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曾莫急,兵出烏鞘嶺當等待一個時機,而這個時機一年內便會出現。”馬應平靜道。
尹奉頓時想到了什麽,不禁問道:“校尉指的可是義軍攻打關中?”
“不,是義軍兵敗關中!”
尹奉一愣,雖然他也不看好義軍攻打關中,但卻沒有馬應這麽肯定一定會敗。沉思了一會兒,他又繼續說道:“若真如此,那在兵出烏鞘嶺之前,依舊必須先將河西四郡拿下,以穩定後方!”
“這我自然知曉,不過此事需要等六月以後再議,那時候在祖厲屯田的六千士卒也該調迴來了。”馬應心中早就有一個大概思路,不過現在當務之急,依舊是以充盈人口為主。
就在這時,小吏忽然來報,有一名王國派來的使者求見。
“王國?他現在就派人過來作何?”馬應有些奇怪,畢竟距離秋收還有大半年的時間,總不可能現在就通知自己出兵關中。
不過不管如何,王國派來的使者還是要見上一見的。
當使者跟隨小吏步入大堂之後,馬應不禁愣住了,因為他認出這名使者的身份。此人可不是阿貓阿狗,而是前隴西太守李參!
“李太守,將軍怎的遣你為使,快快入座。”馬應熱情地迎了上去。
雖然此人背叛大漢響應了韓遂等逆賊,但其實也不能全怪他。畢竟當時狄道城已無多少郡兵,都被馬騰給帶走了,再加上被十餘萬叛軍圍困,除了投降還能怎樣?
更不要說刺史耿鄙還一直打壓他,特意派遣馬騰過來奪他兵權。被壓製了這麽久,心中豈會沒點怨念?
其實真要論能力的話,此人還是非常不錯的,名士應劭就曾誇讚過他:“太守李參沉靜有謀,必能獎厲得其死力。”主張讓他招募士卒,以應對涼州作亂的羌胡。
不過,縱使有應劭推薦,李參也從來都沒有被委以重任過。第一次北宮伯玉等人席卷整個涼州,主帥為張溫、董卓等人。不過那時候李參手中尚有不少郡兵,哪怕羌胡攻入關中之後,隴西郡治狄道城都沒有失守。
而第二次韓遂、王國席卷涼州,主帥為刺史耿鄙,李參手中的兵權也被奪了,最後在十餘萬叛軍的圍困下,隻能選擇投降——憋屈的一生。
“現在哪還有什麽李太守,校尉不用這麽客氣,將我當成普通使者對待即可。”李參眼中閃過一絲落寞。
作為大漢叛臣,他已無臉返迴家鄉,也不敢迴去,隻能一直混在叛軍之中。可作為一名投降之人,手中又沒什麽兵權,就算以前身份尊貴,也難以在叛軍中出頭。
和他情況差不多的還有一人,那就是前酒泉太守黃衍。黃衍可不是出自酒泉黃氏,畢竟東漢有“三互法”,明文規定太守不能由本郡人擔任,哪怕與本郡人有姻親都不行。
此人既沒有涼州大族為依托,如今又是叛賊身份,隻怕也不敢返迴家鄉,現在多半也在王國身邊,直至泯然眾人。
見李參不願多提往事,馬應也就沒有繼續這個話題,隻問道:“不知太守此來所謂何事?”
李參從袖中拿出一卷帛書,說道:“此乃義軍起事之盟書,王將軍希望校尉能在上麵簽下姓名。韓遂將軍、馬騰將軍以及諸多羌胡首領都已如此,隻差校尉你了。”
“盟書?”
馬應有些好笑,感覺王國謹慎過頭了,難道到了現在,涼州還有哪個勢力會反投大漢不成?
不過,他還是在上麵簽下了姓名。
在這些事情處理完之後,李參就準備告辭,不過卻被馬應出言阻止。
“校尉還有何事?”李參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不知太守如今在王國身邊擔任何職?”馬應似閑談般問道。
李參麵露尷尬,不過這一年來已經磨平了他的棱角,倒也沒有生氣,隻苦笑道:“暫無實職,不過王將軍對我信任有加,重要事務多會讓我負責……”
“就比如這次派遣你為特使嗎?”
