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盡管被否認之後心中不悅,他還是表現得十分恭敬,靜靜地等著劉先生發表高論。
劉先生正色道:“所謂君子六藝,六書九數以發蒙,使人識文斷字,辨別萬物,分理陰陽,推演曆數。”
“五射五禦,武事也,君子習之以修身,除惡衛道、保家衛國,蓋出將所必學也!”
“五禮六樂,文事也,君子習之以通治道,可以化風俗,整文教,王者用之,大夫尊之,百姓由之,禮興樂盛,天下歙然治之矣!”
他將六藝的內涵解說了一遍,然後一臉嚴肅地看向謝文道:“六藝之事,汝以為孰當為先?”
聞言,謝文不由得一愣,暗思:“按他方才所講,自然當以書數為先,可剛才他對書數又是那般不屑,自然不可能是這個意思,看來他是在考我……”
一縷思緒閃過,他拱手答道:“晚輩曾覽史籍,見禮崩樂壞而周室衰,孔、孟先師一生以複興禮樂為己任,然終無成功,引得古今無數賢哲扼歎!想來從古至今,禮樂之事固當為先。”
說到這裏,他微微抬起頭,看了兩眼劉先生那依舊嚴肅地神色,心頭不由得暗喜道:“看來我猜得不錯。”
稍作停頓,他又道:“但禮樂蓋天下大事,非時勢相合不能成功!當今天下分崩,苻秦跨據中原,十分天下居其六七,文武兼修,意欲混一六合!江左雖正朔相傳,據江河之險,倘若不修武備,終將蹈吳、蜀覆轍,故晚輩愚見,當以射禦為先。”
此言一出,劉先生眼神之中不禁閃過一絲驚奇喜悅之色,不過他卻並沒有表現出來,還是一本正經地道:“汝言在理,然禮樂之事豈可遽廢?”
謝文沒想到一關過了竟然還有一關等著自己,不假思索地道:“雖有先後,卻非廢棄,不學禮,無以立,不聞樂,不足以悅人心,不過有深淺之別而已!且夫國家典籍俱在,使儒生博士守其職,待天下無虞,盛世降臨,則禮樂無待而興也!”
說罷,他自己都覺得有些驚訝,不敢相信這麽有文化的話是他脫口說出來的!
至於劉先生,那更是喜形於色,脫口讚道:“謝家兒果然與眾不同!”
“先生謬讚,晚輩愧不敢當!”謝文拱手一禮道。
“如此看來,想必習讀詩書於汝亦非急務了?!”
劉先生突然畫風一轉,又拋出了一個問題。
“那倒不是!常言道:‘學海無涯苦作舟’,活到老亦須學到老,讀書一事,自該廣泛涉獵,能讀即讀,詩書乃萬書之本,舍本取末,縱然博覽群書,終究是一知半解,不能成才!”謝文一本正經地答道。
“嗯……此言甚善!”劉先生讚歎一聲,又道:“那於老莊之道,汝意以為如何?”
老莊玄學作為當今江左最流行的學說,已經在世家大族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響。
就連一向以儒學傳家的謝氏一族,南渡江左後,為了躋身朝廷之中,也不得不去研究老莊玄學,與那些崇尚清談的世家子弟交遊,博取名聲。
從第一個為謝氏一族取得方鎮之任的謝尚到如今謝家的頂梁柱謝安,都離不開以清談玄學獲取名望這一條出仕之路。
甚至於謝玄、謝韶、謝琰等小輩,對玄學清談也是趨之若鶩,為江左年輕一輩之冠,大有與三吳望族顧、陸、朱、張,北來士族王、庾、郗、殷等並駕齊驅,成為老莊玄學忠實“代言人”的趨勢。
對於這些,謝文自然不會不清楚。
隻是他想不明白為什麽說讀書說得好好的,劉先生卻突然問起了老莊之道。
他從心地說道:“晚輩曾讀老子三千言,以為其中所言,本乃處世之道,多是至理名言,於求仙尋道本無瓜葛,奈何後世方士曲解其意,以惑始皇、漢武,曆數百年歲月變遷,遂以為真!”
