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2月1日。
普奧聯軍到達艾達河南岸,趁著夜色籠罩下的昏暗,在河麵升騰彌漫的茫茫霧靄掩蓋下,寂靜曲折的艾達河上人馬穿行。
南岸的德意誌聯合軍指揮部,調動所有可用的船隻,和己方掌握的大小橋梁匆忙地通過了冰冷的艾達河。
數萬大軍,在狹窄平靜的艾達河麵前急切行軍,帶來的動靜可小不了。
即使軍隊在出發前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但是大規模的軍隊調動,隻要丹麥人偵察兵不是瞎子和聾子還是能觀察到的。
但是丹麥人隻能眼睜睜看著一切的發生,聯軍的兵力占絕對優勢,而分散在日德蘭半島狹窄的地形上的聯軍部隊,對於丹麥這種小國來說簡直就是鋪天蓋地。
愛達河曲折蜿蜒,可以登陸的地點多,難以防守。更要命的是發源於基爾南部丘陵的艾達河,水流平緩,河麵也不寬闊,注定無法堅守。
除非舉國之力修築一條防線,沿著艾達河綿延百十裏,對於人口隻有幾百萬的丹麥短時間內自然不可能辦到。
不久,聯軍先頭部隊已經在北岸登陸,開始搭建沿岸陣地。
丹麥軍隊暫且不敢輕舉妄動,隻是遠遠注視,偵察騎兵遊蕩在聯軍部隊的邊沿。
在這種詭異的環境下,雙方死死盯著對方,達成微妙的平衡。
丹麥軍方不敢怠慢,收縮兵力和聯軍對峙的同時,快馬加鞭的將德意誌聯軍越過艾達河的消息發向王都。
等待政府的指令,做出對應措施,作為防守方,同時是劣勢方,丹麥陸軍不敢擅自行動。
把問題盡可能的誇大,把危險的局勢盡可能的向後方傳達,這樣即使後續失利,也可以把罪責推向敵人。
不是士兵們懈怠了,而是德國人不講武德,兩個流氓國家拉著一幫小弟來攻擊我。
即使我失敗了,也是政府自己政治的失敗,敵人那麽強,你還拉不到盟友下場,等著下台吧!
丹麥政府當然不可能坐以待斃,外交部緊急聯係英國大使。
首相親自帶隊向英國大使尋求幫助,同時政府向俄國,法國,甚至瑞典都派出公使。
很可惜各國公使語焉不詳,倒是英國依舊明確支持丹麥,不過當涉及出兵問題時,英國人表示,正在等國內消息,不要急,我相信王國很快就會做出迴應的。
2月2日。
普魯士率先向丹麥陣地進行了試探性進攻,試圖包抄丹麥人的側翼。
……
半小時前
日德蘭半島上的冬日依舊寒冷,寒風吹過手握鋼槍的士兵臉龐,嘴巴唿出的寒氣瞬間在眼前形成一片白霧。
帶隊的軍官從懷裏掏出一包香煙,煙盒上打印著“矢車菊”的精致標記,這是恩斯特煙草廠的商標。
打開煙盒上的紙質蓋子,從裏麵抽出一支來放入嘴裏叼著。
隨手從口袋裏掏出煤油打火機,在坑道裏,靠著土牆,縮著腦袋,一隻手護住風口,另一隻手,撥動燧石滑輪,一陣火花激烈噴射出,瞬間引燃前方的浸油棉芯。
年輕的軍官,嘴對著火焰,把口中的香煙引燃。這支煙前端開始發出忽明忽暗的紅色光焰,