李參更加尷尬了,同時心中也有些怒意,覺得此人忒可惡了一點,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為何總要揭自己傷疤?
不等他多想,馬應忽然躬身一拜,“李太守之才絕非一跑腿小吏,王國無有識人之明,乃是他的損失。不知閣下可否留在河西,助應一臂之力?應雖不才,但河西四郡已是囊中之物,願拜閣下為張掖太守!”
“這……”李參一時間有些懵了,想到這一年來在叛軍中遭到的冷遇,又對比此時馬應對自己的敬重,年過四十的他竟是感覺眼眶有些濕潤。
“校尉快快請起,叛臣當不得如此大禮。”他趕忙上前去扶馬應。
“我這一拜,非為自己,而是為河西百姓。不知閣下可願在河西出仕?”馬應繼續說道。
李參眼睛紅了,當即躬身一禮,“承蒙校尉器重,背叛之臣哪有拒絕的理由?自此餘生,願托付給校尉!”
“哈哈哈,能得閣下,乃河西百姓之幸,亦為我之幸也。”這次輪到馬應上前將他扶起了。
待李參起身之後,馬應又繼續說道:“張掖、酒泉諸郡,六月後才可拿下,現在怕是要委屈閣下暫守一縣之長了。”
“能得校尉看重,參感激涕零,豈會不從。願為一縣之長!”李參再次一拜。
李參——統率73(極限白銀級)、勇武68(極限白銀級)、智謀78(極限黃金級)、政治82(極限黃金級)、健康97(滿值100),綜合評價:三流武將、二流文臣。
將此人屬性加滿,綜合能力當和尹奉差不多,足以牧守一郡!
雖然將李參留下了,但馬應還是命人將盟書送去了冀城。不僅如此,他還讓人帶去了兩封書信,一封是他寫給王國的,另一份則是李參寫給黃衍的。
因為李參和黃衍二人情況相似,又都在王國身邊,這一年來竟是成為了好友。而此次之所以寫信給他,乃是受馬應之托,欲要招攬他。
不僅如此,馬應在寫給王國的書信中也提到了這件事,希望他能夠成全。李參和黃衍二人在冀城都不受重用,想來王國不會為此而惡了自己。
尹奉頓時想到了什麽,不禁問道:“校尉指的可是義軍攻打關中?”
“不,是義軍兵敗關中!”
尹奉一愣,雖然他也不看好義軍攻打關中,但卻沒有馬應這麽肯定一定會敗。沉思了一會兒,他又繼續說道:“若真如此,那在兵出烏鞘嶺之前,依舊必須先將河西四郡拿下,以穩定後方!”
“這我自然知曉,不過此事需要等六月以後再議,那時候在祖厲屯田的六千士卒也該調迴來了。”馬應心中早就有一個大概思路,不過現在當務之急,依舊是以充盈人口為主。
就在這時,小吏忽然來報,有一名王國派來的使者求見。
“王國?他現在就派人過來作何?”馬應有些奇怪,畢竟距離秋收還有大半年的時間,總不可能現在就通知自己出兵關中。
不過不管如何,王國派來的使者還是要見上一見的。
當使者跟隨小吏步入大堂之後,馬應不禁愣住了,因為他認出這名使者的身份。此人可不是阿貓阿狗,而是前隴西太守李參!
“李太守,將軍怎的遣你為使,快快入座。”馬應熱情地迎了上去。
雖然此人背叛大漢響應了韓遂等逆賊,但其實也不能全怪他。畢竟當時狄道城已無多少郡兵,都被馬騰給帶走了,再加上被十餘萬叛軍圍困,除了投降還能怎樣?
更不要說刺史耿鄙還一直打壓他,特意派遣馬騰過來奪他兵權。被壓製了這麽久,心中豈會沒點怨念?
