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重啟慶曆新政
大宋醫相:開局和李清照私定終身 作者:將臣一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慶曆新政!”
一旁的童貫不由抬頭看向範正。
大宋的變法的確有兩次,一個是王安石的新法,一個是慶曆新政,而慶曆新政正是範正的祖父範仲淹的變法。
隻可惜,慶曆新政剛一推出,就遭到了滿朝的反對,而範仲淹也被貶外地,寫下了千古名篇《嶽陽樓記》。
隨後,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異軍突起,推行十六年取得了顯赫的成就,再加上趙煦親政,重啟新法,就連範正主張變法也是建立在新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革。
久而久之,範仲淹的慶曆新政再無人提起,誰也沒有想到如今竟然被範正再度提及。
範正鄭重道:“當年先祖的慶曆新政,可以說直指大宋病根,動了滿朝百官的利益,這才引起滿朝反對,最後淒慘收場,後來的王相公的新法,一來是吸取了先祖慶曆新政的慘痛教訓,選擇從理財著手,再加上大宋的弊端更加嚴峻,這才運行十六年,饒是如此,依舊得到了不少士大夫的反撲,更是一度被廢。”
“無論是範相公還是王相公,都是國之柱石,一心為國變法圖強!”趙煦感歎道。
範正正色道:“如果用醫家的觀點來看,王相公的新法如同外科一般,利用變法理財不停的為大宋輸血,最終讓大宋得以強壯,當然這種強壯卻治標不治本,而先祖的慶曆新政卻如同內科,讓大宋固本培元,達到真正的富強。”
“新法如外科!慶曆新政如內科!”
趙煦仔細思索,不禁微微頷首,新法主要目的就是理財,解決大宋冗費,這和醫家的輸血療法極為相似。
隻不過輸血療法輸送的乃是他人之血,而新法卻是不管窮人還是富人一樣征稅,這才激起朝野反對,好在經過範正醫治,改為攤役入畝,專收富人之稅,這才得以推行。
而慶曆新政大多都是整頓吏治,減少恩蔭、實行磨勘,的確對冗官之弊大有好處。
趙煦詢問道:“當初慶曆新政一出,滿朝皆反對,範太丞就不怕重蹈當年之事。”
趙煦可是清楚,單單減少恩蔭一事,慶曆新政就得罪了所有的士大夫,磨勘得罪了天下官員,他相信慶曆新政再出,必將會再度引起一片嘩然。
範正鄭重道:“慶曆新政之所以失敗,一來是觸犯了官僚利益,二來被彈劾朋黨,而如今黨爭已經在大宋成為公開之事,慶曆新政諸多和新法重合已經實施,再推行慶曆新政阻力已經大減,當然此次再度推行慶曆新政,還需如同新法一般,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趙煦點頭,正如範正所言,如今推行慶曆新政的阻力大減,如果慶曆新政再加以改進,或許能夠讓大宋更進一步。
“再者,大宋雖然變法圖強,冗官的情況依舊存在,官員人浮於事,流連青樓,吟詩作對不關心政事的官員比比皆是,官家有大一統的雄心壯誌,這些人浮於事的官員日後必定會拖後腿,誤了大宋天下一統大業!”
“誤了天下一統大業!”
趙煦豁然而起,他親政數年,自然知道大宋官員是何等的散漫,然而大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的勢力極為龐大,當年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就是實證,哪怕是趙煦也不禁有些遲疑。
一邊是大宋天下一統的大業,一邊是勢力滔天的士大夫集團。
一旁的童貫苦笑道:“那些士大夫太過於貪婪,其派遣商隊跟隨小人出海賺的盆滿缽溢竟然還不知足,還要彈劾小人,趁機奪取下西洋大權,實在貪得無厭。”
童貫的話如同壓倒最後駱駝的最後一顆稻草,最終讓趙煦下定決心,畢竟天下一統關係到趙家的江山穩固,這才是趙煦最為重視的。
“此事若是傳出,必將引起軒然大波。”趙煦凝重道。
範正分析道:“若是之前定然會引起士大夫們集體反對,然而如今大宋三黨鼎力,尤其是新法大成,新黨如日中天,舊黨日漸勢微,恐怕早就想著反擊,而慶曆新政則是舊黨唯一翻身的機會,再加上舊黨將家父架到了舊黨領袖的位置,可謂是水到渠成,不會讓任何人察覺。”
“範相公!”
