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嬸,城牆附近已經送過了,你這些午飯要送哪裏去?”
翠花正和幾個夥計推著車子,車子上堆滿了盛滿米飯的大甕,他們正要往東門趕去,忽然聽到有人喊她,連忙迴頭看去,卻發現來旺家媳婦正從左邊路口過來。
“來旺媳婦啊,你不知道,沈公子今天又讓我們給城中一處叫什麽衛生管理處的送飯,這頓午飯可把我累慘了,你迴去趕緊再招些人,否則這晚飯就我們幾個人恐怕做不及。”
“好的翠花嬸,我這就迴去找人。”
見到來旺媳婦快步離去,翠花這才略微放鬆了下來。
不久,到了衛生管理處,翠花嬸看到一些人手提籮筐正趕迴來。籮筐中的生石灰已然用盡,但刺鼻的氣味依然能夠遠遠聞到。
“李叔,你說我們今天提著生石灰,見到糞池,牆根牆角就撒,這是為啥?”問話的是個年青人,二十歲不到,一臉疑惑。
李叔顯然是經曆過一些事情,聽到有人問他,李叔渾濁的眼光突然變得清澈起來,他衝著青年說道:“叫你撒你就撒,問那麽多話幹嘛?”
青年被訓斥了一下,有些不滿,頭轉向一邊,恰好看到送飯的人進到大院,於是站起來就要跑過去幫忙。
“先別想著吃飯,去把手洗幹淨,撒過生石灰,你難道想把生石灰也吃到肚子裏麵去?”
青年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向一旁的水缸走去。
因為沈嘉的謹慎,撫順城內的防疫工作突然變的緊張起來。很多閑人都被組織起來掩埋汙水和便溺,垃圾也被集中歸攏,用牛車運往城外正在播種的地裏。既然明代官府並沒有公開公共突發事件的習慣和權利,那沈嘉幹脆也就保持沉默。以這個時代的人對瘟疫的敏感和無助而言,一旦公布,造成的恐慌恐怕要嚴重很多。
到目前為止,一切看起來還不錯,感染的十幾個人相互之間接觸最多。因為在軍營內,對外的接觸則比較少。這似乎隻是一起偶發性的感染,並不像大規模的泛濫,這讓沈嘉略微寬心。跟患者有過接觸的人陸續也排查的差不多了,一切事情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中。
沈嘉原本以為這個年代的人們對於瘟疫的防治並沒有太多辦法,但現實卻給他認認真真上了一課。自從昨日他將實際情況說給幾個校尉和小吏之後,城內的防疫工作便有條不紊的進行起來。
沈嘉本來還想去看看自己能否幫忙,卻被防疫主官攔了出來,並吼道:“防疫重地,外人不可輕入。”
沈嘉不得不在一旁觀察這個時代的防疫手段,發現明朝人對隔離防治做的竟然和現代極為相似。明人也是有係統,有組織的規劃進行,他們甚至還發放了一些麵罩。也許是從萬曆年間來明廷各地瘟疫時有爆發,明廷官員已經養成了應對這種事件的經驗。加上感染的都是軍士,在主官的威脅下,隻能乖乖的任憑處置。
沈嘉包裏麵隻隨身帶了兩盒鏈黴素以及其它一些抗生素以備不測,此時全部給了防治主官,吩咐他們盡快給那十幾個人服用。藥品數量對十幾個人來說根本不夠,沈嘉有些後悔自己沒有從沈陽多帶些藥品過來。不過考慮到明代人對抗生素沒有太大的藥抗,沈嘉覺得這點量保住一命勉強也行。
從昨天算起,到今日並沒有出現新的感染者,這讓沈嘉大為放心。隻要不是大規模的感染,沈嘉就打算仍然留在撫順。
另外一件高興的事情就是,一份水泥樣品凝固的不錯,目前用錘子已經很難砸動了。等到明天,沈嘉就打算測試樣品,如果測試通過,他打算將城西倒塌的城牆拆掉直接修建棱堡。
