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的紹興參觀旅遊鼠人很感興趣,一定程度上他就看中這個安排呢!會議組織者包了兩輛大客車,一大早帶隊前往,過錢塘江大橋,經蕭山,個把多小時就到紹興了。首先感受到地方鄉土氣息的就是河裏的烏篷船、白篷船,戴氈帽的弄船人,一下就拉近了與魯迅作品裏展現的環境的距離。
魯迅故居臨河而建,地方挺大的,特別有一片宅後的“百草園”,出了故居向左不遠,就有鹹亨酒店,從鹹亨酒店沿河向前走不遠,右轉,過橋,往南走不遠,就是“三味書屋”了。三味書屋地方不算大,書屋裏畫有梅花鹿的屏風肯定是有的。參觀了三味書屋,迴頭走,看看景,魯迅故居就算參觀完了。下一個地點是去蘭亭,相對講,這是一處有風景的地方。“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背過王羲之《蘭亭集序》的,一提去蘭亭,腦子裏立刻會出現文中所描繪的這般美景吧!
車在前往蘭亭的途中先找到地方吃午飯,然後再向前十多公裏方到。蘭亭,地處紹興城西南25華裏的蘭渚山下,與禹陵、東湖並立為sx市郊三大著名風景點之一,一直因書法名作《蘭亭集序》而名聞海內外;近十幾年中,因“蘭亭書法節“的持續舉辦而聲名更盛。
從文化起源上看,蘭亭景區與禹陵景區之間有著內在聯係,是一個祭典的兩處祭地。據《吳越春秋》載,越建都於今紹興城後,句踐創設國之祭禮,為“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祭陵山於會稽;祀水澤於江州“。蘭亭景區最早出名的地點是“渚“,《說文》雲:“州,渚也“。尤其是二水匯合處的渚,為傳統祭水的理想場所。《越絕書》雲:“句踐種蘭渚山“。可見山因渚名,渚以蘭名。渚既稱“蘭渚“,山也隨之稱“蘭渚山“。蘭,在上古為愛情之信物,《鄭風·溱淆》:“溱與淆,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蘭兮。“注:“謂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續魄,祓除歲穢。“此實為後世上已修禊風俗之濫觴。蘭亭之“亭“原非亭台樓閣之亭,而是鄉以下的一種行政機構,行於秦漢,《漢書》雲:“十裏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而有蘭亭之稱後,又以此名水,於是始有“蘭亭江“之名。
上麵這段介紹文字是鼠人從網上摘錄的,當時去參觀,哪有這等認識呢?雖有導遊介紹,也不會了解如此清晰。鼠人當時隻記得,遊了蘭亭就去禹陵:蘭亭在平川,禹陵要登山。
蘭亭有鵝池,樂池,小蘭亭,流觴亭,禦碑亭,右軍祠,蘭亭江,書法博物館八景。自入口步入景區,穿過一條修篁夾道的石砌小徑,迎麵是一泓碧水,即為鵝池。池畔是一塊用石塊鋪砌的40平方左右的“道地“,道地的西首立有一碑,碑上“鵝池“二字傳為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分別所書。碑上有一三角亭覆蓋。過鵝池越三曲橋前行,便是小蘭亭,亭中碑上“蘭亭“二字,係清朝康熙帝手書。
鼠人在蘭亭的鵝池和書法博物館逗留時間稍長,還購買了一把寫有《蘭亭集序》的黑色折扇和小紀念品,還在蘭亭碑亭前照了一張像。蘭亭碑亭是蘭亭的標誌性建築,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建於清康熙年間。碑上的“蘭亭“兩字,為康熙皇帝禦筆所書。看了這座碑亭,鼠人聯想對比起同為四大名亭的醉翁亭,甚有感慨,這座亭太局促了,哪有醉翁亭那麽空闊有氣派呢?難怪醉翁亭要列四大名亭之首了。
秋高氣爽季節,鼠人最後登山拜謁禹陵。禹陵位於中國東部zj省sx市東南郊的會稽山山麓,相傳是4000多年前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
禹陵坐東朝西,由禹陵、禹祠、禹王廟三大建築群組成。禹陵的入口處為一青石碑坊,其後是一條長100餘米的神道,神道兩側立有石刻神獸5對。神道盡頭為大禹陵碑亭,亭內立有由明代紹興知府南大吉所書的“大禹陵”石碑。陵前還遍植有槐樹、鬆柏、綠竹等植物。
禹祠位於禹陵的左側,相傳始建於夏代(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7世紀)少康之時,以後曾多次毀廢又多次興建。現存的禹祠是近年來重建的,共兩進院落,中間以天井相隔,極富江南民間建築特色。“禹祠”匾由著名畫家吳作人題寫。前進的左右兩側有“大禹治水”、“計功封賞”磚雕,後進內立有大禹塑像。
禹王廟位於禹陵的右側,始建於南朝梁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以後曆代均有所修建。廟內自南向北依次分布有轅門、照壁、岣嶁碑亭、欞星門、午門、祭廳、大殿等建築。其中明代翻刻的岣嶁碑,文字奇古,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和功績,又名“禹王碑”。禹王廟的午門寬11.6米,進深約7米,其後為祭廳。祭廳是曆代祭禹的場所,建築結構與午門相似。祭廳東、西兩側為配殿,其中東配殿內放置有明、清時祭禹的碑刻30餘通。
大禹陵是重要的曆史遺跡,具有豐富的曆史、人文、藝術和旅遊價值。
參觀禹陵過程中,鼠人腦子裏常想到“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然而這群遊覽者不能不迴家,大家匆忙把景點大致都看了一遍,就集合乘車,趕往杭州,第二天就各奔東西,要迴自己的家鄉了。
魯迅故居臨河而建,地方挺大的,特別有一片宅後的“百草園”,出了故居向左不遠,就有鹹亨酒店,從鹹亨酒店沿河向前走不遠,右轉,過橋,往南走不遠,就是“三味書屋”了。三味書屋地方不算大,書屋裏畫有梅花鹿的屏風肯定是有的。參觀了三味書屋,迴頭走,看看景,魯迅故居就算參觀完了。下一個地點是去蘭亭,相對講,這是一處有風景的地方。“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背過王羲之《蘭亭集序》的,一提去蘭亭,腦子裏立刻會出現文中所描繪的這般美景吧!
