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如百餘年前的赤壁之戰一樣,一戰改變了天下之格局。


    原本如日中天的秦帝國瞬間隕落。


    自詡秦皇漢武的帝王苻堅,投鞭斷流的百萬雄師灰飛煙滅,自己也於戰後死於亂軍之手。


    原本由秦來結束分裂亂世的曆史洪流驟然改道,讓天下的亂世繼續維持了數百年。


    再說晉。


    自西晉八王之亂以來,百餘年間漢人在胡人的鐵騎下鮮有還手之力。


    僅有的幾次反抗——


    如劉琨死守晉陽,十年的孤忠盡節……


    如祖逖渡江北上,中流擊楫的無果北伐……


    如冉閔衝天一怒,用鮮血與烈火書下的《殺胡令》……


    可最終,都沒有贏得最後的勝利,倒在了胡人漫山遍野的鐵蹄之下。


    淝水之戰,這次久違的勝利,讓江南蟄伏多年的漢人們無不是聲淚俱下,紛紛奔走相告。


    為的不是別的,僅僅是——


    我們贏了!


    公元385年,功高遭忌的謝安病逝,讓原本有希望光複河山晉軍的前途變得撲朔迷離。


    北府軍中,逐漸步入人生黃昏的勿棄,為了心中那個不滅的盛世夢想,開始尋找能繼承自己衣缽的麒麟兒。


    在多年的找尋下,一個名叫劉裕的青年進入了勿棄的視野。


    經勿棄觀察多時,這個名叫劉裕的青年有勇有謀,性格沉穩堅毅,更加難得的是,有一番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


    “大丈夫生當於世,當以三尺長劍立不世之功。”這是當勿棄收劉裕為徒時,劉裕對勿棄所說的話。


    當日勿棄錯意的認為,劉裕所說的不世之功便是驅逐胡虜,光複大漢的河山,從而建立屬於漢人的盛世。


    可是一種名為野心的東西,讓師徒二人的理解出現了偏差。


    劉裕當然也想驅逐胡虜,建立屬於漢人的盛世。不過不是為懦弱無能的晉王朝建立,而是為他劉裕自己建立。


    不世之功在劉裕的心目中,隻可能是秦始皇掃六合而定天下;漢武帝馬踏匈奴四海升平。


    所以當劉裕在勿棄處學得武藝與兵法後,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野心之火終呈燎原之勢,在劉裕被野心之火燒紅的瞳孔中,再也無法找到他和勿棄的師徒之情。


    勿棄心灰意冷,遂離開了晉軍北府,晚年遊蕩於名山大川之間,體驗世間疾苦,用佛法超度世人。


    此後年間,勿棄俱畢生所學,再結合冉閔當年行軍作戰攻必克戰必勝的雄風,成書兵家大典《怒武天威》。


    在一次北去青州的途中,勿棄遇見了一個為父母守喪服孝的青年人遂與之對弈一局。


    此青年名為檀道濟,交談之中讓勿棄想起了一些昔年往事,遂把著成的《怒武天威》送予了此人,也為此書能傳承下去。


    檀道濟得到《怒武天威》後如獲至寶,每日反複專研,對書中行軍作戰之法圈圈點點,最後成為了一位馳騁天下的名將。


    檀道濟一生屢立戰功,在《怒武天威》的啟發下結合平生戰場經驗,又著得一書,便是後世名震天下流傳古今的《三十六計》。


    檀道濟含冤被殺後,勿棄所著的《怒武天威》連同檀道濟被抄家的眾多家產一樣,塵封在南朝國庫,直到下一個讓它明珠重現的主人出現。


    百年後,一個名叫陳慶之瘦弱書生成為了梁武帝的棋童,在一次機緣巧合的情況下,陳慶之在南朝國庫中得到了兩樣東西。


    一件是當年始皇鑄金人十二,封天下之兵金人十二中的一件聖物,一粒黑白棋子。


    而另一件便是百餘年前,一位老和尚憑借畢生所學著得的一本兵書——《怒武天威》。


    陳慶之得此書後開始研習兵略之法,並用於棋盤之上。此後棋盤上的黑白廝殺再無對手,當然與陪帝王下棋時,輸的時候也變得更加高明了。


    後陳慶之這位臂不能開弓,騎不能躍澗,戰不能殺敵的將軍用《怒武天威》書中兵略,率七千白袍北進中原,在百萬胡人的腹地掀起了萬丈波瀾。


    後詩有雲:“王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猶現當年乞活軍破陣明王勿棄麾下千僧陣的雄風,和當年的那首童謠,“雪夜千僧,明王破陣,若不速逃,寸草不生!”幾乎如出一轍!