“而自魏以來,國家喪亂相繼,朝野之士,遂多絕望,而轉慕神仙之道,成如今談玄之勢,雖其風日盛,然虛妄無實,晚輩甚為不取!”
“……”
劉先生聞言,不禁愣住,他沒有想到謝文的迴答竟如此脫俗,看謝文的神情更添了幾分驚喜之色。
然後笑道:“老朽已經許多年沒有聽到這樣的話了!”
也不知是為了什麽,他突然不再拽文,竟說起了尋常百姓常說的白話!
“晚輩倒不是想標新立異,隻不過是將心中所想說出來罷了。”謝文正色道。
“不管你所存何心,老朽隻知耳中所聞之語是真!”劉先生感歎一聲又道:“你既心懷天下,所求自然非常人所及,所學亦當非常人所知!以爾之見,以為當今天下,所急之務為何?”
此言一出,謝文頓時感覺到了一股異樣的氣息,連忙道:“晚輩愚見,以為當今急務,不過‘撫民強兵’四字而已!”
他本來想說富民強兵,可是一聯想到如今士族當道,尋常百姓要想求個安穩生存,已經不算容易,哪裏還敢奢望成為富戶!
所以富民變成了撫民,一字之變,看上去雖然隻是毫厘之差,但其中內涵卻已是雲泥之別。
這一瞬間,他不禁想起了上一世看過的一部曆史“神劇”中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若民知之,則誰願為民,當道得利者,何以保世家之利,何以成上品士族!
如今的他,一躍成為士族中的一員,也不知不覺成了頑固的保守派!
“那何以撫民?何以強兵?”劉先生饒有興趣的繼續問道。
但這個時候,謝文卻不想再答,他正色道:“此誠非晚輩所及,還望先生不吝教授,以開愚魯,成晚輩之誌!”
作為熟讀這一段曆史的“未來人”,他的心裏自然有很多富國強兵的謀略,可是那些謀略隻是根據曆史經驗,想當然總結出來的改革辦法。
用於如今真實的天下,是不是有效,是不是真的如想象中那麽美好,他的心裏並沒有底!
劉先生正色道:“所謂君子六藝,六書九數以發蒙,使人識文斷字,辨別萬物,分理陰陽,推演曆數。”
“五射五禦,武事也,君子習之以修身,除惡衛道、保家衛國,蓋出將所必學也!”
“五禮六樂,文事也,君子習之以通治道,可以化風俗,整文教,王者用之,大夫尊之,百姓由之,禮興樂盛,天下歙然治之矣!”
他將六藝的內涵解說了一遍,然後一臉嚴肅地看向謝文道:“六藝之事,汝以為孰當為先?”
聞言,謝文不由得一愣,暗思:“按他方才所講,自然當以書數為先,可剛才他對書數又是那般不屑,自然不可能是這個意思,看來他是在考我……”
一縷思緒閃過,他拱手答道:“晚輩曾覽史籍,見禮崩樂壞而周室衰,孔、孟先師一生以複興禮樂為己任,然終無成功,引得古今無數賢哲扼歎!想來從古至今,禮樂之事固當為先。”
說到這裏,他微微抬起頭,看了兩眼劉先生那依舊嚴肅地神色,心頭不由得暗喜道:“看來我猜得不錯。”
稍作停頓,他又道:“但禮樂蓋天下大事,非時勢相合不能成功!當今天下分崩,苻秦跨據中原,十分天下居其六七,文武兼修,意欲混一六合!江左雖正朔相傳,據江河之險,倘若不修武備,終將蹈吳、蜀覆轍,故晚輩愚見,當以射禦為先。”
此言一出,劉先生眼神之中不禁閃過一絲驚奇喜悅之色,不過他卻並沒有表現出來,還是一本正經地道:“汝言在理,然禮樂之事豈可遽廢?”
謝文沒想到一關過了竟然還有一關等著自己,不假思索地道:“雖有先後,卻非廢棄,不學禮,無以立,不聞樂,不足以悅人心,不過有深淺之別而已!且夫國家典籍俱在,使儒生博士守其職,待天下無虞,盛世降臨,則禮樂無待而興也!”
