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貲出了屋子,鬻拳還侯在外,熊貲神色嚴肅,“多派些人手,再出意外,拿你是問。”
“喏。”鬻拳領命,片刻又問,“鹿夫人要如何處置?”
熊貲深吸一口氣,暗忖,若不是她,桃夭會如何?想想,隻覺一陣害怕,“鹿夫人私闖府邸,但念著有功,寡人便不再追究了,趙升。”
“老奴在。”
“你去一趟公子從府,宣寡人旨意,若他二人再茲事,就滾迴封地去。”
熊貲第一次發這麽大的火,趙升連連稱喏,鬻拳也是一句話也不敢說。
熊貲吩咐完大步朝府外走去,邊走邊道,“迴宮,宣公子元覲見。”
儀元殿。
公子元領命而入,但見熊貲站在窗下,不知在想些什麽。
“大王。”公子元施了一禮。
熊貲轉過身,朝他點點頭,踱迴幾案後坐下,同時示意公子元入座。
熊貲看他片刻,開門見山,“桃夭的事,你也聽說了吧。”
公子元道,“是。”
熊貲道,“你與桃夭也是一起長大的,寡人不瞞你,寡人要娶她為妻。”
公子元微微一怔,熊貲雖然沒有在朝上直接提出,但是卻頻頻提及息國之亂,將大臣們引向一個方向,即是對息國不能再戰,要安撫。
有心之臣,己然猜出大王所想,但都不敢說出來。
公子元知道,這是熊貲在試探大家,是他迂迴之策。
熊貲還特意問熊章,熊章仍堅持處死息侯,分封息國,熊貲表麵沒說什麽,心裏定然不悅。
公子元在此事上,原本也是分封息國,曾附議熊章之言,但卻不知熊貲其心如此堅定,而鬥伯比稱病,定是熊貲與他有了約定,公子元權橫一番,觀看事態進展,便噤了口。
“你如何看?”熊貲問。
公子元猜到熊貲會問,隻道,“那還看大王是怎麽想的?”
“何意?”
公子元道,“大王真的覺得娶桃夭能安撫息國嗎?”
熊貲皺起了眉頭,“連你也反對寡人?”
公子元趕緊道,“若大王覺得娶她對國有利,臣弟,自然不會反對。”
熊貲聽言嗬嗬兩聲,“你對寡人也滴水不露。”
公子元低下頭,“臣弟並非隱瞞大王,公子章反對,有公了章的理由,臣原本也是反對的......但大王不想再起戰亂,大王是楚國的王,大王的決策,臣隻有服從。”
熊貲點點頭,將他打量著,又道,“如此,依你看來,桃夭受襲會是何人所為?”
公子元想了想,“臣弟不知,息人大多敬重她,但也有少數人認為,因她而使息國滅亡而仇恨她,或許便是這少部分的息人所為,還因她使蔡國兵敗,蔡侯受辱,也可能是蔡人,朝中有人不願意大王納她入宮,也或許是朝中之人所為。”
熊貲說道,“如此說來,要傷她性命的大有人在?”
“正是。”
熊貲歎氣一聲,“子元,此事寡人就交你去查辦,你與她是舊識,寡人相信你。”
公子元趕緊一揖,“臣弟與桃夭相處數年,便是這份情意,臣弟再所不辭。”
*
華音殿:
鄧姬知道失敗了,很是失望,急問了心腹宮人芷蘭,得知刺客己死,沒有落下把柄,又微微鬆了口氣。
“大王一早便去了行宮,行宮加強了守衛,若再想行刺更難了。”芷蘭說道。
鄧姬臉色難看,不甘,氣憤,憑什麽一個名聲掃地的女子能得到大王如此看重?她是堂堂正正的鄧國公主,又是大王表妹,身後有武後支持,論公論私都該立她為後。
“你說,還有什麽法子可以除去她?”鄧姬問向芷蘭。
芷蘭年紀不大,來自鄧國,鄧侯本想再給鄧姬派幾位知事的姑姑,但芷蘭自小跟在鄧姬身邊,鄧姬己經習慣了她,當時入楚時,鄧姬仗著自己特有的身份,極有信心能在楚宮遊刃有餘,厭煩那些絮叨的姑姑,因而身邊隻帶了芷蘭近身伺侯,及幾個常用的宮人。
芷蘭得到主子重視,性子也隨其主一樣,有些囂張得意,在這華音殿,顯然是第二個主子,在鄧國見慣了各種後宮爭鬥,有些小聰明,於是上前道,“此事敗露,主子不可再冒險了,還是看看朝中大臣及武後怎麽決定吧。”
“他們?”鄧姬冷笑,“你沒聽丹姬說嗎,息人暴亂,大王不想出兵,要以安撫為主,這安撫便是要納那人進宮了,雖然大王沒有直說,但眾臣心裏都己經猜到,鬥伯比為何稱病不入朝?武後又為何不見我?不都說明了嗎。”
芷蘭咬了咬唇,“不是還有公子元與公子章嗎?”