賀世賢還在為安排俘虜而發愁,沈嘉聽到後樂得不可開交,沈嘉現在缺的就是人力。於是賀世賢發愁的俘虜,都變成了采石頭的勞力,在一隊明軍的監視下,這個俘虜恐怕要勞作一輩子了。反正這些人在後金主子那裏也隻是個奴才而已,到哪裏都是給主子幹活,隻要有飯吃,大部分俘虜們並不介意幹活有多累。
*********
北京,自從沈陽大捷之後,朱由校一直生活在朝臣的阿諛奉承中,就在剛才,這一波誇讚達到了一個高潮。原因就是撫順光複了,來自沈陽鎮守太監鄒泰上奏,千真萬確。
群臣被這個潑天大功弄的一時失聲,呆滯了片刻之後,各種讚揚,褒貶,痛苦以及喜悅紛至遝來。
自從萬曆四十六年撫順失守,以及緊接著的薩爾滸之戰後,讓明廷在關外的軍事戰爭中一直處於被動防禦狀態。明廷雖然無時無刻不想著恢複故土,但是形勢比人強,大部分人隻能祈禱守住沈陽就不錯了。然而在這一波明軍的反擊過程中,不但沈陽大捷,竟然打草摟兔子還拿下了撫順,這怎能不讓群臣吃驚,有經曆當年遼東之變的人,甚至忍不住在朝堂上放聲大哭。
朱由校很高興,沒想到自己即位不到半年,就有如此大勝,甚至連自己爺爺丟失的國土都重新拿迴來了,看來自己需要去太廟祭拜一下祖先。
底下東林黨人也在歡慶,但同時滿臉疑惑,為何這捷報之上,又沒有遼東經略袁應泰的署名,而是鎮守太監鄒泰送來的。難不成袁大來被架空了不成。
想到此處,給事中魏大中道:“皇上,故土光複,理應大慶,隻是小臣擔心前方將士缺衣少食,立足不穩,恐被韃子偷襲,因此眼下之計,應該盡快向撫順調撥糧食,武器,棉花,毛皮等軍用物資,做好長期防守準備。”
劉一燝站在一旁,心道魏大中果然是憂國憂民之輩,目光如炬,見識果然深遠,於是劉一燝也站出來道:“臣劉一燝附議。”
突然,一旁的趙南星氣鼓鼓的站出來,道:“皇上,戶部的錢糧已經所剩不多,這才開春,後麵還有很多花錢的地方,臣以為可由內庫先行墊資,到了年末,再從國庫的結餘補給內庫如何?”
朱由校對內庫和國庫的錢財並無清晰的概念,於是轉頭看向魏忠賢。魏忠賢也是個半斤八兩水平,哪裏懂得。不久前魏忠賢剛剛出任司禮秉筆太監,還在熟悉業務,很多事情甚至都是雇傭的門客幫忙打理。
此時魏忠賢見朱由校詢問他,他也是一腦漿糊,心道幹脆不得罪這個趙老頭了,於是魏忠賢朝朱由校點點頭。
站在一旁的楚黨領袖,太常寺少卿吳亮嗣張嘴想要反對,但看到一幫東林黨人虎視眈眈的盯著自己,於是隻好默默閉嘴。
朱由校見群臣沒有反對意見,加上他記得上次清點內庫時,內庫中從萬曆年間以來的結餘似乎還有很多,想到此處朱由校便朗聲道:“那就依趙愛卿之言辦理吧。”
魏大中等東林黨人臉上紛紛一喜,皆想這些東西運往遼東,還不是袁大來分配劃撥,到時候袁大來大權在手,也不需要看其他人臉色了。
眾人互相讚吹捧了一小會,又大加歌頌了皇帝的英明,然後魏大中道:“皇上,袁大來經略遼東,的確是個幹才,這幾次大捷,都是發生在袁大來的任期內,微臣建議,要不還是去掉袁大來的代理經略,轉為正式吧。”
朱由校聽魏大中這麽一說,似乎才想起來遼東的最高軍政官員是遼東經略,於是問道:“為何獨不見袁經略奏折?”
“袁經略事務繁忙,需要為戰前戰後籌劃準備,他的奏折尚在路上吧。”
吳亮嗣在一旁聽了半天,心道你挖內庫銀子買糧食,買棉花賺點小錢也就罷了,為何還要在遼東人事任命上插一腳。遼東有變,將會危及京城,這會動搖國本的。
想到此處,再也忍不住的吳亮嗣站出來問道:“事務繁忙,難道騰不出時間寫封奏折嗎?這是為臣之道,不需要讓人教吧?”
魏大中突然被吳亮嗣這麽一擠兌,不由得怒道:“吳明仲,你什麽意思,遼東軍情一日三變,作為經略事務繁忙,有點延遲,難道不是很正常嗎?”