其實真要論能力的話,此人還是非常不錯的,名士應劭就曾誇讚過他:“太守李參沉靜有謀,必能獎厲得其死力。”主張讓他招募士卒,以應對涼州作亂的羌胡。
不過,縱使有應劭推薦,李參也從來都沒有被委以重任過。第一次北宮伯玉等人席卷整個涼州,主帥為張溫、董卓等人。不過那時候李參手中尚有不少郡兵,哪怕羌胡攻入關中之後,隴西郡治狄道城都沒有失守。
而第二次韓遂、王國席卷涼州,主帥為刺史耿鄙,李參手中的兵權也被奪了,最後在十餘萬叛軍的圍困下,隻能選擇投降——憋屈的一生。
“現在哪還有什麽李太守,校尉不用這麽客氣,將我當成普通使者對待即可。”李參眼中閃過一絲落寞。
作為大漢叛臣,他已無臉返迴家鄉,也不敢迴去,隻能一直混在叛軍之中。可作為一名投降之人,手中又沒什麽兵權,就算以前身份尊貴,也難以在叛軍中出頭。
和他情況差不多的還有一人,那就是前酒泉太守黃衍。黃衍可不是出自酒泉黃氏,畢竟東漢有“三互法”,明文規定太守不能由本郡人擔任,哪怕與本郡人有姻親都不行。
此人既沒有涼州大族為依托,如今又是叛賊身份,隻怕也不敢返迴家鄉,現在多半也在王國身邊,直至泯然眾人。
見李參不願多提往事,馬應也就沒有繼續這個話題,隻問道:“不知太守此來所謂何事?”
李參從袖中拿出一卷帛書,說道:“此乃義軍起事之盟書,王將軍希望校尉能在上麵簽下姓名。韓遂將軍、馬騰將軍以及諸多羌胡首領都已如此,隻差校尉你了。”
“盟書?”
馬應有些好笑,感覺王國謹慎過頭了,難道到了現在,涼州還有哪個勢力會反投大漢不成?
不過,他還是在上麵簽下了姓名。
在這些事情處理完之後,李參就準備告辭,不過卻被馬應出言阻止。
“校尉還有何事?”李參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不知太守如今在王國身邊擔任何職?”馬應似閑談般問道。
李參麵露尷尬,不過這一年來已經磨平了他的棱角,倒也沒有生氣,隻苦笑道:“暫無實職,不過王將軍對我信任有加,重要事務多會讓我負責……”
“就比如這次派遣你為特使嗎?”
李參更加尷尬了,同時心中也有些怒意,覺得此人忒可惡了一點,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為何總要揭自己傷疤?
不等他多想,馬應忽然躬身一拜,“李太守之才絕非一跑腿小吏,王國無有識人之明,乃是他的損失。不知閣下可否留在河西,助應一臂之力?應雖不才,但河西四郡已是囊中之物,願拜閣下為張掖太守!”
“這……”李參一時間有些懵了,想到這一年來在叛軍中遭到的冷遇,又對比此時馬應對自己的敬重,年過四十的他竟是感覺眼眶有些濕潤。
“校尉快快請起,叛臣當不得如此大禮。”他趕忙上前去扶馬應。
“我這一拜,非為自己,而是為河西百姓。不知閣下可願在河西出仕?”馬應繼續說道。
李參眼睛紅了,當即躬身一禮,“承蒙校尉器重,背叛之臣哪有拒絕的理由?自此餘生,願托付給校尉!”
“哈哈哈,能得閣下,乃河西百姓之幸,亦為我之幸也。”這次輪到馬應上前將他扶起了。
待李參起身之後,馬應又繼續說道:“張掖、酒泉諸郡,六月後才可拿下,現在怕是要委屈閣下暫守一縣之長了。”
“能得校尉看重,參感激涕零,豈會不從。願為一縣之長!”李參再次一拜。
李參——統率73(極限白銀級)、勇武68(極限白銀級)、智謀78(極限黃金級)、政治82(極限黃金級)、健康97(滿值100),綜合評價:三流武將、二流文臣。
將此人屬性加滿,綜合能力當和尹奉差不多,足以牧守一郡!
雖然將李參留下了,但馬應還是命人將盟書送去了冀城。不僅如此,他還讓人帶去了兩封書信,一封是他寫給王國的,另一份則是李參寫給黃衍的。
因為李參和黃衍二人情況相似,又都在王國身邊,這一年來竟是成為了好友。而此次之所以寫信給他,乃是受馬應之托,欲要招攬他。
不僅如此,馬應在寫給王國的書信中也提到了這件事,希望他能夠成全。李參和黃衍二人在冀城都不受重用,想來王國不會為此而惡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