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半剛過,氣溫隨著一場又一場的秋雨越來越低,可這滿城的桂子似乎得益於冷冽空氣的洗禮陸續綻放,不時釋放著沁人心脾的芬芳,整座城便沉浸在這桂花香裏,如同徜徉在平靜大海裏的小舟。
夜色深沉,一片寂靜,彎月如鉤,當空高掛,幾塊厚重的烏雲時不時掩蓋住它的光華,除了不時傳來的更聲,天地間唯餘一片清冷。
前門大街聚寶齋門口蹲著的兩隻石獅正靜靜守護著這處規模頗大的珠寶鋪子,紅漆大門頂部兩邊各掛著隻大紅燈籠,內裏的蠟燭正幽幽地散發著昏黃的光。
一陣風吹過,燈籠隨著這風輕輕晃動,光線也隨之晃動,燈籠的影子更是落在地上,形成一塊黑色的光斑,並不時移動。
突地,一股青煙也似的影子從這黑斑上飄起,向門內閃去。
“噗”的一聲,燈籠全都滅了。
空氣在這一瞬似乎凝滯了一下,轉眼又流動起來。
“吱呀”一聲輕響,影子輕飄飄沒入聚寶齋大門。
門外冷月淒清,光華如薄紗輕輕朧著這大街,看不清是霧還是光。
一盞茶過後,斜對麵霓裳閣二樓開著一道縫的窗戶被輕輕關上。
不一會,一條黑影從霓裳閣後院的圍牆躍出,幾個跳起,沒入聚寶齋後院的牆內。
聚寶齋兩邊的石獅安靜地蹲著,對這一切漠然無視。
“天幹物燥,小心火燭——”打更的聲音從風裏遠遠傳來,若隱若現,這似乎驚動了什麽人。
聚寶齋屋頂傳來“啪”的一聲輕響,“什麽人?!”一聲怒吼從聚寶齋內傳來。
屋頂的黑影手指運力,一個鯉魚打挺,將伏低的身子撐起,足不點地的在屋簷上遊走,幾個跳躍,沒入聚寶齋後巷,轉眼不見人影。
伴隨著剛剛那聲怒吼,響亮如雷鳴的聲音也驚醒了不少人。
聚寶齋裏隨後又傳來劈裏啪啦的家具倒地聲。
這時,倒掛在後窗的人後背突然發寒,正要撤走,就見一根銀針朝著眼睛飛來,他急忙蕩起身子,順勢站直身體,飛身離去。
住在二樓值班的夥計也聽到了喊聲,一咕嚕從床上爬起,拿起火折子點燃燭台,才走出房間,就看到兩個穿著黑衣的蒙麵人正在交手,拳來腳往,隻有噗呲的裂空聲在迴響,那是拳勁及外放的內力發出的聲音。
夥計嚇得一聲慘叫:“救命啊,有賊!”他屁滾尿流地縮迴房間,拿起床邊的銅鑼,死命的敲起來,邊敲邊喊,“救命啊,有賊啊!有賊啊!”
大堂裏打鬥的瘦小黑衣人聽到動靜,虛晃一招,向窗戶躍去,高胖的黑衣人則朝後門奔去,眨眼消失在人前。
躲在門後的夥計抖了一會,見外麵已經沒有打鬥聲,想是賊人已經逃走,連忙打開門,往一樓跑去,就見在一堆被打地稀爛的櫃台上正躺著主家請的護院。
瘦小黑衣人穿過窗戶,幾個飛躍,跳上聚寶齋的後牆,用力一蹬,跳進後麵的大司馬巷,很快消失在陰影裏。
半個時辰過後,他出現在書院胡同,正是華府所在。
隻見他輕輕跳進華府後院,穿過花園,來到東北角的鬆柏院。
院裏的丫鬟正睡的酣,隻有輕輕的唿吸聲,間或翻身聲傳來。
蒙麵人足尖一點,躍入臥房。
無視睡在床邊踏板上夜的丫鬟,快速脫掉身上的黑衣,將黑衣團成一團,塞進床邊的暗格裏。
隨後他站在床邊,運轉心法,全身發出“格格”的聲音,四肢身軀緩慢延展,身形從瘦小變得高大。
捂住嘴劇烈的咳了一陣,他擦擦嘴角的血絲,坐在床邊,脫掉短靴,從布襪裏抽出一張帛紙來。
帛紙輕薄如紗,他小心翼翼地將其展開、撫平,湊到床邊燭台前,借著燭光仔細端詳上麵的內容。
那像是一副藏寶圖,上麵寥寥幾筆地畫著一座山峰,標識著幾個地點,然而沒有一個文字。
蒙麵人氣的拍了下桌子,燭台隨著力道在桌上跳動了一下。
他似是十分惱火,猛地站起身來,在室內走來走去。那步伐顯示著主人內心的焦躁與不安。