狠狠地吸上一大口,經過咽喉,在肺葉中流動,再順著氣息吐出大股煙霧。
年輕軍官感覺神清氣爽,內心的焦躁仿佛得到了緩解。開始鎮靜的等待衝鋒號令。
……
隨著,指揮部下達命令,普魯士軍隊開始攻擊,在軍官的帶領下,士兵們向著丹麥人的防禦工事發起衝鋒。
伴隨著炮火的嘶吼聲,身經百戰的普魯士士兵,向前方穩步推進,沒有人敢後退。
隻有進攻和手中的槍支才是士兵的依靠,換彈,瞄準,射擊,一氣嗬成。
炮火交織,在大地上砸出一個又一個坑窪。塵土中彌漫著硝煙,隻有敵人槍炮射擊時的火光指引著前進的道路。
“砰…砰…砰……”
在一陣激烈的槍炮聲音,丹麥人依靠著防禦工事和地利,成功阻擋住了普魯士的進攻。
雖然,普魯士士兵還在進攻,但是明顯槍聲稀疏了一些。
第一波進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衝鋒部隊,死傷慘重,但是沒有擊潰紀律嚴明的普魯士軍隊。作為試探,後方指揮所果斷命令強攻部隊有序撤下來。
聯軍與丹麥的第一步交火就這樣結束了,對於丹麥人來說,普魯士蠻子不過如此。
普魯士的後方指揮官倒是無所謂,這隻是開胃菜,才到哪!後方的火炮還未就位,先前的進攻不過是試一試丹麥陸軍的成色罷了。
丹麥人還是有些破壞力的,但是在普魯士軍官們看來還遠遠不夠。
普魯士人最不怕打硬仗,作為歐洲武德最充沛的國家,什麽陣仗沒見過。
而且這次還隻是普魯士單獨試探,德意誌邦聯,奧地利帝國都還沒出手呢!
幾方實力可以說是丹麥人的數倍,對於和法,俄,奧等強國打交道的普魯士王國,從前都是在逆境中爆發。
像丹麥這種已經沒落的國家,完全看不上眼,這種順風局簡直不要自信感爆棚。
丹麥人上次(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能夠獲勝,更多是依靠國際勢力,這次丹麥政府反而在政治上表現出遲鈍。
沒有及時串聯歐陸上的其他國家來助威,比如此前已經對普魯士加以警告的英國。
現在英國人都還沒有大動作,作為海軍強國,讓英國人單獨行動在歐陸上耀武揚威是辦不到的。
至於法國,倒是可以打斷普魯士的計劃,但是俾斯麥早已經玩明白了外交領域,用其他利益換取了拿破侖三世政府的沉默。
英國人倒是希望拉攏沙俄下水,但是上次克裏米亞戰爭英法聯手重創了俄國人,俄國自然不可能此時幹涉歐陸風雲。
這就讓英國人犯了難,總不可能海軍上岸去和普魯士蠻子拚命吧!
所以英國人隻能口頭上給予丹麥人一切支持,但是毫無出兵的誠意。
維持當然歐陸勢力的平衡是英國的國策,丹麥失去兩個公國完全構不成對大陸局勢的影響。
頂多是丹麥人撤迴日德蘭半島內部,損失些土地,而且失敗的丹麥人必然加劇對普魯士的仇視,更加堅定的站在英國人這一邊,為下一次歐陸動蕩時英國在歐洲大陸上埋下暗子。
當然英國人還有其他招可以使,遠達不到戰爭的要求,而且丹麥人也沒有使出全力呢!
