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章 尚賢的遺憾
崇禎:朕兒子這麽強,為何上吊? 作者:喬木葉落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漫長的航行中,日頭漸漸西沉,晚霞灑滿了海麵,如同金色的綢緞一般。
朱慈烺站在甲板上,目光遠眺,心中充滿了期待。
他知道,每一次的航行,每一次的探險,都是為了大明的未來,為了華夏的繁榮。
夜幕漸漸降臨,星辰點點,月光如水。
艦隊在夜色中繼續前行,如同一條巨龍在黑暗中穿梭。
朱慈烺迴到船艙,開始整理自己的思緒,為即將到來的琉球之行做好充分的準備。
當第一縷陽光灑在海麵上時,經過十數日的航行後,可以看到鏈狀的島嶼出現在在遠處海天相接的地方。
猶如一串閃耀的珍珠,靜靜地躺在遠方的海麵上。
陽光透過清澈的海水,灑在島嶼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座小島都散發出迷人的光芒。
這些島嶼宛如大自然的瑰寶,鑲嵌在碧波蕩漾的大海中,形成了一幅美麗而寧靜的畫卷。
從遠處望去,這些島嶼如同散落的珍珠,點綴在蔚藍的海麵上,給人帶來無盡的遐想。
它們靜靜地躺在那裏,仿佛在訴說著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每當海風吹過,海浪拍打著岸邊,都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
一眾北洋艦隊的將領看到這個場景後,非常的興奮,他們知道,出現在他們麵前的正是琉球群島,他們即將抵達。
“殿下!殿下!我們快抵達琉球王國了!”
戚振威激動的跑到朱慈烺所在的船艙,向朱慈烺匯報著新的發現。
相比於激動的戚振威,朱慈烺倒是非常淡定。
這一切自然都是在朱慈烺的資料之中。
“靖海伯,淡定!要淡定!”
朱慈烺風輕雲淡的說道。
戚振威這才意識到自己剛剛的行為確實有點失態了。
“是,殿下!”
麵對朱慈烺的批評,戚振威自然是虛心接受。
艦隊依舊向前行駛,劈波斬浪。
慢慢的,艦隊已經接近了琉球王國的海岸。
朱慈烺也走出了船艙,站在甲板上,遠眺著那座陌生的國度,心中充滿了激動和期待。
而北洋艦隊龐大的戰艦,是琉球王國的百姓所從來沒有見識過的。
尤其是北洋艦隊六艘振型戰艦,沒有船帆,而且還冒著黑煙,猶如兇猛而可怕的怪物浮遊在東海的海麵上。
琉球王國的海岸線上,百姓們紛紛前來觀看這支龐大的艦隊。
他們好奇而又害怕地打量著這些來自於海麵上的客人,心中充滿了敬畏和擔憂。
敬畏自然不言而喻,人們對於超出自己認知的事情,天生的就會害怕。
這是動物的本能,放在人的身上,自然也是適用的。
人終歸到底,不過是高級動物罷了。
北洋艦隊每艘戰艦上,黃色的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向世界宣布著他們的身份。
看到這個情況,朱慈烺的內心很激動。
經過十數天的航行,琉球王國的都城首裏城終於出現在他的麵前。
“繼續航行,尋找合適港口準備靠陸登岸!”
朱慈烺放下手中的千裏目,朗聲說道。
戚振威不敢怠慢,連忙領命。
“對了!再傳令給各艦船,琉球王國是我大明的朋友,任何人登陸之後,不可胡作非為,更不可惹是生非!”
朱慈烺的聲音再次傳來。
戚振威自然是連忙領命。
至於朱慈烺剛剛的命令,戚振威自然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這也在他們的計劃之中。
琉球王國是大明的藩屬國,又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欽定的不征之國。
無論是哪一點,大明都不能也沒有理由對琉球王國動手。
不然,大明豈不是要背負不仁不義,無祖無宗的永世之罵名!
