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張三豐等,也忌憚於趙敏手下人多勢眾,不願多生事端,目送一幹人等下山。
至此,武當派危機解除。
張三豐向李晏、滅絕師太、範遙等拱了拱手,說道:“老道在此謝過諸位援手之恩。”
李晏道:“張真人乃天下第一高手,武當派亦是漢人武林的中流砥柱。前些日子,我漢盟還和武當派有書信往來,援手本就是應有之義,何須道謝?”
明教五散人和範遙敘舊,言及前教主陽頂天之死,均各黯然神傷。
張三豐迎著李晏等進入三清殿。知客道人靈虛率領火工道童,獻上茶來。
李晏、滅絕師太、範遙等人坐定,喝了一杯清茶。
張三豐說道:“老道身無長物,諸位援手之恩,不論如何,武當派理應報答。老道這有幾套武學,不知諸位可有興趣聆聽?”
李晏等甘冒身命危險,馳援武當,他不得不報,心想這幾人位高權重,均乃一盟盟主、一派掌門,尋常事務,那是無法入眼。張三豐思來想去,也唯有以武當絕藝報答。
不然,不足以謝恩。畢竟除了峨眉派之外,雙方幾無交情。
“我這套太極拳劍,方初草創,未曾完善,不好拿出手來。但本派的《純陽無極功》、武當梯雲縱等武功,都可傳授諸位。”張三豐道。
武當一派,張三豐乃創派祖師,威望甚隆,何況他之此舉,於情於理,都是一個良好的處理方案。宋遠橋等並無異議。
滅絕師太、範遙、五散人等,怦然心動。
武當享譽江湖,何人不知?誰人不曉?
江湖六大派,以少林、武當為首,峨眉、昆侖次之,崆峒、華山又次之。武當一派絕藝,任他們選擇,說不心動,那是假話。
當然了,李晏除外,他並無學習的想法。
要知道,在他的第一個世界《鹿鼎記》中,他便是武當門徒,熟練武當各項絕藝,就算張三豐傳授,他也習之無用。
李晏已打定了心思,以主世界中的幾門武功為主,包括《大日真火功》、落雁拳法、輕煙腿法等。穿梭進入各個世界,他的第一個目的,都是突破修為境界,積蓄內力。
什麽武功絕藝,若有機會,他也會收集,但並不習練。
《大日真火功》等幾門武功,已足夠他在後天、先天兩境所用,再去多學,難免出現貪多嚼不爛的情況。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倒頭來什麽都沒做好,平白浪費了自己天大的機緣。
“我若能臻至先天之上,最最起碼也要到先天圓滿,才會去主動的收集別派武功,以觸類旁通,突破先天屏障。至於目前……這卻是沒有必要分心了。”
李晏如是想道。
“唔,適才觀摩張三豐出手,他之修為,必然已至先天之境。我不學武功,但和張三豐切磋一番,探討一下先天之境的奧秘,那他應當不會推拒。”李晏暗想。
至於滅絕師太、範遙、五散人等,思慮之後,也婉拒了。
他們之所以馳援武當,乃為俠義而來,並非貪圖武當派的武功,這麽做了,反而讓人瞧得小了。
張三豐、宋遠橋再三勸說,眾人推辭不受。
張三豐歎道:“諸位大恩,武當派銘記於心,日後若有差遣,武當定無二話,星夜馳援。”
眾人談了一陣,武當派也即加入漢盟。
李晏笑笑,說道:“張真人,我觀你之修為,當是先天之境。不知可否說一說,先天之境的奧秘?”