踏板上的丫鬟對這一切渾然不知,依然睡得酣暢。
終於,遠處傳來一聲雞叫,黑色的夜幕逐漸褪色,大地在晨曦中醒來。
不知是不是乏了,黑衣人頹喪地倒在床上。晨光從窗戶照入室內,灑在臉上,那是一張蒼白如紙的臉。
此時,他雙目緊閉,劍眉緊緊地蹙在一起,嘴角緊緊抿著,帶著一絲固執,疲憊布滿麵孔。
“二少爺,快要午時了,您要用膳嗎?”丫鬟迎春輕輕喚著,生怕嚇到病弱的二少爺華安。
二少爺有不足之症,張神醫曾斷定他活不過二十歲,這讓華老爺和夫人很是傷心。
天材地寶不知吃了多少,二少爺還是一副病懨懨的模樣,不見好轉。老爺夫人也息了讓他成家立業的心,隻想讓他從容輕鬆的過活。
而今年就是二少爺二十歲生死大關,距離生辰不足半年,全府上下正忐忑不安,生怕一不注意二少爺就悄然離世。
華安從床上坐起,道:“洗漱吧。”丫鬟魚貫而入,淨麵過後,他又吩咐擺膳。
他的膳食從來不能隨意,總是少不了藥膳、湯藥,服侍的人也總是戰戰兢兢,生怕他一命嗚唿跟著陪了葬。
自嘲地勾勾嘴角,不知該不該向命運屈服。
那張藏寶圖不知真假,如果真是江湖上流傳的前朝寶藏,就不知真的有沒有傳說中“生死人、肉白骨”的迴春丹了。
這或許是朝廷的一個陰謀,可對於他這個命不久矣的人來說,哪怕萬一的生機都不可能放棄。
他又抿了抿嘴,想到自己的傻大哥華平。
華平其實與他是雙生子,隻是華平身體健壯,而他因為母體受損先天不足,這也是華家老爺夫人一直感到對他有愧的原因。
如果說他不怨是不可能的,隻是他怨的並不是母親也不是大哥,而是當年造成華夫人受傷的罪魁禍首及加諸於他的病痛折磨及無常的命運。
不是沒想過放棄,隻是在看到父母兄長對他的嗬護體貼而不忍,不願讓他們失望、難過。
夜色深沉,一片寂靜,彎月如鉤,當空高掛,幾塊厚重的烏雲時不時掩蓋住它的光華,除了不時傳來的更聲,天地間唯餘一片清冷。
前門大街聚寶齋門口蹲著的兩隻石獅正靜靜守護著這處規模頗大的珠寶鋪子,紅漆大門頂部兩邊各掛著隻大紅燈籠,內裏的蠟燭正幽幽地散發著昏黃的光。
一陣風吹過,燈籠隨著這風輕輕晃動,光線也隨之晃動,燈籠的影子更是落在地上,形成一塊黑色的光斑,並不時移動。
突地,一股青煙也似的影子從這黑斑上飄起,向門內閃去。
“噗”的一聲,燈籠全都滅了。
空氣在這一瞬似乎凝滯了一下,轉眼又流動起來。
“吱呀”一聲輕響,影子輕飄飄沒入聚寶齋大門。
門外冷月淒清,光華如薄紗輕輕朧著這大街,看不清是霧還是光。
一盞茶過後,斜對麵霓裳閣二樓開著一道縫的窗戶被輕輕關上。
不一會,一條黑影從霓裳閣後院的圍牆躍出,幾個跳起,沒入聚寶齋後院的牆內。
聚寶齋兩邊的石獅安靜地蹲著,對這一切漠然無視。
“天幹物燥,小心火燭——”打更的聲音從風裏遠遠傳來,若隱若現,這似乎驚動了什麽人。
聚寶齋屋頂傳來“啪”的一聲輕響,“什麽人?!”一聲怒吼從聚寶齋內傳來。
屋頂的黑影手指運力,一個鯉魚打挺,將伏低的身子撐起,足不點地的在屋簷上遊走,幾個跳躍,沒入聚寶齋後巷,轉眼不見人影。
伴隨著剛剛那聲怒吼,響亮如雷鳴的聲音也驚醒了不少人。
聚寶齋裏隨後又傳來劈裏啪啦的家具倒地聲。
這時,倒掛在後窗的人後背突然發寒,正要撤走,就見一根銀針朝著眼睛飛來,他急忙蕩起身子,順勢站直身體,飛身離去。
住在二樓值班的夥計也聽到了喊聲,一咕嚕從床上爬起,拿起火折子點燃燭台,才走出房間,就看到兩個穿著黑衣的蒙麵人正在交手,拳來腳往,隻有噗呲的裂空聲在迴響,那是拳勁及外放的內力發出的聲音。
夥計嚇得一聲慘叫:“救命啊,有賊!”他屁滾尿流地縮迴房間,拿起床邊的銅鑼,死命的敲起來,邊敲邊喊,“救命啊,有賊啊!有賊啊!”
