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儒生一開口。王天選就知道這老人家是有點兒東西的。
在普通人看來,老人家的前兩個問題很重要,最後一個問題是附帶的。
但其實這個老人家的前兩個問題才是無關緊要的,想怎麽迴答都可以。最後一個問題才是有深度,最需要王天選好好迴答一下的。
“天上的諸多仙神並非無欲無求之存在。所以天庭實際上的情況要遠比爾等想的複雜。我的傳承,職位,也因此不能告知諸位。”
王天選迴答完了第一個問題,緊接著迴答第二個問題。
“凡間之所以久不見真仙,一方麵是仙人下凡不易,另一方麵是天界早就改了修煉之法,不需要人間供奉,所以不需要下凡來在凡人麵前彰顯存在,我這次下凡一方麵是因為一些機緣,另一方麵也是要阻止一場亙古未有的禍患。”
王天選的前兩個迴答一出,下麵的諸多信奉道教的信徒便亂哄哄的交流了起來。
北宋時代的道教還信奉的是肉身飛身。道士們認為他們可以憑借各種修煉法門或者丹藥直接飛升。
所以,道士們對於祭祀其實並不怎麽上心。他們不會像和尚一樣瘋狂的追求建造奢侈的寺廟,組織大規模的祭祀或者給佛像度金身。
他們主要追求的是自身的超脫,而並非通過虔誠的信仰來換取死後升入淨土或者來世過得更好。
王天選的說法倒是非常符合他們的認知。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隻聽說某某地方的天師真人飛升成仙,但是卻沒有聽說過仙人當眾顯聖。
畢竟好不容易飛升了天界,下來凡間一趟不僅不容易,而且來了還沒好處,那還幹嘛下來。
“至於第三個問題。”王天選頓了頓,看著這位老儒生說道。
“其實我這次下凡來之前,去拜會了一趟幾位聖人。凡間雖然並不知曉天界的事情。但是天界的大能卻能對凡間發生的一切了如指掌。
所以孔夫子等聖人對於你們這些徒子徒孫的發展也了如指掌。”
聽到王天選的話,盡管有些讀書人依然不能毫無保留的相信王天選,但還是迫切的看向了王天選,希望能從王天選這裏知道聖人有什麽想對他這些徒子徒孫說的。
“我等讀書人曆盡千百年,教化人民,繼承聖人學問並傳承不斷。如今儒家一家獨大,想必聖人會對我們誇讚一二吧。”幾個讀書人甚至開始幻想孔聖人會對他們進行誇讚。
“還望真仙對我等告知聖人的言論。”諸多讀書人行禮說道。
“聖人倒是對你們沒有什麽過多的言論,隻是讓我告訴你們一個小故事。”
王天選微微一笑,然後接著說道。
“聖人說,曾經有一個農夫,家裏有十幾畝田地,一個人種不過來,所以總有幾畝田地被荒廢了。
後來一個聰明人路過了這裏,發現這個農夫沒有使用鋤頭,而是徒手耕種,所以才種不過來這十幾畝田地。
於是聰明人製作了一個鋤頭交給了農夫,並且演示了這個鋤頭如何製造出來並如何使用的。農夫有了鋤頭,不僅能耕種自己的十幾畝田地,而且耕種起來還比以前輕鬆了。
不過後來農夫有了妻子小孩,家裏的人口漸漸多了起來。這十幾畝田地就不頂用了。於是農夫想起以前正是這個聰明人給了自己鋤頭,所以生活才會越過越好。
如今自己的糧食不夠吃了,一定不是田地不夠多的問題,而是自己使用鋤頭的方法有問題。
於是他將聰明人製作的鋤頭供奉起來,日日叩拜,還往鋤頭上雕刻花紋,讓鋤頭看起來華麗無比。
結果這樣長此以往,糧食還是不夠吃,農夫的幾個小孩甚至因此餓死了。於是又有一天,這個聰明人再次經過了這裏。
農夫就虔誠的跪在這個聰明人的身前問道,為何以前鋤頭夠用,現在鋤頭不夠用了呢?”
王天選說完了這個故事,看向了在場的諸多儒家弟子。
為何以前鋤頭夠用,現在鋤頭不夠用了?
