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百年工程(九)
宋文遠的話讓皇帝陷入了沉思,如今國庫是儲備了不少錢,這些年好多大的項目都是動用的皇家財團的資本,也就是動用的皇帝與宋文遠的私人財產。
皇帝花錢是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宋文遠又為了什麽呢,這些年宋文遠一直都是任勞任怨,從來不爭權,也不攬權。
可是越是這樣,皇帝就越覺得宋文遠離他這個皇帝很遠,他有一種錯覺,若是有一天自己做了對不起宋文遠的事,宋文遠很有可能會帶著妻兒遠赴海外,讓他再也見不到人。
如今的大周國力蒸蒸日上,裏麵有多少宋文遠的心血,皇帝看得清清楚楚,他很清楚自己在新政的規劃上幫不了宋文遠,隻能在背後全力的支持他,不管是什麽樣的攻訐,皇帝都替他擋下來。
大周的新政已經到深水區,配合著黃河的治理,上遊的山陝之地已經完成了新政實施,效果非常明顯,兩地的人口雖然減少了近三分之一,但是稅賦卻增加了近三成。
首先就是土地農場化後,擁有土地的農場主,再也沒有偷逃賦稅的機會。每個農場的麵積都是固定的,要麽將農場賣掉,要麽就得按照規定的稅率交稅。
其次是工商業的大力發展,由於人口大量有農村遷移到城池,配合著絲綢之路貿易發展興辦起來的各種工廠作坊,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長安到鐵門關的官道上,胡商的駝隊絡繹不絕,帶來了許多西域的商品,又將大周生產的絲綢、瓷器帶到西域更遠的地方。西北也借著這股商業的春風各家工程作坊都是開足馬力生產,所有的商品隻要生產出來就有人收購。
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就沒有所謂的生產過剩,有的隻有生產力不足,各個工廠主都在想盡辦法提高生產力,各種壓榨工人的事件開始此起彼伏的發生。
這一點宋文遠從實施新政的那一天開始,就已經預想到了這一點,資本從來都不是善男信女,一旦嗅到了利潤,敢於踐踏一切的人間的律法。
為了保證工人的合法利益,各地專門針對工廠在衙門大門外設立舉報箱,任何工廠主隻要違反《勞工法》,每天超過《勞工法》規定的勞動時間,以及不按照了《勞工法》規定的薪資支付薪水,都會受到嚴厲的處罰,讓工廠主無利可圖。
隻要舉報的情況屬實,舉報者還會獲得工廠主被罰款金額一成的獎勵,這條律法讓工廠主們恨得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眼看著隻要能多生產出產品,就能獲得更多的利潤,手底下的工人卻不能過分壓榨,工廠主們想到了一個辦法。
那就是向周邊的羌胡部落要人,太原的工廠主派出人員到邊牆外的草原上招募牧民青年男女,長安的工廠主則是向西北的羌塘等高原招募藏民。
對於漢人來說,他們更願意進官府籌辦的各種施工隊、工廠做工,官府單位規模大待遇好,還沒有私人工廠主那麽多的事。
隻有進不了官營單位的百姓才退而求其次,選擇進入這些工廠主開辦的作坊做工,這個時代還沒有跳槽這種說法。
老百姓樸實的價值觀裏,覺得跟著東家幹活,隻要東家不是太過分,這輩子都跟著東家做一輩子,離開東家選擇另一家做工,會被人認為是不講情義,遭人唾棄。
而東家也是如此,隻要自己的作坊還能堅持下去,就不能隨意遣散手下的夥計,若是這麽做了也同樣會被世人戳脊梁骨,認為此人生性涼薄,沒有仁義之心,沒人願意與這樣的打交道。
因此時人做生意口碑比後世更重要,這是一個民間擁有樸素價值觀的時代。正是因為有官府與民間道德雙重壓力下,對待漢人勞工工廠主不敢肆意盤剝。
可是對待從外麵招募來的胡人勞工,那態度就不一樣了,有了這些胡人勞工,原本的漢人勞工搖身一變成了監工。
官府對於使用胡人勞工也沒有適用的律法,一時也不知道該不該對這些工廠主進行處罰,太原與長安兩座大城的官府將問題上報到宋文遠這裏。
