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臉色終於好看了一些,不過還是繼續追問道:“既然你說凡事都要講規矩,依照規矩做事,有些時候遇到突發情況,任何規矩都不管用的時候,該怎麽辦?
比如遇到民變鬧事的百姓要求立刻給出解決辦法,而百姓的要求又在律法製度之外怎麽辦?”
“臣聽聞陛下年輕時也受過一些苦,頗為了解底層百姓的生存狀況,以陛下的眼光,百姓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會跟官府對峙嗎?”
“朕問的不是百姓會不會跟官府對峙,而是一旦對峙官府是否要突破規矩做事?”
“陛下!朝廷應該對突發事件設定有預案,而不是臨時抱佛腳,縱觀曆史上的民亂大概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因為不滿朝廷的某些政策,而與官府形成的衝突。
這種事往往背後都有主使之人,越是如此朝廷越是不能妥協,破壞朝廷定下的規矩。百姓有要求可以派出代表進行談判,隻要是在合理範圍內的要求可以答應。
若是信口開河,獅子大開口,對抗朝廷的大政,一定要根據律法進行果斷的鎮壓。愛民要有底線,讓百姓明白什麽事能做,什麽事不能做。
另一種是因為地方官府的肆意盤剝造成百姓無法承受,而聚集起起來與官府對峙,這種情況那是朝廷的失職,首先要做的是清查貪腐的地方官,然後派出欽差或者上官對百姓進行安撫。
至於陛下所說的百姓的要求超過了製度的範圍,臣認為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朝廷的大政是否已經觸及到了百姓的底線。
比如鹽政為何私鹽屢禁不住,一方麵百姓抱怨鹽價高漲,一方麵朝廷的鹽稅又屢屢下降。這種情況難道不正是說明了鹽政已經到了急需改變的時候了。”
“若是朝廷大政總是變來變去,是不是也會讓百姓無所適從,曆代賢君製定祖製,就是希望能夠遏製後輩的貪婪之心。
若是不加以限製,子孫不肖會想出各種辦法折騰天下百姓,這種情況你又該怎麽辦?”
“陛下!製度的製定就是在製約,而製度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凡事要與時俱進,想要修改製度必須廣泛征求各個階層的意見,不能拍腦袋便做出決定。”
皇帝聽明白了,宋文遠說了這麽多,總結起來就兩句話,第一句是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製度,一切行為都要在製度的框架內。
第二句是不能迷信一成不變的製度,製度要根據需要進行調整,這天下不是一成不變,製度自然也不是一成不變。
做好這兩點,剩下的就是如何管理文武官僚隊伍,用各種製度規矩將官僚限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總結起來就一件事,製度製定好,剩下的就是做好監督。
這麽小的年紀,就有如此縝密的邏輯,皇帝有些恍惚,眼前站著的不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而是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
對於宋文遠皇帝早已將他的身份調查了一個底掉,皇家怎麽可能會用一個來曆不清不楚的人。
至於宋文遠與王家的齷齪,那是人家家族的私事,有道是清官難斷家務事,皇帝也不願意深度參與人家家族內部的紛爭。
聽說這個少年在王家並不受重視,不然也不會被當家主母趕出家門,這個孩子是從哪裏學到的這些東西。
從這個少年所表現出來的學問,很明顯不是儒家弟子,卻又看不出來師承。
說是法家弟子,卻又精通律法、數術,還精通匠人之學,學問如此繁雜,顯然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學會的。
可皇城司的密諜多番刺探,也隻查出這個少年從小喜歡讀律書,其他的學問從何而來不得而知。
隻知道自從被趕出家門之後,一下子就跟變了一個人一般,就連他的親生父親都覺得不可思議。
甚至王真長還在懷疑這孩子為了不遭人嫉妒,一直以來都在藏拙。
宋文遠不知道這場奏對對皇帝能有多少影響,卻知道讓晉王驚出了一身冷汗。
出宮後上了晉王的馬車,晉王埋怨道:“文遠!以後麵聖時要說什麽,能不能提前跟孤商量一下?”