車在前往蘭亭的途中先找到地方吃午飯,然後再向前十多公裏方到。蘭亭,地處紹興城西南25華裏的蘭渚山下,與禹陵、東湖並立為sx市郊三大著名風景點之一,一直因書法名作《蘭亭集序》而名聞海內外;近十幾年中,因“蘭亭書法節“的持續舉辦而聲名更盛。
從文化起源上看,蘭亭景區與禹陵景區之間有著內在聯係,是一個祭典的兩處祭地。據《吳越春秋》載,越建都於今紹興城後,句踐創設國之祭禮,為“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祭陵山於會稽;祀水澤於江州“。蘭亭景區最早出名的地點是“渚“,《說文》雲:“州,渚也“。尤其是二水匯合處的渚,為傳統祭水的理想場所。《越絕書》雲:“句踐種蘭渚山“。可見山因渚名,渚以蘭名。渚既稱“蘭渚“,山也隨之稱“蘭渚山“。蘭,在上古為愛情之信物,《鄭風·溱淆》:“溱與淆,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蘭兮。“注:“謂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續魄,祓除歲穢。“此實為後世上已修禊風俗之濫觴。蘭亭之“亭“原非亭台樓閣之亭,而是鄉以下的一種行政機構,行於秦漢,《漢書》雲:“十裏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而有蘭亭之稱後,又以此名水,於是始有“蘭亭江“之名。
上麵這段介紹文字是鼠人從網上摘錄的,當時去參觀,哪有這等認識呢?雖有導遊介紹,也不會了解如此清晰。鼠人當時隻記得,遊了蘭亭就去禹陵:蘭亭在平川,禹陵要登山。
蘭亭有鵝池,樂池,小蘭亭,流觴亭,禦碑亭,右軍祠,蘭亭江,書法博物館八景。自入口步入景區,穿過一條修篁夾道的石砌小徑,迎麵是一泓碧水,即為鵝池。池畔是一塊用石塊鋪砌的40平方左右的“道地“,道地的西首立有一碑,碑上“鵝池“二字傳為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分別所書。碑上有一三角亭覆蓋。過鵝池越三曲橋前行,便是小蘭亭,亭中碑上“蘭亭“二字,係清朝康熙帝手書。
鼠人在蘭亭的鵝池和書法博物館逗留時間稍長,還購買了一把寫有《蘭亭集序》的黑色折扇和小紀念品,還在蘭亭碑亭前照了一張像。蘭亭碑亭是蘭亭的標誌性建築,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建於清康熙年間。碑上的“蘭亭“兩字,為康熙皇帝禦筆所書。看了這座碑亭,鼠人聯想對比起同為四大名亭的醉翁亭,甚有感慨,這座亭太局促了,哪有醉翁亭那麽空闊有氣派呢?難怪醉翁亭要列四大名亭之首了。
秋高氣爽季節,鼠人最後登山拜謁禹陵。禹陵位於中國東部zj省sx市東南郊的會稽山山麓,相傳是4000多年前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
禹陵坐東朝西,由禹陵、禹祠、禹王廟三大建築群組成。禹陵的入口處為一青石碑坊,其後是一條長100餘米的神道,神道兩側立有石刻神獸5對。神道盡頭為大禹陵碑亭,亭內立有由明代紹興知府南大吉所書的“大禹陵”石碑。陵前還遍植有槐樹、鬆柏、綠竹等植物。
禹祠位於禹陵的左側,相傳始建於夏代(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7世紀)少康之時,以後曾多次毀廢又多次興建。現存的禹祠是近年來重建的,共兩進院落,中間以天井相隔,極富江南民間建築特色。“禹祠”匾由著名畫家吳作人題寫。前進的左右兩側有“大禹治水”、“計功封賞”磚雕,後進內立有大禹塑像。
禹王廟位於禹陵的右側,始建於南朝梁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以後曆代均有所修建。廟內自南向北依次分布有轅門、照壁、岣嶁碑亭、欞星門、午門、祭廳、大殿等建築。其中明代翻刻的岣嶁碑,文字奇古,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和功績,又名“禹王碑”。禹王廟的午門寬11.6米,進深約7米,其後為祭廳。祭廳是曆代祭禹的場所,建築結構與午門相似。祭廳東、西兩側為配殿,其中東配殿內放置有明、清時祭禹的碑刻30餘通。
大禹陵是重要的曆史遺跡,具有豐富的曆史、人文、藝術和旅遊價值。
參觀禹陵過程中,鼠人腦子裏常想到“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然而這群遊覽者不能不迴家,大家匆忙把景點大致都看了一遍,就集合乘車,趕往杭州,第二天就各奔東西,要迴自己的家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