所以,對於朱慈烺和大明的將士來說,琉球王國以及琉球的百姓根本就不是他們此行的目的。
他們此行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大明皇太子對琉球王國進行國事訪問。
除此之外,此行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幫助琉球王國的人民趕走倭寇,維護大明在琉球王國獨一無二的宗主國身份。
戚振威自然是連忙領命,隨後便立刻傳達下去。
而在琉球王國的都城首裏城。
琉球王國皇宮。
新上任的琉球王國國王尚賢正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派遣何人前往大明國。
因為按照慣例,琉球王國的新任國王必須得到大明國皇帝的冊封後,身份和地位才是合法化的。
尚賢也是非常的不容易,一直到死,尚賢都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的心願,讓自己國王之位變得合法化。
在原來的曆史時空中,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五月初四,琉球尚豐王去世。
次年,其三子尚賢即位為世子。
1642年(崇禎十五年)三月,尚賢依定製特遣正議大夫蔡錦等人赴中國進貢兼請封。
但因明朝戰亂頻仍,無法派出足夠規模的冊封隊伍。
因而,蔡錦等未能如願,隻好先行返國。
1644年(崇禎十七年)二月,尚賢遣正議大夫金應元、使者吉時逢、都通事鄭思善等人赴中國朝貢,並再次請求冊封。
但當金應元一行抵達福建時,崇禎皇帝已在煤山自盡。
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年號弘光。
於是,金應元等行抵南京,向弘光皇帝入貢請封。
弘光皇帝遣使赴琉球,曉諭崇禎皇帝駕崩及福王稱帝之事。
除南京的弘光王朝外,朱明後裔還在福州建有隆武王朝。
琉球世子尚賢仍視南明政權為中國正朔政權,一直與弘光、隆武王朝保持朝貢關係,而弘光、隆武王朝也曾幾次遣使琉球,齎送詔書敕諭,但冊封世子尚賢之事仍無法進行。
1646年(清順治三年)九月,清軍攻入福建,滅南明隆武政權。
此時由琉球世子尚賢派遣來慶賀唐王稱帝的琉球使臣等五十餘人仍滯留福建未歸。
王舅毛泰允、長史金思議等,見明朝大勢已去,隨清軍入京投誠。
順治皇帝格外優恤。
禮部命通事謝必振為招撫使者,前往琉球。
最終於1649年(順治六年)九月十三抵達琉球。但此時琉球世子尚賢已於1647年(清順治四年)九月二十二去世。
由於戰亂和王朝更替,尚賢成為琉球唯一一位已向中國請封而未完成受封手續的世子。
命運弄人,想來原來時空的尚賢真是有點悲催到死不瞑目!
朱慈烺站在甲板上,目光遠眺,心中充滿了期待。
他知道,每一次的航行,每一次的探險,都是為了大明的未來,為了華夏的繁榮。
夜幕漸漸降臨,星辰點點,月光如水。
艦隊在夜色中繼續前行,如同一條巨龍在黑暗中穿梭。
朱慈烺迴到船艙,開始整理自己的思緒,為即將到來的琉球之行做好充分的準備。
當第一縷陽光灑在海麵上時,經過十數日的航行後,可以看到鏈狀的島嶼出現在在遠處海天相接的地方。
猶如一串閃耀的珍珠,靜靜地躺在遠方的海麵上。
陽光透過清澈的海水,灑在島嶼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座小島都散發出迷人的光芒。
這些島嶼宛如大自然的瑰寶,鑲嵌在碧波蕩漾的大海中,形成了一幅美麗而寧靜的畫卷。
從遠處望去,這些島嶼如同散落的珍珠,點綴在蔚藍的海麵上,給人帶來無盡的遐想。
它們靜靜地躺在那裏,仿佛在訴說著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每當海風吹過,海浪拍打著岸邊,都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
一眾北洋艦隊的將領看到這個場景後,非常的興奮,他們知道,出現在他們麵前的正是琉球群島,他們即將抵達。
“殿下!殿下!我們快抵達琉球王國了!”
戚振威激動的跑到朱慈烺所在的船艙,向朱慈烺匯報著新的發現。
相比於激動的戚振威,朱慈烺倒是非常淡定。
這一切自然都是在朱慈烺的資料之中。
“靖海伯,淡定!要淡定!”
朱慈烺風輕雲淡的說道。
戚振威這才意識到自己剛剛的行為確實有點失態了。
“是,殿下!”
