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好大兒造反了?
大唐:超時空,長樂晉陽小公主! 作者:而今識盡愁滋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長孫皇後遲疑的神態,李世民心頭猛然一緊,“觀音婢,難道說……繼承皇位的並非咱們的太子承乾?”
“確實如此,”長孫皇後艱難地點了點頭,“根據那邊的史料記載,大唐的第三位皇帝是咱們的九郎稚奴。”
話落,她迅速轉變語氣,急忙補充道,“但這隻是那邊的曆史。”
“咱們這邊……有了浩宇的到來,未來早已發生改變。”
“高明……高明仍有機會。”
長孫皇後此刻的思緒被昨夜的夢境所牽動,她的聲音中透露出深深的糾結。
作為母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皇位卻隻有一個。
她深知,無論選擇誰,都可能會對其他孩子造成深深的傷害,甚至引發無法預料的後果。
“稚奴?”李世民的關注點卻與此不同,“那稚奴作為皇帝,他的政績如何?後人是如何評價他的?”
他頓了一頓,繼續追問:“還有,稚奴究竟是如何成功登上皇位的?”
此刻李世民心中充滿了深深的疑惑。
他對當前的太子承乾相當滿意,從未有過更換太子的念頭。
可……最後登上皇位的卻是最年幼的稚奴,這中間莫非發生了什麽驚天的變故不成?
畢竟,就算高明出了意外,該登上皇位的也應該是嫡次子青雀才對,怎麽就變成了嫡三子稚奴了呢?
難道……李世民的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他當年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畫麵。
那時的他,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但隨即,他連忙搖頭。
不可能,他又不是像他阿耶那樣……不通武略。
他可是身懷雄才大略的馬上皇帝,大唐的“天可汗”李世民,且是政變而上位。
對於政變這類事情,他自然早有防備,即便未來稚奴有意謀反,也絕無成功的可能。
長孫皇後並不知曉李世民心中的猜測,更無從猜測他的思緒已如天馬行空。
她輕歎一聲,緩緩開口:“稚奴作為皇帝,他的政績卓著,被後人譽為一代明君。”
“他推行了一係列改革,使得國家更加強盛,百姓安居樂業。”
“後人對他的評價非常高,認為他不僅繼承了你的智慧與膽識,還擁有獨特的領導才能。”
“他能夠知人善任,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因此朝廷上下都對他十分敬仰。”
“而且據後世記載,大唐的版圖在稚奴統治的時期達到了最大,他還征服了你三征未果的高句麗,可謂是雄才武略。”
“至於他的繼承方式,當然是順位繼承的。”
聽此,李世民心中更加疑惑不解。
順位繼承?
那承乾和青雀究竟去了哪裏?
為何會輪到稚奴繼承皇位?
他忍不住開口問道:“那承乾和青雀呢?他們難道沒有……”
長孫皇後明白他的意思,輕歎一聲,打斷了他的話,“二郎想知曉,妾身自然是知不無言,言無不盡。”
“不過……在說之前,妾身有一點要提醒二郎。”
“這些史料是那邊的曆史,卻並非我大唐的未來。”
“還望二郎不要因為史書中記載的一些事件,而對咱們的孩兒心生芥蒂。”
李世民聽後頓時笑了,“觀音婢你說的這是哪裏話?”
“高明和青雀可是咱們的孩子,而高明更是我大唐的太子!”
“朕又怎麽可能因為一些虛幻的曆史記載,就對他們心生芥蒂呢?”
李世民接著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父親的溫暖與堅定,“朕絕對會公正對待咱們的每一個孩子,無論他們犯下多大的錯誤。”
“再說了,未來的大唐在朕的治理下,必將繼續開疆拓土。”
“就算他們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大不了一個去南洋,一個去天竺,各自封地稱王。”
“不僅僅是他們,未來朕的其他孩兒也都要分封出去,比如說恪兒,可以把他封到歐羅巴,做歐羅巴王……”
聽到李世民展現出如此廣闊的胸襟,長孫皇後心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她緩緩開口講解。
“據史料記載,貞觀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因謀反被廢黜為平民,幽禁在右領軍府……”
聽到自己的好大兒竟然是因為造反被廢黜。
李世民驚愕至極,雙眼瞪大如銅鈴,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謀反?