趙煦訝然,他沒有想到範正為了推行慶曆新政,竟然算計舊黨和自己的父親。
的確,如今新黨勢大,舊黨已經退無可退,他隻需稍微施展手段,再加上範純禮乃是慶曆新政繼承人,定然讓舊黨別無選擇。
“至於家父,則由微臣親自說服,畢竟我範家始終沒忘先祖變法之誌。”範正鄭重道。
趙煦鄭重點頭道:“好,就依此計而行!”
…………………………
範府中。
“什麽,推行慶曆新政!”
聽到範正之言,範純禮幾乎要跳了起來,當初範仲淹變法他已經成年,他可是親眼見證了父親從變法的意氣風發,到發配登州的落魄,其《嶽陽樓記》氣勢磅礴,又何嚐不是自怨自艾。
範正鄭重道:“不錯,父親難道忘了先祖變法之誌麽?”
範純禮搖了搖頭道:“當然沒有,可是如今大宋已經變法有成!”
在範純禮看來,大宋已經變法有成,而慶曆新政變法失敗,實在沒有必要再冒險推行慶曆新政。
範正冷笑道:“大宋變法的確變法小有成就,然而先祖慶曆新政提到了弊端難道就解決了嗎?”
範純禮臉色黯然道:“自然沒有。”
他作為大宋宰相,自然明白如今的大宋隻是被大宋的財富掩蓋了矛盾,真正的問題並未解決。
範正盯著父親毫不客氣道:“大宋的弊端,父親了解、分析的這麽清楚,為何不在朝堂上直言,莫非父親已經失去了先祖的風範!”
範純禮聞言一震,不禁迴想起曾經父親範仲淹的教誨,頓時淚流滿麵。
“你這逆子,怎麽給你父親說話的。”父子二人的爭論自然驚動了馬氏和李清照婆媳二人。
範純禮擺擺手道:“無妨,範正說得對,是我讓父親蒙羞了!”
範正傲然道:“當年先祖慶曆新政失敗,我等後輩理應繼承先祖遺誌,重啟慶曆新政,此乃我範家後人的責任,更別說新法經曆失敗之後,如今又重現朝堂,而先祖的慶曆新政為何不能涅盤重生。”
“慶曆新政涅盤重生!”
範純禮頓時不禁心潮澎湃,範家雖然是士大夫家族,然而其他人可以反對慶曆新政,而範家必須全力支持慶曆新政,甚至將慶曆新政重現朝堂,方可讓報當年父親失敗之仇。
“當然,新法之所以能夠重啟乃是因為孩兒的邪方,為了重啟親曆新政,孩兒特意將先祖新政加以改動,比如說,先祖反對唐朝以來的“磨勘”製度,破格提拔政績顯著的官員,孩兒認為可以加以改進?”
“如何改進?”範純禮問道。
“磨勘製度隻將資曆年限,而且三年一升官位,孩兒認為改為三年一升俸祿,而官位的晉升,改為考成法,唯有政績突出之人方可晉升,如此一來,既可以減少官員的反對,又可以選拔人才,再配合二伯負責的退休製度,足以將阻力減少到最低。”範正鄭重道。
“磨勘製度隻升俸祿,不升官職?”範純禮眼睛一亮,這的確是良策。
“其二,先祖最受爭議的就是抑幸進,限製恩蔭製度泛濫,哪怕是現在也依舊如此,然而先祖的意思並非是為了廢除幸進,而是為了選拔國家人才。以孩兒看來,可以推行幸進必考,朝廷每年拿出一定的官員名額,所有符合幸進的人員都可以參加恩考,考得上是你的本事,考不上是伱無能,既可以抑幸進,也可以為朝廷選拔人才!”範正再道。
“幸進必考!”