北宋時期的讀書人可不是讀死書的。
即便是蔡京童貫之類被大家稱為奸臣的人,也很會做實事。
所以他們當即就迴答道。
“迴真仙的話,因為以前農夫隻有孤身一人。所以鋤頭夠用。現在農夫有了妻子孩子,即便是鋤頭再多,地也不會再多增加。所以不是鋤頭不夠用了,而是這個農夫太笨了。”
“對了,是這個農夫太笨了。”王天選說道。
“聰明人交給農夫的不隻是鋤頭,認識希望農夫通過鋤頭認識到好的工具可以幫助種田。
如果鋤頭不夠用了,那就應該不止使用鋤頭,還應該開墾荒地,馴養牲畜,製造犁耙,才能養活更多的人。
如今距離聖人當初教化終生已經一千多年了。當初春秋戰國,戰亂四起。聖人傳下典籍,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言論來約束百姓和領導國家的貴族,消除戰亂,統一思想。
如今華夏不僅再也沒有了分封製度,更是統一了思想,將華夏融為一體。聖人當初的目標自然也是達到了。
而如今,你們這些讀書人麵臨的又是什麽問題呢?
是人口過度增長,以至於國家的田地不夠用。是外有胡人占據著燕雲,以至於國家的安全受到了威脅。
但是你們卻拿著聖人用來解決分封導致的戰亂和不統一的思想導致的內耗的典籍,詢問聖人,為什麽學習他的言論不能讓這天下盡善盡美。
也就是諸位聖人因為身份特殊,不能下凡。不然他們高低要來麵斥諸位,並且羞於自己有了爾等一群徒子徒孫。”
王天選的話音落下。
在場的儒家讀書人各個麵紅耳赤,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儒家還是有救的。北宋時期的儒家思想已經開始有向經世致用的方向轉變了。
但所有古代的宗教,學問都有一個相當致命的問題就是。
他們為了讓別人能相信他們的言論,所以都誇下了海口。表示隻要眾人跟著學習他們的學問,就能讓生活變得更好。
佛教比較雞賊,他的言論是今世受苦,來世必有迴報。所以人們無法驗證他們的說法,他們的言論就不會受到質疑。
而這個時期的儒家學說和道教卻主張的是,這一世修煉,這一世就能看到結果。
所以道家要講究肉身飛升,儒家究竟的是學習聖人的言行,就能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好。
當然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道家無論怎樣修煉,也沒有人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用出法術或者飛升成仙。
儒家無論怎麽教導,麵對北方蠻族的鐵蹄,也是不堪一擊。
這也是為什麽北宋之後,這兩家的思想開始劇烈的轉變。
一個開始宣揚羽化飛仙。肉身死了才能進入飛升。
一個開始存天理滅人欲,無限的拔高對人的道德要求來證明並不是聖人的學說不能讓世界更美好,而是你們這些人的思想道德境界還沒有達到標準。
在普通人看來,老人家的前兩個問題很重要,最後一個問題是附帶的。
但其實這個老人家的前兩個問題才是無關緊要的,想怎麽迴答都可以。最後一個問題才是有深度,最需要王天選好好迴答一下的。
“天上的諸多仙神並非無欲無求之存在。所以天庭實際上的情況要遠比爾等想的複雜。我的傳承,職位,也因此不能告知諸位。”
王天選迴答完了第一個問題,緊接著迴答第二個問題。
“凡間之所以久不見真仙,一方麵是仙人下凡不易,另一方麵是天界早就改了修煉之法,不需要人間供奉,所以不需要下凡來在凡人麵前彰顯存在,我這次下凡一方麵是因為一些機緣,另一方麵也是要阻止一場亙古未有的禍患。”
王天選的前兩個迴答一出,下麵的諸多信奉道教的信徒便亂哄哄的交流了起來。
北宋時代的道教還信奉的是肉身飛身。道士們認為他們可以憑借各種修煉法門或者丹藥直接飛升。
所以,道士們對於祭祀其實並不怎麽上心。他們不會像和尚一樣瘋狂的追求建造奢侈的寺廟,組織大規模的祭祀或者給佛像度金身。
他們主要追求的是自身的超脫,而並非通過虔誠的信仰來換取死後升入淨土或者來世過得更好。
王天選的說法倒是非常符合他們的認知。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隻聽說某某地方的天師真人飛升成仙,但是卻沒有聽說過仙人當眾顯聖。
畢竟好不容易飛升了天界,下來凡間一趟不僅不容易,而且來了還沒好處,那還幹嘛下來。
“至於第三個問題。”王天選頓了頓,看著這位老儒生說道。
“其實我這次下凡來之前,去拜會了一趟幾位聖人。凡間雖然並不知曉天界的事情。但是天界的大能卻能對凡間發生的一切了如指掌。
所以孔夫子等聖人對於你們這些徒子徒孫的發展也了如指掌。”
