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醫女戰績通天,可查40
快穿:萬人迷一心隻想搞學習 作者:會飛的皮皮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甘棠行至後院,招唿著王成去幫她買幾本道教相關的書迴來看看。為了以防萬一,她還是要早做準備。她對道教的那些東西不陌生,好幾個任務世界裏的身份都和道法有點聯係,但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特別的東西在,她得提前預習加複習,想想從哪個角度能讓人把丹藥給戒了。
王成是個指哪兒打哪兒的主,甘棠一發話,他立刻出門淘書去了。
於是,等到醫館中午休息時,聶清漪一進後院,就瞧見甘棠坐那兒一邊看著書,一邊等開飯。
“子璿姐。”聶清漪快步走過來,一邊說著,“太子妃沒事吧?”
甘棠抬眸看了她一眼,沒有迴答她的問題:“坐。”
聶清漪到京城以後隻見識了人情的暖,還沒遇到過那些冷,到現在還是個清純小白花。
甘棠知道聶清漪問這話時並沒有摻雜別的想法,隻是單純好奇,可如果被有心人聽到了,就是另一迴事了,所以幹脆沒有應聲。
聶清漪愣了愣,雙手托著下巴就坐到了甘棠對麵,這一坐,也就看到了甘棠手中書的封麵,不由皺了皺眉:“姐,你不是不信道嗎?”
“嗯,是不信。”甘棠應了一聲,“聽聞三皇子將我引薦給了京中貴人,那位貴人信道,我研究研究。”
聶清漪聞言,眉頭不由皺了起來:“貴人?”什麽貴人值得她姐單獨研究案例?
甘棠衝著皇城的方向揚了揚頭。
聶清漪看著那個方向,一開始還覺得有點莫名其妙,但轉念想到甘棠的變化是去完東宮開始的,雙眸不禁瞪大,能讓東宮的人提醒的貴人,身份必然是不一般。甘棠這一次提前做準備的重視程度,也能夠說明一定的問題。
聶清漪臉上帶了些笑意:“子璿姐一定沒問題的。”
甘棠發現對方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輕吐了一口氣:“但願吧。”
故意製造出的一些負麵情緒很容易就被注意到了,聶清漪湊了過來:“姐姐是覺得,有些棘手嗎?”
“三皇子為何要引薦我?”
“因為姐姐很厲害。”
“太醫們不厲害嗎?”
“那自然是厲害的。”聶清漪說這話時有些猶豫,想說太子的病就是甘棠看好的,可聶清漪也知道,這種疑難雜症的處理就是概率問題,剛好遇到了認知內的就會方便解決。太醫院的太醫都是經過層層選拔,怎麽可能醫術不佳?
“太醫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往我這裏推,這是什麽道理?況且,他可沒和我打招唿。”甘棠皮笑肉不笑地說完這一句後,抬頭望向聶清漪,“還是說,他告訴你了?”
聶清漪輕咬著嘴唇搖了搖頭,此時也反應了過來。如果三皇子那邊沒有其他的心思,在引薦甘棠後勢必是要和她們提前說一聲的,哪有這樣不聲不響地引薦?她們又不是遠在藥王穀,還要等著人去三催四請。
關於三皇子具體的想法,聶清漪沒領會到,但隻要她知道三皇子這做法不對,甘棠就覺得夠夠的了。
下絆子這種事情,需要適可而止,說得太明白了,反而會適得其反。
至於三皇子那邊的心態,甘棠覺著,他更多的想法應該是為了投機取巧。
甘棠要是能讓皇帝舒服一些,看好了病功勞自然是在引薦人身上。哪怕甘棠和東宮的關係更近,東宮沒有開口,三皇子說不定還能趁機咬一口,說東宮這邊沒有將皇帝的身體狀況放在心上。
甘棠治不好也沒關係,三皇子轉頭就能禍水東引,把鍋甩得幹淨。
至於聶清漪那邊,也不是不好交代,三皇子可以說是出於對甘棠醫術的信任,所以才向皇帝提到了甘棠。
可太子妃提前將這件事情告知給甘棠,甘棠又借著機會在聶清漪麵前上眼藥,她就不信,那些披著羊皮的狼還真能拱到自家的白菜。
