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桃夭獨寵,雖是王後連續兩月卻也過了。

    桃夭很快被招進棲鸞殿。

    路上遇見了聃氏。

    聃氏向她施禮,桃夭知道她膽小怕事,一直受眾姬嘲笑,甚至戲虐調侃。

    桃夭雖不管後宮紛爭,但遇上眾姬欺負她人,也會上前阻止,秉性如此,改也改不了。

    聃氏不像隨姬,且不說兩人身份沒得比,兩人雖然都低調,但低調方式不一樣,隨姬聰慧大度,不卑不亢,言行舉止穩妥,對眾姬的冷嘲熱諷從不在意,是真的不在意,她很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麽,而她生有長公主,據說,在自己未來之前,隨姬最受熊貲寵愛,眾姬也不能隨便拿捏她,聃氏不同,她身份低,本來可以依靠鄧姬,但鄧姬瞧不上她,或者說鄧姬瞧不上任何人,再者聃氏的性子軟,有時顯得一些木納。

    於是,桃夭曾多次出手。

    就在前兩日,眾姬來請安,聃氏就因一身穿著得黃,唐二人嘲笑,聃氏一張臉漲得通紅,桃夭有些看過不去了,出言為聃氏解困,事後,聃氏感激的朝她看了一眼。

    這廂二人相遇,聃氏施禮,桃夭喚她起身,客套的問侯兩句,聃氏低著頭迴答,桃夭頜首,便要從她身邊走過。

    “王後。”聃氏突然喚住她,“王後可是去武後處?”

    桃夭點點頭,“正是。”

    聃氏左右看了看,上前兩步,小聲說,“妾正從武後處出來,武後心情不好。”

    “哦?”桃夭挑挑眉。

    聃氏咬咬唇卻也不多說什麽,急急朝桃夭再施一禮便離去。

    桃夭轉過身來看著她的背影。

    玉瓚說,“聃氏此言何意?”

    桃夭道,“她是在提醒我。”

    玉瓚問,“難道武後召公主來棲鸞殿,會對公主不利?”

    桃夭嗯了一聲,“無非侍寢一事。”

    果然,桃夭受到武後責備。

    武後因前朝之事,彭仲爽升為令尹心中不悅,她兩次喚鬥伯比入宮,皆不得,武後親自去鬥府,眼見鬥伯比躺在榻上,幾乎病得奄奄一息,心下頓時失望之及。

    她明白彭仲爽為楚國立了功,但是此人曾鼓動大王伐鄧,這口氣,她是無論無何都咽不下去。

    這種外來人,僅憑著一張利嘴,就想在楚國興風換雨,她如何能容忍。

    而後宮王後獨寵,鄧姬時常在她耳根抱怨,武後也是氣憤。

    桃夭垂著頭,聽武後訓斥,其實國君要寵誰,做姬妾誰又能左右,主事者是國君,但往往都是姬妾受罰。

    桃夭心中冷笑,武後的話左耳進右耳出,她根本不在意。

    但她要盡量表現出賢德的模樣。

    聽著武後的厲聲言語,桃夭突然想到,幼時的她在這宮中,是否也是這般受人嘲笑?

    “我還記得,王後曾在我麵前說過不會專寵。”

    桃夭道,“妾定勸說大王。”

    “如此說來,一切都是大王過錯?”武後冷笑。

    “是妾之錯......”頓了頓,“妾正有一事稟報母後,事關後宮諸妃侍寢一事。”

    “哦?”武後看著階下跪著的女子,“何事?”

    桃夭正色道,“妾嫁入楚宮兩月有餘,對宮中情況也有了了解,妾以為,後宮美人雖多,但真正受大王臨幸甚少,大王忙於政事,不喜踏足後宮,但是,子嗣也是國事,妾做為王後,不能不顧,不能不提,妾以為,可從美人中擢升幾位才貌雙全的女子,妾再擬定後妃之製,夫人,嬪妃,世婦,禦妾分配其職,坐論婦禮,掌教四德,主喪賓客之事,讓她們各施其職,賞罰分明,除了規範其言行舉止之外,也包括侍寢之事,如此以來,後宮爭風皆少,也可勸規大王不可專寵一人。”

    武後聽言有些詫異,她將桃夭好一陣打量。

    天下有幾個女子願意將自己的丈夫推給別的女子,包括她,曾經她身為王後,所謂賢惠德良皆是身不由己,她不否認她內心深處的妒忌,誰能了解她的真正心思?

    她自認為自己己經很大度了,以前她與武王姬妾之間,不是沒有爭鬥,而桃夭,據她觀察,大王這兩月都去椒香殿,但她沒有因龐而嬌,欺負眾姬,反而將更多的心情放在宮中事務之上。

    還主動提出擢升眾姬,是覺得沒有必要,因為大王的寵愛?還是真的沒有一點嫉妒之心?

    見她一臉誠懇,半點沒有不情願之意。

    武後與英姑對視一眼,主仆二人相處幾十年,僅一個眼色便明白彼此所想。

    英姑之意,觀其後效。

    武後道,“你是後宮之主,後妃侍寢該由你做主,隻是擢升位份還得聽大王的意思。”

    “喏。”

    “以前楚宮沒有王後,大王招寢全憑心意,我不便多說什麽,如今有了王後,此事你要多加費心。”

    “喏。”

    “你的提議,我認為可行,你可訂下規則,交我過目,然後再讓大王定奪。”

    “喏。”

    “你退下吧。”武後一改適才的嚴厲,但依舊一幅公事公辦的口聞。

    桃夭施禮而退,到了門口,武後又道,“祭祀之事準備得怎麽樣了?”

    桃夭轉過身來,“一切妥當。”

    武後頜首不在言語。

    “英姑。”武後見桃夭走遠了,喚上心腹,“你說王後意欲何為?”

    英姑想了想,“老奴猜不透,都說她紅顏禍水,老奴明白主子是擔心她禍亂後宮,可適才聽她一言,老奴又覺得......”英姑猶豫。

    “有什麽話你說吧。”

    “老奴覺得她有王後的氣度,不過,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

    武後點了點頭,“後宮之製......前朝有前朝的規矩,後宮有後宮的準則,如此方不可亂。”言畢,又歎氣一聲,“若是鄧姬能有此認識,我又何必操心,不過,你還是將王後看緊些,看她是否有什麽陰謀,若如公子章所言,與外臣有勾結......”武後目光兇狠,“老婦便是拚了命,也要打殺她。”

    *

    桃夭出了棲鸞殿,一路沉思不語。

    玉瓚想了想,還是開口說來,“原來公主早有應對之策。”

    桃夭嗯了一聲。

    “公主是怎麽想到要定後妃之製?”

    桃夭道,“楚宮事務繁重,我不可能一一親為,我也沒有這份閑心。”

    “奴婢是說侍寢之事。”

    桃夭道,“熊貲每日到椒香殿,隻為讓我陷入危險之中。”

    玉瓚明白,但是......“若楚王不再寵愛公主,那麽公主以後在宮裏會更加艱難,公主也說如今我們沒有任何勢力,全憑楚王的一句話,那些後妃才沒有為難公主,若以後......”

    “所以才要盡快與息關聯係上。”桃夭道,目光看向遠方炯炯有神。

    桃夭一行朝椒香殿而去,然而迎麵走來一寺人,步伐匆匆,在拐角處,似沒有瞧見王後儀仗,竟硬生生的與桃夭撞在了一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楚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燕燕於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燕燕於飛並收藏楚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