他的太子,他親手培養起來的承乾,竟然會走上謀反之路?
這簡直不可思議,難以接受。
李世民一直以為承乾是個穩重、有能力的太子,能夠承擔起大唐的未來。
他對承乾一直寄予厚望,甚至已經開始逐步將一些不太重要的朝政瑣事交付給他處理。
然而,短短十年後,這個他一直看好的好大兒,竟然因為謀反被廢黜?
這究竟是怎麽迴事?
承乾為何會走上這條路?
是他教育的方式出了問題,還是承乾自己有了什麽不該有的想法?
李世民感到一陣心痛,這不僅僅是對承乾的失望,更是對大唐未來的擔憂。
如果承乾真的因為謀反被廢,那麽大唐後世的皇位將如何平穩傳承?
會不會以後大唐的每一次皇位更迭都要經曆一番腥風血雨?
他腦海中再次浮現出玄武門之變的慘烈場景。
當年,他為了大唐的未來,為了自己的理想,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那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但現在,想到自己的子孫後代可能也會因皇位之爭而喋血宣武門,他的內心卻感到深深的抗拒和不忍。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
他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以及如何處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
他不能讓大唐未來每一次的皇位繼承都經曆一番鮮血洗禮。
“觀音婢,史書上可曾記載,承乾是因何而謀反?”
看著李世民那難以置信又痛苦的神情,長孫皇後內心也感到一陣刺痛。
她輕柔卻有力地握住李世民的手,默默地給予他支持。
隨後,她緩緩開口,話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惋惜與沉痛。
“史書記載,高明之所以會走上謀反之路,源於他對權力的強烈渴望以及對自身太子之位能否穩固的擔憂。”
“確實如此,”長孫皇後艱難地點了點頭,“根據那邊的史料記載,大唐的第三位皇帝是咱們的九郎稚奴。”
話落,她迅速轉變語氣,急忙補充道,“但這隻是那邊的曆史。”
“咱們這邊……有了浩宇的到來,未來早已發生改變。”
“高明……高明仍有機會。”
長孫皇後此刻的思緒被昨夜的夢境所牽動,她的聲音中透露出深深的糾結。
作為母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皇位卻隻有一個。
她深知,無論選擇誰,都可能會對其他孩子造成深深的傷害,甚至引發無法預料的後果。
“稚奴?”李世民的關注點卻與此不同,“那稚奴作為皇帝,他的政績如何?後人是如何評價他的?”
他頓了一頓,繼續追問:“還有,稚奴究竟是如何成功登上皇位的?”
此刻李世民心中充滿了深深的疑惑。
他對當前的太子承乾相當滿意,從未有過更換太子的念頭。
可……最後登上皇位的卻是最年幼的稚奴,這中間莫非發生了什麽驚天的變故不成?
畢竟,就算高明出了意外,該登上皇位的也應該是嫡次子青雀才對,怎麽就變成了嫡三子稚奴了呢?