範純禮頓時眼睛大亮,那些幸進名額雖然是矮子裏麵拔將軍,但是好歹也是矮子裏麵的佼佼者,更別說大多出身於官宦之家,從小耳濡目染官場,政績未必會比科舉官員差。
更重要的幸進必考可以將矛盾從他們身上轉移到官員子弟內部之中,大大減少了阻力。
“還有均官員公田,以孩兒看,與其頻繁分配官員公田,以免引起矛盾,幹脆收攏所有官員公田,將其折算為養廉銀,豈不是兩全其美。”範正再道。
均公田乃是大宋的養廉政策,範仲淹提議將一部分公田調配給缺少公田,俸祿較少的官員,責其廉潔,防止貪贓枉法。
然而大宋官員公田分配高低不均,將其他官員的公田分給他人,自然會引起一部分官員的不滿。
而範正根據官員的職位,放棄均公田,改為養廉銀,可以說一勞永逸解決麻煩。
範純禮不由感慨,當年父親此舉也是無奈,畢竟那時的大宋已經冗費嚴重,根本拿不出大量的錢財推行養廉銀,隻能用均公田此方。
而如今大宋蒸蒸日上,賦稅大幅度增加,更有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輸送財源,再加上大宋皇家銀行這個聚寶盆,養廉銀可以說輕鬆至極。
“還有………………!”範正當下將後世變法的良策一一道來,頓時讓範純禮激動不已。
“如此改動,重啟慶曆新政或許能成!”範純禮激動不已道。
他不由感慨的看著兒子,自己的兒子未能早生幾十年,若是提前給父親獻上這些良策,或許當年的慶曆新政未必會失敗。
範正提醒道:“父親想要重啟慶曆新政,單槍匹馬自然不行,父親可以利用新黨舊黨的矛盾,讓舊黨支持慶曆新政。還有二伯和四叔,他們都是範家後人,自然會鼎力支持父親重啟慶曆新政。”
範純禮眼中精光一閃,他自然知道舊黨的處境,已經被新黨全麵壓製,隻要他拋出新版的慶曆新政,足以讓舊黨追隨,更別說二哥範純仁和四弟範純粹,重現父親的榮光,他們全部都責無旁貸。
“快,立即派人將二房和四房全部請來,共商大計。”範純禮當下迫不及待的對馬氏吩咐道。
“是!老爺!”馬氏當下應諾道。
很快,範純仁和範純粹匆匆趕來。
“二哥,四弟!”範純禮將其請到書房,將重啟慶曆新政的計劃道出。
“什麽!重啟慶曆新政!”範純粹不由張大了嘴巴。
範純仁更是呆呆的看著範純禮,他當年擔任宰相的時候,連想都不敢想推行慶曆新政,而如今自己這個二弟竟然提出了如此震撼的消息。
“三弟,當年父親的慶曆新政可是舉國反對,哪怕是重啟慶曆新政,恐怕也難逃落敗的下場。”範純仁皺眉道。
範純粹心有餘悸的點了點頭,如今大宋已經變法有成,他們又何須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去重啟父親的慶曆新政。
範純禮傲然道:“既然王安石的新法可以起死迴生,那父親的慶曆新政為何不能重啟。”
“那還不是因為官家和賢侄的邪方!”範純粹搖頭道,新法之所以能夠死灰複燃,還不是當今官家親政,再加上範正邪方給新法醫治,方可讓新法弊端盡去,大行於世。
“莫非…………”
一旁的範純仁心中一動,不由的看向一旁的範正。
範純禮含笑道:“不錯,逆子同樣為慶曆新政開了醫方,盡去其弊端。”
當下,範純仁將範正的考成法、幸進必考製度、養廉銀等一一道來,頓時讓範純仁二人擊節而歎。
“而且這也是官家的意思!”範正又透露出一個重磅消息。
範家三兄弟不由一震,頓時慶曆新政有此良策,又將得到官家的支持,更別說如今舊黨走投無路,新黨剛剛變法有成,重啟慶曆新政的阻礙已經被一一掃清。
“實乃天賜良機,父親在天之靈一定會含笑九泉。”範純粹激動不已道。
範純仁則感慨的看著範正,之前他就發現,範正最為和父親範仲淹最為相似,非但是容貌和氣質上,其變法的精神和意誌更是如出一轍。
而如今範正重啟慶曆新政,可以說讓他們三個汗顏無比,誰也沒有想到範仲淹的遺誌,竟然隔輩被其孫子實現。
(本章完)
一旁的童貫不由抬頭看向範正。