聶清漪在短暫的失落和憤怒後重新振奮精神,從旁邊抽了另外一本書出來,口中念叨著:“姐,我幫你一起看,我們一起努力。”
甘棠餘光瞥見聶清漪那張認真的小臉,心裏更高興了。嗯,在她心裏,姐姐的地位還是高於狐朋狗友的,這就行。
……
甘棠來到京城是為了提前化解不必要的麻煩,也是為了防止聶清漪的主線劇情不可更改時,她能在京城給聶清漪出出主意。
接觸了這麽多的任務,甘棠也知道女主光環這個東西,時強時弱,說不好的。
甘棠從來都不是賭徒,她更相信自己做好萬全之策的準備後就能夠有效降低風險。
一邊學習這個時代的道家知識,甘棠一邊琢磨著能不能早點把三皇子這個風險隱患給除掉。
太子的相關劇情已經與原書產生了偏移,原書中剩下的風險節點就是三皇子帶私兵圍剿藥王穀。
與其等著別人找上門,不如自己努努力,主動去排雷。順利的話,便沒有必要在京城浪費時間了。如此一來,京中後續的風起雲湧也賴不到藥王穀頭上。
三皇子如今還沒有正式的封地,人還在京城任職,再加上他母族勢力也在京城,綜合考量下來,他的私兵培養基地不會離京城太遠。
甘棠沒有做過謀權篡位的事情,但看過很多經典案例,知道這些人心裏麵都在想些什麽。能把握住這類人的心理,再去推測他們傾向的地點,比起無頭蒼蠅一樣去尋找會更容易一些。
要養私兵,有許多前置條件。
一是錢財,二是武器,三是糧食。哪怕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三皇子養兵,但凡在這三點上有所突破,他都得完蛋。
除此之外,養病不可能就養一兩個,幾百數千人那是基本盤。這麽多人,不可能輕易被藏起來,而且,還要有個名頭,要不然不可能長期藏匿而無跡象。
什麽群體大量出現後並不會惹人注意?
一是流民。可這幾年並沒有太多的天災人禍,隻有北邊不太平。靠近邊境有幾支重要的軍隊把守,朝廷現在對武將還是十分重視的,要是把私兵放在那裏,一旦出現問題,鞭長莫及。
二是土匪。山間匪盜盛行,除非當地官府鐵了心要整治,否則很難被肅清,而匪盜的身份是最難以查證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誰能說得清楚來源呢?
王成是個指哪兒打哪兒的主,甘棠一發話,他立刻出門淘書去了。
於是,等到醫館中午休息時,聶清漪一進後院,就瞧見甘棠坐那兒一邊看著書,一邊等開飯。
“子璿姐。”聶清漪快步走過來,一邊說著,“太子妃沒事吧?”
甘棠抬眸看了她一眼,沒有迴答她的問題:“坐。”
聶清漪到京城以後隻見識了人情的暖,還沒遇到過那些冷,到現在還是個清純小白花。
甘棠知道聶清漪問這話時並沒有摻雜別的想法,隻是單純好奇,可如果被有心人聽到了,就是另一迴事了,所以幹脆沒有應聲。
聶清漪愣了愣,雙手托著下巴就坐到了甘棠對麵,這一坐,也就看到了甘棠手中書的封麵,不由皺了皺眉:“姐,你不是不信道嗎?”
“嗯,是不信。”甘棠應了一聲,“聽聞三皇子將我引薦給了京中貴人,那位貴人信道,我研究研究。”
聶清漪聞言,眉頭不由皺了起來:“貴人?”什麽貴人值得她姐單獨研究案例?
甘棠衝著皇城的方向揚了揚頭。
聶清漪看著那個方向,一開始還覺得有點莫名其妙,但轉念想到甘棠的變化是去完東宮開始的,雙眸不禁瞪大,能讓東宮的人提醒的貴人,身份必然是不一般。甘棠這一次提前做準備的重視程度,也能夠說明一定的問題。
聶清漪臉上帶了些笑意:“子璿姐一定沒問題的。”
甘棠發現對方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輕吐了一口氣:“但願吧。”
故意製造出的一些負麵情緒很容易就被注意到了,聶清漪湊了過來:“姐姐是覺得,有些棘手嗎?”
“三皇子為何要引薦我?”
“因為姐姐很厲害。”
“太醫們不厲害嗎?”
