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宇開始了他的講解,逐一剖析地球公轉和自轉對季節變化的深遠影響。


    “地球公轉和自轉不僅影響著我們的日夜更替,還深刻作用於季節的變化。”


    “特別在某些地區,季節的變換會非常明顯,這是為什麽呢?”他看向聽眾,引發了大家的好奇。


    緊接著,他開始深入挖掘華夏大地的地理特性。


    “說到地理特性,我們不能不提的是喜馬拉雅山脈和秦嶺山脈。”


    “它們就像是中原地區的天然屏障,保護我們免受嚴寒和幹旱的侵襲,同時也影響著降水的分布。”


    “山脈的存在改變了氣流的路徑,從而導致降水的重新分布。”


    “比如,暖濕氣流在遇到山脈時會被抬升,形成地形雨。”


    接著,他開始探討中原地區與草原地區的差異,並深入淺出地解釋了土壤、降水量以及溫度等諸多因素如何決定一個地區的生活方式。


    “中原的肥沃平原和適宜的氣候孕育了農耕文明,而草原的幹旱和廣袤則更適宜遊牧。”


    “你們對此有什麽看法?”他詢問在場的眾人。


    “那……為什麽草原地區更適合遊牧呢?”太子李承乾好奇地問道。


    “這主要是因為草原地區的降水量較少,土壤相對貧瘠,不適合大規模的農耕。”


    “而廣闊的草原為牲畜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所以遊牧成為了一種更為合適的生活方式。”他解釋道。


    最後,他轉向了西伯利亞那片荒涼的土地。


    “北部荒原,你們知道為什麽那裏人煙稀少嗎?”他看著大家,等待迴答。


    “是因為太冷了嗎?”一個聲音試探性地問道。


    “對,極端的寒冷是一個原因,但還有貧瘠的土壤和稀少的降水。”他補充說。


    隨著講解和討論的深入,在場的每個人都感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變得更加豐富和立體。


    相較之前的化學和物理而言,地理知識的講解,明顯更加引人入勝,令人著迷。


    在此之前,他們隻知道中原大地富饒繁華,而東南西北全都是蠻夷之地。


    而此刻,經過李浩宇的講解,他們仿佛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終於認知到了造成這種地域分布的原因。


    李恪眼中閃過一道精光,忍不住追問道,“國士大人,按照這樣的地理位置分布和因素。”


    “那這世界上……應該不僅僅存在中原這一塊能孕育大量人口的平原吧?”


    此話一出,頓時引起了眾人的興趣,包括李世民以及其他諸位皇子們。


    他們中的一些人本來已經打算躺平了,現在聽了李浩宇的地理講解,突然感覺好像大有可為。


    李浩宇讚賞地看了一眼李恪,微微點頭:“你問得很好。”


    “世界上當然不止中原這一塊肥沃的平原。”


    “實際上,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地理環境,能夠孕育出繁榮的文明和大量的人口。”


    他頓了一頓,繼續說道:“比如,在遙遠的西方,有一片被稱為‘尼羅河河穀’的肥沃土地。”


    “那裏的埃及文明,就依賴尼羅河的定期泛濫,為農田帶來了豐富的養分和灌溉水源,從而孕育出了獨特的埃及農耕文明。”


    “再比如,”李浩宇接著說,“在地中海沿岸,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也是依托其獨特的地理環境而發展起來的。”


    “那些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以及海洋資源,都為這兩個偉大文明的崛起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除了這些我們已知的地方,世界上還有許多未被我們完全了解的土地。”


    “在大洋的另一邊,有一片廣闊的大陸,被稱為殷洲。”


    “那裏有著豐富的資源和肥沃的土地,正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和開墾。”


    “再說咱們自己家門口的,東北地區的東北平原孕育了全世界少有的黑土地,同樣十分適合種植糧食,而且產量比中原更高。”


    眾人被李浩宇的講解深深吸引,仿佛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正在向他們敞開大門。


    然而,李浩宇卻話鋒一轉,說道:“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點,中原的富饒並不是因為我們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


    “而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戰天鬥地、改造自然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他看向眾人,語氣堅定地說道:“有些地方的確十分富饒,但卻也養成當地土著的慵懶性格,使得他們根本就不種莊稼……”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無法耕種,而是因為他們缺乏我們這種勤勞、智慧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我們中原的農耕文明之所以能夠繁榮發展,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有肥沃的土地和適宜的氣候。”


    “更是因為我們有一代又一代辛勤耕耘的農民、有不斷創新的農業科技、有完善的水利設施和農田管理製度。”


    李浩宇的講解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受觸動。


    他們開始意識到,中原的富饒並非天賜,而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努力奮鬥的結果。


    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才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


    隨著講解的深入,眾人對世界的認知變得更加開闊和深入。


    他們開始明白地理環境隻是一個基礎條件,而真正決定一個地區繁榮與否的。


    還有人們的勤勞和智慧,以及那種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這一場剛開始的論道,最後卻演變成了一場睜眼看世界的基礎知識科普。


    然而李浩宇沒有發現的是,就在附近的閣樓上,還有一位聽眾難以置信地看著下麵發生的這一切,然後若有所思。


    這位聽眾並不是別人,正是小公主和城陽公主的老師,龍洛靈。


    望著台下好像第一次聽到這些現代初中義務教育的大唐皇室們,漸漸若有所思,頓時覺得事情可能並非她想象的那般……


    轉眼間已是夜幕低垂,華燈初上,星輝與月光交織成一幅寧靜而神秘的畫卷。


    “這場論道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啊。”論道圓滿結束後,李世民深受觸動,眼界大開。


    “中原的富饒並非天賜,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超時空,長樂晉陽小公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而今識盡愁滋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而今識盡愁滋味並收藏大唐:超時空,長樂晉陽小公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