難道……李世民的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他當年發動玄武門之變的畫麵。
那時的他,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但隨即,他連忙搖頭。
不可能,他又不是像他阿耶那樣……不通武略。
他可是身懷雄才大略的馬上皇帝,大唐的“天可汗”李世民,且是政變而上位。
對於政變這類事情,他自然早有防備,即便未來稚奴有意謀反,也絕無成功的可能。
長孫皇後並不知曉李世民心中的猜測,更無從猜測他的思緒已如天馬行空。
她輕歎一聲,緩緩開口:“稚奴作為皇帝,他的政績卓著,被後人譽為一代明君。”
“他推行了一係列改革,使得國家更加強盛,百姓安居樂業。”
“後人對他的評價非常高,認為他不僅繼承了你的智慧與膽識,還擁有獨特的領導才能。”
“他能夠知人善任,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因此朝廷上下都對他十分敬仰。”
“而且據後世記載,大唐的版圖在稚奴統治的時期達到了最大,他還征服了你三征未果的高句麗,可謂是雄才武略。”
“至於他的繼承方式,當然是順位繼承的。”
聽此,李世民心中更加疑惑不解。
順位繼承?
那承乾和青雀究竟去了哪裏?
為何會輪到稚奴繼承皇位?
他忍不住開口問道:“那承乾和青雀呢?他們難道沒有……”
長孫皇後明白他的意思,輕歎一聲,打斷了他的話,“二郎想知曉,妾身自然是知不無言,言無不盡。”
“不過……在說之前,妾身有一點要提醒二郎。”
“這些史料是那邊的曆史,卻並非我大唐的未來。”
“還望二郎不要因為史書中記載的一些事件,而對咱們的孩兒心生芥蒂。”
李世民聽後頓時笑了,“觀音婢你說的這是哪裏話?”
“高明和青雀可是咱們的孩子,而高明更是我大唐的太子!”
“朕又怎麽可能因為一些虛幻的曆史記載,就對他們心生芥蒂呢?”
李世民接著說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父親的溫暖與堅定,“朕絕對會公正對待咱們的每一個孩子,無論他們犯下多大的錯誤。”
“再說了,未來的大唐在朕的治理下,必將繼續開疆拓土。”
“就算他們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大不了一個去南洋,一個去天竺,各自封地稱王。”
“不僅僅是他們,未來朕的其他孩兒也都要分封出去,比如說恪兒,可以把他封到歐羅巴,做歐羅巴王……”
聽到李世民展現出如此廣闊的胸襟,長孫皇後心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她緩緩開口講解。
“據史料記載,貞觀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因謀反被廢黜為平民,幽禁在右領軍府……”
聽到自己的好大兒竟然是因為造反被廢黜。
李世民驚愕至極,雙眼瞪大如銅鈴,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謀反?
他的太子,他親手培養起來的承乾,竟然會走上謀反之路?
這簡直不可思議,難以接受。
李世民一直以為承乾是個穩重、有能力的太子,能夠承擔起大唐的未來。
他對承乾一直寄予厚望,甚至已經開始逐步將一些不太重要的朝政瑣事交付給他處理。
然而,短短十年後,這個他一直看好的好大兒,竟然因為謀反被廢黜?
這究竟是怎麽迴事?
承乾為何會走上這條路?
是他教育的方式出了問題,還是承乾自己有了什麽不該有的想法?
李世民感到一陣心痛,這不僅僅是對承乾的失望,更是對大唐未來的擔憂。
如果承乾真的因為謀反被廢,那麽大唐後世的皇位將如何平穩傳承?
會不會以後大唐的每一次皇位更迭都要經曆一番腥風血雨?
他腦海中再次浮現出玄武門之變的慘烈場景。
當年,他為了大唐的未來,為了自己的理想,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那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但現在,想到自己的子孫後代可能也會因皇位之爭而喋血宣武門,他的內心卻感到深深的抗拒和不忍。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
他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以及如何處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
他不能讓大唐未來每一次的皇位繼承都經曆一番鮮血洗禮。
“觀音婢,史書上可曾記載,承乾是因何而謀反?”
看著李世民那難以置信又痛苦的神情,長孫皇後內心也感到一陣刺痛。
她輕柔卻有力地握住李世民的手,默默地給予他支持。
隨後,她緩緩開口,話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惋惜與沉痛。
“史書記載,高明之所以會走上謀反之路,源於他對權力的強烈渴望以及對自身太子之位能否穩固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