宋文遠收到匯報後,不由感慨,果然是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灰色地帶,眼下正是資本的野蠻增長期,過分的打壓不利於資本的成長。
經過深思熟慮後,宋文遠給出了批示,隻要不涉及漢人,這些胡人勞工隻要不出人命,官府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宋文遠也知道,隨著大周的國力上升,以後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一定需要大量的人力,單單依靠本國的人力根本不夠用,使用異族勞工早晚都會大規模實施。
正好這些私人工廠主使用胡人勞工的經驗教訓也能總結下來,為日後大量引入海外勞工做準備。
與海外勞工相比,這些胡人勞工是可以同化成華夏一族,南洋的那些土著卻不行,這些土著勞工在大規模基礎建設完成時,如何安置也是需要提前考慮的問題。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眼下的大周還是以推行新政為主,更何況大西南還有一個獨立的國家沒有納入華夏的版圖內。
大理段氏如今剛剛平定了內亂,國力正處於上升階段,偏安於西南邊陲,山高路遠,大周暫時也沒有精力攻略西南的十萬大山。
眼下更要緊的是黃河的治理,正如皇帝所言,黃河如今的淤積已經到了隨時都有可能決口的時候,一旦黃河決口,下遊頓時一片澤國。
眼下最危急的一段河道就是從新鄭到大名府這一段地上懸河,無論不管從哪裏決口,都會讓下遊幾十萬百姓遭受滅頂之災。
君臣二人盯著黃河流域圖沉思了良久,皇帝終於下定決心道:“朕雖然不知道你要怎麽做,但是不管你做什麽朕都無條件支持你,做成了朕給你樹碑立傳,建廟受萬世香火。
做不成罵名朕來背,總之朕不能讓朕朋友與兄弟遭受世人讒言。”
宋文遠的話讓皇帝陷入了沉思,如今國庫是儲備了不少錢,這些年好多大的項目都是動用的皇家財團的資本,也就是動用的皇帝與宋文遠的私人財產。
皇帝花錢是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宋文遠又為了什麽呢,這些年宋文遠一直都是任勞任怨,從來不爭權,也不攬權。
可是越是這樣,皇帝就越覺得宋文遠離他這個皇帝很遠,他有一種錯覺,若是有一天自己做了對不起宋文遠的事,宋文遠很有可能會帶著妻兒遠赴海外,讓他再也見不到人。
如今的大周國力蒸蒸日上,裏麵有多少宋文遠的心血,皇帝看得清清楚楚,他很清楚自己在新政的規劃上幫不了宋文遠,隻能在背後全力的支持他,不管是什麽樣的攻訐,皇帝都替他擋下來。
大周的新政已經到深水區,配合著黃河的治理,上遊的山陝之地已經完成了新政實施,效果非常明顯,兩地的人口雖然減少了近三分之一,但是稅賦卻增加了近三成。
首先就是土地農場化後,擁有土地的農場主,再也沒有偷逃賦稅的機會。每個農場的麵積都是固定的,要麽將農場賣掉,要麽就得按照規定的稅率交稅。
其次是工商業的大力發展,由於人口大量有農村遷移到城池,配合著絲綢之路貿易發展興辦起來的各種工廠作坊,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長安到鐵門關的官道上,胡商的駝隊絡繹不絕,帶來了許多西域的商品,又將大周生產的絲綢、瓷器帶到西域更遠的地方。西北也借著這股商業的春風各家工程作坊都是開足馬力生產,所有的商品隻要生產出來就有人收購。
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就沒有所謂的生產過剩,有的隻有生產力不足,各個工廠主都在想盡辦法提高生產力,各種壓榨工人的事件開始此起彼伏的發生。