隨著問方和答方聲調提了八度,頓時,一幫東林黨人蜂擁而上,與朝堂內其他不同意見的人理論起來。
眼看殿內又要吵成一團,朱由校頓時厭煩無比,於是站起來朝著下麵大聲道:“既然如此,那就正式任命袁應泰為遼東經略吧,有什麽好爭的,讓內閣擬票。”
群臣見皇帝快刀斬亂麻做了決定,於是又退迴到原處繼續朝議。
*********
沈陽,陳輔克府邸,熊雪茹正一臉好奇的問一個年輕女子:“怡妹子,你說這海外異人是個什麽樣的人?”
年輕的女子叫陳怡,是知府陳輔克的女兒,聽到熊雪茹問她,陳怡狡黠一笑道:“這小子就是個壞蛋,而且還是個色狼,擄掠良家女子,逼迫女子不認自己親哥哥,家屬上門理論還被他一頓暴打。”
熊雪茹是官宦人家出身,那有聽過這種不法之事,頓時俏臉怒道:“怎麽會有這樣的不法之徒,陳伯伯不管嘛?”
聽到熊雪茹提到她爹,陳怡想也不想的說道:“我爹現在很看好這小子,有一次我偷聽劉師爺說,讓我爹最好能去撫順,和這小子在一起,可以有所作為。”
“你老是這小子這小子的,他真名叫什麽?”
“姓沈單字一個嘉,元嘉草草的嘉。”
熊雪茹哦了一聲,心道一個滑頭小子,故弄玄虛而已,於是便道:“為何劉師爺要讓陳伯伯去撫順?”
“這我就不知道了,劉師爺隻說了半句,沈陽險惡之地,其它我也不懂。”
熊雪茹看著一臉俏皮的陳怡,用手指頭指了指她道:“你竟然能偷聽陳伯伯談話,真夠調皮的,我爹從不讓我聽這些,我在家裏呆的實在是膩死了,所以才偷跑出來。”
“那熊姐姐,你這次要呆多久,我在關外甚是無聊,不如你留在這裏陪我玩一段時間如何?”
“再說吧,也許我爹爹很快就要迴京,能出來一趟已經不容易了。”
熊雪茹站起來,望著窗外湛藍的天空,一縷午後的陽光照耀在他白皙的臉上,灼熱無比。
陳怡從背後撲過來,一把抱住熊雪茹道:“熊姐姐,你長高了,身子也豐潤了,我現在快要抱不住你了。”
“你這丫頭,不就是說我胖嘛,看我不嗬你癢癢。”
說罷,屋內頓時響起女子的嬉鬧聲,兩人在床上滾成一團。
翠花正和幾個夥計推著車子,車子上堆滿了盛滿米飯的大甕,他們正要往東門趕去,忽然聽到有人喊她,連忙迴頭看去,卻發現來旺家媳婦正從左邊路口過來。
“來旺媳婦啊,你不知道,沈公子今天又讓我們給城中一處叫什麽衛生管理處的送飯,這頓午飯可把我累慘了,你迴去趕緊再招些人,否則這晚飯就我們幾個人恐怕做不及。”
“好的翠花嬸,我這就迴去找人。”
見到來旺媳婦快步離去,翠花這才略微放鬆了下來。
不久,到了衛生管理處,翠花嬸看到一些人手提籮筐正趕迴來。籮筐中的生石灰已然用盡,但刺鼻的氣味依然能夠遠遠聞到。
“李叔,你說我們今天提著生石灰,見到糞池,牆根牆角就撒,這是為啥?”問話的是個年青人,二十歲不到,一臉疑惑。
李叔顯然是經曆過一些事情,聽到有人問他,李叔渾濁的眼光突然變得清澈起來,他衝著青年說道:“叫你撒你就撒,問那麽多話幹嘛?”
青年被訓斥了一下,有些不滿,頭轉向一邊,恰好看到送飯的人進到大院,於是站起來就要跑過去幫忙。
“先別想著吃飯,去把手洗幹淨,撒過生石灰,你難道想把生石灰也吃到肚子裏麵去?”
