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牛輔居然想要裹挾天子和文武百官逃跑,馬應大急,當即率領五千騎兵前往追擊,隻留下龐德在這裏收攏俘虜和百姓。
這一追就是整整一天,可是牛輔也是騎兵,拚命奔逃之下,依舊帶著一千多騎逃入了長安城中。見此,馬應雖然很是不甘,但也隻能暫時作罷。
好在,匆忙之下,牛輔劫走的文武百官並不多,而且都是孤家寡人。至於這些文武百官的家眷,卻沒能一並帶走,全部落入了馬應之手。
別說是文武百官的家眷了,天子的家眷也全部成為了他的俘虜。
隻是,何太後死了,劉協的生母王美人也早就不在人世,這些家眷的作用非常有限。
當馬應重新迴到新豐之後,龐德早已將董卓軍俘虜、十幾萬民夫和文武百官的家眷隨從收攏,就等馬應到來,然後驅使他們返迴河西。
“將軍,可救下天子?”龐德忍不住詢問道。
馬應搖頭道:“牛輔挾持天子逃進了長安城。”
“真可惜……”龐德歎了口氣。
馬應雖然也感覺有些可惜,但卻沒有他這般在意,隻問道:“此次繳獲了多少糧食?”
說到繳獲,龐德當即興奮了起來,“糧草倒是不多,隻有二十萬石。不過,金銀珠寶難計其數!”
作為一名掌兵的主帥,雖然更在意糧食,但金銀同樣不會嫌多。畢竟,不管在什麽時候,金銀都可以作為一般等價物來使用,否則也就不會有盛世古董亂世黃金之說。
隻要有渠道,這些金銀珠寶可是都能換成糧食的!
不過,在當前這種情況下,渠道並不多。大漢越來越亂,周邊唯一能大量購買到糧食的地方,估計也就隻有益州了。
關中應該也有存糧,就是不知道那些世家豪族願不願意賣給自己。
實在不行,也可以去西域收購,就是路上的損耗會大一些。
說起來,重開絲綢之路一直是馬應的願望。以大漢如今的糧價,遠的地方不敢說,西域諸國應該還是願意將糧食運過來的……
總之,隻要找到購糧渠道,此次的收獲不僅能夠解除治下的糧食危機,說不定還能支撐他發兵攻打韓遂和宋建!
……
洛陽城,董卓已經收到了牛輔送來的戰報,得知糧草和金銀珠寶全部丟了,連文武百官也隻搶迴了一部分,頓時暴跳如雷。
這些金銀珠寶乃是他辛苦了許久好不容易才積累起來的,為此甚至不惜背負罵名,去盜帝王和公卿大臣的墓。可是現在,卻全都便宜了馬應。
想到這,他感覺自己的心髒都有些受不了了。
發了一通火,打殺了幾個奴婢之後,董卓總算冷靜了下來。馬應居然會在這個時候出兵關中,卻是讓他有些意外,他原本以為,馬應、韓遂和宋建三人相互掣肘,應該無暇他顧才是。
不過,既然馬應已經進入關中,並劫掠了自己前往長安的先頭部隊,那就說明,關中已經有了不穩的跡象,這是他難以接受的事情。畢竟,他一直將關中視為自己的大後方,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
隻是,馬應的實力很強,想要將他趕出關中,最少也要兩萬人馬才行,甚至兩萬人馬都不夠。可要是不將他趕走,洛陽運往長安的物資和人口肯定還會被搶奪,沒個安寧……
想到這,董卓很是頭疼,還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文優,可有退敵之策?”
不得已,董卓隻好向身邊的謀士求助。文優乃李儒表字,自從李儒毒殺劉辯之後,就已經成為了他的絕對心腹。
李儒沉默了片刻,緩緩道:“馬應根基在河西、河湟之地,受韓遂、宋建二人所阻,難以奪占關中。此次出兵,多半是想要趁機撈取一些好處,相國可派遣一人為使,與之商談,勸其退兵。此為一策。”
董卓臉色不太好看,這條策略是要他向馬應低頭啊。自己被搶了,反倒還要低頭,執掌朝堂這麽久,內心已經膨脹的他自然不願意。當即問道:“可還有其他策略?”