麵對朱慈烺的批評,戚振威自然是虛心接受。
艦隊依舊向前行駛,劈波斬浪。
慢慢的,艦隊已經接近了琉球王國的海岸。
朱慈烺也走出了船艙,站在甲板上,遠眺著那座陌生的國度,心中充滿了激動和期待。
而北洋艦隊龐大的戰艦,是琉球王國的百姓所從來沒有見識過的。
尤其是北洋艦隊六艘振型戰艦,沒有船帆,而且還冒著黑煙,猶如兇猛而可怕的怪物浮遊在東海的海麵上。
琉球王國的海岸線上,百姓們紛紛前來觀看這支龐大的艦隊。
他們好奇而又害怕地打量著這些來自於海麵上的客人,心中充滿了敬畏和擔憂。
敬畏自然不言而喻,人們對於超出自己認知的事情,天生的就會害怕。
這是動物的本能,放在人的身上,自然也是適用的。
人終歸到底,不過是高級動物罷了。
北洋艦隊每艘戰艦上,黃色的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向世界宣布著他們的身份。
看到這個情況,朱慈烺的內心很激動。
經過十數天的航行,琉球王國的都城首裏城終於出現在他的麵前。
“繼續航行,尋找合適港口準備靠陸登岸!”
朱慈烺放下手中的千裏目,朗聲說道。
戚振威不敢怠慢,連忙領命。
“對了!再傳令給各艦船,琉球王國是我大明的朋友,任何人登陸之後,不可胡作非為,更不可惹是生非!”
朱慈烺的聲音再次傳來。
戚振威自然是連忙領命。
至於朱慈烺剛剛的命令,戚振威自然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這也在他們的計劃之中。
琉球王國是大明的藩屬國,又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欽定的不征之國。
無論是哪一點,大明都不能也沒有理由對琉球王國動手。
不然,大明豈不是要背負不仁不義,無祖無宗的永世之罵名!
所以,對於朱慈烺和大明的將士來說,琉球王國以及琉球的百姓根本就不是他們此行的目的。
他們此行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大明皇太子對琉球王國進行國事訪問。
除此之外,此行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幫助琉球王國的人民趕走倭寇,維護大明在琉球王國獨一無二的宗主國身份。
戚振威自然是連忙領命,隨後便立刻傳達下去。
而在琉球王國的都城首裏城。
琉球王國皇宮。
新上任的琉球王國國王尚賢正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派遣何人前往大明國。
因為按照慣例,琉球王國的新任國王必須得到大明國皇帝的冊封後,身份和地位才是合法化的。
尚賢也是非常的不容易,一直到死,尚賢都沒有能夠實現自己的心願,讓自己國王之位變得合法化。
在原來的曆史時空中,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五月初四,琉球尚豐王去世。
次年,其三子尚賢即位為世子。
1642年(崇禎十五年)三月,尚賢依定製特遣正議大夫蔡錦等人赴中國進貢兼請封。
但因明朝戰亂頻仍,無法派出足夠規模的冊封隊伍。
因而,蔡錦等未能如願,隻好先行返國。
1644年(崇禎十七年)二月,尚賢遣正議大夫金應元、使者吉時逢、都通事鄭思善等人赴中國朝貢,並再次請求冊封。
但當金應元一行抵達福建時,崇禎皇帝已在煤山自盡。
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年號弘光。
於是,金應元等行抵南京,向弘光皇帝入貢請封。
弘光皇帝遣使赴琉球,曉諭崇禎皇帝駕崩及福王稱帝之事。
除南京的弘光王朝外,朱明後裔還在福州建有隆武王朝。
琉球世子尚賢仍視南明政權為中國正朔政權,一直與弘光、隆武王朝保持朝貢關係,而弘光、隆武王朝也曾幾次遣使琉球,齎送詔書敕諭,但冊封世子尚賢之事仍無法進行。
1646年(清順治三年)九月,清軍攻入福建,滅南明隆武政權。
此時由琉球世子尚賢派遣來慶賀唐王稱帝的琉球使臣等五十餘人仍滯留福建未歸。
王舅毛泰允、長史金思議等,見明朝大勢已去,隨清軍入京投誠。
順治皇帝格外優恤。
禮部命通事謝必振為招撫使者,前往琉球。
最終於1649年(順治六年)九月十三抵達琉球。但此時琉球世子尚賢已於1647年(清順治四年)九月二十二去世。
由於戰亂和王朝更替,尚賢成為琉球唯一一位已向中國請封而未完成受封手續的世子。
命運弄人,想來原來時空的尚賢真是有點悲催到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