東非同樣被英國抹黑,貶低的很慘。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於過去東非長期施行“閉關鎖國”政策,英國主導下的世界輿論霸權難以對東非形成滲透。
雖然一戰前,東非已經對外開放,但是這個時候,英國已經來不及在東非再布置一套輿論機器。
而且,即便是開放後的東非,也很難有其他力量滲透東非輿論體係之中,畢竟東非依舊在施行閉關鎖國時代的言論審核製度。
……
棉蘭老島。
1917年7月。
自由號抵達了棉蘭老島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達沃,作為前世菲律賓第三大城市,而今達沃在東非的建設下,發展也算比較迅速,人口達到了三萬多。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東非在血洗了當地的土著抵抗勢力之後,可以說整個棉蘭老島的人口直接斷崖式下降。
而達沃市的情況又比以三寶顏市為首的東部地區要強的多,棉蘭老島東部也就是曾經島上阿拉伯教人口分布最多的區域,為了徹底掌握三寶顏市這座古城,東非幾乎將當地變成白地。
而達沃好歹還有一些未開化的土著,他們隻有不成體係的原始宗教,所以勉強被東非政府接納,當然,依照東非向來的德行,留下的大多數土著必然都是當地的女性。
畢竟東非也需要為殖民地的“光棍”們考慮,這樣有利於東非在當地的統治穩定。
後來,東非由招募了一大批移民,才讓如今達沃市的人口增加到三萬以上,這個人口規模在棉蘭老島僅次於三寶顏市。
在東非治理下的棉蘭老島,人口定居點相當分散,所以達沃市和三寶顏市兩個地方,能成為人口破萬的城市已經相當不易。
這主要是受到了棉蘭老島複雜的地形以及龐大的麵積限製,東非當初購入棉蘭老島可不僅僅是一個島嶼,而是覆蓋一大片島嶼群。
這些島嶼群,有不少地方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來形容最為貼切,因為棉蘭老島殖民地多島嶼和海灣,所以很多地方都有戰略價值。
東非可以不要,但是不能讓敵人占領這些地方,尤其是北邊的美國,所以為了在棉蘭老島插旗,東非隻能將有限的人口分散分布。
甚至一些主要島嶼,人口可能都隻有兩位數,這一點人口的作用,隻是為了證明東非對這裏的統治。
就比如前世菲律賓第三大島——薩馬島,它也是東非和西班牙關於棉蘭老島交易中的一部分。
而目前,薩馬島上的人口總量隻有一萬多人,而前世這座島嶼的人口卻高達一百多萬。
由此可見,棉蘭老島殖民地人口的極度匱乏,整個棉蘭老島殖民地的總人口,也才不到六十多萬,這已經是東非十幾年努力的結果。
自由號上,斯拉夫人們伸頭看著相較而言比較繁華的達沃市。
“這裏就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地麽?看起來條件還算不錯,畢竟有這麽多人口,說明這裏並不是完全沒有得到開發的地方。”
“一路下來,過了馬六甲海峽之後,這是我見過人口第二多的地方,他的規模比三寶顏市要小一些。”
三寶顏市的人口比達沃多了將近一萬,所以城市規模也就顯得比這裏大很多。
“整個南洋,幾乎都是長著奇怪形態植被的雨林,有些類似奧斯曼帝國的植被,不過奧斯曼帝國南部都是沙漠,這裏幾乎看不到人煙,和俄國更是沒辦法相提並論。”
“開發程度太低了,烏克蘭可都是大片開發出來的良田,就算奧斯曼帝國的沙漠地帶也有很多開發的綠洲,而這裏簡直就像與世隔絕的地方,要麽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要麽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雨林。”
“如果生活在這種地方,真不知道要有多麽絕望。”
“還有這裏的氣候,自從離開巴士拉以後,船上的溫度就越來越高,空氣也越來越潮濕,最糟糕的還是暈船。”
“也就是東非人提供的食物和藥品充足,否則我不敢相信到這裏生活會有多麽絕望,希望登上陸地以後,我們的居住環境能夠好一點。”
自由號上的斯拉夫人,都表現出了極大的驚慌,以及對未來命運的茫然,實在是南洋地區太過荒涼了,再搭配上這裏糟糕的氣候,沒有人能安下心來。
在海上漂泊的這些天裏,可以說沒有幾個人依舊神采奕奕的,其實從同盟國將他們帶離烏克蘭之後,絕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態都不怎麽好。
在斯拉夫人的爭議中,自由號終於停靠在了達沃市的碼頭。
這讓希爾達船長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哈哈大笑道:“終於抵達終點了,這二十多天的路程,實在是不好受。”
即便是老水手,都很難熬過這樣的旅途,可以想象絕大部分連大海都沒見識過的斯拉夫人這二十多天裏遭受了怎樣的折磨。
大副維爾克尼茨對希爾達說道:“我知道達沃市的一家酒吧,等安排好交接工作後,我帶你們去喝上一杯冰鎮啤酒,那家酒館的酒水都是本土生產的運過來的,味道相當不錯。”
大副維爾克尼茨對達沃市是比較熟悉的,他曾經到過這裏十幾次,不過那是駕駛一艘新型的商業輪船,而不是自由號這艘老掉牙的風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