“那自然是厲害的。”聶清漪說這話時有些猶豫,想說太子的病就是甘棠看好的,可聶清漪也知道,這種疑難雜症的處理就是概率問題,剛好遇到了認知內的就會方便解決。太醫院的太醫都是經過層層選拔,怎麽可能醫術不佳?
“太醫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往我這裏推,這是什麽道理?況且,他可沒和我打招唿。”甘棠皮笑肉不笑地說完這一句後,抬頭望向聶清漪,“還是說,他告訴你了?”
聶清漪輕咬著嘴唇搖了搖頭,此時也反應了過來。如果三皇子那邊沒有其他的心思,在引薦甘棠後勢必是要和她們提前說一聲的,哪有這樣不聲不響地引薦?她們又不是遠在藥王穀,還要等著人去三催四請。
關於三皇子具體的想法,聶清漪沒領會到,但隻要她知道三皇子這做法不對,甘棠就覺得夠夠的了。
下絆子這種事情,需要適可而止,說得太明白了,反而會適得其反。
至於三皇子那邊的心態,甘棠覺著,他更多的想法應該是為了投機取巧。
甘棠要是能讓皇帝舒服一些,看好了病功勞自然是在引薦人身上。哪怕甘棠和東宮的關係更近,東宮沒有開口,三皇子說不定還能趁機咬一口,說東宮這邊沒有將皇帝的身體狀況放在心上。
甘棠治不好也沒關係,三皇子轉頭就能禍水東引,把鍋甩得幹淨。
至於聶清漪那邊,也不是不好交代,三皇子可以說是出於對甘棠醫術的信任,所以才向皇帝提到了甘棠。
可太子妃提前將這件事情告知給甘棠,甘棠又借著機會在聶清漪麵前上眼藥,她就不信,那些披著羊皮的狼還真能拱到自家的白菜。
聶清漪在短暫的失落和憤怒後重新振奮精神,從旁邊抽了另外一本書出來,口中念叨著:“姐,我幫你一起看,我們一起努力。”
甘棠餘光瞥見聶清漪那張認真的小臉,心裏更高興了。嗯,在她心裏,姐姐的地位還是高於狐朋狗友的,這就行。
……
甘棠來到京城是為了提前化解不必要的麻煩,也是為了防止聶清漪的主線劇情不可更改時,她能在京城給聶清漪出出主意。
接觸了這麽多的任務,甘棠也知道女主光環這個東西,時強時弱,說不好的。
甘棠從來都不是賭徒,她更相信自己做好萬全之策的準備後就能夠有效降低風險。
一邊學習這個時代的道家知識,甘棠一邊琢磨著能不能早點把三皇子這個風險隱患給除掉。
太子的相關劇情已經與原書產生了偏移,原書中剩下的風險節點就是三皇子帶私兵圍剿藥王穀。
與其等著別人找上門,不如自己努努力,主動去排雷。順利的話,便沒有必要在京城浪費時間了。如此一來,京中後續的風起雲湧也賴不到藥王穀頭上。
三皇子如今還沒有正式的封地,人還在京城任職,再加上他母族勢力也在京城,綜合考量下來,他的私兵培養基地不會離京城太遠。
甘棠沒有做過謀權篡位的事情,但看過很多經典案例,知道這些人心裏麵都在想些什麽。能把握住這類人的心理,再去推測他們傾向的地點,比起無頭蒼蠅一樣去尋找會更容易一些。
要養私兵,有許多前置條件。
一是錢財,二是武器,三是糧食。哪怕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三皇子養兵,但凡在這三點上有所突破,他都得完蛋。
除此之外,養病不可能就養一兩個,幾百數千人那是基本盤。這麽多人,不可能輕易被藏起來,而且,還要有個名頭,要不然不可能長期藏匿而無跡象。
什麽群體大量出現後並不會惹人注意?
一是流民。可這幾年並沒有太多的天災人禍,隻有北邊不太平。靠近邊境有幾支重要的軍隊把守,朝廷現在對武將還是十分重視的,要是把私兵放在那裏,一旦出現問題,鞭長莫及。
二是土匪。山間匪盜盛行,除非當地官府鐵了心要整治,否則很難被肅清,而匪盜的身份是最難以查證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誰能說得清楚來源呢?