“有,以最快的速度放棄洛陽,退守關中,攜大軍強行將之驅逐。如此,關中無憂,而關東聯軍受函穀關所阻,也難以再構成威脅。”李儒認真道。
其實他已經勸過董卓好幾次了,可董卓舍不得洛陽的繁華,不到最後一刻根本不想徹底放棄。
而此次,董卓依舊沒有同意,隻擺了擺手道:“此事以後再議。”
見此,李儒歎了口氣,“若相國不願采納此策,可先遣使與馬應接洽,同時許以官爵拉攏韓遂、宋建二人,讓其二人襲擾馬應後方。”
董卓終於點了點頭,“那就先這麽辦吧,實在不行,就隻能立即放棄洛陽退守關中了。馬應此賊,劫我金銀珠寶,還敢打天子的主意,未來必要叫他好看!”
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實在是現在的情況太糟糕。加上馬應,那就是四麵作戰了。
所以,縱使很氣,但倘若能用一點小代價就讓馬應退兵,他還是願意的。
相較於他的無奈,馬應現在正處在驚喜之中。在他俘虜的那部分文武百官以及他們的子侄之中,有許多都是他現在急需的行政型人才,隻要能勸說一部分在自己治下出仕,於他而言都是一件大喜事。
更不要說,裏麵還有一個大才——荀攸荀公達!
荀攸可是曹操未來的謀主之一,不管是政治還是謀略,潛力都達到了鑽石級。哪怕是現在,兩項屬性也在90以上。
如果此人願意投效自己,對自己的幫助絕對很大!
為此,在得知荀攸居然成了自己的俘虜後,馬應當即就前去拜見。
聽聞賊寇首領要來拜見自己,荀攸有些驚訝,畢竟他現在的名氣還不是很大,至少在被俘虜的文武百官之中,名氣和他相當的人就有不少。
可是,馬應確實來了,而且是抱著極大的誠意而來,仿佛拜見的是久負盛名的大賢一般。
“我不過一普通士人,將軍何必另眼相待?”荀攸無奈道。
這一追就是整整一天,可是牛輔也是騎兵,拚命奔逃之下,依舊帶著一千多騎逃入了長安城中。見此,馬應雖然很是不甘,但也隻能暫時作罷。
好在,匆忙之下,牛輔劫走的文武百官並不多,而且都是孤家寡人。至於這些文武百官的家眷,卻沒能一並帶走,全部落入了馬應之手。
別說是文武百官的家眷了,天子的家眷也全部成為了他的俘虜。
隻是,何太後死了,劉協的生母王美人也早就不在人世,這些家眷的作用非常有限。
當馬應重新迴到新豐之後,龐德早已將董卓軍俘虜、十幾萬民夫和文武百官的家眷隨從收攏,就等馬應到來,然後驅使他們返迴河西。
“將軍,可救下天子?”龐德忍不住詢問道。
馬應搖頭道:“牛輔挾持天子逃進了長安城。”
“真可惜……”龐德歎了口氣。
馬應雖然也感覺有些可惜,但卻沒有他這般在意,隻問道:“此次繳獲了多少糧食?”
說到繳獲,龐德當即興奮了起來,“糧草倒是不多,隻有二十萬石。不過,金銀珠寶難計其數!”
作為一名掌兵的主帥,雖然更在意糧食,但金銀同樣不會嫌多。畢竟,不管在什麽時候,金銀都可以作為一般等價物來使用,否則也就不會有盛世古董亂世黃金之說。
隻要有渠道,這些金銀珠寶可是都能換成糧食的!
不過,在當前這種情況下,渠道並不多。大漢越來越亂,周邊唯一能大量購買到糧食的地方,估計也就隻有益州了。
關中應該也有存糧,就是不知道那些世家豪族願不願意賣給自己。
實在不行,也可以去西域收購,就是路上的損耗會大一些。
說起來,重開絲綢之路一直是馬應的願望。以大漢如今的糧價,遠的地方不敢說,西域諸國應該還是願意將糧食運過來的……
總之,隻要找到購糧渠道,此次的收獲不僅能夠解除治下的糧食危機,說不定還能支撐他發兵攻打韓遂和宋建!