大宋的變法的確有兩次,一個是王安石的新法,一個是慶曆新政,而慶曆新政正是範正的祖父範仲淹的變法。
隻可惜,慶曆新政剛一推出,就遭到了滿朝的反對,而範仲淹也被貶外地,寫下了千古名篇《嶽陽樓記》。
隨後,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異軍突起,推行十六年取得了顯赫的成就,再加上趙煦親政,重啟新法,就連範正主張變法也是建立在新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革。
久而久之,範仲淹的慶曆新政再無人提起,誰也沒有想到如今竟然被範正再度提及。
範正鄭重道:“當年先祖的慶曆新政,可以說直指大宋病根,動了滿朝百官的利益,這才引起滿朝反對,最後淒慘收場,後來的王相公的新法,一來是吸取了先祖慶曆新政的慘痛教訓,選擇從理財著手,再加上大宋的弊端更加嚴峻,這才運行十六年,饒是如此,依舊得到了不少士大夫的反撲,更是一度被廢。”
“無論是範相公還是王相公,都是國之柱石,一心為國變法圖強!”趙煦感歎道。
範正正色道:“如果用醫家的觀點來看,王相公的新法如同外科一般,利用變法理財不停的為大宋輸血,最終讓大宋得以強壯,當然這種強壯卻治標不治本,而先祖的慶曆新政卻如同內科,讓大宋固本培元,達到真正的富強。”
“新法如外科!慶曆新政如內科!”
趙煦仔細思索,不禁微微頷首,新法主要目的就是理財,解決大宋冗費,這和醫家的輸血療法極為相似。
隻不過輸血療法輸送的乃是他人之血,而新法卻是不管窮人還是富人一樣征稅,這才激起朝野反對,好在經過範正醫治,改為攤役入畝,專收富人之稅,這才得以推行。
而慶曆新政大多都是整頓吏治,減少恩蔭、實行磨勘,的確對冗官之弊大有好處。
趙煦詢問道:“當初慶曆新政一出,滿朝皆反對,範太丞就不怕重蹈當年之事。”
趙煦可是清楚,單單減少恩蔭一事,慶曆新政就得罪了所有的士大夫,磨勘得罪了天下官員,他相信慶曆新政再出,必將會再度引起一片嘩然。
範正鄭重道:“慶曆新政之所以失敗,一來是觸犯了官僚利益,二來被彈劾朋黨,而如今黨爭已經在大宋成為公開之事,慶曆新政諸多和新法重合已經實施,再推行慶曆新政阻力已經大減,當然此次再度推行慶曆新政,還需如同新法一般,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趙煦點頭,正如範正所言,如今推行慶曆新政的阻力大減,如果慶曆新政再加以改進,或許能夠讓大宋更進一步。
“再者,大宋雖然變法圖強,冗官的情況依舊存在,官員人浮於事,流連青樓,吟詩作對不關心政事的官員比比皆是,官家有大一統的雄心壯誌,這些人浮於事的官員日後必定會拖後腿,誤了大宋天下一統大業!”
“誤了天下一統大業!”
趙煦豁然而起,他親政數年,自然知道大宋官員是何等的散漫,然而大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的勢力極為龐大,當年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就是實證,哪怕是趙煦也不禁有些遲疑。
一邊是大宋天下一統的大業,一邊是勢力滔天的士大夫集團。
一旁的童貫苦笑道:“那些士大夫太過於貪婪,其派遣商隊跟隨小人出海賺的盆滿缽溢竟然還不知足,還要彈劾小人,趁機奪取下西洋大權,實在貪得無厭。”
童貫的話如同壓倒最後駱駝的最後一顆稻草,最終讓趙煦下定決心,畢竟天下一統關係到趙家的江山穩固,這才是趙煦最為重視的。
“此事若是傳出,必將引起軒然大波。”趙煦凝重道。
範正分析道:“若是之前定然會引起士大夫們集體反對,然而如今大宋三黨鼎力,尤其是新法大成,新黨如日中天,舊黨日漸勢微,恐怕早就想著反擊,而慶曆新政則是舊黨唯一翻身的機會,再加上舊黨將家父架到了舊黨領袖的位置,可謂是水到渠成,不會讓任何人察覺。”
“範相公!”
