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開運十三年的春天如期而至,而伴隨著春天一同前來的是一場波及山陽南部數領的饑荒。
去歲的那場動亂後遺症還是顯現了出來,雖然短短時間就被鎮壓,但還是影響到了糧食收成。
經過了幾個月的醞釀,市麵上糧價飛漲,已是往年同期的兩倍有餘,而各領新封的士族大部分乃小族出身,一窮二白赴任後自然難以遏製住洶洶而來的饑荒。
剛剛平息下來不久的流民潮已有複起之象,最近幾日陸續有流民拖家帶口的向著在黎珩治理下還算安定的登峰鎮而來。
登峰府衙裏文武官員齊聚一堂,今日黎珩召集他們而來便是為了商議如何應對愈演愈烈的流民潮。
“到昨日我們接納的流民已有六千餘人,各處人手已經趨於飽和,得益於主公未雨綢繆早早派出了購糧商隊,我們的存糧還能支持年底,但也不能再這樣無止境的接納下去了。”
“而且因為大量流民湧入,糧價飛漲,民間也是人心惶惶,流言四起,還請主公早做決斷。”
首先發言匯報的是羅誠,他一臉愁容,因為他主管的錢稅司和司庫所兩個衙門都和流民安置工作有關,這幾天來他被折騰的不輕。
登峰目前在冊領民也才三萬人,十幾天內一下多出來六千餘人,確實有些難為人了。
“大家都議議吧。”
黎珩坐在上首,靠在椅子上,盯著麵前台麵上茶水上下漂浮的茶葉沉思發呆。
“主公,早前我們登峰市麵糧價比周圍地界都低上一成,近來幾日有糧販從我鎮大肆購糧外運,我認為我們應該盡早發布禁令,禁止登峰糧食出境。”
孟秋出列建議道,因為捕盜司的職能原因,他算是在座眾人裏消息最為靈通的。
“附議,除了禁止糧食出境以外,敦鬥膽請主公下令封鎖所有進入登峰的要道,嚴查外地流民入境。”
見孟秋發言,孟敦也緊緊跟上。
“萬萬不可,封路必然造成百姓恐慌。”
“孟家主,此舉太過武斷,恐對主公名望有損。”
“登峰剛剛恢複商路往來,若是冒然封路,難保不會影響客商信心。”
激進的封路提議一出,廳內眾人紛紛嘩然,質疑之聲不斷。
“現下流民乃動亂之源,近來外地流民襲擊百姓搶糧之事時有發生,登峰已經接納不少流民了,想來現在驅離後續而來流民也不會影響主公的威名。”
“隻是嚴查流民,不影響客商往來,況且現在不解決流民潮,又有哪家客商敢來?”
對於眾人的質疑聲,孟敦解釋道。
有了二孟的起頭,廳內其餘人也紛紛吵吵嚷嚷的發表出自己的意見。
“市麵糧價飛漲,必有奸民作倀,我認為應當限製糧價,打擊囤積居奇行為,以免生亂。”
“若是百姓私賣又如何?”
“此事易耳,指定幾處交易地點便是,凡在場外私自買賣者,杖三十,所得全部充官。”
“可勸糧食富餘的大戶賣糧,以平抑糧價。”
“諸位此言大繆,若是周邊各地糧價高漲,唯登峰糧價獨低,自然不會再有客販來登峰販糧,外糧不至,到時候內糧缺乏之下,有積蓄的富戶為求自保,哪裏還會拿出糧來?”
