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沅心裏悲愴,麵上越發清冷,一字一句問:
“他有冒犯君主嗎?”
“沒有。”
“他有倚仗軍功霸淩朝臣嗎?”
“沒有。”
“他有枉顧百姓性命嗎?”
“沒有。”
“先亓王陣亡,北境之危,可是年弱的他親陣所解?”
“是。”
“霧江水匪可是他剿盡,還東江百姓一片安寧水域?”
“是。”
“駐東士兵受東昌策反,可是他深入三軍之中,感化將士臨陣倒戈一心與敵堅守不退,不動兵戈解了東境的被困之圍?”
“是。”
許沅止言。
程澤默然。
良久,許沅才複開口,聲音低而鈍:“既是如此,他如何不能如他父王那般得人心!如何就受不得萬民愛戴!”
“許小姐慎言!”
程澤麵上一凜,言辭嚴厲。
“將軍也覺得亓王當不得百姓的敬重嗎?”許沅毫無懼色,反而滿眼的熱灼。
“當得也好,當不得也罷,這些都不是現在的許小姐該勞心的,他朝做了亓王妃……”
他話未盡便被許沅嗆道:
“將軍也是軍人出身,也是鐵血男兒,也是錚錚好漢,旁人不知沙場兇險難道將軍不知嗎?亓王年少上馬,要曆經多少摔打才能震住北羌熊虎之師,要扛過多少次生死掙紮方能鎮住萬千將士?”
“既入軍營,這些原就是軍人的本職。”
他怎麽可能不知?他恨不得能在少主身邊為他擋刀擋箭,可是不能!少主不讓,少主要自己殺出一片坦途,讓老將甘願服命,讓敵人聞風喪膽。
十多歲的少年將軍,周身浴血,披風映著夕陽的殘紅,手中敵軍將領的首級尚死不瞑目的滴著血。
“是,護家衛國是軍人的職責,那被守護著的人呢?就能安心享受別人以命相搏換來的和平日子,而後反作詆毀和輕謾?如果大昱上下都是這樣的人,將軍不寒心嗎?將軍不怕他日被如此相待嗎?”
他還沒反應過來呢,許沅已經再次質問:
“難道因為忌諱,就能生生抹殺掉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忱之心,就能抹滅一個權重之人的卓著功績嗎?”
他心中波湧浪瀾,許沅也熱血難涼:“若人人都身臨亓王之境,誰還願意披肝瀝血駐疆禦敵?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敬仰和愛戴守衛他們的英雄,那這個國家和民族將再無英雄!如果一個國家和民族沒有英雄,必國將不國!一個可以隨意背棄英雄的民族,滅族之期近矣。”
程澤深受震撼,久久不能言語,不敢言語。
直到遠遠的看見許府的門額,他才如獲重釋的偷偷長舒一口氣,懶懶的道一句:“許小姐,你到了。”
“少主,我萬萬沒想到,我會從一個女子口中聽到這樣有民族大義的慷慨之言。你沒看到,她當時的神情,是那樣的憤慨激昂,又是那樣的澎湃和淒愴。”程澤現在迴想,仍覺得她將亓王府這些年的委屈和痛楚說了個透徹,說了個酣暢淋漓。
朝定瀾沉默著沒有說話,但心底的巨浪同樣暗湧。
他知道許沅為何一開始就維護於他了,隻因為,他是為民禦境守安之人。
猜想和知道他這一路不易的不止她一人,除了身邊的那些人,從素不相識就出手幫助他的,卻隻有她一個。她覺察到被他算計了的時候,也氣也怒也怨,但下一次,她還是會出手。
就是因為許沅總這樣,他一開始的時候才極度不安和多疑。不止他,整個王府如是。
他是渴求溫暖的人,但他身邊,以“溫暖”為餌者,也比比皆是。
可會有人,用“真心”的力量,撞開他們多年築構的“圍欄”?
震撼的不單是亓王和王府的人,許郅也是久久難平心潮。
自十多年前看白上位者的心術,他便一直庸庸度日,無意鑽營。
可沅兒卻說她受傷倒也沒什麽,反正無關要害,總不會丟了性命。隻是可憐了無辜的百姓,在自己的國都竟讓外人擾攘得不安。而且,她晃眼看見暗巷中還有數人被北羌人追殺負傷,她被程將軍帶離,不知那些人可有機會活命?