要知道丹麥雖然是個小國,但是曆史上也發達過,單就上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就表現出不俗的實力。
丹麥人控製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達,放在現在也能養起數目可觀的軍隊。
戰爭又總是充滿不確定性,萬一丹麥人挺過來了呢?而且丹麥政府在戰爭開始前還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自信,不然也搞不到現在這個地步。
雖然不知道丹麥政府哪來的自信(至少恩斯特這樣認為)。但是不妨礙丹麥政府在外交領域的遲鈍。
現在普魯士通過合縱連橫,穩住了大多數強國,還拉攏上了奧地利和德意誌邦聯。
在輿論外交上的壓力沒有了,軍事上隻要不遭受重大挫折,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就是碗裏的肉。不過,前提是戰後搞定奧地利,但是,俾斯麥早已經胸有成竹。
普奧聯軍到達艾達河南岸,趁著夜色籠罩下的昏暗,在河麵升騰彌漫的茫茫霧靄掩蓋下,寂靜曲折的艾達河上人馬穿行。
南岸的德意誌聯合軍指揮部,調動所有可用的船隻,和己方掌握的大小橋梁匆忙地通過了冰冷的艾達河。
數萬大軍,在狹窄平靜的艾達河麵前急切行軍,帶來的動靜可小不了。
即使軍隊在出發前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但是大規模的軍隊調動,隻要丹麥人偵察兵不是瞎子和聾子還是能觀察到的。
但是丹麥人隻能眼睜睜看著一切的發生,聯軍的兵力占絕對優勢,而分散在日德蘭半島狹窄的地形上的聯軍部隊,對於丹麥這種小國來說簡直就是鋪天蓋地。
愛達河曲折蜿蜒,可以登陸的地點多,難以防守。更要命的是發源於基爾南部丘陵的艾達河,水流平緩,河麵也不寬闊,注定無法堅守。
除非舉國之力修築一條防線,沿著艾達河綿延百十裏,對於人口隻有幾百萬的丹麥短時間內自然不可能辦到。
不久,聯軍先頭部隊已經在北岸登陸,開始搭建沿岸陣地。
丹麥軍隊暫且不敢輕舉妄動,隻是遠遠注視,偵察騎兵遊蕩在聯軍部隊的邊沿。
在這種詭異的環境下,雙方死死盯著對方,達成微妙的平衡。
丹麥軍方不敢怠慢,收縮兵力和聯軍對峙的同時,快馬加鞭的將德意誌聯軍越過艾達河的消息發向王都。
等待政府的指令,做出對應措施,作為防守方,同時是劣勢方,丹麥陸軍不敢擅自行動。
把問題盡可能的誇大,把危險的局勢盡可能的向後方傳達,這樣即使後續失利,也可以把罪責推向敵人。
不是士兵們懈怠了,而是德國人不講武德,兩個流氓國家拉著一幫小弟來攻擊我。
即使我失敗了,也是政府自己政治的失敗,敵人那麽強,你還拉不到盟友下場,等著下台吧!
丹麥政府當然不可能坐以待斃,外交部緊急聯係英國大使。
首相親自帶隊向英國大使尋求幫助,同時政府向俄國,法國,甚至瑞典都派出公使。
很可惜各國公使語焉不詳,倒是英國依舊明確支持丹麥,不過當涉及出兵問題時,英國人表示,正在等國內消息,不要急,我相信王國很快就會做出迴應的。
2月2日。
普魯士率先向丹麥陣地進行了試探性進攻,試圖包抄丹麥人的側翼。
……
半小時前
日德蘭半島上的冬日依舊寒冷,寒風吹過手握鋼槍的士兵臉龐,嘴巴唿出的寒氣瞬間在眼前形成一片白霧。
帶隊的軍官從懷裏掏出一包香煙,煙盒上打印著“矢車菊”的精致標記,這是恩斯特煙草廠的商標。
打開煙盒上的紙質蓋子,從裏麵抽出一支來放入嘴裏叼著。
隨手從口袋裏掏出煤油打火機,在坑道裏,靠著土牆,縮著腦袋,一隻手護住風口,另一隻手,撥動燧石滑輪,一陣火花激烈噴射出,瞬間引燃前方的浸油棉芯。
年輕的軍官,嘴對著火焰,把口中的香煙引燃。這支煙前端開始發出忽明忽暗的紅色光焰,
狠狠地吸上一大口,經過咽喉,在肺葉中流動,再順著氣息吐出大股煙霧。
年輕軍官感覺神清氣爽,內心的焦躁仿佛得到了緩解。開始鎮靜的等待衝鋒號令。