“我聽說本地還有餘糧的富戶,已經有不少將存糧賣給外地來的小販了!商人逐利,要是我們再限定糧價,與周邊糧價價差過大,難保不會有人鋌而走險。”
“在下聽說尚藥監已在郡城開始活動,主公可傳令田司監將所得全部換為粟米運迴。”
“不若完全放開好了,糧價高漲之下,自然會有外地糧商販糧過來,時間過了糧荒自然平息。”
……
黎珩聽了半天場內眾人的爭論,提出的解決方案皆是乏善可陳,沒聽到一個讓他眼前一亮的好辦法,隻覺得太陽穴突突跳。
他將手中茶杯重重放在桌案上,發出了聲響,暗自關注黎珩態度的眾人登時一靜。
“鎮外粥棚繼續維持施粥,對接納流民安置工作不能停。”
“給尚藥監去信,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量要求買家以糧食結算,價格方麵可以給予一定讓步。”
“孟敦你從收納的流民中再篩選出兩千民壯編入屯田軍。”
黎珩一項一項的安排道。
“得令。”孟敦上前應道。
理論上登峰內所有兵力的總帥都是黎珩,但他作為實際署理屯田事務的將領,對於屯田軍規模的擴大自然樂見其成。
“主公,目前沒有合適的耕地地區可以劃給屯田軍了。”羅誠提醒道,他前些日子完成了田畝檢地,對於登峰地域內的耕地情況爛熟於心。
“沒關係,我自有辦法,你下去以後先配合孟敦選拔民壯吧。”此事黎珩心裏早有定計。
“這...遵命。”羅誠隻得應聲退下。
“好了,今日就這樣,你們下去將各自意見再整理一下列個條陳送上來。”
雙手揉搓著太陽穴,黎珩將眾人打發下去,一個人靜靜呆在府衙正堂裏。
自從接手登峰以來,一件件事就接踵而來,之前的統治士族也這麽勞心勞力麽,黎珩有些懷疑人生。
停止接納流民是不可能的,每個士族治下百姓多寡代表了未來潛力。
在黎珩看來,隻要熬過了這一波,具有充足勞動力的登峰就能躋身南部諸士族領地前列,這可是一個自己崛起的大好機會。
若是中規中矩慢慢發育,靠著登峰原本的底蘊,自己頂天了就是如當年的葵丘穆家一般,經不起太大的風浪。
現在日子過的緊巴一些,自己守著登峰這座礦區,多投入一些人力加大產出,再收納個兩三萬人不成問題。
根據自己的探查,以現在的開發程度,百年內都不用擔心礦脈枯竭的問題,他不認為自己未來就止步於登峰。
隻要自己在礦脈枯竭之前將登峰發展起來,或者獲取更大的封地,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想清楚了利害關係,黎珩堅定了自己繼續接納流民的信心,起身讓側近備馬,向著煙陽城一路疾行而去。
去歲的那場動亂後遺症還是顯現了出來,雖然短短時間就被鎮壓,但還是影響到了糧食收成。
經過了幾個月的醞釀,市麵上糧價飛漲,已是往年同期的兩倍有餘,而各領新封的士族大部分乃小族出身,一窮二白赴任後自然難以遏製住洶洶而來的饑荒。
剛剛平息下來不久的流民潮已有複起之象,最近幾日陸續有流民拖家帶口的向著在黎珩治理下還算安定的登峰鎮而來。
登峰府衙裏文武官員齊聚一堂,今日黎珩召集他們而來便是為了商議如何應對愈演愈烈的流民潮。
“到昨日我們接納的流民已有六千餘人,各處人手已經趨於飽和,得益於主公未雨綢繆早早派出了購糧商隊,我們的存糧還能支持年底,但也不能再這樣無止境的接納下去了。”
“而且因為大量流民湧入,糧價飛漲,民間也是人心惶惶,流言四起,還請主公早做決斷。”
首先發言匯報的是羅誠,他一臉愁容,因為他主管的錢稅司和司庫所兩個衙門都和流民安置工作有關,這幾天來他被折騰的不輕。
登峰目前在冊領民也才三萬人,十幾天內一下多出來六千餘人,確實有些難為人了。
“大家都議議吧。”
黎珩坐在上首,靠在椅子上,盯著麵前台麵上茶水上下漂浮的茶葉沉思發呆。
“主公,早前我們登峰市麵糧價比周圍地界都低上一成,近來幾日有糧販從我鎮大肆購糧外運,我認為我們應該盡早發布禁令,禁止登峰糧食出境。”
孟秋出列建議道,因為捕盜司的職能原因,他算是在座眾人裏消息最為靈通的。
“附議,除了禁止糧食出境以外,敦鬥膽請主公下令封鎖所有進入登峰的要道,嚴查外地流民入境。”
見孟秋發言,孟敦也緊緊跟上。
“萬萬不可,封路必然造成百姓恐慌。”
“孟家主,此舉太過武斷,恐對主公名望有損。”
“登峰剛剛恢複商路往來,若是冒然封路,難保不會影響客商信心。”
激進的封路提議一出,廳內眾人紛紛嘩然,質疑之聲不斷。
“現下流民乃動亂之源,近來外地流民襲擊百姓搶糧之事時有發生,登峰已經接納不少流民了,想來現在驅離後續而來流民也不會影響主公的威名。”
“隻是嚴查流民,不影響客商往來,況且現在不解決流民潮,又有哪家客商敢來?”