張三豐撫須一笑,說道:“先天嘛?老道雖入此境七十餘載,談不上有所成就,但一點心得體會,便說與諸位聽。”
李晏等凝神傾聽。
先天之境,實乃無數武林中人的祈求,可上百年來,除了一個張三豐之外,再無第二個人,臻至此境。
二三十年前被譽為最有希望成為繼張三豐之後,第二個成就先天的武者,乃明教前教主陽頂天,可惜因情而死。
目下的江湖武林,則以李晏最為有可能。
滅絕師太、宋遠橋、範遙等,或後天大成,或後天小成,均未後天圓滿,距離先天之境,那更是十分遙遠,幾乎可以說,他們這輩子,已看不到先天的希望。但這並不妨礙他們那一顆熾熱的向往之心。
張三豐略一沉吟,說道:“後天、先天,說的是武者的兩個境界,其實也是兩種……嗯,老道我稱之為‘形態’。”
形態?
李晏困惑不解。
主世界中,他才從父母口中聽到先天,就穿越至《倚天屠龍記》,他對於先天的理解,實在膚淺得很。
可李晏自知迴歸之日尚早,他怎可能荒廢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光陰?自然耗盡心血,也要力求突破先天了。
張三豐續道:“後天,武者旨在打破周身經脈: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等,當武者周身經脈俱通,可算後天圓滿。內力運行一個完整周天,匯入丹田,如此,內力的質量和數量,均是倍增。”
“先天,則是後天圓滿的武者,打破天地玄關,人身與外天地再無阻隔,直接相連通之意,故稱先天。”
李晏問道:“張真人的意思是說……先天之境的武者,已經和天地自然,開始了交互?”
張三豐道:“交互?不錯,就是交互。”
李晏又問:“那天地玄關,究竟是何物?我們想要打破它,又該怎麽做?”
張三豐道:“所謂天地玄關,便是一道無形的困鎖軀體的門戶,也是保護軀體的屏障。打破天地玄關,讓人身和天地自然直接相連通,嗯……交互。到了這一步,那和後天及以下的人們相比,生命形態已慢慢發生了變化。前麵老道說的‘形態’,便是此理。”
張三豐歎了口氣,說道:“至於如何打破天地玄關?說實話,老道雖然六七十年來,潛心鑽研先天之境的奧秘,卻也知之甚少。”
“老道我當初進入先天,也是機緣巧合。老道年輕時,在武當山中隱居潛修,一日在山中閑遊,忽有所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借此打破了天地玄關。”
至此,武當派危機解除。
張三豐向李晏、滅絕師太、範遙等拱了拱手,說道:“老道在此謝過諸位援手之恩。”
李晏道:“張真人乃天下第一高手,武當派亦是漢人武林的中流砥柱。前些日子,我漢盟還和武當派有書信往來,援手本就是應有之義,何須道謝?”
明教五散人和範遙敘舊,言及前教主陽頂天之死,均各黯然神傷。
張三豐迎著李晏等進入三清殿。知客道人靈虛率領火工道童,獻上茶來。
李晏、滅絕師太、範遙等人坐定,喝了一杯清茶。
張三豐說道:“老道身無長物,諸位援手之恩,不論如何,武當派理應報答。老道這有幾套武學,不知諸位可有興趣聆聽?”
李晏等甘冒身命危險,馳援武當,他不得不報,心想這幾人位高權重,均乃一盟盟主、一派掌門,尋常事務,那是無法入眼。張三豐思來想去,也唯有以武當絕藝報答。
不然,不足以謝恩。畢竟除了峨眉派之外,雙方幾無交情。
“我這套太極拳劍,方初草創,未曾完善,不好拿出手來。但本派的《純陽無極功》、武當梯雲縱等武功,都可傳授諸位。”張三豐道。
武當一派,張三豐乃創派祖師,威望甚隆,何況他之此舉,於情於理,都是一個良好的處理方案。宋遠橋等並無異議。
滅絕師太、範遙、五散人等,怦然心動。
武當享譽江湖,何人不知?誰人不曉?