“若他們也改變不了大王的決定呢?難道真要看那人進宮?奪我王後之位?”鄧姬咬牙道,“隨姬受大王寵愛,我忍了,誰知,這莫明其妙又來一女,如今是連王後之位也不保了......”鄧姬抱怨著,“以前隻有一個隨姬,現在又加一個息夫人。”
芷蘭想了想又道,“主子不還有武後支持嗎?武後身後有公子章,有公子元,便是主子身後有公子章,有公子元,隻要主子牢牢抓住此二人,那位息夫人在朝中毫無根基,進了宮,成了王後又能保住這個位置多久呢?奴婢聽聞,此人在陳國也沒有一點權利,她的族妹蔡國夫人更是因為蔡侯之事,恨之如骨,她來了楚宮,還不是由主子隨意拿捏,便是主子不想出手,不是還有隨姬,黃姬,唐姬等人嗎?”
鄧姬聽了芷蘭這麽一說,心裏頓覺好受了些,她緩緩起身,“不錯,在外我拿她不能怎樣?但進了宮。”鄧姬狠狠一笑,“我定要讓她不好過,我才不管她是不是王後。”
“正是,主子可是有武後撐腰的,不過......”芷蘭道,“主子以後可要忍忍,特別是對那些姬妾。”
鄧姬有些不情願,但終是點了點頭,又端正坐下,挺直了腰幹,“你去將隨姬等人請來,這個時侯我要與她們一至對外了。”
芷蘭笑道,“喏,主子聰明,奴婢這就去。”
因武後處理後宮,便有意讓鄧姬相助,因此鄧姬雖與隨姬都是夫人,然隨姬從不與她爭長短,處處禮讓於她,鄧姬便以後宮之主自居,時不時請諸姬入殿,耍耍威風,就如唐姬在聃氏麵前一樣。
這裏楚宮熱鬧,各人心思不同,卻都極為敏感,包括隨姬麵上不在意,心裏卻一日比一日沉重。
都說息夫人狐媚,隻有她知道,大王心裏早己住上了此人。
她一心伺侯大王,在見到大王的那一刻起,她便深深喜歡上了,她明白宮中無專寵,她也不奢望,她不求專一,隻求用心。
大王待她用心,她便心足,雖然心中失落,她也心甘情願。
看著殿內的其她人,黃姬巴結著鄧姬,“一個失了身的女子怎能與鄧姬相比。”
唐姬笑得古怪,說話總是含槍帶棍,“當真成了王後,咱們都要去王後處了,這華音殿可冷清了。”
聃氏從來不言一語。
鄧姬看向她,“聃氏如何看?”
聃氏臉色有些白,“妾,妾......”
平時,鄧姬最煩她,此番見她如此不耐煩的揮揮手,“不知就別說了。”
“喏,喏。”聃氏低著頭。
黃姬,唐姬都是抿嘴一笑。
鄧姬又看向隨姬,笑道,“隨妹妹呢?”