聽到王天選的話,盡管有些讀書人依然不能毫無保留的相信王天選,但還是迫切的看向了王天選,希望能從王天選這裏知道聖人有什麽想對他這些徒子徒孫說的。
“我等讀書人曆盡千百年,教化人民,繼承聖人學問並傳承不斷。如今儒家一家獨大,想必聖人會對我們誇讚一二吧。”幾個讀書人甚至開始幻想孔聖人會對他們進行誇讚。
“還望真仙對我等告知聖人的言論。”諸多讀書人行禮說道。
“聖人倒是對你們沒有什麽過多的言論,隻是讓我告訴你們一個小故事。”
王天選微微一笑,然後接著說道。
“聖人說,曾經有一個農夫,家裏有十幾畝田地,一個人種不過來,所以總有幾畝田地被荒廢了。
後來一個聰明人路過了這裏,發現這個農夫沒有使用鋤頭,而是徒手耕種,所以才種不過來這十幾畝田地。
於是聰明人製作了一個鋤頭交給了農夫,並且演示了這個鋤頭如何製造出來並如何使用的。農夫有了鋤頭,不僅能耕種自己的十幾畝田地,而且耕種起來還比以前輕鬆了。
不過後來農夫有了妻子小孩,家裏的人口漸漸多了起來。這十幾畝田地就不頂用了。於是農夫想起以前正是這個聰明人給了自己鋤頭,所以生活才會越過越好。
如今自己的糧食不夠吃了,一定不是田地不夠多的問題,而是自己使用鋤頭的方法有問題。
於是他將聰明人製作的鋤頭供奉起來,日日叩拜,還往鋤頭上雕刻花紋,讓鋤頭看起來華麗無比。
結果這樣長此以往,糧食還是不夠吃,農夫的幾個小孩甚至因此餓死了。於是又有一天,這個聰明人再次經過了這裏。
農夫就虔誠的跪在這個聰明人的身前問道,為何以前鋤頭夠用,現在鋤頭不夠用了呢?”
王天選說完了這個故事,看向了在場的諸多儒家弟子。
為何以前鋤頭夠用,現在鋤頭不夠用了?
北宋時期的讀書人可不是讀死書的。
即便是蔡京童貫之類被大家稱為奸臣的人,也很會做實事。
所以他們當即就迴答道。
“迴真仙的話,因為以前農夫隻有孤身一人。所以鋤頭夠用。現在農夫有了妻子孩子,即便是鋤頭再多,地也不會再多增加。所以不是鋤頭不夠用了,而是這個農夫太笨了。”
“對了,是這個農夫太笨了。”王天選說道。
“聰明人交給農夫的不隻是鋤頭,認識希望農夫通過鋤頭認識到好的工具可以幫助種田。
如果鋤頭不夠用了,那就應該不止使用鋤頭,還應該開墾荒地,馴養牲畜,製造犁耙,才能養活更多的人。
如今距離聖人當初教化終生已經一千多年了。當初春秋戰國,戰亂四起。聖人傳下典籍,希望能通過自己的言論來約束百姓和領導國家的貴族,消除戰亂,統一思想。
如今華夏不僅再也沒有了分封製度,更是統一了思想,將華夏融為一體。聖人當初的目標自然也是達到了。
而如今,你們這些讀書人麵臨的又是什麽問題呢?
是人口過度增長,以至於國家的田地不夠用。是外有胡人占據著燕雲,以至於國家的安全受到了威脅。
但是你們卻拿著聖人用來解決分封導致的戰亂和不統一的思想導致的內耗的典籍,詢問聖人,為什麽學習他的言論不能讓這天下盡善盡美。
也就是諸位聖人因為身份特殊,不能下凡。不然他們高低要來麵斥諸位,並且羞於自己有了爾等一群徒子徒孫。”
王天選的話音落下。
在場的儒家讀書人各個麵紅耳赤,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儒家還是有救的。北宋時期的儒家思想已經開始有向經世致用的方向轉變了。
但所有古代的宗教,學問都有一個相當致命的問題就是。
他們為了讓別人能相信他們的言論,所以都誇下了海口。表示隻要眾人跟著學習他們的學問,就能讓生活變得更好。
佛教比較雞賊,他的言論是今世受苦,來世必有迴報。所以人們無法驗證他們的說法,他們的言論就不會受到質疑。
而這個時期的儒家學說和道教卻主張的是,這一世修煉,這一世就能看到結果。
所以道家要講究肉身飛升,儒家究竟的是學習聖人的言行,就能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好。
當然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道家無論怎樣修煉,也沒有人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用出法術或者飛升成仙。
儒家無論怎麽教導,麵對北方蠻族的鐵蹄,也是不堪一擊。
這也是為什麽北宋之後,這兩家的思想開始劇烈的轉變。
一個開始宣揚羽化飛仙。肉身死了才能進入飛升。
一個開始存天理滅人欲,無限的拔高對人的道德要求來證明並不是聖人的學說不能讓世界更美好,而是你們這些人的思想道德境界還沒有達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