趙煦訝然,他沒有想到範正為了推行慶曆新政,竟然算計舊黨和自己的父親。
的確,如今新黨勢大,舊黨已經退無可退,他隻需稍微施展手段,再加上範純禮乃是慶曆新政繼承人,定然讓舊黨別無選擇。
“至於家父,則由微臣親自說服,畢竟我範家始終沒忘先祖變法之誌。”範正鄭重道。
趙煦鄭重點頭道:“好,就依此計而行!”
…………………………
範府中。
“什麽,推行慶曆新政!”
聽到範正之言,範純禮幾乎要跳了起來,當初範仲淹變法他已經成年,他可是親眼見證了父親從變法的意氣風發,到發配登州的落魄,其《嶽陽樓記》氣勢磅礴,又何嚐不是自怨自艾。
範正鄭重道:“不錯,父親難道忘了先祖變法之誌麽?”
範純禮搖了搖頭道:“當然沒有,可是如今大宋已經變法有成!”
在範純禮看來,大宋已經變法有成,而慶曆新政變法失敗,實在沒有必要再冒險推行慶曆新政。
範正冷笑道:“大宋變法的確變法小有成就,然而先祖慶曆新政提到了弊端難道就解決了嗎?”
範純禮臉色黯然道:“自然沒有。”
他作為大宋宰相,自然明白如今的大宋隻是被大宋的財富掩蓋了矛盾,真正的問題並未解決。
範正盯著父親毫不客氣道:“大宋的弊端,父親了解、分析的這麽清楚,為何不在朝堂上直言,莫非父親已經失去了先祖的風範!”
範純禮聞言一震,不禁迴想起曾經父親範仲淹的教誨,頓時淚流滿麵。
“你這逆子,怎麽給你父親說話的。”父子二人的爭論自然驚動了馬氏和李清照婆媳二人。
範純禮擺擺手道:“無妨,範正說得對,是我讓父親蒙羞了!”
範正傲然道:“當年先祖慶曆新政失敗,我等後輩理應繼承先祖遺誌,重啟慶曆新政,此乃我範家後人的責任,更別說新法經曆失敗之後,如今又重現朝堂,而先祖的慶曆新政為何不能涅盤重生。”
“慶曆新政涅盤重生!”
範純禮頓時不禁心潮澎湃,範家雖然是士大夫家族,然而其他人可以反對慶曆新政,而範家必須全力支持慶曆新政,甚至將慶曆新政重現朝堂,方可讓報當年父親失敗之仇。
“當然,新法之所以能夠重啟乃是因為孩兒的邪方,為了重啟親曆新政,孩兒特意將先祖新政加以改動,比如說,先祖反對唐朝以來的“磨勘”製度,破格提拔政績顯著的官員,孩兒認為可以加以改進?”
“如何改進?”範純禮問道。
“磨勘製度隻將資曆年限,而且三年一升官位,孩兒認為改為三年一升俸祿,而官位的晉升,改為考成法,唯有政績突出之人方可晉升,如此一來,既可以減少官員的反對,又可以選拔人才,再配合二伯負責的退休製度,足以將阻力減少到最低。”範正鄭重道。
“磨勘製度隻升俸祿,不升官職?”範純禮眼睛一亮,這的確是良策。
“其二,先祖最受爭議的就是抑幸進,限製恩蔭製度泛濫,哪怕是現在也依舊如此,然而先祖的意思並非是為了廢除幸進,而是為了選拔國家人才。以孩兒看來,可以推行幸進必考,朝廷每年拿出一定的官員名額,所有符合幸進的人員都可以參加恩考,考得上是你的本事,考不上是伱無能,既可以抑幸進,也可以為朝廷選拔人才!”範正再道。
“幸進必考!”