江湖六大派,以少林、武當為首,峨眉、昆侖次之,崆峒、華山又次之。武當一派絕藝,任他們選擇,說不心動,那是假話。
當然了,李晏除外,他並無學習的想法。
要知道,在他的第一個世界《鹿鼎記》中,他便是武當門徒,熟練武當各項絕藝,就算張三豐傳授,他也習之無用。
李晏已打定了心思,以主世界中的幾門武功為主,包括《大日真火功》、落雁拳法、輕煙腿法等。穿梭進入各個世界,他的第一個目的,都是突破修為境界,積蓄內力。
什麽武功絕藝,若有機會,他也會收集,但並不習練。
《大日真火功》等幾門武功,已足夠他在後天、先天兩境所用,再去多學,難免出現貪多嚼不爛的情況。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倒頭來什麽都沒做好,平白浪費了自己天大的機緣。
“我若能臻至先天之上,最最起碼也要到先天圓滿,才會去主動的收集別派武功,以觸類旁通,突破先天屏障。至於目前……這卻是沒有必要分心了。”
李晏如是想道。
“唔,適才觀摩張三豐出手,他之修為,必然已至先天之境。我不學武功,但和張三豐切磋一番,探討一下先天之境的奧秘,那他應當不會推拒。”李晏暗想。
至於滅絕師太、範遙、五散人等,思慮之後,也婉拒了。
他們之所以馳援武當,乃為俠義而來,並非貪圖武當派的武功,這麽做了,反而讓人瞧得小了。
張三豐、宋遠橋再三勸說,眾人推辭不受。
張三豐歎道:“諸位大恩,武當派銘記於心,日後若有差遣,武當定無二話,星夜馳援。”
眾人談了一陣,武當派也即加入漢盟。
李晏笑笑,說道:“張真人,我觀你之修為,當是先天之境。不知可否說一說,先天之境的奧秘?”
張三豐撫須一笑,說道:“先天嘛?老道雖入此境七十餘載,談不上有所成就,但一點心得體會,便說與諸位聽。”
李晏等凝神傾聽。
先天之境,實乃無數武林中人的祈求,可上百年來,除了一個張三豐之外,再無第二個人,臻至此境。
二三十年前被譽為最有希望成為繼張三豐之後,第二個成就先天的武者,乃明教前教主陽頂天,可惜因情而死。
目下的江湖武林,則以李晏最為有可能。
滅絕師太、宋遠橋、範遙等,或後天大成,或後天小成,均未後天圓滿,距離先天之境,那更是十分遙遠,幾乎可以說,他們這輩子,已看不到先天的希望。但這並不妨礙他們那一顆熾熱的向往之心。
張三豐略一沉吟,說道:“後天、先天,說的是武者的兩個境界,其實也是兩種……嗯,老道我稱之為‘形態’。”
形態?
李晏困惑不解。
主世界中,他才從父母口中聽到先天,就穿越至《倚天屠龍記》,他對於先天的理解,實在膚淺得很。
可李晏自知迴歸之日尚早,他怎可能荒廢數年,甚至十數年的光陰?自然耗盡心血,也要力求突破先天了。
張三豐續道:“後天,武者旨在打破周身經脈: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等,當武者周身經脈俱通,可算後天圓滿。內力運行一個完整周天,匯入丹田,如此,內力的質量和數量,均是倍增。”
“先天,則是後天圓滿的武者,打破天地玄關,人身與外天地再無阻隔,直接相連通之意,故稱先天。”
李晏問道:“張真人的意思是說……先天之境的武者,已經和天地自然,開始了交互?”
張三豐道:“交互?不錯,就是交互。”
李晏又問:“那天地玄關,究竟是何物?我們想要打破它,又該怎麽做?”
張三豐道:“所謂天地玄關,便是一道無形的困鎖軀體的門戶,也是保護軀體的屏障。打破天地玄關,讓人身和天地自然直接相連通,嗯……交互。到了這一步,那和後天及以下的人們相比,生命形態已慢慢發生了變化。前麵老道說的‘形態’,便是此理。”
張三豐歎了口氣,說道:“至於如何打破天地玄關?說實話,老道雖然六七十年來,潛心鑽研先天之境的奧秘,卻也知之甚少。”
“老道我當初進入先天,也是機緣巧合。老道年輕時,在武當山中隱居潛修,一日在山中閑遊,忽有所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借此打破了天地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