“爹,傳聞亓王殺伐決斷,用兵如神,北羌人談之則色變,怎麽到了我們自己的地盤,亓王在京,反讓他們囂張起來了?”
“京城,不是亓王熟悉的戰場。”他總不能告訴女兒,在京的亓王,看似風光無限,逍遙自在,處事卻處處受製,不能敞開了手腳隨意施展。
“他不熟悉,不是還有皇上嗎?他是皇上的臣弟,他們之間比和旁人更是親近信任,他有不懂的,皇上提點一二不就好了嗎?難道是有奸人挑撥?可無論如何,還有什麽能比國家的安定百姓的安全重要?即使不用亓王,我大昱兒郎萬千,哪個不能橫槍立馬衛家衛國!”
“這麽說來,我沅兒若是兒郎,是要做個大將軍不成?”
國,家,國家。他年少時,不也一心指望為民請命報效朝廷嗎?
“讓不讓孩兒做大將軍是皇上的事,但若能做對百姓對國家有用的人,孩兒萬死不辭。”
“可是別人不理解你呢?同僚、上司、甚至皇上都算計和利用你呢?你所保護的人也偏聽偏信誤會於你呢?”
“爹,若我所行之事對得起天地良心,天下人負我,那是天下人之過非孩兒之過。”
“可天下人都是非不分了,一個人又能做什麽?”
“正是因為天下人都如此,就更需要那樣一個人去喚醒去點燃他們的心智。如果連清醒的那一個都心灰意冷的放棄了,那負罪於天下的,非天下人而是那清醒著卻不行清醒事的人。”
“蚍蜉撼大樹,豈會易哉!”
長久的沉默裏,許沅想起乙兮多年異國他鄉的蟄伏,反複的陷入自我懷疑、陷入孤獨、陷入無望的焦躁……
“是啊,孩兒逞一時口快,說得好似簡單,可真正一步一行,隻怕還未能走出幾步看到希望生根,理想便暴斃於野了。”
“他有冒犯君主嗎?”
“沒有。”
“他有倚仗軍功霸淩朝臣嗎?”
“沒有。”
“他有枉顧百姓性命嗎?”
“沒有。”
“先亓王陣亡,北境之危,可是年弱的他親陣所解?”
“是。”
“霧江水匪可是他剿盡,還東江百姓一片安寧水域?”
“是。”
“駐東士兵受東昌策反,可是他深入三軍之中,感化將士臨陣倒戈一心與敵堅守不退,不動兵戈解了東境的被困之圍?”
“是。”
許沅止言。
程澤默然。
良久,許沅才複開口,聲音低而鈍:“既是如此,他如何不能如他父王那般得人心!如何就受不得萬民愛戴!”
“許小姐慎言!”
程澤麵上一凜,言辭嚴厲。
“將軍也覺得亓王當不得百姓的敬重嗎?”許沅毫無懼色,反而滿眼的熱灼。
“當得也好,當不得也罷,這些都不是現在的許小姐該勞心的,他朝做了亓王妃……”
他話未盡便被許沅嗆道:
“將軍也是軍人出身,也是鐵血男兒,也是錚錚好漢,旁人不知沙場兇險難道將軍不知嗎?亓王年少上馬,要曆經多少摔打才能震住北羌熊虎之師,要扛過多少次生死掙紮方能鎮住萬千將士?”
“既入軍營,這些原就是軍人的本職。”
他怎麽可能不知?他恨不得能在少主身邊為他擋刀擋箭,可是不能!少主不讓,少主要自己殺出一片坦途,讓老將甘願服命,讓敵人聞風喪膽。
十多歲的少年將軍,周身浴血,披風映著夕陽的殘紅,手中敵軍將領的首級尚死不瞑目的滴著血。
“是,護家衛國是軍人的職責,那被守護著的人呢?就能安心享受別人以命相搏換來的和平日子,而後反作詆毀和輕謾?如果大昱上下都是這樣的人,將軍不寒心嗎?將軍不怕他日被如此相待嗎?”