範純禮頓時眼睛大亮,那些幸進名額雖然是矮子裏麵拔將軍,但是好歹也是矮子裏麵的佼佼者,更別說大多出身於官宦之家,從小耳濡目染官場,政績未必會比科舉官員差。
更重要的幸進必考可以將矛盾從他們身上轉移到官員子弟內部之中,大大減少了阻力。
“還有均官員公田,以孩兒看,與其頻繁分配官員公田,以免引起矛盾,幹脆收攏所有官員公田,將其折算為養廉銀,豈不是兩全其美。”範正再道。
均公田乃是大宋的養廉政策,範仲淹提議將一部分公田調配給缺少公田,俸祿較少的官員,責其廉潔,防止貪贓枉法。
然而大宋官員公田分配高低不均,將其他官員的公田分給他人,自然會引起一部分官員的不滿。
而範正根據官員的職位,放棄均公田,改為養廉銀,可以說一勞永逸解決麻煩。
範純禮不由感慨,當年父親此舉也是無奈,畢竟那時的大宋已經冗費嚴重,根本拿不出大量的錢財推行養廉銀,隻能用均公田此方。
而如今大宋蒸蒸日上,賦稅大幅度增加,更有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輸送財源,再加上大宋皇家銀行這個聚寶盆,養廉銀可以說輕鬆至極。
“還有………………!”範正當下將後世變法的良策一一道來,頓時讓範純禮激動不已。
“如此改動,重啟慶曆新政或許能成!”範純禮激動不已道。
他不由感慨的看著兒子,自己的兒子未能早生幾十年,若是提前給父親獻上這些良策,或許當年的慶曆新政未必會失敗。
範正提醒道:“父親想要重啟慶曆新政,單槍匹馬自然不行,父親可以利用新黨舊黨的矛盾,讓舊黨支持慶曆新政。還有二伯和四叔,他們都是範家後人,自然會鼎力支持父親重啟慶曆新政。”
範純禮眼中精光一閃,他自然知道舊黨的處境,已經被新黨全麵壓製,隻要他拋出新版的慶曆新政,足以讓舊黨追隨,更別說二哥範純仁和四弟範純粹,重現父親的榮光,他們全部都責無旁貸。
“快,立即派人將二房和四房全部請來,共商大計。”範純禮當下迫不及待的對馬氏吩咐道。
“是!老爺!”馬氏當下應諾道。
很快,範純仁和範純粹匆匆趕來。
“二哥,四弟!”範純禮將其請到書房,將重啟慶曆新政的計劃道出。
“什麽!重啟慶曆新政!”範純粹不由張大了嘴巴。
範純仁更是呆呆的看著範純禮,他當年擔任宰相的時候,連想都不敢想推行慶曆新政,而如今自己這個二弟竟然提出了如此震撼的消息。
“三弟,當年父親的慶曆新政可是舉國反對,哪怕是重啟慶曆新政,恐怕也難逃落敗的下場。”範純仁皺眉道。
範純粹心有餘悸的點了點頭,如今大宋已經變法有成,他們又何須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去重啟父親的慶曆新政。
範純禮傲然道:“既然王安石的新法可以起死迴生,那父親的慶曆新政為何不能重啟。”
“那還不是因為官家和賢侄的邪方!”範純粹搖頭道,新法之所以能夠死灰複燃,還不是當今官家親政,再加上範正邪方給新法醫治,方可讓新法弊端盡去,大行於世。
“莫非…………”
一旁的範純仁心中一動,不由的看向一旁的範正。
範純禮含笑道:“不錯,逆子同樣為慶曆新政開了醫方,盡去其弊端。”
當下,範純仁將範正的考成法、幸進必考製度、養廉銀等一一道來,頓時讓範純仁二人擊節而歎。
“而且這也是官家的意思!”範正又透露出一個重磅消息。
範家三兄弟不由一震,頓時慶曆新政有此良策,又將得到官家的支持,更別說如今舊黨走投無路,新黨剛剛變法有成,重啟慶曆新政的阻礙已經被一一掃清。
“實乃天賜良機,父親在天之靈一定會含笑九泉。”範純粹激動不已道。
範純仁則感慨的看著範正,之前他就發現,範正最為和父親範仲淹最為相似,非但是容貌和氣質上,其變法的精神和意誌更是如出一轍。
而如今範正重啟慶曆新政,可以說讓他們三個汗顏無比,誰也沒有想到範仲淹的遺誌,竟然隔輩被其孫子實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