“臣也不知道陛下要問什麽啊,肯定是有什麽就說什麽了。”
“你呀!還是年少輕狂,你可知道若不是你後麵說的那些話挽救了你,今天你都出不了垂拱殿。”
被晉王這麽一說,宋文遠後知後覺地害怕了,不由抱怨道:“殿下!這見個陛下還隨時都有丟掉性命的可能,以後能不能別讓臣見陛下了,有什麽事就由殿下轉達。”
郭宗訓就沒見過這麽不拿皇帝當迴事的人,別人都恨不得削尖腦袋想要見皇帝一麵,以圖在皇帝麵前留下好印象,將來能夠升官發財。
這位倒好,恨不得躲得遠遠的。還是太年少了,等到知道了當官的好處,估計就不這麽說了。
“要不要麵聖,你當是本宮能決定的嗎?再說陛下願意見你,那是你的榮耀,以後見陛下的時候,說話還是要收著點兒。”
“不是說議政時暢所欲言,言者無罪嗎?臣還以為隻要對朝廷有利就能說呢。”
晉王有些無奈地說道:“暢所欲言也不能什麽都往出說啊,尤其你那要給皇帝立規矩的話能說嗎?”
“殿下!這給皇帝立規矩又不是臣第一個說的,難道儒生沒有給皇帝立規矩嗎?”
“人家儒生的話說的好聽啊,有些話婉轉地說出來,效果會更好一些,哪有你這樣跟誰都頂著來的。
你現在年齡還小,不管是陛下,還是群臣都對你有些擔待,若是你一直如此莽撞,會將所有人都得罪了。”
“臣有殿下護著,不怕他們。”
晉王無語了,還真是一方麵有才華的人,便在其他方麵有缺陷,果然是人不得全。
宋文遠有性格缺陷的人設算是在晉王這裏立下了,以後宋文遠無論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晉王都不會多想,會認為這個少年就是性格有缺陷的偏才。
比如遇到民變鬧事的百姓要求立刻給出解決辦法,而百姓的要求又在律法製度之外怎麽辦?”
“臣聽聞陛下年輕時也受過一些苦,頗為了解底層百姓的生存狀況,以陛下的眼光,百姓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會跟官府對峙嗎?”
“朕問的不是百姓會不會跟官府對峙,而是一旦對峙官府是否要突破規矩做事?”
“陛下!朝廷應該對突發事件設定有預案,而不是臨時抱佛腳,縱觀曆史上的民亂大概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因為不滿朝廷的某些政策,而與官府形成的衝突。
這種事往往背後都有主使之人,越是如此朝廷越是不能妥協,破壞朝廷定下的規矩。百姓有要求可以派出代表進行談判,隻要是在合理範圍內的要求可以答應。
若是信口開河,獅子大開口,對抗朝廷的大政,一定要根據律法進行果斷的鎮壓。愛民要有底線,讓百姓明白什麽事能做,什麽事不能做。
另一種是因為地方官府的肆意盤剝造成百姓無法承受,而聚集起起來與官府對峙,這種情況那是朝廷的失職,首先要做的是清查貪腐的地方官,然後派出欽差或者上官對百姓進行安撫。
至於陛下所說的百姓的要求超過了製度的範圍,臣認為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朝廷的大政是否已經觸及到了百姓的底線。
比如鹽政為何私鹽屢禁不住,一方麵百姓抱怨鹽價高漲,一方麵朝廷的鹽稅又屢屢下降。這種情況難道不正是說明了鹽政已經到了急需改變的時候了。”
“若是朝廷大政總是變來變去,是不是也會讓百姓無所適從,曆代賢君製定祖製,就是希望能夠遏製後輩的貪婪之心。
若是不加以限製,子孫不肖會想出各種辦法折騰天下百姓,這種情況你又該怎麽辦?”