這一點宋文遠從實施新政的那一天開始,就已經預想到了這一點,資本從來都不是善男信女,一旦嗅到了利潤,敢於踐踏一切的人間的律法。
為了保證工人的合法利益,各地專門針對工廠在衙門大門外設立舉報箱,任何工廠主隻要違反《勞工法》,每天超過《勞工法》規定的勞動時間,以及不按照了《勞工法》規定的薪資支付薪水,都會受到嚴厲的處罰,讓工廠主無利可圖。
隻要舉報的情況屬實,舉報者還會獲得工廠主被罰款金額一成的獎勵,這條律法讓工廠主們恨得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眼看著隻要能多生產出產品,就能獲得更多的利潤,手底下的工人卻不能過分壓榨,工廠主們想到了一個辦法。
那就是向周邊的羌胡部落要人,太原的工廠主派出人員到邊牆外的草原上招募牧民青年男女,長安的工廠主則是向西北的羌塘等高原招募藏民。
對於漢人來說,他們更願意進官府籌辦的各種施工隊、工廠做工,官府單位規模大待遇好,還沒有私人工廠主那麽多的事。
隻有進不了官營單位的百姓才退而求其次,選擇進入這些工廠主開辦的作坊做工,這個時代還沒有跳槽這種說法。
老百姓樸實的價值觀裏,覺得跟著東家幹活,隻要東家不是太過分,這輩子都跟著東家做一輩子,離開東家選擇另一家做工,會被人認為是不講情義,遭人唾棄。
而東家也是如此,隻要自己的作坊還能堅持下去,就不能隨意遣散手下的夥計,若是這麽做了也同樣會被世人戳脊梁骨,認為此人生性涼薄,沒有仁義之心,沒人願意與這樣的打交道。
因此時人做生意口碑比後世更重要,這是一個民間擁有樸素價值觀的時代。正是因為有官府與民間道德雙重壓力下,對待漢人勞工工廠主不敢肆意盤剝。
可是對待從外麵招募來的胡人勞工,那態度就不一樣了,有了這些胡人勞工,原本的漢人勞工搖身一變成了監工。
官府對於使用胡人勞工也沒有適用的律法,一時也不知道該不該對這些工廠主進行處罰,太原與長安兩座大城的官府將問題上報到宋文遠這裏。
宋文遠收到匯報後,不由感慨,果然是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灰色地帶,眼下正是資本的野蠻增長期,過分的打壓不利於資本的成長。
經過深思熟慮後,宋文遠給出了批示,隻要不涉及漢人,這些胡人勞工隻要不出人命,官府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宋文遠也知道,隨著大周的國力上升,以後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一定需要大量的人力,單單依靠本國的人力根本不夠用,使用異族勞工早晚都會大規模實施。
正好這些私人工廠主使用胡人勞工的經驗教訓也能總結下來,為日後大量引入海外勞工做準備。
與海外勞工相比,這些胡人勞工是可以同化成華夏一族,南洋的那些土著卻不行,這些土著勞工在大規模基礎建設完成時,如何安置也是需要提前考慮的問題。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眼下的大周還是以推行新政為主,更何況大西南還有一個獨立的國家沒有納入華夏的版圖內。
大理段氏如今剛剛平定了內亂,國力正處於上升階段,偏安於西南邊陲,山高路遠,大周暫時也沒有精力攻略西南的十萬大山。
眼下更要緊的是黃河的治理,正如皇帝所言,黃河如今的淤積已經到了隨時都有可能決口的時候,一旦黃河決口,下遊頓時一片澤國。
眼下最危急的一段河道就是從新鄭到大名府這一段地上懸河,無論不管從哪裏決口,都會讓下遊幾十萬百姓遭受滅頂之災。
君臣二人盯著黃河流域圖沉思了良久,皇帝終於下定決心道:“朕雖然不知道你要怎麽做,但是不管你做什麽朕都無條件支持你,做成了朕給你樹碑立傳,建廟受萬世香火。
做不成罵名朕來背,總之朕不能讓朕朋友與兄弟遭受世人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