隨姬明白,鄧姬想拉籠眾人。
大王後宮美人多,但真正受過臨幸有位份的無非就她們幾人。
隨姬不想得罪了任何人,也不想成為她人棋子,隻道,“大王並沒有下旨,息夫人入宮,僅是傳言而己,便是入了宮,自有規矩在那裏擺著,我們隻須伺侯好大王便是。”
隨姬的話引來眾人不屑,聃氏卻也抬頭看她一眼,又匆匆低下頭。
鄧姬聽言,冷笑道,“隨妹妹真是大度,此番大家不通個氣,之後可就晚了。”
隨姬但笑不語。
唐姬拿著絲帕拭了拭嘴,“隨姐姐一向受寵,自然不怕了。”言畢,朝鄧姬瞧去一眼,鄧姬朝她瞪去,唐姬又一笑移開。
鄧姬緊握了雙手,本想教訓一番唐姬,但想起自己的目的,於是大度的笑道,“罷了,罷了,我隻是提醒諸位妹妹而己,必竟大家都相處了數年,有什麽事也好相互照應著。”
“正是。”黃姬帥先附合,“鄧姐姐比我們入宮都早,我們自是以鄧姐姐馬首是瞻。”
鄧姬平時看不上此人,但此刻聽了她的話,卻也受用。
誰知唐姬撲哧一笑,“妹妹差矣,這兒還坐著一個更早入宮的。”她指向聃氏,聃氏臉色又是一白,“妾,聽鄧姬的。”
鄧姬嘴角一扯,有些得意,又將目光落在唐姬身上。
唐姬暗自翻了一個白眼,不管她是如何看不上這裏的所有人,但麵對即將到來的威脅,她也認為,必得找一個依靠,或者一張盾牌,她十分樂意有人衝鋒在前。
於是,唐姬似笑非笑的朝鄧姬點了點頭。
鄧姬心裏鬆了口氣,知道她不是真心,但她就喜歡那些不甘心,卻又不得不聽從她的人,會讓她有股成就感,這比黃姬那般一味奉承更讓她激動,之後鄧姬再看隨姬。
隨姬歎了聲氣,有些騎虎難下,隻道,“當然以諸位姐妹為先。”
鄧姬終於笑出聲來,“如此,我們便說好了,若今後誰要給我使絆子。”鄧姬又哼了一聲,“可怕怪我不客氣了。”
隨姬出了華音殿,一路悶悶不樂。
綠衣跟在身側,“主子,適才聽鄧姬之言,若那息夫人進宮,好似要對她不利,她這是在警告大家嗎?”
隨姬緊皺著眉頭,“綠衣,以後這宮中不會太平了。”
綠衣嘟了嘟嘴,“這後宮何時太平過,那次不是鄧姬尋事。”
隨姬搖搖頭,“不一樣的。”
“為何不一樣?”
隨姬道,“以前大王不管後宮之事,全由武後處置,武後雖是鄧姬姨母,卻也有約束,鄧姬不敢違背武後,隻是小打小鬧一番,但息夫人不同了,息夫人進宮,且不知她秉性如何,若大王真封她為後......”隨姬沒有再說下去,武後,鄧姬,還有支持武後,鄧姬的大臣,大王該如何來應付,隨姬為他擔心著。
還有大王的心裏,可還會再有她的一席之位?
*
且不說各姬如何反應,熊貲己到了汝水,他要做一件事。
“喏。”鬻拳領命,片刻又問,“鹿夫人要如何處置?”
熊貲深吸一口氣,暗忖,若不是她,桃夭會如何?想想,隻覺一陣害怕,“鹿夫人私闖府邸,但念著有功,寡人便不再追究了,趙升。”
“老奴在。”
“你去一趟公子從府,宣寡人旨意,若他二人再茲事,就滾迴封地去。”
熊貲第一次發這麽大的火,趙升連連稱喏,鬻拳也是一句話也不敢說。
熊貲吩咐完大步朝府外走去,邊走邊道,“迴宮,宣公子元覲見。”
儀元殿。
公子元領命而入,但見熊貲站在窗下,不知在想些什麽。
“大王。”公子元施了一禮。
熊貲轉過身,朝他點點頭,踱迴幾案後坐下,同時示意公子元入座。
熊貲看他片刻,開門見山,“桃夭的事,你也聽說了吧。”
公子元道,“是。”
熊貲道,“你與桃夭也是一起長大的,寡人不瞞你,寡人要娶她為妻。”
公子元微微一怔,熊貲雖然沒有在朝上直接提出,但是卻頻頻提及息國之亂,將大臣們引向一個方向,即是對息國不能再戰,要安撫。
有心之臣,己然猜出大王所想,但都不敢說出來。
公子元知道,這是熊貲在試探大家,是他迂迴之策。
熊貲還特意問熊章,熊章仍堅持處死息侯,分封息國,熊貲表麵沒說什麽,心裏定然不悅。
公子元在此事上,原本也是分封息國,曾附議熊章之言,但卻不知熊貲其心如此堅定,而鬥伯比稱病,定是熊貲與他有了約定,公子元權橫一番,觀看事態進展,便噤了口。
“你如何看?”熊貲問。
公子元猜到熊貲會問,隻道,“那還看大王是怎麽想的?”
“何意?”
公子元道,“大王真的覺得娶桃夭能安撫息國嗎?”
熊貲皺起了眉頭,“連你也反對寡人?”