……
洛陽城,董卓已經收到了牛輔送來的戰報,得知糧草和金銀珠寶全部丟了,連文武百官也隻搶迴了一部分,頓時暴跳如雷。
這些金銀珠寶乃是他辛苦了許久好不容易才積累起來的,為此甚至不惜背負罵名,去盜帝王和公卿大臣的墓。可是現在,卻全都便宜了馬應。
想到這,他感覺自己的心髒都有些受不了了。
發了一通火,打殺了幾個奴婢之後,董卓總算冷靜了下來。馬應居然會在這個時候出兵關中,卻是讓他有些意外,他原本以為,馬應、韓遂和宋建三人相互掣肘,應該無暇他顧才是。
不過,既然馬應已經進入關中,並劫掠了自己前往長安的先頭部隊,那就說明,關中已經有了不穩的跡象,這是他難以接受的事情。畢竟,他一直將關中視為自己的大後方,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
隻是,馬應的實力很強,想要將他趕出關中,最少也要兩萬人馬才行,甚至兩萬人馬都不夠。可要是不將他趕走,洛陽運往長安的物資和人口肯定還會被搶奪,沒個安寧……
想到這,董卓很是頭疼,還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文優,可有退敵之策?”
不得已,董卓隻好向身邊的謀士求助。文優乃李儒表字,自從李儒毒殺劉辯之後,就已經成為了他的絕對心腹。
李儒沉默了片刻,緩緩道:“馬應根基在河西、河湟之地,受韓遂、宋建二人所阻,難以奪占關中。此次出兵,多半是想要趁機撈取一些好處,相國可派遣一人為使,與之商談,勸其退兵。此為一策。”
董卓臉色不太好看,這條策略是要他向馬應低頭啊。自己被搶了,反倒還要低頭,執掌朝堂這麽久,內心已經膨脹的他自然不願意。當即問道:“可還有其他策略?”
“有,以最快的速度放棄洛陽,退守關中,攜大軍強行將之驅逐。如此,關中無憂,而關東聯軍受函穀關所阻,也難以再構成威脅。”李儒認真道。
其實他已經勸過董卓好幾次了,可董卓舍不得洛陽的繁華,不到最後一刻根本不想徹底放棄。
而此次,董卓依舊沒有同意,隻擺了擺手道:“此事以後再議。”
見此,李儒歎了口氣,“若相國不願采納此策,可先遣使與馬應接洽,同時許以官爵拉攏韓遂、宋建二人,讓其二人襲擾馬應後方。”
董卓終於點了點頭,“那就先這麽辦吧,實在不行,就隻能立即放棄洛陽退守關中了。馬應此賊,劫我金銀珠寶,還敢打天子的主意,未來必要叫他好看!”
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實在是現在的情況太糟糕。加上馬應,那就是四麵作戰了。
所以,縱使很氣,但倘若能用一點小代價就讓馬應退兵,他還是願意的。
相較於他的無奈,馬應現在正處在驚喜之中。在他俘虜的那部分文武百官以及他們的子侄之中,有許多都是他現在急需的行政型人才,隻要能勸說一部分在自己治下出仕,於他而言都是一件大喜事。
更不要說,裏麵還有一個大才——荀攸荀公達!
荀攸可是曹操未來的謀主之一,不管是政治還是謀略,潛力都達到了鑽石級。哪怕是現在,兩項屬性也在90以上。
如果此人願意投效自己,對自己的幫助絕對很大!
為此,在得知荀攸居然成了自己的俘虜後,馬應當即就前去拜見。
聽聞賊寇首領要來拜見自己,荀攸有些驚訝,畢竟他現在的名氣還不是很大,至少在被俘虜的文武百官之中,名氣和他相當的人就有不少。
可是,馬應確實來了,而且是抱著極大的誠意而來,仿佛拜見的是久負盛名的大賢一般。
“我不過一普通士人,將軍何必另眼相待?”荀攸無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