他還沒反應過來呢,許沅已經再次質問:
“難道因為忌諱,就能生生抹殺掉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忱之心,就能抹滅一個權重之人的卓著功績嗎?”
他心中波湧浪瀾,許沅也熱血難涼:“若人人都身臨亓王之境,誰還願意披肝瀝血駐疆禦敵?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敬仰和愛戴守衛他們的英雄,那這個國家和民族將再無英雄!如果一個國家和民族沒有英雄,必國將不國!一個可以隨意背棄英雄的民族,滅族之期近矣。”
程澤深受震撼,久久不能言語,不敢言語。
直到遠遠的看見許府的門額,他才如獲重釋的偷偷長舒一口氣,懶懶的道一句:“許小姐,你到了。”
“少主,我萬萬沒想到,我會從一個女子口中聽到這樣有民族大義的慷慨之言。你沒看到,她當時的神情,是那樣的憤慨激昂,又是那樣的澎湃和淒愴。”程澤現在迴想,仍覺得她將亓王府這些年的委屈和痛楚說了個透徹,說了個酣暢淋漓。
朝定瀾沉默著沒有說話,但心底的巨浪同樣暗湧。
他知道許沅為何一開始就維護於他了,隻因為,他是為民禦境守安之人。
猜想和知道他這一路不易的不止她一人,除了身邊的那些人,從素不相識就出手幫助他的,卻隻有她一個。她覺察到被他算計了的時候,也氣也怒也怨,但下一次,她還是會出手。
就是因為許沅總這樣,他一開始的時候才極度不安和多疑。不止他,整個王府如是。
他是渴求溫暖的人,但他身邊,以“溫暖”為餌者,也比比皆是。
可會有人,用“真心”的力量,撞開他們多年築構的“圍欄”?
震撼的不單是亓王和王府的人,許郅也是久久難平心潮。
自十多年前看白上位者的心術,他便一直庸庸度日,無意鑽營。
可沅兒卻說她受傷倒也沒什麽,反正無關要害,總不會丟了性命。隻是可憐了無辜的百姓,在自己的國都竟讓外人擾攘得不安。而且,她晃眼看見暗巷中還有數人被北羌人追殺負傷,她被程將軍帶離,不知那些人可有機會活命?
“爹,傳聞亓王殺伐決斷,用兵如神,北羌人談之則色變,怎麽到了我們自己的地盤,亓王在京,反讓他們囂張起來了?”
“京城,不是亓王熟悉的戰場。”他總不能告訴女兒,在京的亓王,看似風光無限,逍遙自在,處事卻處處受製,不能敞開了手腳隨意施展。
“他不熟悉,不是還有皇上嗎?他是皇上的臣弟,他們之間比和旁人更是親近信任,他有不懂的,皇上提點一二不就好了嗎?難道是有奸人挑撥?可無論如何,還有什麽能比國家的安定百姓的安全重要?即使不用亓王,我大昱兒郎萬千,哪個不能橫槍立馬衛家衛國!”
“這麽說來,我沅兒若是兒郎,是要做個大將軍不成?”
國,家,國家。他年少時,不也一心指望為民請命報效朝廷嗎?
“讓不讓孩兒做大將軍是皇上的事,但若能做對百姓對國家有用的人,孩兒萬死不辭。”
“可是別人不理解你呢?同僚、上司、甚至皇上都算計和利用你呢?你所保護的人也偏聽偏信誤會於你呢?”
“爹,若我所行之事對得起天地良心,天下人負我,那是天下人之過非孩兒之過。”
“可天下人都是非不分了,一個人又能做什麽?”
“正是因為天下人都如此,就更需要那樣一個人去喚醒去點燃他們的心智。如果連清醒的那一個都心灰意冷的放棄了,那負罪於天下的,非天下人而是那清醒著卻不行清醒事的人。”
“蚍蜉撼大樹,豈會易哉!”
長久的沉默裏,許沅想起乙兮多年異國他鄉的蟄伏,反複的陷入自我懷疑、陷入孤獨、陷入無望的焦躁……
“是啊,孩兒逞一時口快,說得好似簡單,可真正一步一行,隻怕還未能走出幾步看到希望生根,理想便暴斃於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