公子元趕緊道,“若大王覺得娶她對國有利,臣弟,自然不會反對。”
熊貲聽言嗬嗬兩聲,“你對寡人也滴水不露。”
公子元低下頭,“臣弟並非隱瞞大王,公子章反對,有公了章的理由,臣原本也是反對的......但大王不想再起戰亂,大王是楚國的王,大王的決策,臣隻有服從。”
熊貲點點頭,將他打量著,又道,“如此,依你看來,桃夭受襲會是何人所為?”
公子元想了想,“臣弟不知,息人大多敬重她,但也有少數人認為,因她而使息國滅亡而仇恨她,或許便是這少部分的息人所為,還因她使蔡國兵敗,蔡侯受辱,也可能是蔡人,朝中有人不願意大王納她入宮,也或許是朝中之人所為。”
熊貲說道,“如此說來,要傷她性命的大有人在?”
“正是。”
熊貲歎氣一聲,“子元,此事寡人就交你去查辦,你與她是舊識,寡人相信你。”
公子元趕緊一揖,“臣弟與桃夭相處數年,便是這份情意,臣弟再所不辭。”
*
華音殿:
鄧姬知道失敗了,很是失望,急問了心腹宮人芷蘭,得知刺客己死,沒有落下把柄,又微微鬆了口氣。
“大王一早便去了行宮,行宮加強了守衛,若再想行刺更難了。”芷蘭說道。
鄧姬臉色難看,不甘,氣憤,憑什麽一個名聲掃地的女子能得到大王如此看重?她是堂堂正正的鄧國公主,又是大王表妹,身後有武後支持,論公論私都該立她為後。
“你說,還有什麽法子可以除去她?”鄧姬問向芷蘭。
芷蘭年紀不大,來自鄧國,鄧侯本想再給鄧姬派幾位知事的姑姑,但芷蘭自小跟在鄧姬身邊,鄧姬己經習慣了她,當時入楚時,鄧姬仗著自己特有的身份,極有信心能在楚宮遊刃有餘,厭煩那些絮叨的姑姑,因而身邊隻帶了芷蘭近身伺侯,及幾個常用的宮人。
芷蘭得到主子重視,性子也隨其主一樣,有些囂張得意,在這華音殿,顯然是第二個主子,在鄧國見慣了各種後宮爭鬥,有些小聰明,於是上前道,“此事敗露,主子不可再冒險了,還是看看朝中大臣及武後怎麽決定吧。”
“他們?”鄧姬冷笑,“你沒聽丹姬說嗎,息人暴亂,大王不想出兵,要以安撫為主,這安撫便是要納那人進宮了,雖然大王沒有直說,但眾臣心裏都己經猜到,鬥伯比為何稱病不入朝?武後又為何不見我?不都說明了嗎。”
芷蘭咬了咬唇,“不是還有公子元與公子章嗎?”
“若他們也改變不了大王的決定呢?難道真要看那人進宮?奪我王後之位?”鄧姬咬牙道,“隨姬受大王寵愛,我忍了,誰知,這莫明其妙又來一女,如今是連王後之位也不保了......”鄧姬抱怨著,“以前隻有一個隨姬,現在又加一個息夫人。”
芷蘭想了想又道,“主子不還有武後支持嗎?武後身後有公子章,有公子元,便是主子身後有公子章,有公子元,隻要主子牢牢抓住此二人,那位息夫人在朝中毫無根基,進了宮,成了王後又能保住這個位置多久呢?奴婢聽聞,此人在陳國也沒有一點權利,她的族妹蔡國夫人更是因為蔡侯之事,恨之如骨,她來了楚宮,還不是由主子隨意拿捏,便是主子不想出手,不是還有隨姬,黃姬,唐姬等人嗎?”
鄧姬聽了芷蘭這麽一說,心裏頓覺好受了些,她緩緩起身,“不錯,在外我拿她不能怎樣?但進了宮。”鄧姬狠狠一笑,“我定要讓她不好過,我才不管她是不是王後。”
“正是,主子可是有武後撐腰的,不過......”芷蘭道,“主子以後可要忍忍,特別是對那些姬妾。”
鄧姬有些不情願,但終是點了點頭,又端正坐下,挺直了腰幹,“你去將隨姬等人請來,這個時侯我要與她們一至對外了。”
芷蘭笑道,“喏,主子聰明,奴婢這就去。”
因武後處理後宮,便有意讓鄧姬相助,因此鄧姬雖與隨姬都是夫人,然隨姬從不與她爭長短,處處禮讓於她,鄧姬便以後宮之主自居,時不時請諸姬入殿,耍耍威風,就如唐姬在聃氏麵前一樣。
這裏楚宮熱鬧,各人心思不同,卻都極為敏感,包括隨姬麵上不在意,心裏卻一日比一日沉重。
都說息夫人狐媚,隻有她知道,大王心裏早己住上了此人。
她一心伺侯大王,在見到大王的那一刻起,她便深深喜歡上了,她明白宮中無專寵,她也不奢望,她不求專一,隻求用心。
大王待她用心,她便心足,雖然心中失落,她也心甘情願。
看著殿內的其她人,黃姬巴結著鄧姬,“一個失了身的女子怎能與鄧姬相比。”
唐姬笑得古怪,說話總是含槍帶棍,“當真成了王後,咱們都要去王後處了,這華音殿可冷清了。”
聃氏從來不言一語。
鄧姬看向她,“聃氏如何看?”