說罷,他自己都覺得有些驚訝,不敢相信這麽有文化的話是他脫口說出來的!
至於劉先生,那更是喜形於色,脫口讚道:“謝家兒果然與眾不同!”
“先生謬讚,晚輩愧不敢當!”謝文拱手一禮道。
“如此看來,想必習讀詩書於汝亦非急務了?!”
劉先生突然畫風一轉,又拋出了一個問題。
“那倒不是!常言道:‘學海無涯苦作舟’,活到老亦須學到老,讀書一事,自該廣泛涉獵,能讀即讀,詩書乃萬書之本,舍本取末,縱然博覽群書,終究是一知半解,不能成才!”謝文一本正經地答道。
“嗯……此言甚善!”劉先生讚歎一聲,又道:“那於老莊之道,汝意以為如何?”
老莊玄學作為當今江左最流行的學說,已經在世家大族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響。
就連一向以儒學傳家的謝氏一族,南渡江左後,為了躋身朝廷之中,也不得不去研究老莊玄學,與那些崇尚清談的世家子弟交遊,博取名聲。
從第一個為謝氏一族取得方鎮之任的謝尚到如今謝家的頂梁柱謝安,都離不開以清談玄學獲取名望這一條出仕之路。
甚至於謝玄、謝韶、謝琰等小輩,對玄學清談也是趨之若鶩,為江左年輕一輩之冠,大有與三吳望族顧、陸、朱、張,北來士族王、庾、郗、殷等並駕齊驅,成為老莊玄學忠實“代言人”的趨勢。
對於這些,謝文自然不會不清楚。
隻是他想不明白為什麽說讀書說得好好的,劉先生卻突然問起了老莊之道。
他從心地說道:“晚輩曾讀老子三千言,以為其中所言,本乃處世之道,多是至理名言,於求仙尋道本無瓜葛,奈何後世方士曲解其意,以惑始皇、漢武,曆數百年歲月變遷,遂以為真!”
“而自魏以來,國家喪亂相繼,朝野之士,遂多絕望,而轉慕神仙之道,成如今談玄之勢,雖其風日盛,然虛妄無實,晚輩甚為不取!”
“……”
劉先生聞言,不禁愣住,他沒有想到謝文的迴答竟如此脫俗,看謝文的神情更添了幾分驚喜之色。
然後笑道:“老朽已經許多年沒有聽到這樣的話了!”
也不知是為了什麽,他突然不再拽文,竟說起了尋常百姓常說的白話!
“晚輩倒不是想標新立異,隻不過是將心中所想說出來罷了。”謝文正色道。
“不管你所存何心,老朽隻知耳中所聞之語是真!”劉先生感歎一聲又道:“你既心懷天下,所求自然非常人所及,所學亦當非常人所知!以爾之見,以為當今天下,所急之務為何?”
此言一出,謝文頓時感覺到了一股異樣的氣息,連忙道:“晚輩愚見,以為當今急務,不過‘撫民強兵’四字而已!”
他本來想說富民強兵,可是一聯想到如今士族當道,尋常百姓要想求個安穩生存,已經不算容易,哪裏還敢奢望成為富戶!
所以富民變成了撫民,一字之變,看上去雖然隻是毫厘之差,但其中內涵卻已是雲泥之別。
這一瞬間,他不禁想起了上一世看過的一部曆史“神劇”中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若民知之,則誰願為民,當道得利者,何以保世家之利,何以成上品士族!
如今的他,一躍成為士族中的一員,也不知不覺成了頑固的保守派!
“那何以撫民?何以強兵?”劉先生饒有興趣的繼續問道。
但這個時候,謝文卻不想再答,他正色道:“此誠非晚輩所及,還望先生不吝教授,以開愚魯,成晚輩之誌!”
作為熟讀這一段曆史的“未來人”,他的心裏自然有很多富國強兵的謀略,可是那些謀略隻是根據曆史經驗,想當然總結出來的改革辦法。
用於如今真實的天下,是不是有效,是不是真的如想象中那麽美好,他的心裏並沒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