青年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向一旁的水缸走去。
因為沈嘉的謹慎,撫順城內的防疫工作突然變的緊張起來。很多閑人都被組織起來掩埋汙水和便溺,垃圾也被集中歸攏,用牛車運往城外正在播種的地裏。既然明代官府並沒有公開公共突發事件的習慣和權利,那沈嘉幹脆也就保持沉默。以這個時代的人對瘟疫的敏感和無助而言,一旦公布,造成的恐慌恐怕要嚴重很多。
到目前為止,一切看起來還不錯,感染的十幾個人相互之間接觸最多。因為在軍營內,對外的接觸則比較少。這似乎隻是一起偶發性的感染,並不像大規模的泛濫,這讓沈嘉略微寬心。跟患者有過接觸的人陸續也排查的差不多了,一切事情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中。
沈嘉原本以為這個年代的人們對於瘟疫的防治並沒有太多辦法,但現實卻給他認認真真上了一課。自從昨日他將實際情況說給幾個校尉和小吏之後,城內的防疫工作便有條不紊的進行起來。
沈嘉本來還想去看看自己能否幫忙,卻被防疫主官攔了出來,並吼道:“防疫重地,外人不可輕入。”
沈嘉不得不在一旁觀察這個時代的防疫手段,發現明朝人對隔離防治做的竟然和現代極為相似。明人也是有係統,有組織的規劃進行,他們甚至還發放了一些麵罩。也許是從萬曆年間來明廷各地瘟疫時有爆發,明廷官員已經養成了應對這種事件的經驗。加上感染的都是軍士,在主官的威脅下,隻能乖乖的任憑處置。
沈嘉包裏麵隻隨身帶了兩盒鏈黴素以及其它一些抗生素以備不測,此時全部給了防治主官,吩咐他們盡快給那十幾個人服用。藥品數量對十幾個人來說根本不夠,沈嘉有些後悔自己沒有從沈陽多帶些藥品過來。不過考慮到明代人對抗生素沒有太大的藥抗,沈嘉覺得這點量保住一命勉強也行。
從昨天算起,到今日並沒有出現新的感染者,這讓沈嘉大為放心。隻要不是大規模的感染,沈嘉就打算仍然留在撫順。
另外一件高興的事情就是,一份水泥樣品凝固的不錯,目前用錘子已經很難砸動了。等到明天,沈嘉就打算測試樣品,如果測試通過,他打算將城西倒塌的城牆拆掉直接修建棱堡。
賀世賢還在為安排俘虜而發愁,沈嘉聽到後樂得不可開交,沈嘉現在缺的就是人力。於是賀世賢發愁的俘虜,都變成了采石頭的勞力,在一隊明軍的監視下,這個俘虜恐怕要勞作一輩子了。反正這些人在後金主子那裏也隻是個奴才而已,到哪裏都是給主子幹活,隻要有飯吃,大部分俘虜們並不介意幹活有多累。
*********
北京,自從沈陽大捷之後,朱由校一直生活在朝臣的阿諛奉承中,就在剛才,這一波誇讚達到了一個高潮。原因就是撫順光複了,來自沈陽鎮守太監鄒泰上奏,千真萬確。
群臣被這個潑天大功弄的一時失聲,呆滯了片刻之後,各種讚揚,褒貶,痛苦以及喜悅紛至遝來。
自從萬曆四十六年撫順失守,以及緊接著的薩爾滸之戰後,讓明廷在關外的軍事戰爭中一直處於被動防禦狀態。明廷雖然無時無刻不想著恢複故土,但是形勢比人強,大部分人隻能祈禱守住沈陽就不錯了。然而在這一波明軍的反擊過程中,不但沈陽大捷,竟然打草摟兔子還拿下了撫順,這怎能不讓群臣吃驚,有經曆當年遼東之變的人,甚至忍不住在朝堂上放聲大哭。
朱由校很高興,沒想到自己即位不到半年,就有如此大勝,甚至連自己爺爺丟失的國土都重新拿迴來了,看來自己需要去太廟祭拜一下祖先。
底下東林黨人也在歡慶,但同時滿臉疑惑,為何這捷報之上,又沒有遼東經略袁應泰的署名,而是鎮守太監鄒泰送來的。難不成袁大來被架空了不成。
想到此處,給事中魏大中道:“皇上,故土光複,理應大慶,隻是小臣擔心前方將士缺衣少食,立足不穩,恐被韃子偷襲,因此眼下之計,應該盡快向撫順調撥糧食,武器,棉花,毛皮等軍用物資,做好長期防守準備。”
劉一燝站在一旁,心道魏大中果然是憂國憂民之輩,目光如炬,見識果然深遠,於是劉一燝也站出來道:“臣劉一燝附議。”
突然,一旁的趙南星氣鼓鼓的站出來,道:“皇上,戶部的錢糧已經所剩不多,這才開春,後麵還有很多花錢的地方,臣以為可由內庫先行墊資,到了年末,再從國庫的結餘補給內庫如何?”