“陛下!製度的製定就是在製約,而製度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凡事要與時俱進,想要修改製度必須廣泛征求各個階層的意見,不能拍腦袋便做出決定。”
皇帝聽明白了,宋文遠說了這麽多,總結起來就兩句話,第一句是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製度,一切行為都要在製度的框架內。
第二句是不能迷信一成不變的製度,製度要根據需要進行調整,這天下不是一成不變,製度自然也不是一成不變。
做好這兩點,剩下的就是如何管理文武官僚隊伍,用各種製度規矩將官僚限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總結起來就一件事,製度製定好,剩下的就是做好監督。
這麽小的年紀,就有如此縝密的邏輯,皇帝有些恍惚,眼前站著的不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而是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
對於宋文遠皇帝早已將他的身份調查了一個底掉,皇家怎麽可能會用一個來曆不清不楚的人。
至於宋文遠與王家的齷齪,那是人家家族的私事,有道是清官難斷家務事,皇帝也不願意深度參與人家家族內部的紛爭。
聽說這個少年在王家並不受重視,不然也不會被當家主母趕出家門,這個孩子是從哪裏學到的這些東西。
從這個少年所表現出來的學問,很明顯不是儒家弟子,卻又看不出來師承。
說是法家弟子,卻又精通律法、數術,還精通匠人之學,學問如此繁雜,顯然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學會的。
可皇城司的密諜多番刺探,也隻查出這個少年從小喜歡讀律書,其他的學問從何而來不得而知。
隻知道自從被趕出家門之後,一下子就跟變了一個人一般,就連他的親生父親都覺得不可思議。
甚至王真長還在懷疑這孩子為了不遭人嫉妒,一直以來都在藏拙。
宋文遠不知道這場奏對對皇帝能有多少影響,卻知道讓晉王驚出了一身冷汗。
出宮後上了晉王的馬車,晉王埋怨道:“文遠!以後麵聖時要說什麽,能不能提前跟孤商量一下?”
“臣也不知道陛下要問什麽啊,肯定是有什麽就說什麽了。”
“你呀!還是年少輕狂,你可知道若不是你後麵說的那些話挽救了你,今天你都出不了垂拱殿。”
被晉王這麽一說,宋文遠後知後覺地害怕了,不由抱怨道:“殿下!這見個陛下還隨時都有丟掉性命的可能,以後能不能別讓臣見陛下了,有什麽事就由殿下轉達。”
郭宗訓就沒見過這麽不拿皇帝當迴事的人,別人都恨不得削尖腦袋想要見皇帝一麵,以圖在皇帝麵前留下好印象,將來能夠升官發財。
這位倒好,恨不得躲得遠遠的。還是太年少了,等到知道了當官的好處,估計就不這麽說了。
“要不要麵聖,你當是本宮能決定的嗎?再說陛下願意見你,那是你的榮耀,以後見陛下的時候,說話還是要收著點兒。”
“不是說議政時暢所欲言,言者無罪嗎?臣還以為隻要對朝廷有利就能說呢。”
晉王有些無奈地說道:“暢所欲言也不能什麽都往出說啊,尤其你那要給皇帝立規矩的話能說嗎?”
“殿下!這給皇帝立規矩又不是臣第一個說的,難道儒生沒有給皇帝立規矩嗎?”
“人家儒生的話說的好聽啊,有些話婉轉地說出來,效果會更好一些,哪有你這樣跟誰都頂著來的。
你現在年齡還小,不管是陛下,還是群臣都對你有些擔待,若是你一直如此莽撞,會將所有人都得罪了。”
“臣有殿下護著,不怕他們。”
晉王無語了,還真是一方麵有才華的人,便在其他方麵有缺陷,果然是人不得全。
宋文遠有性格缺陷的人設算是在晉王這裏立下了,以後宋文遠無論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晉王都不會多想,會認為這個少年就是性格有缺陷的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