……
隨著,指揮部下達命令,普魯士軍隊開始攻擊,在軍官的帶領下,士兵們向著丹麥人的防禦工事發起衝鋒。
伴隨著炮火的嘶吼聲,身經百戰的普魯士士兵,向前方穩步推進,沒有人敢後退。
隻有進攻和手中的槍支才是士兵的依靠,換彈,瞄準,射擊,一氣嗬成。
炮火交織,在大地上砸出一個又一個坑窪。塵土中彌漫著硝煙,隻有敵人槍炮射擊時的火光指引著前進的道路。
“砰…砰…砰……”
在一陣激烈的槍炮聲音,丹麥人依靠著防禦工事和地利,成功阻擋住了普魯士的進攻。
雖然,普魯士士兵還在進攻,但是明顯槍聲稀疏了一些。
第一波進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衝鋒部隊,死傷慘重,但是沒有擊潰紀律嚴明的普魯士軍隊。作為試探,後方指揮所果斷命令強攻部隊有序撤下來。
聯軍與丹麥的第一步交火就這樣結束了,對於丹麥人來說,普魯士蠻子不過如此。
普魯士的後方指揮官倒是無所謂,這隻是開胃菜,才到哪!後方的火炮還未就位,先前的進攻不過是試一試丹麥陸軍的成色罷了。
丹麥人還是有些破壞力的,但是在普魯士軍官們看來還遠遠不夠。
普魯士人最不怕打硬仗,作為歐洲武德最充沛的國家,什麽陣仗沒見過。
而且這次還隻是普魯士單獨試探,德意誌邦聯,奧地利帝國都還沒出手呢!
幾方實力可以說是丹麥人的數倍,對於和法,俄,奧等強國打交道的普魯士王國,從前都是在逆境中爆發。
像丹麥這種已經沒落的國家,完全看不上眼,這種順風局簡直不要自信感爆棚。
丹麥人上次(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能夠獲勝,更多是依靠國際勢力,這次丹麥政府反而在政治上表現出遲鈍。
沒有及時串聯歐陸上的其他國家來助威,比如此前已經對普魯士加以警告的英國。
現在英國人都還沒有大動作,作為海軍強國,讓英國人單獨行動在歐陸上耀武揚威是辦不到的。
至於法國,倒是可以打斷普魯士的計劃,但是俾斯麥早已經玩明白了外交領域,用其他利益換取了拿破侖三世政府的沉默。
英國人倒是希望拉攏沙俄下水,但是上次克裏米亞戰爭英法聯手重創了俄國人,俄國自然不可能此時幹涉歐陸風雲。
這就讓英國人犯了難,總不可能海軍上岸去和普魯士蠻子拚命吧!
所以英國人隻能口頭上給予丹麥人一切支持,但是毫無出兵的誠意。
維持當然歐陸勢力的平衡是英國的國策,丹麥失去兩個公國完全構不成對大陸局勢的影響。
頂多是丹麥人撤迴日德蘭半島內部,損失些土地,而且失敗的丹麥人必然加劇對普魯士的仇視,更加堅定的站在英國人這一邊,為下一次歐陸動蕩時英國在歐洲大陸上埋下暗子。
當然英國人還有其他招可以使,遠達不到戰爭的要求,而且丹麥人也沒有使出全力呢!
要知道丹麥雖然是個小國,但是曆史上也發達過,單就上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就表現出不俗的實力。
丹麥人控製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達,放在現在也能養起數目可觀的軍隊。
戰爭又總是充滿不確定性,萬一丹麥人挺過來了呢?而且丹麥政府在戰爭開始前還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自信,不然也搞不到現在這個地步。
雖然不知道丹麥政府哪來的自信(至少恩斯特這樣認為)。但是不妨礙丹麥政府在外交領域的遲鈍。
現在普魯士通過合縱連橫,穩住了大多數強國,還拉攏上了奧地利和德意誌邦聯。
在輿論外交上的壓力沒有了,軍事上隻要不遭受重大挫折,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就是碗裏的肉。不過,前提是戰後搞定奧地利,但是,俾斯麥早已經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