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天。
看到柳樹枝條綻苞,生出鵝黃,漸漸濃綠,參差披拂,在浩蕩東風中輕輕搖曳,我自然而然想到“春風楊柳萬千條”,並以之為題。
這個題目,上了年紀的老同誌看到,很容易想到其下句:“六億神州盡舜堯”。是的,有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活經曆的過來人,記憶的顯示屏大都會自覺呈現這兩句詩。它和“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為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等詩句都曾是千家萬戶門上的對聯、楹聯,真正家喻戶曉,熟記不忘了。
在農村時,我雖隻是個初中生,但也算小有文化,過春節寫自家門上的“春聯”是常事。不過,這春聯畢竟是堂而皇之貼在門上的,左鄰右舍看了,覺得蠻不錯,下一年也就有人讓我幫寫了。一角錢買張紅紙,拿來讓我裁了寫好,大門、後門、房門上就都有了,比起到街上去買,少說也省一大半。我呢,也很樂意,能用自己的筆為鄰裏鄉親的寫幾副對聯,好事啊!多寫常寫,年深月久,竟大有長進呢!尤其是我從報紙上看那隸書標題,字體挺好看的,剪了一些下來,模仿練習,先勾勒,後描粗,蠶頭燕尾竟還很像那迴事,功夫是多費一點,但解決了沒有“鬥筆”用小筆寫大字的難題,心裏高興!
那時寫對聯,多是從主席詩詞裏取材,而我當時最喜歡寫的就是“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了。一是這兩句詩的內容好,上句以宜人的季節和秀麗的風光象征社會主義新時代,也很應景;下句謳歌讚頌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人皆可以為堯舜”,用了孟子的典,文化底蘊深厚。二是這兩句詩,十四個字,用隸書體寫起來十分耐看,漂亮,我也得心應手。而越喜歡,就越愛寫;越愛寫呢,就越寫得多;越寫得多呢,就寫得越好、越漂亮啦!有年過年,我除了寫春聯,還把家裏堂屋很好地美化了一下:兩麵隔牆和後牆都粉刷得雪白。後牆居中貼上偉人畫像,畫像兩旁就貼我精心手書的隸書體條幅,右為“春風楊柳萬千條”,左邊是“六億神州盡舜堯”。條幅紅紙黑字,其上下和兩側還托有寬窄不同的粉色邊,給人像裱過的感覺,看起來醒目,大氣。條幅兩邊再貼“牡丹錦雞”之類的年畫,配上西麵隔牆上貼的“中國地圖”、“世界地圖”,東麵牆上的“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的四條屏,整個真有“蓬蓽生輝”之感。春二三月,東風駘蕩,陽光和煦,身上暖融融的,屋裏亮堂堂的,聽著輕風吹過年畫、對聯、門楣上喜錢(掛貼)花啦啦響,感覺真個舒服,美滋滋似乎也真成“舜堯”了。
人生多辛苦,又是極容易得到安慰的。幾十年前的農村生活經曆,留下的不僅是磨練的痕跡,也有值得憶念的溫馨畫麵。能如此,也就夠了。
2018.4.
看到柳樹枝條綻苞,生出鵝黃,漸漸濃綠,參差披拂,在浩蕩東風中輕輕搖曳,我自然而然想到“春風楊柳萬千條”,並以之為題。
這個題目,上了年紀的老同誌看到,很容易想到其下句:“六億神州盡舜堯”。是的,有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活經曆的過來人,記憶的顯示屏大都會自覺呈現這兩句詩。它和“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為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等詩句都曾是千家萬戶門上的對聯、楹聯,真正家喻戶曉,熟記不忘了。
在農村時,我雖隻是個初中生,但也算小有文化,過春節寫自家門上的“春聯”是常事。不過,這春聯畢竟是堂而皇之貼在門上的,左鄰右舍看了,覺得蠻不錯,下一年也就有人讓我幫寫了。一角錢買張紅紙,拿來讓我裁了寫好,大門、後門、房門上就都有了,比起到街上去買,少說也省一大半。我呢,也很樂意,能用自己的筆為鄰裏鄉親的寫幾副對聯,好事啊!多寫常寫,年深月久,竟大有長進呢!尤其是我從報紙上看那隸書標題,字體挺好看的,剪了一些下來,模仿練習,先勾勒,後描粗,蠶頭燕尾竟還很像那迴事,功夫是多費一點,但解決了沒有“鬥筆”用小筆寫大字的難題,心裏高興!
那時寫對聯,多是從主席詩詞裏取材,而我當時最喜歡寫的就是“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了。一是這兩句詩的內容好,上句以宜人的季節和秀麗的風光象征社會主義新時代,也很應景;下句謳歌讚頌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人皆可以為堯舜”,用了孟子的典,文化底蘊深厚。二是這兩句詩,十四個字,用隸書體寫起來十分耐看,漂亮,我也得心應手。而越喜歡,就越愛寫;越愛寫呢,就越寫得多;越寫得多呢,就寫得越好、越漂亮啦!有年過年,我除了寫春聯,還把家裏堂屋很好地美化了一下:兩麵隔牆和後牆都粉刷得雪白。後牆居中貼上偉人畫像,畫像兩旁就貼我精心手書的隸書體條幅,右為“春風楊柳萬千條”,左邊是“六億神州盡舜堯”。條幅紅紙黑字,其上下和兩側還托有寬窄不同的粉色邊,給人像裱過的感覺,看起來醒目,大氣。條幅兩邊再貼“牡丹錦雞”之類的年畫,配上西麵隔牆上貼的“中國地圖”、“世界地圖”,東麵牆上的“梁紅玉擂鼓戰金山”的四條屏,整個真有“蓬蓽生輝”之感。春二三月,東風駘蕩,陽光和煦,身上暖融融的,屋裏亮堂堂的,聽著輕風吹過年畫、對聯、門楣上喜錢(掛貼)花啦啦響,感覺真個舒服,美滋滋似乎也真成“舜堯”了。
人生多辛苦,又是極容易得到安慰的。幾十年前的農村生活經曆,留下的不僅是磨練的痕跡,也有值得憶念的溫馨畫麵。能如此,也就夠了。
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