朱由校對內庫和國庫的錢財並無清晰的概念,於是轉頭看向魏忠賢。魏忠賢也是個半斤八兩水平,哪裏懂得。不久前魏忠賢剛剛出任司禮秉筆太監,還在熟悉業務,很多事情甚至都是雇傭的門客幫忙打理。
此時魏忠賢見朱由校詢問他,他也是一腦漿糊,心道幹脆不得罪這個趙老頭了,於是魏忠賢朝朱由校點點頭。
站在一旁的楚黨領袖,太常寺少卿吳亮嗣張嘴想要反對,但看到一幫東林黨人虎視眈眈的盯著自己,於是隻好默默閉嘴。
朱由校見群臣沒有反對意見,加上他記得上次清點內庫時,內庫中從萬曆年間以來的結餘似乎還有很多,想到此處朱由校便朗聲道:“那就依趙愛卿之言辦理吧。”
魏大中等東林黨人臉上紛紛一喜,皆想這些東西運往遼東,還不是袁大來分配劃撥,到時候袁大來大權在手,也不需要看其他人臉色了。
眾人互相讚吹捧了一小會,又大加歌頌了皇帝的英明,然後魏大中道:“皇上,袁大來經略遼東,的確是個幹才,這幾次大捷,都是發生在袁大來的任期內,微臣建議,要不還是去掉袁大來的代理經略,轉為正式吧。”
朱由校聽魏大中這麽一說,似乎才想起來遼東的最高軍政官員是遼東經略,於是問道:“為何獨不見袁經略奏折?”
“袁經略事務繁忙,需要為戰前戰後籌劃準備,他的奏折尚在路上吧。”
吳亮嗣在一旁聽了半天,心道你挖內庫銀子買糧食,買棉花賺點小錢也就罷了,為何還要在遼東人事任命上插一腳。遼東有變,將會危及京城,這會動搖國本的。
想到此處,再也忍不住的吳亮嗣站出來問道:“事務繁忙,難道騰不出時間寫封奏折嗎?這是為臣之道,不需要讓人教吧?”
魏大中突然被吳亮嗣這麽一擠兌,不由得怒道:“吳明仲,你什麽意思,遼東軍情一日三變,作為經略事務繁忙,有點延遲,難道不是很正常嗎?”
隨著問方和答方聲調提了八度,頓時,一幫東林黨人蜂擁而上,與朝堂內其他不同意見的人理論起來。
眼看殿內又要吵成一團,朱由校頓時厭煩無比,於是站起來朝著下麵大聲道:“既然如此,那就正式任命袁應泰為遼東經略吧,有什麽好爭的,讓內閣擬票。”
群臣見皇帝快刀斬亂麻做了決定,於是又退迴到原處繼續朝議。
*********
沈陽,陳輔克府邸,熊雪茹正一臉好奇的問一個年輕女子:“怡妹子,你說這海外異人是個什麽樣的人?”
年輕的女子叫陳怡,是知府陳輔克的女兒,聽到熊雪茹問她,陳怡狡黠一笑道:“這小子就是個壞蛋,而且還是個色狼,擄掠良家女子,逼迫女子不認自己親哥哥,家屬上門理論還被他一頓暴打。”
熊雪茹是官宦人家出身,那有聽過這種不法之事,頓時俏臉怒道:“怎麽會有這樣的不法之徒,陳伯伯不管嘛?”
聽到熊雪茹提到她爹,陳怡想也不想的說道:“我爹現在很看好這小子,有一次我偷聽劉師爺說,讓我爹最好能去撫順,和這小子在一起,可以有所作為。”
“你老是這小子這小子的,他真名叫什麽?”
“姓沈單字一個嘉,元嘉草草的嘉。”
熊雪茹哦了一聲,心道一個滑頭小子,故弄玄虛而已,於是便道:“為何劉師爺要讓陳伯伯去撫順?”
“這我就不知道了,劉師爺隻說了半句,沈陽險惡之地,其它我也不懂。”
熊雪茹看著一臉俏皮的陳怡,用手指頭指了指她道:“你竟然能偷聽陳伯伯談話,真夠調皮的,我爹從不讓我聽這些,我在家裏呆的實在是膩死了,所以才偷跑出來。”
“那熊姐姐,你這次要呆多久,我在關外甚是無聊,不如你留在這裏陪我玩一段時間如何?”
“再說吧,也許我爹爹很快就要迴京,能出來一趟已經不容易了。”
熊雪茹站起來,望著窗外湛藍的天空,一縷午後的陽光照耀在他白皙的臉上,灼熱無比。
陳怡從背後撲過來,一把抱住熊雪茹道:“熊姐姐,你長高了,身子也豐潤了,我現在快要抱不住你了。”
“你這丫頭,不就是說我胖嘛,看我不嗬你癢癢。”
說罷,屋內頓時響起女子的嬉鬧聲,兩人在床上滾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