對於眾人的質疑聲,孟敦解釋道。
有了二孟的起頭,廳內其餘人也紛紛吵吵嚷嚷的發表出自己的意見。
“市麵糧價飛漲,必有奸民作倀,我認為應當限製糧價,打擊囤積居奇行為,以免生亂。”
“若是百姓私賣又如何?”
“此事易耳,指定幾處交易地點便是,凡在場外私自買賣者,杖三十,所得全部充官。”
“可勸糧食富餘的大戶賣糧,以平抑糧價。”
“諸位此言大繆,若是周邊各地糧價高漲,唯登峰糧價獨低,自然不會再有客販來登峰販糧,外糧不至,到時候內糧缺乏之下,有積蓄的富戶為求自保,哪裏還會拿出糧來?”
“我聽說本地還有餘糧的富戶,已經有不少將存糧賣給外地來的小販了!商人逐利,要是我們再限定糧價,與周邊糧價價差過大,難保不會有人鋌而走險。”
“在下聽說尚藥監已在郡城開始活動,主公可傳令田司監將所得全部換為粟米運迴。”
“不若完全放開好了,糧價高漲之下,自然會有外地糧商販糧過來,時間過了糧荒自然平息。”
……
黎珩聽了半天場內眾人的爭論,提出的解決方案皆是乏善可陳,沒聽到一個讓他眼前一亮的好辦法,隻覺得太陽穴突突跳。
他將手中茶杯重重放在桌案上,發出了聲響,暗自關注黎珩態度的眾人登時一靜。
“鎮外粥棚繼續維持施粥,對接納流民安置工作不能停。”
“給尚藥監去信,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量要求買家以糧食結算,價格方麵可以給予一定讓步。”
“孟敦你從收納的流民中再篩選出兩千民壯編入屯田軍。”
黎珩一項一項的安排道。
“得令。”孟敦上前應道。
理論上登峰內所有兵力的總帥都是黎珩,但他作為實際署理屯田事務的將領,對於屯田軍規模的擴大自然樂見其成。
“主公,目前沒有合適的耕地地區可以劃給屯田軍了。”羅誠提醒道,他前些日子完成了田畝檢地,對於登峰地域內的耕地情況爛熟於心。
“沒關係,我自有辦法,你下去以後先配合孟敦選拔民壯吧。”此事黎珩心裏早有定計。
“這...遵命。”羅誠隻得應聲退下。
“好了,今日就這樣,你們下去將各自意見再整理一下列個條陳送上來。”
雙手揉搓著太陽穴,黎珩將眾人打發下去,一個人靜靜呆在府衙正堂裏。
自從接手登峰以來,一件件事就接踵而來,之前的統治士族也這麽勞心勞力麽,黎珩有些懷疑人生。
停止接納流民是不可能的,每個士族治下百姓多寡代表了未來潛力。
在黎珩看來,隻要熬過了這一波,具有充足勞動力的登峰就能躋身南部諸士族領地前列,這可是一個自己崛起的大好機會。
若是中規中矩慢慢發育,靠著登峰原本的底蘊,自己頂天了就是如當年的葵丘穆家一般,經不起太大的風浪。
現在日子過的緊巴一些,自己守著登峰這座礦區,多投入一些人力加大產出,再收納個兩三萬人不成問題。
根據自己的探查,以現在的開發程度,百年內都不用擔心礦脈枯竭的問題,他不認為自己未來就止步於登峰。
隻要自己在礦脈枯竭之前將登峰發展起來,或者獲取更大的封地,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想清楚了利害關係,黎珩堅定了自己繼續接納流民的信心,起身讓側近備馬,向著煙陽城一路疾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