    陳慶之北伐,四十七戰皆勝,三十二城皆克,所向無前。若不是邪佛現世蠱惑人心,當真能光複中原……


    ……


    接下來說說慕容垂。


    淝水之戰後,秦主苻堅倉惶北逃,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


    慕容垂為報苻堅,親率鮮卑部眾護其北還。苻堅北還後,麵對崩塌的前秦帝國,慕容垂果斷的做出了人生的抉擇,掀起了獨立大旗,慕容宗族的子弟躍馬披甲,遍地狼煙,再建燕國。


    剛剛統一不久的北方,再次四分五裂。


    慕容垂是久經沙場的宿將,加上慕容鮮卑在北地各司要職,所以其建立的燕國很快成為取代前秦的新霸主,史稱後燕。


    不過後燕乃四戰之地,南有東晉的北府軍,西有強國後秦,北有正不斷崛起的拓跋鮮卑。慕容垂在晚年一直疲於奔命的四處作戰。後在參合陂被拓跋鮮卑伏擊,此戰後燕幾乎失去了所有精銳,滅亡隻是時間問題。


    無力迴天的慕容垂在北伐拓跋鮮卑的途中病逝,慕容鮮卑建立的燕國再次解體……


    ……


    最後再說說劉裕。


    此子在勿棄身邊習得兵略武藝後,逐漸開始嶄露頭角,先後滅掉了北疆數國。


    公元410年。


    劉裕統兵滅掉了慕容鮮卑所建的南燕國。在大獲全勝後,在晉軍中如日中天的劉裕,麵上並未有半分喜色,站在城頭上癡癡的向北望去。


    劉裕朝北方望了良久,直到夕陽西下,蒼穹被黑暗籠罩,才命屬下端來一壇烈酒及兩個空碗。劉裕把兩個酒碗斟滿,仰頭飲盡一碗後,遂把另一碗盛滿的烈酒,倒在了身前的地上。


    接下來劉裕反複做著同樣的動作,像是刻意在祭奠某人,直到伶仃大醉。


    被屬下扶到臥榻處的劉裕倒頭便睡,不知不覺間,眼角流下了兩行比烈酒更加渾濁的淚水……


    ……


    公元399年冬。


    大雪漫天。


    太行山人跡罕見之處,一行延伸向大山深處的足跡,正被空中不斷落下的大雪填得越來越淺,片刻後在雪地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從來都不曾存在過一樣。


    一個佝僂的身影在大雪中若隱若現,艱難的向著陳雪封山的山崖處走去。


    遠遠望去,這個佝僂的身影變得越來越小,也逐漸模糊不清,像是融入泥濘中的一點墨痕。


    佝僂的身影是一位老者,確切的說,是一位老和尚。


    從老和尚灰白的眉毛,以及滿是皺紋溝壑的臉來判斷,他至少已是古稀之年。


    老和尚一步三險的攀登著身前的那座險峰,吃力的用手中的伏魔禪杖,支撐著自己枯瘦的身體,不被山崖上吹來的風雪卷走。


    最後,老和尚終於爬上了崖尖,在唿嘯的風雪中慢慢盤腿坐了下去,任憑落雪把自己掩埋。


    自從走進太行山區,一路走來的老和尚迴想起了很多往事,無數熟悉而又陌生的麵孔,不斷的在眼前浮現然後又再次消失。


    老和尚看見了自己的童年,雖逢亂世,但在五台山佛門的庇護下活得也算安寧。


    大師傅日複一日的念著悲憫天人的經書,然後慈悲的望向自己,那堅定的眼神在訴說,無論麵對如何的艱難險阻,大師傅都會擋在自己的身前,帶自己走下去。


    接下來,在焚天的烈火中,小和尚離開了五台山,他跟著那個被世人褒貶不一的冉閔,去追尋,去建立所謂的盛世。


    在胡人眼中,冉閔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但在小和尚的眼中,冉閔是那個帶領自己通往盛世的人,至少讓自己曾經做了一個美麗的盛世夢。


    接下來,老和尚又看見了蒼將軍熟悉的麵容,看見了自己與蒼將軍坐在蒼茫的雪地上,用地上的陳雪把身體擦得通紅……


    之後老和尚看見了閔王,他把一對離疆雙戟倒插在地,負手而立的站在了老和尚的身後……


    然後他又看見了猴子,那個曾經瘦弱膽小的男孩。猴子怯生生的躲在一棵大樹的後麵,偷偷的看自己習武練棍。


    突然間,猴子長大了,用他同樣瘦弱的身體擋在了自己的身前,任憑鮮卑人如蝗的箭雨落在身上。


    一口鮮血從猴子嘴中溢了出來,猴子對自己露出了淡淡的笑。就好像曾經練武迴頭時,看見躲在樹後的猴子,猴子發現自己在看他,露出那種不好意思的笑……


    滄海桑田,轉眼又過幾度秋。


    當老和尚把微閉的雙眼睜開時,發現自己的四周,風雪拂身,再無其他。


    他抬頭望向天空,落雪紛紛,再無其他。


    再無其他……


    老和尚向當年曾跳下的懸崖望去,他在黑不見底的深淵中突然看見了一條廣闊寧靜的大江。在大江的上遊,一葉輕舟寧靜的駛來。


    舟上立著一位女子,左手撐著一把油紙扇搭在肩頭,右手懷抱一個繈褓中的嬰兒,遠遠的望著老和尚一抹微笑十分柔軟……


    老和尚再也忍不住,他顫巍巍的從雪地裏站了起來,一路連滾帶爬的跑下山崖,追逐著大江之中的那一葉輕舟;追逐著輕舟上的女子以及她懷中的嬰兒。


    老和尚無數次的摔倒在雪地上,又無數次的爬起來,追逐著輕舟,追逐著那滾滾不盡,向東翻滾的滔滔江水……


    ……


    雪還在一直的下。


    埋了城郭,葬了山門古刹……


    至於當年的大雪到底下了多久,沒有任何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的定論。


    不過我想,應當是——


    漫天飛雪,三月不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推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滿江鴻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滿江鴻雁並收藏鬼推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