聃氏臉色有些白,“妾,妾......”
平時,鄧姬最煩她,此番見她如此不耐煩的揮揮手,“不知就別說了。”
“喏,喏。”聃氏低著頭。
黃姬,唐姬都是抿嘴一笑。
鄧姬又看向隨姬,笑道,“隨妹妹呢?”
隨姬明白,鄧姬想拉籠眾人。
大王後宮美人多,但真正受過臨幸有位份的無非就她們幾人。
隨姬不想得罪了任何人,也不想成為她人棋子,隻道,“大王並沒有下旨,息夫人入宮,僅是傳言而己,便是入了宮,自有規矩在那裏擺著,我們隻須伺侯好大王便是。”
隨姬的話引來眾人不屑,聃氏卻也抬頭看她一眼,又匆匆低下頭。
鄧姬聽言,冷笑道,“隨妹妹真是大度,此番大家不通個氣,之後可就晚了。”
隨姬但笑不語。
唐姬拿著絲帕拭了拭嘴,“隨姐姐一向受寵,自然不怕了。”言畢,朝鄧姬瞧去一眼,鄧姬朝她瞪去,唐姬又一笑移開。
鄧姬緊握了雙手,本想教訓一番唐姬,但想起自己的目的,於是大度的笑道,“罷了,罷了,我隻是提醒諸位妹妹而己,必竟大家都相處了數年,有什麽事也好相互照應著。”
“正是。”黃姬帥先附合,“鄧姐姐比我們入宮都早,我們自是以鄧姐姐馬首是瞻。”
鄧姬平時看不上此人,但此刻聽了她的話,卻也受用。
誰知唐姬撲哧一笑,“妹妹差矣,這兒還坐著一個更早入宮的。”她指向聃氏,聃氏臉色又是一白,“妾,聽鄧姬的。”
鄧姬嘴角一扯,有些得意,又將目光落在唐姬身上。
唐姬暗自翻了一個白眼,不管她是如何看不上這裏的所有人,但麵對即將到來的威脅,她也認為,必得找一個依靠,或者一張盾牌,她十分樂意有人衝鋒在前。
於是,唐姬似笑非笑的朝鄧姬點了點頭。
鄧姬心裏鬆了口氣,知道她不是真心,但她就喜歡那些不甘心,卻又不得不聽從她的人,會讓她有股成就感,這比黃姬那般一味奉承更讓她激動,之後鄧姬再看隨姬。
隨姬歎了聲氣,有些騎虎難下,隻道,“當然以諸位姐妹為先。”
鄧姬終於笑出聲來,“如此,我們便說好了,若今後誰要給我使絆子。”鄧姬又哼了一聲,“可怕怪我不客氣了。”
隨姬出了華音殿,一路悶悶不樂。
綠衣跟在身側,“主子,適才聽鄧姬之言,若那息夫人進宮,好似要對她不利,她這是在警告大家嗎?”
隨姬緊皺著眉頭,“綠衣,以後這宮中不會太平了。”
綠衣嘟了嘟嘴,“這後宮何時太平過,那次不是鄧姬尋事。”
隨姬搖搖頭,“不一樣的。”
“為何不一樣?”
隨姬道,“以前大王不管後宮之事,全由武後處置,武後雖是鄧姬姨母,卻也有約束,鄧姬不敢違背武後,隻是小打小鬧一番,但息夫人不同了,息夫人進宮,且不知她秉性如何,若大王真封她為後......”隨姬沒有再說下去,武後,鄧姬,還有支持武後,鄧姬的大臣,大王該如何來應付,隨姬為他擔心著。
還有大王的心裏,可還會再有她的一席之位?
*
且不說各姬如何反應,熊貲己到了汝水,他要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