大堂裏打鬥的瘦小黑衣人聽到動靜,虛晃一招,向窗戶躍去,高胖的黑衣人則朝後門奔去,眨眼消失在人前。
躲在門後的夥計抖了一會,見外麵已經沒有打鬥聲,想是賊人已經逃走,連忙打開門,往一樓跑去,就見在一堆被打地稀爛的櫃台上正躺著主家請的護院。
瘦小黑衣人穿過窗戶,幾個飛躍,跳上聚寶齋的後牆,用力一蹬,跳進後麵的大司馬巷,很快消失在陰影裏。
半個時辰過後,他出現在書院胡同,正是華府所在。
隻見他輕輕跳進華府後院,穿過花園,來到東北角的鬆柏院。
院裏的丫鬟正睡的酣,隻有輕輕的唿吸聲,間或翻身聲傳來。
蒙麵人足尖一點,躍入臥房。
無視睡在床邊踏板上夜的丫鬟,快速脫掉身上的黑衣,將黑衣團成一團,塞進床邊的暗格裏。
隨後他站在床邊,運轉心法,全身發出“格格”的聲音,四肢身軀緩慢延展,身形從瘦小變得高大。
捂住嘴劇烈的咳了一陣,他擦擦嘴角的血絲,坐在床邊,脫掉短靴,從布襪裏抽出一張帛紙來。
帛紙輕薄如紗,他小心翼翼地將其展開、撫平,湊到床邊燭台前,借著燭光仔細端詳上麵的內容。
那像是一副藏寶圖,上麵寥寥幾筆地畫著一座山峰,標識著幾個地點,然而沒有一個文字。
蒙麵人氣的拍了下桌子,燭台隨著力道在桌上跳動了一下。
他似是十分惱火,猛地站起身來,在室內走來走去。那步伐顯示著主人內心的焦躁與不安。
踏板上的丫鬟對這一切渾然不知,依然睡得酣暢。
終於,遠處傳來一聲雞叫,黑色的夜幕逐漸褪色,大地在晨曦中醒來。
不知是不是乏了,黑衣人頹喪地倒在床上。晨光從窗戶照入室內,灑在臉上,那是一張蒼白如紙的臉。
此時,他雙目緊閉,劍眉緊緊地蹙在一起,嘴角緊緊抿著,帶著一絲固執,疲憊布滿麵孔。
“二少爺,快要午時了,您要用膳嗎?”丫鬟迎春輕輕喚著,生怕嚇到病弱的二少爺華安。
二少爺有不足之症,張神醫曾斷定他活不過二十歲,這讓華老爺和夫人很是傷心。
天材地寶不知吃了多少,二少爺還是一副病懨懨的模樣,不見好轉。老爺夫人也息了讓他成家立業的心,隻想讓他從容輕鬆的過活。
而今年就是二少爺二十歲生死大關,距離生辰不足半年,全府上下正忐忑不安,生怕一不注意二少爺就悄然離世。
華安從床上坐起,道:“洗漱吧。”丫鬟魚貫而入,淨麵過後,他又吩咐擺膳。
他的膳食從來不能隨意,總是少不了藥膳、湯藥,服侍的人也總是戰戰兢兢,生怕他一命嗚唿跟著陪了葬。
自嘲地勾勾嘴角,不知該不該向命運屈服。
那張藏寶圖不知真假,如果真是江湖上流傳的前朝寶藏,就不知真的有沒有傳說中“生死人、肉白骨”的迴春丹了。
這或許是朝廷的一個陰謀,可對於他這個命不久矣的人來說,哪怕萬一的生機都不可能放棄。
他又抿了抿嘴,想到自己的傻大哥華平。
華平其實與他是雙生子,隻是華平身體健壯,而他因為母體受損先天不足,這也是華家老爺夫人一直感到對他有愧的原因。
如果說他不怨是不可能的,隻是他怨的並不是母親也不是大哥,而是當年造成華夫人受傷的罪魁禍首及加諸於他的病痛折磨及無常的命運。
不是沒想過放棄,隻是在看到父母兄長對他的嗬護體貼而不忍,不願讓他們失望、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